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枫教授针刺联合中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经验*

2022-12-25 04:44:30翁越妍张小艳胡慧芹骆第铖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2年10期
关键词:反酸食管炎流性

翁越妍,张小艳,胡慧芹,骆第铖,3,陈 枫△

(1.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 100102;2.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0015;3.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属于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种,发病率较高,占胃食管反流病的48%~79%,严重者可影响进食[1]。该病的产生是由于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包括胆酸、胃蛋白酶及胰液等)逆流进食管,导致食管局部黏膜破损、糜烂等,临床上以反酸、烧心、胃胀、嗳气、胸骨后疼痛以及灼热等为主要表现。内镜是诊断RE的主要方法[2]。对于此病西医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和保守治疗,保守治疗一般以调整患者饮食习惯、口服胃黏膜保护剂以及质子泵抑制剂等为主要方法,长期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考虑外科手术以缓解病痛[3]。目前临床应用的治疗药物包括奥美拉唑、铝碳酸镁等,虽能快速缓解患者症状,但病情易反复发作且药物刺激性强[4]。

在中医方面,至今为止还没有统一的病名来定义此病,临床上仍以患者的主要症状命名[5]。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同,将其归于“反胃”、“噎膈”、“吞酸”、“嘈杂”、“吐酸”、“食管瘅”等范围[6]。易越等[7]通过系统评价发现针药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不仅安全有效,而且复发率低。

陈枫教授师承石学敏院士,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博士生导师。陈枫教授对于内科疑难杂病、脾胃疾病、针灸促排卵、以及妇科病和男科疾病、失眠、耳鸣耳聋等临床常见病的治疗已经形成完整的体系,从事针灸临床、科研、教学工作30余年来,凭借精湛的医术广受患者的赞誉。在此期间为党和国家领导人讲授中医课程,也曾多次应邀为他国元首及政要提供医疗服务,为祖国赢得荣誉。导师精于临床,同时又深谙经典。笔者有幸跟随导师学习,现将陈枫教授针刺联合中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现代医学认为,药物损伤、不良的饮食习惯、情绪等均可引起一过性食管下括约肌松弛或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比如贲门失弛缓症、食管动力异常等,都可以导致抗反流屏障结构与功能异常,从而引发该疾病[8]。

古籍中对于此病的病因病机有较多论述,《素问·至真要大论》有云:“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以及“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认为热、火为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又有《临证指南医案·噎膈反胃》记载:“气滞痰聚日壅,清阳莫展,脘管窄隘,不能食物,噎膈渐至矣”[9],认为气滞痰凝为此病关键病机。又或是《灵枢·四时气》云:“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口”,认为胆胃失和是重要病机。《症因脉治》一文中提到:“诸有吐酸之症,内伤七情,肝胆气机瘀滞,久郁化火,侵扰脾胃,则饮食不化,伤于胃,遂成反酸之病矣”,表明情志所伤也是病因。现代医家徐景藩[10]认为此病多由于胃气上逆,其与肝肺循环之气机亦密切相关,因此他主张辛开苦降的同时辅以疏肝泄木、肃降肺气、制酸护膜以调和肺、胃、肝之乱气,使疾病向愈。杨春波[11]认为脾胃病的发生不外乎气候之潮湿、饮食结构之改变,伤及脾胃而使湿热内蕴,中焦气机升降失调,浊气向下无出路,只能上逆导致嗳气、反酸等症状。据文献记载[12],大多数医家都认为先天体质虚弱、脾胃虚损为此病发生的基础,个人的体质、饮食、情志等因素皆可促成此病的发生,病位主要在食管,与脾胃肝胆关系最为密切。关于此病的中医证候分型,目前尚无统一标准,王三强等[13]通过文献检索,发现近现代医家公认的最多的证型包括以下5种,即肝胃郁热、肝胃不和、脾胃亏虚、胃阴不足、气虚血瘀。

