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地方高校《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程教学研究

2022-12-26 13:37包文华吕靓伟
关键词:民间舞蹈舞蹈民族

包文华,吕靓伟

(齐齐哈尔大学 音乐与舞蹈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5)

新媒体主要包括传统媒体的数字化和基于网络等媒介的“新型媒体”。[1]依靠网络、多媒体等方式进行文化的传播。高校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主要采用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课程内容的学习以满足学生需求和提升课堂效果为逻辑主线,通过课前、课中、课后开展翻转课堂来实现。在重知识,强能力的基础上,强调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一、新媒体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是舞蹈编导专业必修课程,是齐齐哈尔大学校级精品课,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高校优质课程联盟线上线下精品课程,省级一流课程殊荣。目前课组成员年龄结构、职称结构比较合理,课组负责人是常年教授该课程的老教师。近几年来向校内外本科学生开设了五轮线上课堂教学,先后完成了 MOOC 制作并在“超星学银平台”上线教学,依托黑龙江省优质课联盟 MOOC 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教学。

1.内容整合。本课程横向一体化整合上下游课程内容,纵向与主干课程内容紧密联系,将三部分内容整合为两大模块。其中达斡尔族、蒙古族民间舞蹈为第一模块;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傣族等民间舞蹈为第二模块。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民间舞蹈课程,作为未来重点内容已经开始建设中。本课程突出达斡尔族、蒙古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赫哲族地域特色民族舞蹈学习,注重民间舞蹈基础知识,加强舞蹈动律、技术、技巧规范性训练,风格性综合训练。探索多元的编创方法,提升编排实践效果。最大限度利用舞蹈教室、文化宫、音乐厅、网络平台,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以及社会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和延伸。

2.内容设计。根据课程基本理论内容设计了填空题、视频问答题、讨论题等专题。确定了每个专题所对应的各章节线上自学内容知识点,并指定了每个专题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观测点,形成“以专题牵动”的立体化教学模式。

3.MOOC 资源。根据课程大纲的具体内容安排,超星学银在线平台录制了77个微课视频,总时长约 427分钟,线上课程涵盖100个理论与技能学习知识点。各类辅助教学文档资料共50余篇。

4.题库资源。试题库有单项、多项各类选择试题。目前线上用于学生理论知识学习效果检测的试题116道,中等难度试题50%,难、易试题各占25%,其中还有课程思政类测试题,有效考查了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5.课程思政案例项目。课程团队开展了《课程思政在舞蹈教学中全面推进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研究,已经作为专题进行了翻转课堂教学尝试。其余多个案例已作为课后实践讨论案例做了补充学习。

(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按照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模块合理分配和布局。课前是教师进行线上的教学与指导。课前学生线上学习舞蹈视频,了解民族特征,舞蹈艺术特点,学习民族舞蹈动律,了解民族舞蹈风格。掌握舞蹈基本体态、动律、步代及动作特征等知识要点;线下完成整理、消化基本动律及舞蹈风格等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解决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学生被动学存在的问题。课中(课堂)舞蹈组合的训练,综合性的训练。汇报舞蹈语汇、动作要领、舞蹈作品片段,对表演体态、技能、风格、表现力综合评价。教师对教学重点、难点,现场示范教学,学生参与讨论、互评,锻炼创编能力、思考能力、实践能力。课后利用课堂知识和网络线上资源,分工合作完成“主题舞蹈”编排作业。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为实践教学、社会服务奠定基础。

新媒体下的线上教学弥补了线下实体教学的不足。本课程通过“超星学银平台”、“黑龙江省高校联盟平台”、“齐齐哈尔大学在线教育综合平台”,面向全国34所高校开设了这门课程。11000多名学生选修了这门课程,累计25个班级,页面浏览量达到3216161次,互动次数56885万多次。得到选课高校和学生的喜爱与高度评价。

