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考是用来获取知识和培养学习能力的一种方式,而问题则是思考的源头和根本。小学阶段对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习能力以及核心素养。教师要从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着手,在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完成练习基础上,重点抓住核心理念,利用问题来驱动学生进行思考探究和学习,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具体的探讨训练,进一步完善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从而最终实现小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学习;问题学习;课堂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43-0107-04
现阶段小学生上数学课时,老师往往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然后让孩子们带着疑问去学习新知识,其优点是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产生内驱力。因为有效的问题能够抓住学生的心理,促使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这种导入方式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跟老师的授课内容融为一体,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课堂效果,所以让孩子们从小就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是后期进行深入学习的重要保障。
一、 构建以问题为导向的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的实际意义和作用
(一)转变教师的传统教学思想,提升教学的专业化水平
学习来源于思考,思考来源于疑问。学习的本身就是需要不断进行疑问和思考,数学学科的学习更是如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需要思考、分析和探究,这是一个完整的学习流程,同样也是数学教师一直以来关注的教学问题。尤其是在新课程的改革教育下,教师不能总是依照固有的教学思想去进行指导和教学,现代信息技术如此发达,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信息接受能力比过去提高了很多,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明显不能够满足现代教育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了。所以,教师需要顺应时代的改革和发展,努力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和应用。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需要数学教师对教材的知识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按照教材的具体内容和教学的内容环节,适当地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在设计问题时,进一步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无形之中提高了设置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对教师专业化技术水平的深度培养。
(二)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促进逻辑思维的发散
在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有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怎样去思考问题,对数学题目进行疑问和反问的推理论证,学生会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形成想问、敢问、会问的学习习惯。
比如说在学习课本知识“圆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对“圆”这个概念进行详细的描述,然后让学生选取圆形的物品带入课堂,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分组讨论,提出“为什么这些东西是圆形的?做成其他形状的可不可以呢?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些圆形有什么作用?”等一系列问题,促进学生发散思维、思考分析,带着问题去学习,在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背景下寻找合理答案,可以提高小组合作教学的学习质量,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 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以教师为主体
老师是孩子们学习的领路人,是数学的启蒙者,所以在组织孩子们进行数学学习的时候,除了让他们掌握最基本的内容之外,还要教给他们相应的分析方法和解题的思路。当前国家倡导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在此背景下,课程改革需要进行全面的推广和落实。首先老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因为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显然已经跟不上现在的发展节奏,而以老师为主体的上课方式极大地制约了学生能力的提高,所以老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并始终坚持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动摇,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现有的基础,精心地组织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以适应当前课程改革的教育目标。然而,现在不少学校的师资力量参差不齐,尽管他们都在课程改革的推广中做出了有效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依然有很多漏洞和不足之处,并且还有相当一部分老师,唯分数论的思想根深蒂固,只重视成绩,而不注重学生素质的提高。在组织孩子们进行课堂学习的时候,只关注学生的共性,不能有效地实施差异化教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最适宜的学习计划下收获进步。并且课堂内容设置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对问题的提出效果性太差,不能促使學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不利于孩子们能动性的发挥,不能为课堂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制约课堂学习氛围
