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强,从永民,闫 亮
(许昌市建安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 许昌 461000)
口蹄疫是猪、牛、羊养殖常见病、多发病,其具有传染性强、危害性大、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同时该病可感染人,进而威胁人的生命健康。患有口蹄疫的猪、牛、羊,其口腔黏膜、乳房、蹄部等多个部位出现水疱、烂斑,如隔离处理不及时,极易导致全群传播扩散发病,进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养殖人员要密切留意猪、牛、羊的健康状况,及早发现、诊断、隔离处理,降低经济损失。
猪、牛、羊口蹄疫,也被称为“口疮病”或“五号病”,其病原为口蹄疫病毒,属A类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同时亦是人畜共患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冬春季节高发。牛口蹄疫发病率最高,其次是猪和羊。犊牛、犊羊的感染率高于成年牛、羊。该病的传染源为患病和带毒的猪、牛、羊,主要通过各种分泌物和排泄物经消化道、呼吸道传播感染发病。同时,犬、猫、鼠等动物亦是传播口蹄疫病毒的重要载体。人在无防护条件下直接接触患病动物及被污染的物品后亦可感染发病[1]。猪、牛、羊养殖时,如饲养密度大,圈舍潮湿,粪便清理不及时,免疫接种不及时,会极大的增加猪、牛、羊口蹄疫的发病率。
猪口蹄疫的潜伏期为1~7 d,潜伏期过后发病,出现症状后24 h排毒,2 d内可造成全群感染,10 d后逐渐停止排毒。育肥猪患病后,精神萎靡,继发感染时会出现高烧,食欲下降,张嘴流涎,鼻盘、唇边、蹄冠等部位出现水疱,水疱溃破后出现暗红色的糜烂面,后期蹄匣脱落,病猪因疼痛跛行;母猪患病后,因蹄痛无法正常站立,跪在地面爬行;妊娠母猪患病后流产率极高;哺乳仔猪患病后,并不会出现明显的水疱,但会出现心肌炎、胃肠炎等症状,停止吃奶,死亡率极高[2]。
牛口蹄疫潜伏期为2~7 d,潜伏期过后发病,体温升高至41℃,高烧不退,精神萎靡,不愿进食,张嘴流出泡沫状口涎,唇内面、齿龈、颊部、舌面等部位出现水疱,似蚕豆般大小,水疱溃破后出现烂斑,颜色为暗红色,影响牛张嘴进食;部分牛蹄冠部、趾间、乳房、乳头亦可出现水疱,病牛因蹄部疼痛无法正常行走,乳房患病时影响正常哺乳,继发感染时患处出现溃疡、坏死等症状,严重的蹄匣脱落;奶牛患病后,产奶量减少,奶质降低;妊娠牛患病后,极易早产、流产;犊牛患病后,水疱不明显,主要表现为出血性肠炎和心肌麻痹等症状。
羊口蹄疫平均潜伏期为3~4 d,初期病羊出现高烧,食欲废绝,精神萎靡不振,闭口流涎。绵羊患病后四肢出现水疱,同时出现跛行症状;山羊患病后口腔出现水疱;病羊患处水疱24 h左右开始溃破,进而形成烂斑,后期愈合;病羊护理不当时患处极易感染化脓菌,导致蹄部、口腔等部位形成溃疡面并坏死;如有并发症,则预后差,死亡率高;羔羊患病后,以心肌炎、出血性胃肠炎为主,死亡率最高;乳山羊发病时乳头出现病变,乳质下降,奶量减少[3]。
对病死猪、牛、羊的尸体进行解剖,可发现其蹄部、口腔、乳房、咽喉、气管等部位出现水疱及糜烂病斑,有脓性渗出物,犊牛和哺乳仔猪、羊的胃肠道呈出血性炎症表现,心肌松弛色浅似煮肉样,心内膜和心外膜有灰白色的斑纹及出血斑点,心包膜点状出血,心包内有大量浑浊积液,心肌切面有淡黄色的条纹,因此被称为“虎斑心”,心肌出血或坏死,释放有毒物质,体表淋巴结肿大,肾脏肿大出血,肝脏肿大,皱胃及小肠黏膜出血,肺脏气肿,有的出现异物性肺炎,有的出现化脓性关节炎,有的诱发乳腺炎。
猪、牛、羊口蹄疫临床诊断时,有经验的兽医结合该病的流行特点、临床典型症状表现、病理变化即可做出相应诊断。但口蹄疫病毒类型多,为保证治疗效果,防止误诊,可进行试验诊断。取病猪蹄部水疱皮、牛舌面水疱液、羊体水疱液等样本10 g左右,然后将其放置于50%甘油生理盐水瓶中,将瓶口充分密封,然后进行病毒分离鉴定试验、血清学检测法、核酸杂交技术、聚合酶链式技术、核酸序列分析技术,最终即可确诊病毒类型。需注意在实验室诊断时,要控制好试验环境,保证试验操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进而获得精准有效的试验结果,提高猪、牛、羊口蹄疫临床诊断的有效性[4]。
