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法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

2022-12-27 00:50包睿华
新课程 2022年39期
关键词:资源库法学思政

包睿华

(临夏州教师培训中心,甘肃 临夏)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尤其是处在时代前沿的教育行业,它的出现有效带动了教育的创新和改革。对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而言,法学课程思政教学对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如何在互联网的支持下进行有效改革便成为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本文针对它的重要性以及改革途径进行简要分析。

当前社会的教育模式伴随网络的发展已经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能够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现代化教学,充分发挥出网络的便捷性和资源的丰富性,有利于保证课堂效率。法学课程思政教育强调通过传授法学相关知识增强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律人才。互联网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法律的兴趣,从而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一、互联网下法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一)凸显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

在原始的法学课堂中,多是以教师为主体,用单一的方式向学生传输知识点,忽略了师生间交流互动的重要性。通常由教师先介绍本节课的理论知识,带领学生在反复朗读或习题中加强对它们的印象。枯燥的流程根本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班级氛围低沉,久而久之,极易使大家对法学产生抵触的情绪。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有效改善了这一现状,教师可以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展开教育,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新型的教学体系。大家通过互联网能够接触到更多教材中没有的法学知识,并且以多元化的形式充分调动大家的热情,以更加专注的态度投入课堂。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设定合理的目标,在课前对本节课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方便在课上进行针对性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

(二)提升法学教学质量与效率

伴随素质教育的持续发展,法律对中职学生来讲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法学知识涉及大量专业的名词和抽象的条例,单纯依赖教师用语言讲解,很难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其中的内涵,在短时间内无法吸收和消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应将复杂的内容具体化,借助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加强对法学的认知,锻炼大家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此说明传统的授课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他们日益提高的发展需求,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从而促进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的方式将短视频引入课堂,为大家提供真实的案例,并用直观的方式加以呈现,方便他们对专业知识及时地总结和复习,从多个角度全面了解法律内容,以此提高课堂质量。

二、互联网下法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途径

(一)建立互联网实例资源库

在中职校园内,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校在图书馆内放置了大量的书籍供大家借阅,种类也非常丰富,涵盖各门学科的各个专业领域。但是对于法学系的学生而言,学科内容涉及大量的专业内容,并且需要真实的案例作为参考,纸质书籍在使用上不够便捷,并且不具有时效性。为了方便学生查阅资料,学校可以利用网络设置电子数据资源库,有效缓解书本内容上的局限性。原本图书馆内的电子数据库中也包含一部分法学相关的知识,但多数都是理论上的内容,供学生在写论文时借鉴的,对于日常学习起到的辅助作用较小。因此,学校可以建立具有实际案例的资源库,包含近几年社会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或热点问题,将它们整合到一起,参考专业人士提供的意见以及权威书籍中的内容加以整合。对于大量的案例要进行初步筛选,并不是所有内容都可以上传到数据库中供学生使用,而是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发言或见解,对大家能起到实质性帮助的进行上传。完成这项任务后,教师在课堂中针对某个知识点讲解时,便不再是用枯燥的语言加以叙述,可以通过真实的案例帮助大家理解相关条例,在分析的过程中加强对它们的理解。同样,教师可以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实例的分析效果比理论知识的讲授更容易使学生吸收,有效保证了教学质量。建立法学资源库也方便学生自行查阅资料,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和专业有关的问题,可以主动去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库查找学习,有利于提高大家的学习热情,并且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渠道,为日后长远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1]。

(二)促进学生课程思政教育

法学专业不同于其他学科,包含大量法律术语和复杂的条例,是一门较深奥的课程,需要有专业的素养和正确的思想意识。当今社会所需要的法学人才已经不满足于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在积极向上的思想指引下培养发散性思维,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大部分法学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都会选择相关行业工作,真正踏入这个领域后,在拥有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必须有正确的道德法律意识,能够利用所学的内容和经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国家对于这方面的教育事业非常重视,要求在中职院校的法学课堂逐渐渗透立德树人理念,课程改革已经发展成必然趋势。因此,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在法学课堂上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有效保证教学质量。值得注意的是,在多媒体设备没有广泛引进课堂之前,对于德育内容都是由教师转述的,将身边人经历过的或者听说的一些道德事件用语言表达出来,苍白的形式根本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其中的内涵,了解事情背后的本质,大家只是知道所谓的正确观点,并没有上升到影响学生行为意识的层面,导致德育教学效果甚微。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教师在课堂中可以用图片、视频、游戏等多样的设计充分调动大家的学习热情,促使每个人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帮助他们理解德育的本质,并将其内化为行动的力量,融入日常生活,成为既拥有专业的法学知识又有着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的高素质人才,以此达到法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教育目的。

(三)创设网络思政教育机制

中职院校的学生因年龄特点,身体和心理发育尚未成熟,正处于快速成长时期,还不具备完善的认知能力和辨别意识,没有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家接受消息的途径也越来越多,对法学知识的学习不再单纯地依赖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还可以在网络上自主学习。但是由于大家年龄小,缺少社会经验,不能正确判断网络上各种消息的真实性,明辨是非的能力相对薄弱,导致他们容易受到不明信息的影响,甚至形成不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意识。因此,教师应该明确一点,互联网只是教学的辅助工具,并不能起到主体作用,仍旧需要教师的引领,帮助学生甄别信息的有效性,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让德育贯穿整个法学课堂,学生在学习法律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接受思政教育。尤其是针对网络上影响大家心理健康的内容,教师应在机制内设置屏蔽,让学生根本接触不到这些信息,在课堂上能够搜索到的都是与法学有关的积极向上的案例,不仅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还在无形中完成德育精神的渗透[2]。

(四)虚拟技术提前适应工作

法学毕业生在就业时通常会选择与专业相关的行业,如检察官、冷藏室、法务人员等。在学校期间多数学生都对未来充满好奇,渴望了解外面精彩的世界,才能有动力面对学习生活。这些工作需要非常高的职业素养和过硬的心理素质,以便应对各种突发情况,非常考验大家的临场反应能力。互联网的发展也为大家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即虚拟现实技术,学生可以通过它在真实案例中进行模拟,有身临其境般的感觉,真正到事件的现场感受与人交流、解决问题的情景,能够有效调动大家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加专注地投入课堂中。想象着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在扮演不同的角色中加强对它们的了解,从而有针对性地展开法律学习。比如,若想成为一名律师,在法庭中的一言一行都决定着别人的命运,更加需要较高的心理素质作为支撑,通过虚拟技术深刻感受这个行业所需的专业素养,在现实中才能够有效学习。同时也让中职学生明白法学的真正意义,在工作中要学会用法律的眼光对待问题,结合在校期间掌握的专业知识和社会经历,帮助更多的人解决困难,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大家。并且在虚拟技术的角色扮演中,有效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知道在未来职场中随时可能会遇到突发情况,自己要学会灵活变通,为日后工作做好铺垫[3]。

综上所述,互联网下法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不仅体现在建立电子资源库、创设网络思政体制、运用多媒体教学以及虚拟技术的应用这四个方面,还有更多行之有效的途径需要教师在日后的职业生涯中加以深入研究和探索,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创新教学模式,培养中职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猜你喜欢
资源库法学思政
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法学学科简介
幼儿园课程资源库建设之浅见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健身气功开放课程资源库建设研究
《五女拜寿》
浅谈开放教育法学思维的培养
畅通法治人才的培养端与需求端——深化法学继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