由于被以往的思想观念所制约,很多老师还没有认识到巧设问题的重要性,以至于在实施课堂教学的时候,不能通过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进行有效的讨论,提高他们对课堂的参与度,从而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他们在上课的时候依然采用知识灌输的方式,让孩子们按部就班地学习基本的理论,并做一些对应的练习题,以至于孩子们学习起来特别乏味枯燥。慢慢地,孩子们会越来越排斥上这样的课,甚至有的学生会自觉地抵制,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较低,课堂上常常会打瞌睡,或者是跟其他的同学一块儿搞小动作。枯燥的教学限制了孩子们个性的发展,跟孩子们心理和年龄的特点相违背,以至于孩子们对数学缺乏好感,有的孩子还会害怕上数学课。种种情况,都不利于孩子们良好数学素养的形成,更限制了孩子们的全面发展。所以为了有效落实课程的改革,老师需要改变原有的思想观念,将信息技术有效应用于教学中,精心地组织课堂每一环节,构建和谐有效的课堂环境,可以用问题导入的方式,促使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激发学生的内驱力,确保孩子们的主体性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现在课程改革的大形势下,老师还要进行不断的摸索和探讨,并对教学模式开展进一步的优化和调整。
三、 如何构建以问题为导向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课堂
(一)巧设疑问,把浅显的问题转化成深层次的提问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里,要利用疑问的提出和解决打造深层次的研究学习。在进行问题的设计制作前,教师需要对学生目前在数学知识内容的学习方面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按照学生当前的认知规律,结合课本上的实际教材内容,设置具有一定探究性的问题。
比如说,在学习小学六年级“圆的认识”时,教师可以组织一场小游戏活动,指挥班级学生站成一排,在固定位置摆放一个小纸盒,让每位学生的手里准备一支笔,然后将笔投进纸盒里,谁能够把笔准确地投入纸盒就算胜利。这样学生就会发现,每个人距离纸盒的距离都不一样,距离纸盒近的自然可以投进去,距离远了笔就会掉落在地上。然后教师再向学生提问,怎样才能够使这个游戏公平呢?肯定会有学生说大家围成一个圆圈,教师再继续进行提问,一定要是一个圆吗,其他形状可以吗?进而对提出的疑问进行实验论证,学生可以围成一个圆、一个正方形等,然后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不断产生疑问和思考,最后再进行相应的实验来验证。
这样把学习和游戏的方式结合起来,把原本简单的游戏活动变成深层次的疑问探讨,难度随着学生的不断反思进行增加,最终达到学习课本相关知识的目的。只有不断地提出疑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才能够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去进行思考和分析。
(二)准确把握数学知识的核心概念,进行深度学习的教学指导
在数学知识的运用过程中,概念是知识应用的基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离不开对相关概念的深度解读。因此,教师在进行深度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牢牢把握数学概念的核心。小学数学的核心概念大致可以概括为数字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等。教师在进行备课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理清思路,明确每个章节对应的核心概念,对核心概念进行深度剖析之后,要将知识点进行有规律的分类和整合。根据教学概念的顺序来安排教学的节奏,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打好学习基础,领悟知识点中的细节。
比如说在学习小学二年级课本知识《除法的初步认识》中,其中关于数学知识的核心概念有运算能力、符号感等,教师就可以在提前备课时组织好思维概念的导图,认真分析应当在何处重点强调这些核心概念,把除法的本质意义讲明白。举个简单的例子,教师可以从建立一个情境入手,提问学生如何将15块面包平均分到5个盘子里,在学生进行思考之后教师再对“除法”这个概念进行细致的讲解,介绍除法的定义,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本质意义在于“平均分”,就是每个盘子里的面包数量必须要相同才可以。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习过的加法、减法、乘法的运算,分析总结其中的数学规律,强化学生的数学符号感,进而加深对除法的概念理解。
要想展开深度学习的学习指导,还需要将概念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往往都是某一个知识点的集中记忆和理解练习,缺乏一个整体的学习模型,所以经常边学边忘。教师需要注意在进行知识点的讲解时,不能只是围绕教材的本身,而是要由浅入深地进行纵向的知识挖掘。通过对概念的对比和认知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的能力。
比如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15÷5=3”的除法运算,从相反的方向指导学生进行逆向的思考分析,进而写出“3×5=15”的运算公式,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帮助学生回忆起乘法的运算过程,再对两者的逆运算过程进行相关的讲解,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个系统的运算思维模式。从另一方面来讲,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可以温习旧知识,及时巩固知识和提高学习数学的核心素养。
(三)把握课堂学习的最佳时机,凝聚学生的学习专注力
在深度学习的数学课堂中,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不单纯要在问题上设置巧妙吸引,更重要的是要把握住设计问题的时机。在最佳的课堂时间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讲,这对课堂内容的学习十分重要。
