小规模集约化养猪技术

2022-12-27 03:14晁丹丹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2年9期
关键词:集约化发情圈舍

晁丹丹,南 华

(鄄城县畜牧服务中心,山东 鄄城 274600)

猪肉具备较高的营养价值,富含蛋白质、维生素、脂肪酸、微量元素,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需求量巨大,这赋予了养猪业良好的发展前景。目前,我国生猪养殖主要以小规模集约化养猪场生产为主,为保障小规模集约化猪场的稳定发展,提高养殖效益,做好生产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小规模集约化猪场选址规划与建设分析

1.1 场址选择

科学选址是保障猪场有序生产的基础条件,要高度重视选址工作。首先,要充分结合区域发展规划选址,将小规模集约化猪场选址于适养区内,禁止在禁养区内建场养猪。其次,要将猪场建立在地势较高、通风良好的位置,并且要做到节约土地资源,禁止占用良田耕地,要保证水电资源充足,交通便利。再次,要尽可能的远离各类污染源,如化工厂、屠宰场等。同时禁止在水源保护重地、风景区及旅游区内建场。最后,要尽可能远离居民生活区,避免废水、废气、粪肥影响居民正常生活。

1.2 总体布局

小规模集约化猪场建造前,管理人员需做好整体布局规划工作。首先,科学规划猪场建设项目,包括生产建筑,如妊娠猪舍、配种猪舍、育肥猪舍等;辅助生产建筑,如消毒室、更衣室、兽医室、饲料加工间、仓库等;生活管理建筑,如办公室、生活用房等。其次,要合理布置位置,如生产区需布置在生活管理区下风口,粪污处理设施需设置在生产区的下风口,并且各个区域之间要相互隔离,防止交叉污染。再次,生产区四周需设置围墙,出入口需设置更衣室、消毒室、车辆消毒通道等。场区内部需设置独立的清洁道、污染道,两者用绿化带隔离。接着,要合理规划猪舍朝向,一般以南北向或南北向偏东为宜。最后,要科学规划圈舍排序,依次为配种猪舍、妊娠猪舍、分娩哺乳猪舍、培育猪舍、育成猪舍和育肥猪舍等,各个圈舍间距需控制在8 m左右。

1.3 猪舍建造

小规模集约化猪场猪舍建造时,优选开敞式、窗式等建筑形式;屋顶可选择拱式、坡式、平面等多种形式,无论哪种形式的屋顶,保证其有良好的通风、隔热作用即可;地面以水泥地面、漏粪板结构、发酵床地面等为主,推广应用漏粪板结构、发酵床地面,减少生猪和粪污的接触;猪栏建造时以钢管制猪栏、钢筋混凝土预制件做猪栏为宜,占地少,通风好;舍门可设计为双列式、单列式舍门,控制好宽度及高度,一般宽度为1~1.5 m,高度为2 m,舍门应向外开;围护结构要具备良好的保温隔热作用及防雨雪侵入的作用;猪场猪舍防火等级应达到三级设计标准。

1.4 设备配置

为满足养猪生产需求,小规模集约化猪场在养殖前需配置完善的设施设备。首先,饲料加工设备,如:搅拌机、颗粒粉碎机等;其次,饲喂设备,如自动饮水器、送料器、喂食器等;再次,通风系统,如负压通风系统、排气扇等;猪粪加工设备,推广干清粪技术,简化粪尿处理流程和工艺,提高粪便利用率,减轻污染;装猪台,这是小规模集约化猪场所不可缺少的设备,可极大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需结合汽车高度控制好装猪台高度及倾斜度,便于进行装猪作业。

2 小规模集约化猪场养殖生产技术要点探讨

2.1 引进优良猪种

针对已投入生产的小规模集约化猪场,要做到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这是防止传入疫病的重要举措。针对新建小规模集约化猪场,需引种时,要提前做好对引种猪场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查看引种猪的健康档案,了解疫苗接种情况,确保无异常的情况下再引种。引种时,要重视对优良品种的引进,引入杜洛克猪、施格猪、长白猪、大白猪等良种猪和本地母猪进行杂交,进而培育出杂交猪,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和瘦肉率,增强繁殖性能,提高养殖效益。引入良种后,要将其隔离饲养至少1个月,隔离期间做好护理等工作,隔离期满且无异常的情况下再正常饲养,防止过早合群传播疾病造成经济损失[1]。

2.2 加强母猪管理

小规模集约化猪场中,母猪是重要的繁育载体,做好管理工作非常重要。要科学配置日粮,控制粗饲料和精饲料的比例,保证营养均衡、适口性好,禁止用仔猪饲料饲喂青年母猪和妊娠母猪,会导致出现发情晚、不易怀孕、不发情等现象,同时会导致母猪增膘快,脂肪过厚,影响正常排卵,因此,不可用育肥猪饲料饲喂母猪,要用母猪专用饲料饲喂母猪。同时,要控制母猪运动量,增强抵抗力,促进发情,不发情的母猪可通过混群、并圈、注药等方式刺激发情,并合理调控母猪发情时间,保证母猪同期发情、配种、产崽,便于达到全进全出的目的。要重视对母猪常见病的预防工作,如子宫内膜炎等,避免影响发情和受孕。落实免疫工作,及时接种猪瘟、口蹄疫等疫苗,防止影响母猪生产。此外,要做好母猪发情鉴定工作,及时结合发情情况落实配种工作,提升繁殖率。