陈枫教授认为,脾胃共居中焦,脾主运化主升清,胃主受纳主降浊,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傍;胃者,五脏之本,亦为六腑之大原。若因感受外邪、情志失调、饮食不节,亦或是先天脾胃虚弱,则使中焦气机逆乱,甚者形成湿热、痰浊、血瘀、食积等病理产物,进一步影响病情。再结合实则阳明,虚则太阴,陈枫教授提出升清降浊以行气血、滋养后天以扶正气的理念,并提出治反流性食管炎穴方,疗效甚佳,为尊重原创,以下称陈氏治反流性食管炎穴方。

2 诊疗方法

2.1 针刺治疗 (1)主穴:膻中、内关、中脘、天枢、阴陵泉、足三里、下巨虚、太溪。(2)配穴:肝胃郁热配太冲、内庭;肝胃不和配期门、气冲;脾胃湿热配公孙、丰隆;气滞血瘀配血海、膈俞;胃阴不足配冲阳、胃俞;食滞胃脘配上巨虚、大横。(3)方义:膻中为气会,任脉、小肠经、三焦经、脾经、肾经之交会穴,可以理气活血、宽胸利膈;内关为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可疏通冲脉之气血以养后天,亦可理气和中;中脘为胃之募穴、腑会,亦为任脉、小肠经、三焦经、胃经之交会穴,可健脾和胃、消积化滞、理气止痛;天枢为大肠募穴,可起升清降浊之作用;阴陵泉为脾经合穴,可健脾渗湿,益肾固精;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胃之下合穴,可健脾胃而化生气血;下巨虚为小肠下合穴,可泌别清浊;太溪为足少阴肾经原穴、输穴,可以补肾滋阴,纳气调经。(4)操作:上述穴位均采用解剖定位。天枢采取右侧针尖向下,左侧针尖向上,针与穴位呈小于20°进针,以达到升清降浊的目的;膻中向下平刺0.3~0.5寸;足三里、太溪行捻转补法,并以120次/min的频率各捻转1 min;阴陵泉、下巨虚行平补平泻法;其余穴位常规针刺。以上穴位操作完毕后均留针30 min。

2.2 中药口服 陈枫教授认为此病最关键的是以和为法,并根据湿热、痰浊、血瘀、食积等,辅以行气活血,兼顾平调寒热。遵循阳道实的同时,切勿忘记阴道虚,使脾胃之间燥湿相济、升降有序、纳化相依,如此可为阴阳调和。陈枫教授以当归芍药散加减为主方,同时辨证论治根据不同证型而加减。

当归芍药散最早见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原方治疗妇人妊娠腹中痛。该方由当归、川芎、芍药、白术、泽泻、茯苓构成,其功效为养血活血、调和肝脾、化湿利水、缓急止痛[14]。其中当归、川芎、芍药入血分,有疏肝养血和血之功;白术、泽泻、茯苓入气分,有健脾化湿利水之功。

肝胃不和予以柴胡、合欢皮,柴胡辛行苦泄,性善条达肝气,合欢皮主安五脏和心志,两者共入肝经可达行气解郁之功。若有郁热者,可予黄芩与柴胡相配。有文献[15]表明,由于柴胡中的皂苷具有一定的拟胆碱作用,而乙酰胆碱可以调节消化系统,对肝郁具有一定的作用。湿热中阻予以黄连、石菖蒲,黄连善清胃火,石菖蒲辛开苦燥,芳香走窜,两者配合可清热化湿。脾胃气虚加黄芪、党参,黄芪、党参为补气药,与脾肺二经相关,补肺气助心血的同时增强脾的运化,以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胃阴不足配伍生地、麦冬,生地甘寒养阴,可养阴津而泄伏热,麦冬滋养胃阴,生津止渴,两者共奏养阴之功。瘀血停胃加红花、三棱、莪术,红花归心、肝经,辛散温通,可通利血脉,《医学启源》中提到三棱“主心膈痛、饮食不消、破气”,《本草备要》中记述莪术“消瘀通经、开胃化食”以及“治心腹诸痛、冷气吐酸”[16]。由此可见三棱、莪术相配伍,可破血中之气、气中之血。食滞胃脘可予神曲、莱菔子,使食积内解,若脘腹胀满者再予枳实、厚朴,如此消食化滞、理气和中,可使脾胃升降功能恢复正常。