口蹄疫对猪、牛、羊等畜禽动物的危害较大,严重影响养殖效益,为提高广大养殖场户的防控意识,做好口蹄疫防控宣传工作意义重大。基层防疫部门应提高防疫宣传意识,对区域内的猪、牛、羊等养殖场户展开全面的宣传,制定完善的宣传制度与计划,明确重点宣传内容,切实提高养殖人员的防控意识。防疫宣传时,要成立专门的防疫宣传队伍,深入养殖场户家中开展宣传工作,为其发放宣传单页和手册,帮助其制定可行的防控措施,提高防控意识。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出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的优势,通过制作短视频的方式,为其讲解口蹄疫对畜禽动物及人的巨大危害,引导养殖人员学习口蹄疫防控知识和技术,提升口蹄疫防控水平。
口蹄疫属烈性传染性疾病、人畜共患病,无论对猪、牛、羊还是人的健康,均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做好防疫工作势在必行。基层防疫部门、政府部门应保持密切的沟通与协作,联合组织领导落实口蹄疫防控工作。要结合当地猪、牛、羊口蹄疫流行特点和规律,制定科学可行的防疫制度,明确防疫工作的重难点,严格按照制度开展防疫工作,确保达到理想的防疫效果。制定并落实责任机制,对各个部门、人员的责任予以明确,确保其心中有数,防止出现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要重点做好检疫工作,包括产地检疫、运输检疫、屠宰检疫、市场检疫等,及时发现并处理检疫阳性的畜禽动物及产品,防止其流入市场、餐桌[5]。
猪、牛、羊养殖时,养殖人员应树立较高的自繁自养意识,这是避免疫病传入的一项有效举措。部分养殖场户如需扩大养殖规模、改良品种,在引种时要严格做好检疫工作。养殖人员应对引种的动物实施严格的健康检疫,并检查预防接种情况,避免引入不健康、未接种疫苗的动物。禁止从疫区引种,疫病高发期禁止引种。猪、牛、羊引种时,要做好防护工作,尽可能缩短运输时间,减轻冷热应激。引种后的猪、牛、羊,至少要隔离饲养1~2个月,隔离期间需密切留意其健康状况,并做好消毒、清洁等工作,隔离期满方可进行常规养殖。
制定规范化的饲养管理制度,确保日常饲养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猪、牛、羊日常饲养时,对于饲草、饲料的需求量巨大,饲料配比是否合理,营养是否均衡,是影响其健康生长的重要因素。基于此,养殖人员应科学配置日粮,控制好粗饲料和精饲料的比例,保证营养均衡且适口性好,定期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微量元素、矿物质,提升动物的抗病力。要妥善管理饲料和草料,控制好储存温湿度,防止其发霉变质。禁止喂食发霉变质的饲料及冰冻饲料,禁止用泔水喂猪[6]。与此同时,要结合猪、牛、羊日龄、性别等因素,及时分群饲养,控制饲养密度,防止拥挤。要结合季节性因素控制圈舍温湿度,夏季及时避暑,冬季及时御寒,防止冷热应激。要保证舍饲动物每日有适当的运动时间,有助于提升其抵抗力,降低口蹄疫的发病率。
猪、牛、羊日常养殖时,为其营造清洁舒适的圈舍环境非常重要。要做好通风工作,及时将圈舍内的氨气、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排出,避免威胁动物健康。每日应及时清理圈舍内的粪污,清水冲刷地面,减少粪便残留,定期更换垫草。要制定消毒计划,定期做好消毒工作,结合消毒场所、物品的差异,灵活选用消毒药剂,保证消毒效果。目前,常用的消毒剂包括火碱、氢氧化钠、高锰酸钾、过氧乙酸、石灰乳、漂白粉等,要重视对上述消毒剂的轮换使用,避免长期单一使用消毒剂出现耐药性的现象。要控制好消毒剂的使用浓度,防止产生毒害。