(四)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是问题式教学方法。以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为参考,将课程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以激发学生学习民族舞兴趣和质疑热情为目的;二是讨论式教学方法。课组成员对视频中的重点内容提出问题,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针对舞蹈理论、舞蹈技能一系列问题进行探讨。让学生的思维在假设、质疑、困惑中撞击,从而提升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力;三是引导式教学方法。通过线上教学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创造性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情景式教学方法。以舞蹈形象、肢体语言、模仿、命题舞蹈、生动的语言描述场景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主动学习舞蹈动作、塑造形象的兴趣。

(五)课程教学内容及组织实施

要求学生根据专题内容开展线上相应理论知识的微课学习,并完成学习效果检测;以 课前课中课后内容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为基本思路安排课堂教学:根据上次课布置的专题学习任务,开展小组协作学习,教师进行导课、前测,讲解重点知识,开展参与式教学;课后拓展组织:根据下次课任务要求,有针对性进行小组协同学习指导。根据学生不同程度安排课外作业,主要包括科研项目申报、行业调研、分享式表演等拓展活动。四是课程成绩评定方式。由线上+线下+期末考试三个部分构成,建立学生各阶段学习效果合理的评价体系,检验学生学习的达成度;五是课外实践加分。学生科研项目、论文发表、专业竞赛、行业见习等。

二、新媒体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的作用

依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达斡尔族歌舞“哈库麦勒”项目实施基地,国家教育部指定“中俄大学生艺术交流”实践基地的基础上,以培养创新能力和独立编排、辅导及表、导、教于一体的人才,对少数民族地区舞蹈文化进行传承的多层次人才,并具备一定艺术修养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利用地缘优势,采风、调研,搜集整理舞蹈素材,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构建教学体系。

(一)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为舞蹈教学带来了更多的便利条件。线上教学内容除了涵盖教学大纲知识点外,注重舞蹈编创的实用性和前沿性。扩展了学生知识面,学习效果良好。通过线上学生学习过程和检验的大数据分析,教师随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及效果,并根据分析结果为学生提供学习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课堂教学、线上教学、翻转课堂和教学实践等环节,以及课程讲授内容的每个知识点的精心设计,满足了学生学习需求。诸如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运用小组讨论式教学模式,情景模拟等多元的教学方法,组队完成编排舞蹈组合,强化单、双、三人至多人的舞蹈设计理念。教师现场点评、纠正编创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培育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良好的敬业精神。教师团队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前,课中,课后开展了翻转课堂,激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新媒体利用图片和视频的方式全方位为学生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历史文化内涵的生态语境差异,准确把握民族舞蹈风格和韵律;体会分解动作以及身体骨骼肌肉的运动路线和变化,以科学视角去剖析舞蹈、认识舞蹈。

(二)拓展了学生的学习途径

舞蹈教学中课上(课中)的时间是有限的,课下(课后)时间则需要学生自主完成课程作业、预习和复习巩固等任务,全面系统地归纳、整理所学知识,形成以“我”为中心的相对独立思考的场域当中。学生在线自主学习和老师的答疑、解惑辅导下,获得了舞蹈基本理论知识,舞蹈基本语汇,课中开展抢答、讨论、测验等,增强了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小组成果展示,开展学生互评,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及时纠正引导,利于学生更好理解。

新媒体技术不仅为课上(课中)学生学习提供了新颖的教学方式,而且为课下(课后)学生自主学习舞蹈提供了前沿的优质舞蹈视频、图片,舞蹈教学音乐以及理论知识资源。学生课上学习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课下利用线上网络资源、课中学习知识,完成课后学习任务。学生以小组抑或团队组合的形式,对线上教学视频进行补充学习,丰富学习内容。引导他们多方位、多视角观察舞蹈事项,培养思辨性地独立思考能力。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双向多维度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拓展了教学时间和空间,增强了教学吸引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推进了课堂教学的改革

学生熟练掌握了各民族舞蹈元素体系,深入了解了各民族舞蹈文化,准确运用民族舞蹈编舞技法的知识目标;培养了学生民族舞蹈的表演、编创和排演的实操能力目标,培养了学生对民族舞蹈相关学理问题的深度思辨与创新研究能力;提高了学生对各民族舞蹈作品的表现力、鉴赏力,积蓄了学生综合性人文修养,加深了学生对各民族、祖国的热爱的素质目标。