2.3 重视配种管理

母猪发情后,要进行及时配种,保证猪群正常繁育。目前常用的配种方法有两种,一是自然交配法,二是人工授精法,两者各有优缺点,养殖人员可灵活选用。小规模集约化猪场建议采用人工授精法,能够显著提升优质种猪资源的利用率,并且极大的克服了因种公猪体重、体型过大或母猪生殖道异常造成的配种困境;同时也降低生殖系统传染病的传播概率。应用人工授精技术前,需重视种公猪饲养管理,将种公猪单独饲养,圈舍温度控制在26℃,保证圈舍光照通风良好,喂食饲料时,应添加有机微量元素,每日补充生鸡蛋、胡萝卜,提高精液质量。要设置专门的采精圈舍,做到科学、无菌采精,保证精液质量。青年公猪一般每天采精1次,每周采精不超过3次,成年公猪每周采精不超过5次,采精后需进行稀释处理后再使用,输精时需对母猪外阴等部位进行清洁消毒处理,然后一手掰开母猪阴户,一手持一次性输精管斜向上45°缓缓插入25 cm至子宫颈口输入精液30~40 mL,间隔8 h后再输精1次,保证输精成功率及受胎率。

2.4 仔猪饲养管理

首先是哺乳仔猪,仔猪初生后,应在2 h内让其吃上、吃足初乳,进而获得被动免疫抗体,满足生长营养需求。仔猪出生1周后即可引诱其吃饲料,训练2~3周后一般可自主进食饲料。仔猪饲料由精饲料、青绿饲料、矿物质饲料、维生素饲料等组成,补料时要遵循由少到多的顺序。其次,仔猪1月龄时,即可进行断奶,为避免造成应激反应,要循序渐进的进行断奶,减少喂奶量和次数,逐渐增加饲料喂食量,最后完全戒掉母乳。断奶仔猪饲料要营养均衡、适口性好、便于消化,饲料形态以粉料、颗粒料最为适宜。最后,饲养育肥猪时,要结合日龄及营养需要科学配置日粮,青粗饲料需切碎打浆生喂,精饲料可制作成颗粒料、干粉料、湿拌料、稀料等喂食,小规模集约化猪场以喂食粉料、湿拌料为宜。要控制好喂食次数及喂食量,一般每天喂食3次,早中晚各1次,饲料喂食量为体质量的0.04倍,如20 kg的育肥猪,每天需喂食饲料0.8 kg左右。常见的育肥方法有直线育肥法、阶段育肥法等,小规模集约化猪场宜采用阶段育肥法,即在仔猪30 kg前不限量喂食,30~60 kg时限量但增加精饲料补充,60 kg后进入催肥状态,育肥效果显著。

2.5 环境卫生管理

生猪养殖时,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非常重要。小规模集约化猪场养殖管理人员应提高环境卫生管理意识,结合季节性因素开展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冬季气温低,要及时做好圈舍防寒保暖工作,设置门帘,密封窗户,为猪群营造温暖的环境,防止冷风侵入影响猪的健康生长。夏季气温高,要及时降温避暑,加强圈舍通风,及时排出圈舍内的污染气体,降低圈舍温度,避免生猪中暑。每日要及时清理圈舍内的粪便和污水,对粪便统一堆放发酵处理,并应用于农业生产中,提高资源利用率,并用清水冲刷地面,减少粪便残留。要控制饲养密度,结合日龄及时分群饲养,防止密度过大诱发疾病[2]。

2.6 制定消毒方案

消毒是小规模集约化猪场养猪一项必不可缺的工作,养殖人员应明确消毒的必要性,制定完善的消毒计划与方案,将消毒工作落到实处,为猪群生长营造健康无菌的环境。养殖人员应合理选用消毒药剂,常用的消毒药剂包括新洁尔灭、石灰乳、高锰酸钾、过氧乙酸、氢氧化钠等,上述消毒药剂要轮换使用,避免出现耐药性现象。要控制好消毒剂使用浓度和消毒频率,防止产生毒害。夏季一般每周消毒3次,春秋冬季每周消毒1次,疫病高发期和疫区应每天消毒1次。消毒时要做到不留死角,对猪舍、墙壁、地面、围栏、道路、运输工具、生产加工设备、饮水、进出人员衣、帽、鞋、粪便、污水等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有效杀灭潜藏的致病菌,保证猪群的健康生长。