猪、牛、羊口蹄疫防疫时,要重视对药物的应用,提升猪、牛、羊等动物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有效降低疫病的发生概率。如益生菌,常见的有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乳酸菌、饲料专用酵母菌等,益生菌在猪、牛、羊口蹄疫预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有效改善肠道功能,提升动物肠道的吸收能力,提高动物的机体免疫能力,降低口蹄疫的发病率。又如黄芪多糖,是中草药黄芪的提取物,其具有清热解毒、扶正祛邪等多重功效,将其拌入饲料或饮水中供家畜食用或饮用,可诱导动物机体产生干扰素,促进抗体的形成,实现对口蹄疫等病毒性疾病的有效防控,使用黄芪多糖时,建议搭配阿莫西林使用,可起到更好的抗病毒、抗应激作用[7]。
猪、牛、羊口蹄疫预防时,接种疫苗是最为有效的手段,所以养殖场户要明确预防接种的重要性,提高预防接种意识,科学制定预防接种程序,严格按照流程落实对猪、牛、羊的预防接种工作,实现对口蹄疫的有效防控。猪免疫时,优选猪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仔猪30~40日龄时首免,肌注1 mL,60~70日龄时再免疫1次,肌注2 mL,种猪每间隔4个月免疫1次,肌注2 mL,妊娠母猪分娩前45 d免疫1次,肌注2 mL,免疫后半个月左右产生抗体。牛免疫时,优选牛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黄牛、奶牛、牦牛均可使用。幼龄牛肌注2 mL,成年牛肌注3 mL,免疫保护期为半年。羊免疫时,优选羊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羔羊每只1 mL,成年羊每头2 mL,免疫保护期为4个月左右。需注意,接种疫苗前后2周,禁止服用青霉素、土霉素等抗生素类药物,避免影响疫苗效果。接种疫苗后如出现激烈的不良、过敏反应,如呼吸加快、肌肉震颤、倒地抽搐,需及时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盐酸异丙嗪、地塞米松磷酸钠等药物,缓解过敏反应。
猪、牛、羊口蹄疫属人畜共患病,儿童、频繁接触病牛的人员是高危群体,所以易感人群做好安全防护工作非常重要。养殖场户要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应洗手,防止病从口入。要加强锻炼,积极调理脾胃,提升抗病力。要加强营养补充,保证饮食营养均衡,满足人体营养需求,增强免疫力。如出现发烧、起疱疹等现象,应及时就医,确诊患者应隔离治疗,治疗期间保持充足休息,保持室内良好通风,禁止到公共场所,防止交叉感染。患者所接触过的物品需用84消毒液擦洗,所穿衣物用开水煮沸5 min再暴晒消毒,防止口蹄疫流行。
一旦发生猪、牛、羊口蹄疫,需及时上报,病畜就地封锁,所用器具、污染地面、畜舍,需喷施2%苟性钠消毒,病畜吃剩的草料、饮水要烧毁或深埋,以免散毒。口蹄疫属烈性传染病,患病动物一般不允许治疗,但为减少经济损失,在严格隔
离的基础上,可对轻症病例实施对症治疗,减少经济损失。要将患病家畜隔离在卫生的隔离舍中,治疗期间做好护理工作,提供柔软草料和清洁饮水,每日用石灰乳或氢氧化钠对圈舍消毒,杀灭环境中的病毒。治疗时,针对口腔患病的猪、牛、羊,先用0.2%高锰酸钾或0.2%福尔马林对口腔进行全面清洗,再涂抹碘甘油或冰硼散;针对蹄部患病的猪、牛、羊,先用3%煤酚皂溶液或5%硫酸铜对蹄部进行浸泡,然后涂抹10%碘酊,最后包裹蹄部,防止污染;针对乳房患病的猪、牛、羊,先用0.1%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清洗,再涂抹青霉素软膏即可;为避免继发感染,可肌注青霉素等药物,同时口服樟脑丸,避免发展成为恶性口蹄疫。
综上所述,口蹄疫是猪、牛、羊养殖中常见传染性疾病,同时亦是人畜共患病,对畜禽动物及人的健康影响巨大。所以养殖场户要充分意识到口蹄疫的巨大危害性,明确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制定完善的防控措施,有效降低猪、牛、羊口蹄疫的发病率。针对患病猪、牛、羊,因传染性强,危害性大,因此要严格按照规定实施无害化处理,防止疫病的大面积传播扩散,降低经济损失,确保猪、牛、羊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促进畜牧经济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