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工笔人物画教学及创作改革与创新探究

2022-12-25 16:50陈伟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工笔画工笔人物画

陈伟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艺术学院,武汉 430205)

自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以来,国门洞开。面对强势的西方工业文明,康有为、陈独秀等人提出要变革中国画的时代之音,就是借西方自文艺复兴以来的写实主义绘画精髓以彻底改造旧有的传统中国国画的方式传达的。[1]留学欧洲专研古典绘画的徐悲鸿作为重要的实践者和教育家,将中西融合的画法引入中国画,极大地推动20世纪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当造型的训练被引入中国画创作之后,工笔人物画的复兴也就有了重要的实践基础。新中国成立以后,工笔人物画重新得到重视,逐渐从萧条走向复苏。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工笔画得到空前的发展,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由此,开启了工笔人物画发展的新时代。

一、新时代工笔人物画的复兴及学院教学

民国时期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体系开始逐步建立,推动了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文化的交融,这种格局在新中国时期有了进一步发展。传统国画迎来新的生机,工笔人物画顺应时代之需要,逐步复兴,这与新中国成立后高等院校的美术教育分不开。当时工笔画有成就的大家都到大学担任教授,如于非暗曾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前身国立艺术专科学校、陈之佛历任南京大学教授、田世光曾先后任教国立北平艺专和中央美术学院、俞致贞任教于中央美院等,这样的师资为学院工笔画提供了保障。[2]传统工笔人物画的千年积淀和伟大成就强有力地支撑着工笔人物画的生命在新的时代继续繁衍及新生,也深深影响着今天的艺术高校人物画教学、创作和研究。

高校工笔人物画从临摹到写生再到创作,全面而系统,既有纵向传承文脉又注重横向语言的拓展,可以说高校工笔人物画逐渐成为当代工笔画的主流。改革开放以来,一批高等学院科班出身、受过严谨素描训练的工笔人物画家异军突起,如何家英、唐勇力、李魁正、陈孟昕等。他们致力于艺术的创新,他们所创造的当代工笔人物画以崭新的形式、成熟的技法和强大的活力进入人们的视野,迅速成为中国画坛的主流形式。工笔重彩人物画出现复兴之势并逐渐成为国家级美术大展中国画类中流砥柱,这些高校工笔人物画教师创作的一大批体现时代风貌的作品,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既延续了传统又有自己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学院工笔人物画的观念影响了当代工笔画的发展,其前瞻性和学术性为当代工笔画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进入21世纪以来,当代工笔画发展的势头有增无减,使许多高校专授工笔画的教师以及富有才华的年轻学子们欢呼雀跃、为之振奋。这也极大地推动了高等院校增设艺术学科工笔人物画专业的力度。从一定意义上说,工笔人物重彩画的兴盛不是传统工笔人物重彩简单的重新崛起,而是发生了“质”的变化:工笔重彩正由传统的古典形态转向现代形态。[3]高校工笔人物画教学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并且是新时代工笔人物教研和创作的最坚实的后备力量。

高等美术院校的艺术教育,既继承传统艺术精髓,又弘扬中国民族文化精神。更是进行艺术研究与培养中国画专业人才的大本营,工笔人物画是很多高校组织国画教学、学生接受中国画传统艺术熏陶的主要科目之一。受过良好训练的青年学子们,有的成为教师继续进行工笔人物画的日常教学,有的走上了职业画家的道路,他们的工笔画作品中既融合中西又能很好地把握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

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新的形势对教育在培养和造就21世纪一代高素质新人方面提出了新的、更加迫切的要求——切实加强学校美育工作,是当前高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

二、当代高校工笔人物画教学和创作现状

20世纪上半期留学欧洲回国的徐悲鸿、林风眠等陆续把他们的艺术思想和教育理念付诸实践,由此确立了中国美术教育的基本格局。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院校艺术专业尤其是专业美术学院的教学已不同于旧社会艺术教育模式。传统社会里绘画传授方式是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这种方式有利有弊,弊端在于老师的一招一式学徒能亲临体会,印象深刻,但只是一家之艺,很难做到博采众长,且不能从造型规律上去把握和学习艺术精髓,囿于传统技巧而不能根本上突破。