开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点评教学模式,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教”和“学”的双重锻炼。激发了学生角色意识,塑造身体形态,体会表演心经。学生通过真实还原线下场景的线上教学视频,学习舞蹈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民族民间舞蹈元素、动作、短句、组合、舞蹈片断等形式,掌握舞蹈基本动作要领规律。了解舞蹈体态,规范动作要领,完成舞蹈组合,深入解读舞蹈动律、舞蹈风格。教师以舞蹈组合、舞蹈片段的形式把具体的知识点融汇其中,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打通第二课堂和创新创业平台,实现课程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统一。以教学科研、教学改革促进课程教学改革,以教促研,以研助教,实现了科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相统一。

学生整体成绩不断提高,高阶能力逐渐提升。学生成绩平均分、及格率都趋于稳定上升的状态。锻炼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自主学习自我提高和协同创新能力。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后,解决了实体教学存在的一系列矛盾,如师教与生学、深度与广度、受众差异化教学等,加大了过程性考核,重视学生综合能力与人文素养。团队教师指导学生获批多项国家级 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围绕该课程及其上下游课程申请了多项省级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荣获黑龙江省大学生艺术展演多项奖励。

三、新媒体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在线上理论学习、视频学习,线下(课中)上课、课后作业完成等不同维度均存在一些问题。学生没有很好地消化舞蹈理论知识,线上舞蹈视频的学习有些盲目性,舞蹈分解动作、韵律、舞蹈风格等不够规范;课中小组汇报线上学习内容时,有少部分同学不能比较完整、有表现力地完成教学内容;课后作业缺乏对音乐的理解,舞蹈组合内涵不够丰富,协作不理想;学生停留在线上线下两个维度小循环层面,没能实现线上线下大循环的联动。诸如线上教学指导中存在使用技术不够熟练,音视频格式的问题不能正常播放,教学课件展示中设备问题导致中断等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教师播放教学视频、展示教学图片时,缺乏具体舞蹈的解惑和指导。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不同维度,在教学内容难易程度、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的结合上、互联互通的联动性设计上还不够完善。

1.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的理念与时俱进。教师快速适应新媒体视域下的教学模式,扩宽自己的教学途径,增强对新媒体技术的灵活运用能力,要有敏锐观察力和艺术眼光去跟随时代的潮流,顺应新媒体环境的改变。

2.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平台建设。依托超星学银平台、高校联盟平台,编写适用于混合式教学设计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云教材,继续增补线上微课视频、丰富其多样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多元化评价等方面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逐步形成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学院评建课程建设与教学效果评价机制。有效运用多维度评价数据,分析课程存在的问题,形成持续改进机制。充分利用地缘优势,依托我校多学科理论方法,继续融合地方特色少数民族舞蹈内容,不断调整教学模式,构建北方少数民族特色舞蹈教学体系。

3.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课程时间和教学内容要合理均衡的分配,多视角全方位探索舞蹈艺术。不断巩固和完善课前、课中、课后场景,为教师、学生、社会构建面向未来的智慧教育网络学习空间,促进教育个性化、科学化、智能化发展。

4.深化教学内容,拓展思政课堂。舞蹈课程思政是当下舞蹈发展的需要,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和人文思想。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为国家培养复合型舞蹈人才提供了路径。

总之,新媒体视域下民族民间舞蹈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不足,突破了传统舞蹈教学模式。今后还要持续增补音视频资源和题库开发应用,不断完善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努力把民族民间舞蹈与新媒体结合完美呈现,努力打造具有地域性特色的更高端的精品课程。

猜你喜欢
民间舞蹈舞蹈民族
探析民间舞蹈传承的现状及发展
学舞蹈的男孩子
达斡尔民间舞蹈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舞蹈课
MINORITY REPORT
在高校舞蹈教育中如何传承民间舞蹈艺术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