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明
(青岛市第五人民医院/检验科 山东 青岛 266000)
肝硬化是肝脏进行性病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肝脏疾病,主要是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功能受损,肝脏血流动力学改变引起的。肝硬化发病原因较为复杂,我国肝硬化患者大多伴有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肝硬化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肝硬化类型[1]。肝硬化患者若不及时治疗,在后期可出现消化道出血、腹腔积液等症状,五年生存率约为60%,所以加强对肝硬化的诊断及治疗尤为重要。肝脏是维持机体凝血、抗凝等机能重要的脏器,大量肝细胞受损造成肝脏参与凝血过程的凝血因此合成减少[2-3]。因此,对肝硬化患者实施凝血四项指标检验可能对肝硬化的诊断及疗效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基于此,将我院于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60例肝硬化患者与同期的无实力健康体检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旨在分析肝硬化患者凝血四项指标检验的意义。
将我院于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6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例体检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所有人员对研究内容知情,无其他器质性病变,无凝血功能障碍。本研究排除伴其他器质性病变、伴血液疾病、药物滥用者。观察组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龄38~73岁,平均(52.67±4.08)岁。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29~75岁,平均(54.01±4.05)岁。两组人员性别与年龄差异较小(P>0.05),可以开展对照研究。
两组人员均在我院进行了凝血四项指标检测,嘱两组人员检查前空腹10小时以上,清晨取空腹静脉血3毫升,将血样放于真空负压管内待检。之后在试管中滴入枸橼酸钠抗凝剂,混合均匀后将样本放入离心机内处理约10分钟,转速为3000r/min,取血浆进行检测[4]。使用血凝分析仪及配套试剂盒进行检测,选择凝固法完成凝血四项指标检验,两组人员的检验均由同一名经验丰富的检验科医生完成检测[5]。
统计与比较两组人员检测结果,凝血酶时间参考值为12~14秒,凝血酶原时间正常参考值为11~13秒,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正常参考值为23~37秒,纤维蛋白原正常参考值为2~4g/L。根据Child-Pugh分级标准,进一步比较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凝血四项指标检验结果。
使用Excel表格整理两组人员凝血四项指标检验结果,使用SPSS 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检验后P<0.05说明两组结果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高于对照组,但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人员凝血四项指标检验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人员凝血四项指标检验结果
Child C级患者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高于其他肝功能分级患者的检测结果,但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其他肝功能分级患者的检测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凝血四项指标检验结果
肝硬化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我国以乙肝肝硬化最为常见,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会出现消化道出血等症状,增加了临床治疗难度。肝脏是维持机体凝血等机能的重要脏器,病毒性肝炎患者发病后肝细胞受损,随着病情的进展,肝脏难以发挥正常的作用,造成患者代偿凝血机制失效,使得肝硬化患者出现严重的凝血障碍问题[6]。除此之外一些年龄较大的肝硬化患者病程长、长期用药也容易使机体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从影响人体对维生素K的吸收与利用,阻碍了凝血因子与维生素K的合成。
早期肝硬化患者症状往往不典型,若不及时治疗,后期可出现消化道出血、门静脉高压等多种并发症,甚至可能引发肝性脑病导致患者死亡。对于肝硬化患者而言,早期诊断、尽早治疗尤为重要[7]。与此同时,在治疗肝硬化患者的过程中,准确评估肝硬化患者药物治疗的效果及出血风险对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肝硬化患者出血与凝血过程涉及到了凝血因子、纤溶物质,与健康人群相比,肝脏损伤患者的凝血结果通常呈现低凝状态,而一旦凝血因子与纤溶等系统的平衡被打破,就会造成肝硬化患者出现出血或血栓形成等不良事件[8]。从临床上看,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患者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患者大多出血量大、死亡率高,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在寒冷的季节及气候变化较大时发病率较高,其中静脉曲张性出血以呕血多见,而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多表现为低血红蛋白血症,输血量较高。因此检测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可以随时了解患者凝血障碍情况,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评估患者肝脏损害程度[9]。
凝血酶原时间是评估机体外源性凝血功能的重要依据,可有效反应凝血因子Ⅴ等多种凝血因子的活性,一旦体内的凝血因子与维生素K合成出现障碍时,凝血酶原时间可见异常。从现有的研究来看,一旦人体血浆凝血因子Ⅵ减少时,凝血酶原时间会出现较明显的变化。凝血酶时间是共同凝血途径,是血浆纤维蛋白原转化成纤维蛋白所需的时间,这一指标延长往往提示着机体存在凝血功能下降的情况[10]。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也是检测内源性凝血的常见指标,这一指标明显延长说明体内凝血因子过少或活性降低,多见于血友病或者是肝脏疾病,也可见于抗凝药物使用过量的患者身上。纤维蛋白原是经肝细胞合成的一种糖蛋白,由不同多肽链组成,在凝血酶的作用下会分别释放出A肽与B肽,在钙离子与活化凝血因子的作用下,单体之间与共价链相连,参与到凝血与止血过程中[11]。而肝脏是纤维蛋白原合成的主要场所,肝细胞受损、肝功能下降时会影响肝脏合成纤维蛋白原,造成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浓度下降。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与凝血酶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水平下降可能提示患者现阶段处于低凝、纤溶系统活性上升的状态,会增加体内出血的风险[12]。与健康人群相比,肝硬化患者肝细胞受损、肝脏合成与代谢功能受到了影响,所以促使组织凝血活酶与内激活纤溶因子清除能力下降。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高于对照组,但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人员凝血四项指标检验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肝硬化患者病程的差异也往往提示着患者肝细胞受损以及肝功能下降的差异,Child-Pugh分级中C级患者肝功能下降最为显著,致使肝功能储备严重不足,多数凝血因子在肝脏的合成减少,影响了凝血因子与维生素K的合成,同时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也与肝硬化患者体内凝血因子活性变化有关[13]。因此,凝血四项指标检验可作为评估肝硬化患者病情进展程度与病情转归的参考指标。本研究中Child C级患者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高于其他肝功能分级患者的检测结果,但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其他肝功能分级患者的检测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肝硬化患者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群,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低于健康人群,随着病情的进展,凝血酶时间等指标会显著上升,纤维蛋白原指标水平会显著下降,这一特点可为诊断肝硬化及病情进展程度提供有力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