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从高等院校中国画专业毕业生工笔人物创作的丰硕成果来看,老中青几代画家的成长基本受益于这样的一种教学体系。高等院校成为新中国培养工笔人物画家最重要的前沿阵地。高等艺术院校的中国画教育模式,严格意义上讲是吸收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造型理念精华,糅杂中国传统绘画以线性造型为基础,意象追求为旨的东方特有的绘画认知方式。以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为目标,在本科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如何观察和感受客观对象的审美形态。在画面关系的处理上或创作中,对形象的比例、结构、和透视有透彻地了解和把握。提高学生绘画语言的感觉,对画面空间结构及节奏感的把握,提高审美水平。同时融会、比较东西方传统绘画语言优劣,去其糟粕,吸其精华。[4]了解中国画基本理论,掌握传统基本技法,通过毕业创作使学生具备绘画最根本性的知识,从而可以自主地向更广阔和更纵深的领域学习与发展,逐步确立自己的研究方向,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达到时代下中国工笔人物画创作新水准。

近20年,高校工笔人物专业基础教学和科研创作成果都取得长足进步,但作为基础教学和创研重要内容的高校工笔人物教学,在教学定位、教学方法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其一,社会环境导致教与学、习作与创作日益浮躁。其二,对传统的深入学习缺乏耐心,作品缺失深度的精神与文化内涵。其三,一味追求时髦,过于求新求快,缺少独特面貌。

以上创作困境不仅仅局限于高校工笔人物画专业师生,整个当代国画画坛也同样面临千人一面,风格化雷同的弊端。著名美术理论家郎绍君就曾说当代工笔画创作存在十大问题:一、一味求大;二、一味制作;三、集群性的风格化;四、无意义的变形;五、格调趋俗;六、装饰性“陷阱”;七、想象力贫弱;八、缺乏真情;九、没有独立思想;十、高原停顿。[5]这也是高校国画专业师生以及整个画坛普遍存在的境况。要根本改变以上这种局面,希望仍在学校,尤其是高校工笔画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革。

三、当代高校工笔人物画教学和创作创新改革建议

(一)加强素描造型规律的认知

高校艺术专业课程设置中,素描课是核心课程之一。这里存在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学习素描的问题,而是是否全面正确理解西方素描的精髓与传统中国线描的优长。素描是西方舶来品、翻译词,东方中国古代壁画的“粉稿、粉本”,以及白描,日本画的“下绘”等等这些都是广义上的素描,其基础训练的主要目之一是造型的基础手段。其二是创作前收集素材和绘画底稿。通过基础训练,提高学生们对审美认知或表现。我们习惯性狭隘理解素描的明暗法就是西方素描主要表现手法,实际这只是西方素描表现手段之一,西方大师素描作品里也有以线为主的素描,与传统东方线描有相似之处。但西画素描的学习已经涉及到了中西方绘画的根本性造型规律,如人体结构、比例关系、肌肉、骨骼、调性、空间关系、形体的穿插等等。比起传统的中国画基础训练方式要丰富得多。当然,我国传统线描同样具有丰富的作品遗存和雄厚的人文积淀,学习西式素描时能增强对线描造型认知和创作时的画面表现能力的提高。

高校工笔人物画学科基础造型通过与素描基础课的融会贯通,吸收传统线描和当今世界大师的优秀线描作品营养精华。工笔人物画教学过程中以线造型为主,学会整体观察和整体处理方法,既解决造型结构和透视等基本知识,又提高对描绘对象的刻画能力和主观表现能力。明暗法塑造和以线性表达双重结合,这也是解决工人物笔画造型能力问题的根本。从而使学生能顺利掌握画面艺术语言的表达能力,学到绘画本质。可以说,高校工笔人物课的素描、线描训练是学生能否成为一位优秀工笔画家的关键。

(二)融汇东西方绘画色彩、材料和技法精华

南朝谢赫的关于中国画的六法之一——“随类赋彩”就是对被描绘物象表面之色描绘,它与西方绘画色彩体系区别的是中国绘画具有主观意象的总体审美特点。它要求色彩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因素,带有强烈的装饰美,强调原色或固有色的关系,不强调人物形象受光后的色彩变化,也不强调环境色的反色影响。在直观感性的基础上主观调色,注重色块之间的对比与调和。画面基本是平面式涂绘,连最基本的用墨都可分五色。这点与西方近现代绘画强调光源色补色规律是完全不一样的,而与传统中国艺术意象造型方式一致。[6]

