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育人价值 培养“三有”新人
——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内容对初中英语教学的价值

2022-12-26 15:46蒋京丽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22年15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英语课程语篇

蒋京丽|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一、背景

近期,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新课标》”),对义务教育英语课程在新时代的育人使命提出了新方向和新要求。关于课程性质,《义教新课标》重申《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义教课标》”)中的阐述,即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1],并强调两者的统一,这有助于学生树立国际视野,涵养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义教新课标》不仅在课程理念的首条“发挥核心素养的统领作用”中明确指出,“英语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3],而且在课程目标中进一步提出,作为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英语课程需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4],回答了英语课程“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性问题,预示着我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全面迈入核心素养时代。《义教新课标》的颁布,有利于教师跳出学科看学科,深刻认识和高度重视通过英语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国家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广大初中英语教师要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为己任,充分发挥英语课程培养“三有”新人的功能和作用。

二、义务教育英语课程内容的定位和特点

课程内容是课程的核心要素之一,也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反映课程的价值取向和结构观[5]。英语课程内容服务于英语课程目标的达成,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供必要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课程内容除了包括学科特定的事实、观点、法则和问题外,还包括学科知识的处理方式,即这些事实、原理和问题等是如何组织并实现学习的[6]。

《义教课标》没有单独设置课程内容部分,也没有明确使用课程内容这一名称,而是在课程目标、分级目标和分级标准中隐含体现了由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部分组成的课程内容及相关学习要求。相较而言,《义教新课标》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单独设置了课程内容部分。

一方面,《义教新课标》明确提出结构化的课程内容。英语课程内容由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要素构成。这六个要素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共同构成核心素养发展的内容基础[7]。英语课程内容结构化的选择与组织样态是一个新的突破,有利于一线教师整合性地开展课堂教学。

另一方面,《义教新课标》还确定活动为英语课程内容的主要组织形式,并提出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8],旨在引导学生围绕六个要素,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活动,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在义务教育全程中持续发展[9]。英语学习活动观学科化地体现了课程方案中“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10]的学习方式要求,是英语课程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实施路径。

课程内容部分既体现课程内容的结构化,也体现学生活动内容的结构化,两者形成了紧密的组织,为学生清晰地呈现了一幅从小学到初中如何实现课程目标、发展核心素养的路线图。

此外,《义教新课标》的课程内容分三级呈现,三个级别并不与年级的递进完全对应,而是按照学生实际的语言能力水平进阶规定其在相应级别应完成的学习内容。其中,三级的相关内容对接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并按照核心素养的7~9年级学段目标加以分解和细化,体现了三个年级语言能力发展的持续性和渐进性。

三、初中阶段课程内容的发展、变化和突破

(一)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与三级课程内容的六个要素有机关联

课程内容的六个要素是对核心素养四个方面的细化和具体化体现。语言能力是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文化意识体现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思维品质反映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学习能力是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要素。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相互渗透,融合互动,协同发展[11]。语言能力三级学段目标分为感知与积累、习得与建构、表达与交流[12]三个表现维度,具体要求主要包含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并兼顾语篇。文化意识三级学段目标分为比较与判断、调试与沟通、感悟与内化[13]三个表现维度,具体要求主要指向主题和文化知识的选取、学习和内化。思维品质三级学段目标分为观察与辨析、归纳与推理、批判与创新[14]三个表现维度,具体要求主要指向语言技能的发展和语篇知识的运用。学习能力三级学段目标分为乐学与善学、选择与调整、合作与探究[15]三个表现维度,具体要求主要是统筹学习策略的确定和培养。

(二)三级课程内容六个要素的新维度和新要求

《义教新课标》在三级课程内容方面实现了继承性发展和创新,即其不仅延续了《义教课标》中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三级至五级的分级目标和分级标准,还根据核心素养7~9年级(三级)学段目标要求,从六个要素方面进行了必要和有益的补充。

1.主题

主题与《义教课标》语言知识中的话题不同,其为语言学习和课程育人提供语境范畴[16],是新增加的内容要素。《义教新课标》以“我”“社会”“自然”为视角,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和时代发展的三大范畴,即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为落实课程育人提供重要保障。主题内容要求(三级)不是对知识点的简单罗列,而是强调相关主题的认知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在范围大小不同的文化环境中认识自我、与他人和外部世界相处。语篇和单元都可以有主题,它们相互形成大小或者主次的关系。

2.语篇

相较于《义教课标》,语篇也是新增加的课程内容,它承载表达主题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文体素材[17]。语篇类型内容要求(三级)覆盖生活中常见的英语语篇形式。接触和学习不同类型的语篇,熟悉生活中常见的语篇形式,把握不同语篇的特定结构、文体特征和表达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语篇意义的理解,还有助于他们使用不同类型的语篇进行有效的表达与交流[18]。

3.语言知识

在《义教课标》所规定的语音知识、词汇知识和语法知识等内容基础上,《义教新课标》的语言知识增加了语篇知识和语用知识两个项目。语言知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19]。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的目的是发展语言运用能力,即在特定语境中基于语篇特点准确理解他人话语中语音、词汇和语法所传递的意义以及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意义。