一般来说,课堂学习的时间可以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部分。教师在这三个阶段所提出的问题都会产生不一样的教学效果,通常情况下,在课堂教学进行之前提出疑问,是为了让学生提前预习新知识,了解下一节课内容将要学习什么,进而提前进行书本的预览和自学;在课堂中提出疑问,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正确引导学生产生学习的新思维方向,进而在进行知识讲解的过程中顺利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探究能力;在课后提出问题,是为了让学生在已经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巩固记忆和练习,及时复习所学的知识点,并且在学习層次上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开拓学生的学习思维并使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数学的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进行疑问、思考、分析和总结的过程,学生需要一直参与这种循环的学习过程,才能够让自己的大脑运转起来。课堂教学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就结束了,而是说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供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学习。教师在这方面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监督,正确引导学生在课下也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的问题中。把握好每一个设置疑问的时机,让学生专注于思考中,及时进行学习的反馈。如遇问题还应当进行教学内容的合理调整,优化教学方法和结构,打造深度思考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
(四)应用变式训练,使单向思维转化为多向思维
数学的学习是具有一定抽象性的,所以很容易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式,这样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散,不利于拓展思维的养成。变式训练刚好可以打破这种定式思考,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所谓的变式训练就是指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不改变其他的条件,只改变概念和相关规则的例证。应用变式训练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使其更加活跃,而且还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可以避免大量的重复练习。
在实际的运用中,教师需要先了解学生的思维思考方式,借助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方式打破学生的固定思考模式。对数学问题的出现,用多种方法和角度变换开发学生的思维方向,让学生在做题思考时可以从单向思维向多向思维进行转化,促进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养成。
而且从另一方面来说,教师利用变式训练的模式来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虽然数学问题的答案只有唯一的一个,但是解的过程可以有很多种,从而帮助学生突破长期以来的思维惯性,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深刻的思考分析和学习。
四、 结语
綜上所述,数学学科的学习讲究对知识环节的透彻理解和掌握,以及对发散思维和运算分析能力的把握。以问题为导向,创建深度思考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难度,所以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充分结合数学核心素养理念的目标和方向,注重思维方法的引领,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且进行独立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设计问题环境,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指导学生做到学以致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不只是教育教学体制改革中的大胆创新,更是通过此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诠释数学。所以相比较而言,更符合对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促进,帮助小学生从小就养成严密的思维体系和数学知识模型。培养小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全面思考,把学习和掌握的零碎知识点进行有机的串联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数学知识网络,这同样也是为今后学习更高难度的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牢固的基础,向达到数学核心素质教育的标准和要求方向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梅东红.以问题为导向打造深度数学思考课堂的措施探究[J].考试周刊,2021(27):11-12.
[2]潘梅.浅谈以问题为导向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J].魅力中国,2020(52):346-347.
[3]李薇.小学数学课堂中问题导向学习的调查研究:以聊城市S小学为例[D].聊城:聊城大学,2017.
[4]高月萍.基于问题导向的小学数学学习活动设计:以《折线统计图》为例[J].数学大世界(下旬版),2019(11):78.
[5]吴复胜.小学数学教学中以问题意识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探究[J].情感读本,2020(35):62.
[6]蒙京快.浅谈以“问题为引导”的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9(8):144-145.
[7]朱广建.以数学问题引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基于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应用对策[J].新课程,2021(32):43.
[8]陈冬冬,姚春红.浅析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教学策略:以问题学习法为例[J].新课程·小学,2017(11):87.
[9]刘文明.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教学初报:以人教版《数学》六上“百分数的认识”教学为例[J].小学数学教师,2013(1):34-41.
作者简介:任学勇(1975~),男,汉族,甘肃玉门人,甘肃省玉门市团结学校,研究方向: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