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 静
网络时代,获取信息、寻求娱乐的途径增多,尤其近几年小视频时代,广播媒体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在融媒的呼声中,广播从业者开始涉足视频领域以求生存。面对复杂多变的三维世界,声音营造的二维空间略显单薄。如何让广播更具立体感,让听众“身临其境”,丰富多样的音效或许能助一臂之力。
广播是声音的艺术。一档节目无外乎语言、音乐、音响三大基本要素,他们紧密融合、相辅相成,共同塑造广播的声音美。其中,音响按内容可分为主体音响和环境音响,主体音响是骨干内容,比如一段同期声采访。环境音响则是为烘托主题而服务的辅助音响,比如这段采访的环境音,即本文所说的“音效”。音效的应用并非一档节目的必须,但如果使用精准得当,不仅可以传达更多的新闻信息,表达更丰富的情感,更会为广播注入新的生命力。本文就江苏优秀广播栏目《小通时间》节目实践,谈谈音效在广播节目中的运用。
音效之所以能让听众“身临其境”,是因为它能够表现出新闻发生的典型环境,再现新闻现场的情景,使听众通过听觉转化为视觉形象和感性形象。
南通电台《小通时间》曾做过一档“修车女工”的录音报道。采访地点就在街边修车摊,在和修车女工交流的过程中,不仅没有隐藏现场环境声,反而有意识地捕捉、适度地放大。嘈杂的街声、来往车辆的喇叭声、修车工具的碰撞声、车轮的转动声、修车工和顾客的交谈声……这些音效真实、生动地描画出修车女工的工作场景,让听众仿佛就在现场,亲眼看到她忙碌的工作状态,感受到她的淳朴和坚韧。音效的运用大大缩短了新闻现场与听众的时空距离,增强了节目内容的真实性。
作为以声音为传输手段的广播节目,通常借助音乐和音响来表达情感、渲染气氛。音乐的使用较常见,不足为奇,但是,如果能适时地运用恰到好处的环境或背景音效,将在渲染气氛、增强感染力等方面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小通时间》曾做过一档广播文艺节目《迎接新世纪的曙光》,在新旧世纪更替的特殊时刻,节目通过“诗与歌”吟诵时代变化,讴歌城市新貌。其间,主持人设计了一个小环节:带领听众欣赏城市夜景。她说:“今晚,通城一定比往日更加热闹,通城的夜晚也一定比平常更加美丽。我们不妨打开直播室的窗户,看看南通的夜色。好,我来拿下话筒,走到窗前。窗户推开了,哇,有风吹来。此刻,我站在电台12楼的窗口,你可以想象到风吹到脸上是怎样的惬意吗?也许你可以听到大街上传来的汽车喇叭声。放眼望去,此时的南通城灯火闪耀,近处的电视塔更是彩灯炫目,而那边的濠河两岸挂满了红灯笼。虽然我看不仔细,但我知道岸上的夜市一条街一定是人流如潮,热闹非凡……”伴随着主持人热情、兴奋地描述,听众听到的是一连串直播室里的声响:拔下话筒的小小噪音、椅子被移动的吱嘎声、窗户被推开的摩擦声,短短几秒的一套组合音效,却给了听众足够的想象空间,仿佛看到主持人从直播台前站起,一直到倚在窗边看夜景的模样。小小设计令整档节目灵动起来、鲜活起来,带给听众意外、惊喜,极具感染力。这段内容不仅被江苏广电出版的主题作品集当作范例,也让主持人获得当年“全国百优广播节目主持人”称号。
日常的广播节目,一般由主持人的播读或讲述构成,单一的声音源容易让听众的注意力分散,不容易听进去,也易听觉疲劳。因此要经常在节目中设置一些兴奋点,增加一些声音源,充分发挥广播“绘声绘色”的优势,以提高听众的收听兴趣。而音效极大地丰富了节目的声音源,令人耳目一新,增强了节目的可听性。
《小通时间》曾成功策划主持过一档中秋特别节目“濠河月 南通情”,邀请南通各界人士乘坐画舫,游濠河赏明月。在主持人诗一般美好的开场白中,听众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声、船桨滑动的吱嘎声,一下子把听众带入了优美宁静的自然环境中,仿佛跟随着画舫同游濠河。音效的使用给这档节目增添了无尽的美感。
这样的例子在《小通时间》中比比皆是。 一档介绍明前茶的节目中,主持人邀请听众喝杯茶,只听得清脆动听的倒茶声从电波中传来,仿佛闻到袅袅茶香,氛围感瞬间拉满。一档欣赏秋天的节目《秋歌》,秋雨打窗的滴答、脚踩落叶的沙沙、风筝的嗡嗡、秋虫的唧唧……这些音效汇成了一曲迷人的秋歌,被听众听在耳朵里,也记在了心里。
广播是永不消逝的声音,一档节目365天,很难保证天天出精品。但如果主持人在日常节目中重视音效的运用,即便一秒钟的声音,也能提神醒脑,给听众带去新鲜感。
如此看来,积极恰当地使用音效能给听众营造丰富的想象空间,引发听众的收听兴趣,让人身临其境,带来深刻、难忘的收听体验。同时,也体现出主持人的巧思和用心,从而提升节目的美誉度和收听率。这也是将音效称之为广播节目“独门秘籍”的原因所在。
而如何真正将音效发挥出实际作用就成了广播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这本秘籍如果使用不当,很可能也会影响广播节目效果。
音效的作用很大,但是也不能随意添加。广播工作者应立足节目实际,合理选材。比如一档娱乐节目,根据趣味内容添加笑声、掌声、欢呼声等音效能起到烘托气氛、增强“笑果”、愉悦听众的作用,但如果一档精致优雅的文艺节目也如法炮制,在不具任何笑点的话语中添加类似音效,则是东施效颦,贻笑大方。
音效是为主题音响服务的,因此要注意它的“背景”从属地位。比如,航天运动会的采访报道,飞机的轰隆声很大,淹没了主题音响,听众听不清记者说些什么,这样的音效约等于噪音,不仅没有发挥其自身作用,也影响了主要信息的传达,甚至因此导致听众调台。
一成不变的事物总会带来枯燥乏味感,音效在节目中的使用同样如此。老生常谈的音效会让听众觉得了无新意,丧失收听兴趣。所以音效的选择要与时俱进地更新升级。一方面来源于广播工作者的不断储备,一方面需要广播工作者积极的创新和思考。
细节决定成败,音效虽然只是节目的小小组成部分,但当广播节目制作者有意识地合理设计这些小细节,即便只有几秒钟、几分钟,有可能带给听众难以磨灭的印象,让节目独树一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