2.7 及时免疫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是防控各类猪病的重要举措,因此小规模集约化猪场养殖管理人员要充分意识到预防接种的重要性,结合当地、本场猪病的发生规律、趋势、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免疫接种计划和程序,重点做好对口蹄疫、猪瘟、伪狂犬病、蓝耳病、细小病毒病、腹泻病、传染性胃肠炎等常见病及多发病的预防接种工作,防止疫病的流行。要从正规途径采购疫苗并妥善保管,防止其失效。使用疫苗前需检查保质期,禁止使用过期疫苗、破损疫苗、有杂质疫苗、变色疫苗。要控制好免疫接种剂量、方法,做到一猪一针头,防止交叉感染。接种疫苗前后1~2周,禁止喂食或注射猪群青霉素、土霉素等抗生素,避免影响疫苗效力。此外,小规模集约化猪场需定期落实猪群免疫抗体监测工作,如抗体低于限定值时,要及时进行补充免疫,有效防控疫病的发生[3]。

2.8 重视药物保健

药物保健在小规模集约化猪场猪病防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养殖人员应提高药物保健意识,选用安全、无毒副作用、无残留、无耐药性的药物进行保健,有效增强免疫力和抗病力。要尽可能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杜绝滥用抗生素,增加对中草药制剂、天然植物保健药品的使用,如黄芪多糖、灵芝多糖、干扰素、抗菌肽、益生菌、白细胞介素等,均可起到不错的保健效果。例如哺乳仔猪因胃肠道机能发育不完全,抵抗力弱,因此有着极高的患病率,常见疾病包括腹泻、轮状病毒病、副伤寒病等,尤其是腹泻病,发病率、致死率极高,因此要重点做好对腹泻性疾病的预防保健工作。养殖人员可在仔猪出生后1、4日龄分别注射1次高免球蛋白0.25 mL,增强仔猪免疫力,提高抗病力,同时1、2、3日龄口服1次腊样芽孢杆菌活菌0.5 mL,提高仔猪非特异性免疫,降低腹泻类疾病的发生率,保障仔猪的成活率[4]。

2.9 病猪隔离治疗

小规模集约化猪场在生猪养殖时,如发生疫情会在短时间内传播至全群,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养殖人员要密切留意猪群健康状况,包括饮食、饮水、活动等,如发现异常,应第一时间进行隔离、诊断、治疗,对被污染的环境进行消毒,防止疫病的传播扩散。猪病治疗前,需进行药敏试验,优选敏感度高的兽药,控制好用药剂量和方法,禁止滥用兽药,禁止使用违禁兽药,避免造成药物残留以及其他不良反应。联合用药时要合理配伍,避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以黄痢为例,是5日龄内仔猪常见病,患病猪出生后数小时突然拉黄色水样状粪便,粪便中夹杂着一些凝乳块,后肢沾满黄色粪便,病猪食欲下降,日渐消瘦,后期病猪极易脱水衰竭昏迷致死。仔猪黄痢治疗常用药有肌注卡那霉素10 mg/kg,早晚各1次;肌注庆大霉素5 mg/kg,每天1次;内服青霉素8×104IU+硫酸链霉素80 mg,早晚各1次;此外,配合中草药复方制剂“白头翁散”治疗效果更佳。

2.10 病死猪无害化处理

针对病死猪,养殖人员要严格按照《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实施无害化处理,同时也要做好对各类污染物的处理、清理工作,防止有残留的致病菌。目前,常用的无害化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深埋法、焚烧法、化尸窑处理法、化制法等,小规模集约化猪场可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应用。例如深埋法是在远离猪场的位置挖4 m深的坑,然后填入病死猪及其污染物,每填1层用生石灰消毒1次,最后压实顶部,要注意填埋的死猪不可过多,坑顶土至少控制在1.5 m,避免野生动物挖出病死猪食用,禁止将病死猪随意丢弃到河流、荒野中,禁止让病死猪流入市场,防治疫病的传播扩散和流行[5]。

2.11 适时出栏屠宰

小规模集约化猪场要控制好育肥猪出栏时间,过早出栏屠宰,虽瘦肉率高,但肉质较差,过晚出栏屠宰,则瘦肉率下降,饲料报酬率低。一般在育肥猪体质量达到95~100 kg时出栏屠宰为宜。要坚持同一栏舍全进全出,然后对圈舍进行全面清洁和消毒,晾晒1周后再继续饲养。

3 结语

综上所述,畜牧经济发展中,养猪业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促进作用。目前,我国生猪养殖以小规模、集约化养殖模式为主,为保障小规模、集约化猪场的良好发展,要高度重视养殖生产管理工作,从选址建舍和饲养管理两方面入手,保障生猪的健康生长,加快生猪出栏,提高养殖效益,促进养猪业稳定发展,保障畜牧经济稳步增长。

猜你喜欢
集约化发情圈舍
论耕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与农户生计转型
秋季蔬菜集约化育苗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一种畜牧养殖圈舍的设计
奶牛产后首次发情行为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基于集约化的电费电价管理措施探析
冬季种猪蹄裂的防治方法
集约化育苗助推现代农业
不同来源PMSG对肉山羊同期发情及排卵效果比较
影响氯前列烯醇诱导母羊发情效果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