中国传统绘画颜料基本上是以矿物质材料研磨而成,传统卷轴画基本在纸本或绢上进行描绘。新时代以来,高校艺术学生从古今中外不同艺术种类的借鉴学习中开始了对材料技术的革新。学生的思维和实验态度的积极性最高,接触新鲜事物的能力最强,极大刺激学生们的创作热情。把传统绘画原有的水墨,矿物质色逐渐扩展到很多绘画种类用色用料,连西方的油画颜料,以及新材料丙烯、岩彩等都可以尝试到工笔人物画创作中。在保留传统工笔平涂、分染、罩染等技法基础上,中外其他画种的技法也不断地被实验使用中。画面的层次感、肌理效果、等等无一不显示新时代工笔人物画在不断融汇其他画种的优长,都被突破使用,从而显示工笔人物画新的意境,丰富了工笔人物画的表现语言。

(三)强化学生创作能力训练和培养

高校中国画本科专业课时相对紧密,每一科专门学习的时间仍显不充足。四年制本科学习课程繁多,国画山水、人物、花鸟三科里都有写意和工笔两大类,除此之外还有书法、篆刻、古文鉴赏、诗词歌赋、绘画鉴赏、书画理论等等课程,尤其是创作课和社会考察课程时间更是紧凑。而工笔人物画教学的创作题材相比较之下更显单一。新时代下,经济快速发展,日益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文化双重需求,要求高校工笔人物画教学基础训练与创作能有效融合。尝试引入新材料的研发成果,关注精神内涵;引导学生立足于现实生活,融合时尚文化元素,建立当代人的审美情趣、审美意识的现代审美理念。

从本科阶段针对创作课教效果学可以看出,学生普遍缺乏生活感受,很多学生以画偏远山区农民和少数民族的奇装异服取宠。这种没有内在形式、缺乏生活感悟的画是没有生命力。还有创作内容严重依赖照片式的摹写,以致离开了模特儿、照片就无法画画的流弊。工笔人物画形式技法很多,学生不下苦功夫,制作上偷工减料,自找捷径,不在“三矾九染”上下功夫而搞省事的办法,对传统工笔人物画的精神领悟不了,导致了艺术风格上千人一面,相互雷同,缺乏个性,远离传统工笔人物画的水准。跟不上时代的要求,不关注当下,回避现实,丧失自我,急功近利,作品最终失去工笔人物画的纯正品质。

(四)提升工笔画精神内涵

写实性是工笔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这并不意味着工笔人物画就应该缺少写意画所追求的生动气韵和精神性内涵。写意与写实不过是不同的表现语言,精神内涵才是艺术的共同追求。在这点上高校工笔人物画师生创作的作品是有缺失的,放眼当今中国画坛,最近几届的全国美展及专业性展览中,工笔画的数量不断攀升,2019年举办的第13届全国美展的中国画部分,工笔人物画相对于写意人物及花鸟画仍然占据主导型地位;仔细品鉴这些工笔画作品可以看到参展的大部分作品尺寸越来越大,但描绘的内容繁复且空洞,画面每一处细节都是极精微的刻画,艺术家们比拼的不是作品深刻的精神内涵,而是炫耀技能和绘画技巧的堆砌。这种局面地出现一部分原因是高校工笔画教学仍然踏步不前,尽管四年本科制的国画课程紧密,但却是走马观花式的完成任务,对学生们的绘画品质以及专业知识的文化修养重视度严重不够。四年本科乃至三年研究生教学下来,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和锤炼个性艺术语言时间远远不够。这也与当下展览繁多也有关联。能参展并获奖为目的进行创作;大量作品赶时髦且题材近似,作品的平庸更多显现的是高校学子们日益贫乏的精神世界。

随着人们视野的开拓和各种绘画工具的广泛运用,为了满足不同人类的精神文化需求,这个极具变化快速发展的时代需要多样的线描造型不同风格的工笔人物画作品呈现在人们面前,新时代下的工笔人物创作需尽情展现各种丰富多彩的时代人物形象,需要画面更具现代气息,需要表现现代人风貌的高品位高质量,能深刻反映时代生活节奏韵味的优秀工笔作品。[7]

(五)转变教学思想和创作理念

随着西方现代艺术思潮对中国的全面影响,高校美术教学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干扰,传统国画教学体系庞大繁杂。事实上高校本科四年制的学子们根本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全部工笔画的学习内容,学生入学后显示出绘画基础的薄弱,无疑更增加了教学难度。纯专业美术学院可以采用分工作室制的方法进行教学,其他综合性大学艺术学科内,教学资源很是紧缺,几乎难以满足这样的条件。因此,高校工笔画的教学环节存在课程内容多、教学时间少、教学对象基础差和硬件设施跟不上等诸多问题,亟需改革。