4.文化知识

《义教课标》中的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在《义教新课标》中合并转化为文化知识。育人是在文化中实现的。学习文化知识的目的不仅在于建立个人对文化知识的认知,还在于形成个人对文化价值的判断,从而影响和调控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行为选择,感知文化差异,比较文化异同,拓展文化视野,树立文化自信。

5.语言技能

一方面,为了适应理解多模态语篇的需求,《义教新课标》在《义教课标》所规定的听、说、读、写四个语言技能的基础上增加了“看”的技能。另一方面,与《义教课标》中四项语言技能单一分列的呈现方式不同,《义教新课标》采取分类整合的方式,从理解性技能和表达性技能两个维度提出需要掌握的技能,以此来说明这五项技能是需要综合在一起运用和发展的。此外,语言技能的描述也反映了不同思维层次的目标[20]。

6.学习策略

《义教新课标》关注和沿用了《义教课标》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面好用管用的学习策略和体现学生乐学英语的情感态度相关描述的同时,根据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需要作了必要的条目补充,旨在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此外,《义教新课标》对策略种类划分的维度作了如下调整:一是将《义教课标》的调控策略和资源策略合并为元认知策略[21],列为四种策略之首,引领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二是增加了情感管理策略[22],引领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和热情投入到英语学习中。

四、初中阶段实现课程育人的途径和方法

在义务教育积极落实“双减”政策的当下,面对更新更高的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负担不是由量造成的,而是由教决定的。教师对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和教学材料的理解,学情的把握,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手段的选择,都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新课程的实际体验和学习成效。如果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不符合语言学习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生就会缺乏学习的兴趣、动力和自信,他们的学习就会变得低效甚至无效。

《义教新课标》在“教学建议”和“教学提示”两部分中都有所侧重地关注了初中英语教学的几个关键问题,并围绕这些问题提供了教与学的具体建议。因此,教师要基于教学实践,结合“教学建议”和“教学提示”的相关内容,密切关注和积极探索有利于落实课程内容、实现课程育人的课堂教学途径和方法。

(一)明确初中阶段英语学习的功能和特点是开展教学的必要前提

初中阶段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既要与小学阶段的学习平稳对接,又要为高中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

由于小学英语课开设的起点和水平不同,学生在小学毕业时语言水平可能存在较大差异,这给初中英语教学带来一定压力。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在内容、方法、要求、密度和难度等方面都有更新更高的要求。与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突出感性体验不同,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在内涵上变化较大,开始以理性学习为主。同时,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比小学阶段更快,课时增多、进度加速,语言输入有所增长,这些都对学生英语学习在质和量两方面的整体进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此种情形,学生需要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自然过程;教师要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实际水平,系统思考、设计并落实好小初衔接的工作。

此外,教师要有针对性地研究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需求,以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和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为出发点,确定初中三年不同阶段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恰当选择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接触和体验语篇内容,探究主题意义,学习语言知识,形成策略方法,增强语言能力,丰富认知结构,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核心素养,逐步完成初中学业并奠定顺利进入高一年级进行下一阶段学习的坚实基础。

(二)围绕主题意义的探究式学习是初中阶段英语教学的一项核心任务

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形成概念性理解和观念性认识。主题的呈现离不开语篇。语篇传递的主题意义指作者或者说话人的意图、情感态度或价值取向[23],读者可以在与语篇互动的过程中通过探究对其加以理解和认识。探究式学习本质上是一种发现学习,其基本过程是学生自己从各种特殊事例中归纳出结论,并用之来解决问题[24]。主题意义探究是学生与主题所承载的内容深度对话后建构出来的关于主题的新的拓展性理解,其结果即可理解为学生完成学习后建构和生成的基于该语篇主题的小观念[25]。

教师要遵循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路径,围绕主题,将语言、文化、思维三者紧密结合,组织逻辑关联、循环递进的系列学习活动,调动学生参与其中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表达主题意义。教师要提出从理解到应用、从分析到评价等不同思维层次的问题[26],以指向文本事实性信息的中观问题驱动学生获取多个信息要点并梳理其中的逻辑关系,自主建构结构化新知。教师要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不断优化新知识的建构过程,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教师要特别重视内化环节的作用,利用自述(self-talk)、同伴互述(pair-work)、小组讨论(group-discussion)等活动形式巩固学生的结构化新知。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反复与文本进行互动,从多种视角分析和审视语篇,自主、合作挖掘语篇的深层内涵,促进学生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有机会与教师对话,也有机会与文本对话,与伙伴对话,与自己对话,通过对话深化学习[27]。当然,教师也要处理好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的关系。对于发现难度太大的学习内容,教师需要通过呈现和传授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开展基于学科大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是落实课程育人的一种有效途径

英语课程需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四个方面相互渗透,融合互动,协同发展,构成一个整体。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是知识的灌输与堆砌,也不是牵强地贴标签或喊口号,而是不断启迪与对话,由浅入深实现综合认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割裂处理,需要以单元为单位,整合单元的育人资源,挖掘单元的育人价值,开展基于学科大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推动逐个单元主题范畴内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发展。