3 典型病案

谢某,女,40岁,2021年7月1日首诊。主诉:反酸烧心3月。现病史:患者诉2020年11月体检行胃镜提示反流性食管炎,因当时无明显消化道症状,未予重视。3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反酸烧心,以晨起及午后为重,偶咳白色黏稠痰,于当地医院(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检查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后配合中药治疗,未见明显好转。刻下症见:反酸烧心,不因饮食而加重,咳透明状胶质痰,内有白色颗粒状物体,伴有阵发性呃逆,无恶心呕吐,偶有胃脘部胀痛,早晨因反酸烧心憋醒,伴胸闷憋气,站立或喝水后症状减轻,午后再发反酸烧心,夜间无症状,纳眠可,二便调,舌淡红苔厚腻,脉弦滑。西医诊断: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诊断:吞酸。中药处方如下:连翘15 g,枳壳6 g,白豆蔻6 g,砂仁3 g,茯苓12 g,甘草6 g,当归9 g,白芍12 g,共5剂,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针刺穴位:风池、膻中、内关、中脘、天枢、期门、阴陵泉、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太溪。

二诊(2021年7月8号):患者诉晨起及午后反酸烧心症状较前好转,呃逆次数减少,偶有胸闷不舒,咳白黏痰,痰内未见颗粒状物体,胃脘部胀痛次数较前减少,纳眠可,大便秘,小便调,舌红苔白腻,脉滑。中药处方:原方加莱菔子3 g,大黄3 g,共5剂。针刺穴位同前。

三诊(2021年7月12号):患者诉反酸烧心明显好转,呃逆症状消失,偶有清稀痰,胃脘部胀痛消失,无其余不适,纳眠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滑。中药处方二诊方再加石菖蒲12 g,共5剂。针刺穴位同前。半月后回访症状消失,未再犯。

按:该患者中年女性,平素脾胃虚弱,久而湿邪困阻,化而为痰,加之脾性较急躁,精神容易受影响而导致情绪紧张、易怒,肝气犯胃,从而导致气逆形成反酸等症状。因而舌淡红苔厚腻,脉弦滑。此为脾胃虚弱、肝气犯胃之证。导师所选“陈氏治反流性食管炎穴方”配合中药治疗,可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所组穴方在滋养后天的基础上,行气血,调和阴阳,使治疗周期缩短,痊愈加快。

4 小结

陈枫教授从事临床工作30多年,精研古籍,遵循《内经》所说的“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他认为中焦脾胃不仅为后天之本,更为全身气机升降之枢纽,这一点极为关键,因此提出升清降浊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再结合中药治疗,遵循胃家实则泻,太阴虚则补的观念,大大提高了临床疗效。在现代临床上,从脾胃论治疾病,一般都可以取得较好疗效。而我们作为临床医生,更应该深入研究其发挥疗效的机制、机理,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为攻克疑难杂病做进一步的探究。

猜你喜欢
反酸食管炎流性
经常反酸烧心怎么办?
中老年保健(2022年7期)2022-09-20 01:06:56
张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经验
胃部反酸吃什么好
科教新报(2021年50期)2021-01-06 17:47:35
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效果分析
生花生可以缓解胃部反酸
呼吸科与消化科对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认识的异同点
蒙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84例
巨阙穴治饭后反酸
爱你(2016年24期)2016-04-11 08:12:12
药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探析
疏肝和胃降逆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