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林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这次重要历史节点的重要会议,对于统一我们党的思想行动和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非凡之意义,为党的二十大的召开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政治准备。
《决议》浓缩了我们党百年来的奋斗历程,揭示了我们党不断成功的核心密码,发出了全国人民实现我们党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号召,对迈向新的百年征程具有重大的意义。
首先,《决议》的理论意义。一是深刻总结了我们党百年来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走向胜利的历程,教育全党上下充分认识新中国之建立和社会主义事业之建设都是来之不易的成就,全党当以此汲取前进的力量;二是深入总结了我们党百年成长历程和党的建设之实践经验,从而教育和引导全党充分认识党的建设和从严治党之必要性,以及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领导作用。
其次,《决议》的现实和实践意义。建党百年之际,《决议》增强了全党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了我们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重申了习近平同志党的核心地位的重要性。
再次,《决议》的历史意义。《决议》高度概括了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历史贡献:带领人民走上康庄大道,开辟民族复兴之历史正途,证明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改变了世界历史进程,锻造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最后,《决议》的世界意义。《决议》总结的历史经验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又一贡献。这是我们党百年奋斗创造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成功密码”,是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模式、中国道路的理论基石。
党的百年历史上,曾经有过两个著名的历史决议:一是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第一决议”),二是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第二决议”)。从第二决议通过后的40年间,党的事业、理论和实践均长足发展,故又有了2021年的这个《决议》。三个决议都坚持唯物史观,但因其形成的社会背景、时代条件各有不同,故而唯物史观也有所差别:第一决议以革命史观为基础,总结了建党24年之革命史;第二决议以现代化史观为基础,总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28年革命战争史和成立后32年的革命建设史;《决议》以正确党史观为基础,总结了党百年奋斗的伟大成就与历史经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32年建设发展的伟大成就与伟大飞跃,以及改革开放40多年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与伟大飞跃,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9年的历史成就与变革。
三个历史决议各有各的显著特点。第一决议回顾了我们党自1921年到1945年这24年来的历程,总结了我国革命的基本经验和我们党前进的正确道路和方向,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为抗战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打下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并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实践证明,第一决议起到了明辨是非、辨明方向的作用,挽救了人民军队、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革命,开辟了建立新中国的新纪元。
第二决议回顾了党从1921年到1949年这28年的革命历程,对新中国成立到1981年这32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行了总结,充分肯定了新中国成立前的革命斗争经验,客观评价了新中国成立后“前三十年”的经验和教训,既重新审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又将我国的社会发展阶段定位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确立了“把全党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等指导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实践表明,第二决议不但起到了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作用,而且再次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决议》制定于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主要总结了百年来我们党取得的光辉成就与历史经验,为我们党下一个百年征程提供了重要的思想理论指导。《决议》把第一决议运用的革命史观和第二决议运用的现代化史观有机结合起来,以正确的党史观鲜明地提出了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方法论。从革命史观的角度看,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取得的成就表明,党的历史就是革命和斗争的历史,故只有继续开展新的斗争,才能不断走向新的胜利;从现代化史观的角度看,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取得的成就还表明,党的历史就是引领国家坚持走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总结,既提示着我们党只有直面并破解矛盾,才能实现自我革新,才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同时也提示着我们党需要处理好独立自主与开放包容的关系,把现代化建设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相融合。《决议》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再次飞跃。实践必将证明,《决议》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决议;历史也必将再次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决议》通过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通过揭示“过去我们党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体现出深刻的历史总结性和鲜明的高瞻远瞩性。具体来说,《决议》体现出两个突出特点:对党的伟大成就的总结,立足于把握历史之大势、揭示历史之规律的高度;对历史经验的总结,立足于统一全党思想、奋力开创未来的高度。《决议》谋划了我们未来百年的时代愿景,深刻而鲜明地回答了历史之问、时代之问、人民之问、未来之问,吹响了开启新的百年征程的号角。
总之,三个决议坚持实事求是的方针,都体现了我们党追求真理、修正错误、与时俱进、自我革命的宝贵品质;三个决议体现出承前启后、一脉相承、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宝贵特征;三个决议都是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的文献,都是一个时期党的重要政治宣言,都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行动指南。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的精髓要义可以概括为“一个根本问题”“两个确立”“四个伟大成就”“十个明确”“十个坚持”“十三个领域的历史性成就”。
其一,牢记一个根本问题——“全党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我们党“是什么”?第一,我们党是先锋队,是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我国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第二,我们党的初心是为人民谋幸福;第三,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决定“干什么”,归纳起来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马克思主义谋发展、为世界谋大同。
其二,新时代的“两个确立”具有决定性意义。《决议》指出,我们党确立了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定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这是建成现代化强国、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其三,党在百年奋斗的四个历史时期创造了四个伟大成就、实现了四个伟大飞跃。《决议》指出的“四个时期”“四个成就”“四个飞跃”分别是:第一,1921年党的成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这个时期,我们党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从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专政的伟大飞跃;第二,1949年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的这个时期,我们党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从一穷二白大步迈向社会主义的伟大飞跃;第三,1978年改革开放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这个时期,我们党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第四,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个时期,我们党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决议》关于“四个历史时期”“四个伟大成就”“四个伟大飞跃”的阐述,回答了我们党百年奋斗取得了什么功绩,以及达到了什么水平的问题。
其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十个明确”。《决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体现为“十个明确”,而从“八个明确”到“十个明确”,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再认识和再深化、再提升与再概括,并使得这些思想有了新内涵、新发展、新内容和新高度,因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
其五,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积累了“十个坚持”的历史经验。《决议》指出,百年来,我们党领导各族人民艰苦奋斗,不断突破、不断奋起、不断提高,积累了无比珍贵的历史经验——“十个坚持”。这“十个坚持”,是我们党百年辉煌的一条有机链条,是我们党不断成功的保证,以及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原因。这“十个坚持”,是一个互为支撑、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为谁而奋斗、靠什么奋斗、怎样奋斗的丰富内涵,储存着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能什么、怎样能的智慧成果。
其六,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在十三个领域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决议》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经济建设”等十三个方面,全方位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带有全局性、根本性和转折性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和突破性进展,全面深刻地回答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所做出的原创性贡献。
总之,《决议》通过回顾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及其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得出的“一个根本问题”“两个确立”“四个伟大成就”“十个明确”“十个坚持”“十三个领域的历史性成就”等极其重要的结论,为迎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做出了重要的思想政治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