仅从基础教学和思想观念来看,一方面是教学观念的与时俱进,千百年来,关于形神的标准,传统绘画习惯遵循“六法”这一标准法则,传统绘画传道授业基本上是临摹古典优秀范本或原作,写生停留在观察和体会上,对景、对物写生也是“搜尽奇峰打草稿”,这与西方的写生或者素描写生概念上相距甚远。而今天课堂人物画教学直面模特写生是高校素描基础训练方式之一。中国传统的写实性当中也带有写意性和理想性的阐发。无论写生还是创作过程中都要不断融入西方写实造型手法,这种方法对研究人物结构、动态等都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也避免不了在过分强调形体的准确性时弱化了人物的神韵努力,寻找用线造型和西方写实塑造二者之间的契合点,从而促进高校工笔画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工笔画新就新在时代的进步,东西方绘画之技艺互为补充,扬长避短。另一方面是创作理念上的兼容并收,西方现代后现代主义艺术浪潮交错着冲击中国现当代艺术。高校学子们是思维最为活跃思想最为开放的群体,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但是面对纷繁复杂的西方艺术浪潮,难以失去基本的判断力,顾此失彼,工笔人物画又是中国传统艺术门类。传统工笔人物画如何进入现代,走向国际画坛,融入现当代主潮流里等等,恐怕不是高校学子们能轻易解决的问题。在创作思想观念上以不变应万变做到兼容并收,对于好的艺术样式,先进的艺术理念采取拿来主义,取精去劣,为我所用。高校教师采纳合理的新的教学理念无疑是至关重要,老师们传道授业解惑同样要与时俱进。

四、高校工笔人物画教学及创作未来展望

中国画作为东方绘画的代表,尤其是工笔重彩人物画,它在当代的发展同时面临挑战和机遇两重境况。首先是它在当代的发展问题和话语权的问题,国际艺术舞台上中国工笔人物画身份认可问题。中国画何去何从,在不同地域不同种类艺术中保持精神上的独立对当代从事艺术创作的工笔人物画家是一个挑战,面对纷杂的内、外部环境的影响,工笔人物画正经历着蜕变和沉淀。当代的文化环境又为工笔画发展提供了机遇,各种展览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工笔画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视野和生活。面对良好的机遇,工笔画能否有更大的作为,首先要追本溯源。工笔画的内核是什么?首先要寻根,否则工笔画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中国画从来都是写意的,无论工笔还是写意,这是中国人传承的文化精髓,更是时代精神。遗憾的是当代工笔画精神是贫瘠的,作品大多空洞且肤浅。

郎绍君先生曾针对当代工笔画创作提出存在的十大问题。认为工笔画的工在写实,长于描绘或叙述,与传统写意画相比,与西方浪漫主义亦或是表现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绘画相比,想象力的缺乏,画面变化的概率较小;一旦确定创作的题材或内容,几乎在创作的过程中,变化的因素太小,跟写意画的写意精神比较起来,工笔人物画面是很难赋予激情或浪漫的想象,缺少灵动、飘逸、神来之笔、意外惊喜、灵感的表达、顿悟般的奇思妙想。故而工笔人物画需要回归传统写意精神,由技入道,始终持守写意精神,传达这个时代的声音。[8]

画面传达出的时代精神以及创作者的艺术理念是工笔人物画真正要表达的内核精神,高校工笔画师生们要突破中国画创作的固有模式,需将可以穷尽的语言和图式吸纳融合不断创新。只有这样的工笔画其未来才有可能走向新的高度,未来的工笔画才有可能获得身份认可。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促进高校工笔人物画教学和创作的双向发展,实时改变固有的教学观念,吸纳古今中外之优长,变革绘画材料和技法,精进更丰富多彩的创作题材;此外高校还应该不断开发与研究新材料,保留原有的写生教学结构优势,以合理的求变实现素描基础课与专业课、创作课的完美结合,让高校工笔画教学和创作步入“由技入道、重回写意、贵在时代精神”的优化路径上来。

猜你喜欢
工笔画工笔人物画
张鹏国画作品
高原秋
吴思颖工笔花鸟画作品
谈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写意性
罗登祥的工笔绘画
李湘《红楼梦》人物画选
宋延生中国画作品
于诺工笔画作品选
张翔洲中国人物画
葛明杰工笔画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