教师要在教材单元所提供的学习资源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编排和整合教学内容,建立起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联,形成教学单元的内容结构框架,建构单元育人蓝图[28],使教学围绕一个完整的主题设定单元教学目标,并按照学生的学习逻辑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实现问题的解决。单元教学目标是大观念形成过程中的阶段性表现,反映学生素养发展后在主题下具体能做什么事情,分析和解决什么问题。因此,单元教学目标的制订要具体、清晰,可操作、可观察、可检测。

在单元内的语篇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的认知发展为基础,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意义,遵循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路径,探究各个语篇的主题意义并生成各个语篇的小观念,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各小观念之间的联系,最终建构并生成关于这一主题的大观念[29]。单元大观念的建构帮助学生生成围绕单元主题的深层认知、态度和价值判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综合表现的达成[30]。基于大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为育人提供了重要抓手,可以真正看到学生探究主题意义的结果和价值,使学生终身受益。

(四)依托语境在语篇层面整合性地学习语言知识和发展语言技能

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英语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阶段,学生不仅开始系统学习音标、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而且也开始专项训练听、说、读、看、写等语言技能。因此,教师要注重分析语篇和利用语境,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知识在语篇语境中的表意功能,以及语言技能在理解和表达语篇语境意义过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的语境意识和语用能力。

语言知识不仅包括概念规则,还包括其恰当的使用[31]。在开展语言知识教学前,教师要按照《义教新课标》倡导的What、Why和How三个维度加强语篇研读。教师要尝试梳理和绘制语篇的内容知识结构图,也即语篇的语言知识结构图。教师还要注意分析作者或者说话人为了恰当表达主题意义选择的文体形式、语篇结构和修辞手段[32],探讨其与主题意义的关联[33]。

在开展语言知识教学时,教师要在语境中,基于主题意义探究,将语音、词汇、语法、语篇和语用等语言知识组织起来,引导学生在语篇层面整合性地进行学习。教师要以意义的理解和表达为目的,将语言的形式、意义和特定情境下的语用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得体性。

在开展语言技能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34],是综合在一起发展的。教师要通过组织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为学生指点方法、提供示范、强化训练,帮助学生运用技能和策略在语篇层面思考问题、理解和表达意义、及时反思总结,形成语言能力,发展思维品质。

(五)在使用语言成事和做人的过程中主动扎实地提升核心素养

语言学习的实践性特征决定了学生要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因此,教师要借助实践性活动来促进学生学以致用,通过内容学习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加强“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整体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通过教学设计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让学习具有成长性。教师要分析和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将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未来水平设定为教学目标并将其转化为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完成的活动和任务,激发学生参与活动、承担任务、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建构结构化知识,提高技能、策略和思维,从而促进学习真实发生,逐步达成目标。

在模拟社会情境中运用所学解决真实问题是一种有效使用语言的实践性活动。因此,教师要注重设计和组织关联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生活的真实情境任务,以情境的介入和任务的驱动激发学生从活生生的现实出发进行学习[35],提升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内驱力和持久力。教师还要增加语言输出任务的交际性、互动性和开放性,以不需要正确答案而注重学生迁移运用所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学习,不断更新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六)在对学习过程的观察、记录、分析和反馈中改进课堂评价

评价乃是系统收集证据用以确定学生实际上是否发生了某些变化,确定学生个体变化的数量或程度[36]。可见,课堂评价是一种基于证据的评价,贯穿于教与学的全过程,不仅包括各种课堂练习、课堂测验和课后作业,也包括教学情境中的师生问答和引导,还包括教师对学生表情、动作、学习状态和个性特征等情况随时随地的观察和判断[37]。秉持学习化评价(assessment aslearning)的理念,教师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实践、反思和互动来逐渐历练和培养核心素养。

相较于知识讲授,教师放手让学生探究并应对学生的生成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在生成性的课堂教学和评价中,教师不断感受到学生学习表现带来的冲击,同时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开展持续评价。在对学生的课堂发言进行评价时,教师要及时捕捉学生的生成并直击问题本质,及时和学生开展意义协商;在对学生参与对子和小组活动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时,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反应大致洞察学生的投入程度、已有收获和存在困难;在对带有内隐特点的学生思考过程进行评价时,教师要设计学习活动或学习任务(如建构信息结构图、解释和讨论核心问题、制作单元学习项目或作品),了解学生的思考过程,并以预期的核心素养综合表现的内涵为指标开展评价。在开展课堂评价时,教师还要注意证据的广度和典型性,判断学习是否在各层次学生中或多或少都发生了。

五、展望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是一门面向全体,并为每个学生终身学习、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课程。每一位初中英语教师都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专业的精神和态度、科学的方式和方法,在课程理念指导下,依托课程内容,把握少而重要和大道至简的原则,通过整体而有逻辑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减负提质增效,把课程的育人目标合理融入日常的课内外英语教学中,切实帮助学生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英语课程语篇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
科学素养视角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论高校大学学术英语课程的建构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语篇填空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