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内蒙古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的对策建议

2022-12-24 15:01张晓蒙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20期
关键词:储备公共卫生管理体系

张晓蒙

近年来,内蒙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先后制订了《内蒙古自治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内蒙古自治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内蒙古自治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等政策法规,组建专门疫情防控管理机构,各项防控措施逐步落实,但仍需进一步完善。作为欠发达地区,如何建立一套符合内蒙古地区实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已成为内蒙古各级政府及学术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和应急管理能力提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并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统筹协调国家安全工作。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强调“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构建统一指挥、专兼常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优化国家应急管理能力体系建设”。可见,从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审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既是应对当前和今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绸缪之举,也是学界应该关注、讨论的重要学理问题。

一、当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预警机制迭代问题。传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预警方式存在信息获取渠道单一、捕获延迟、统计不够精确等弊端。新时代,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前沿科学技术的蓬勃兴起和迅速发展,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预警机制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风险预警机制主要指通过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价指标,设置风险等级指数和风险临界值,动态监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演进趋势,根据这种变动趋势与风险等级指数的趋同程度,在达到风险临界值状态时,提前向医疗、卫健、疾控、应急管理等相关部门发出预警信息,以便相关部门综合研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展态势,提前采取必要防控措施。

通过升级迭代技术驱动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预警机制,医疗卫生机构等相关部门可以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波及人员数量、影响范围、临床症状、发展态势等信息进行监测、评级,当风险等级指数逼近临界状态时,及时采取防控措施,并第一时间上报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熔断响应阀值分级问题。“熔断”一词本意指股票指数涨跌幅度触及预先设定的价格区间时一种自行暂停交易的保护机制,目的是对资本市场进行风险管控,后来被广泛应用到各种风险市场以及应急管理领域。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过程中引入熔断机制可以力争做到“治其未发,治其未传”,将其对社会的冲击和影响降到最低,最大程度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在萌发初期,以免错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防控的“黄金时期”。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医疗物资储备问题。应急医疗物资储备是应对、战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保证。根据既有经验来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大多传染速度快、传播范围广、防控难度大,容易造成社会恐慌,极易引发民众抢购防控物资,给社会造成不稳定因素。因此,必须做好应急医疗物资储备工作,做到未雨绸缪,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强化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和预警,完善药品储备制度和应急供应机制。建设遍及城乡的现代医药流通网络,提高基层和边远地区药品供应保障能力”。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内蒙古地区体温计、消毒液、医用防护口罩、医用防护服、呼吸机等抗疫医疗物资瞬时需求激增,一度导致供应紧张。可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一个重要表征是“急”,对基础性防疫医疗物资的需求会呈现梯级增长,能否及时稳定供应事关抗疫形势的成效和走向。鉴于此,必须加快应急医疗基础物资资源储备基地建设,强化储备物资供应,满足突发重大传染病的应急处置需求。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制度保障

(一)党的领导是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根本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处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地位。”面对此次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共产党统揽全局,实施集中统一领导,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各级党委履职尽责、靠前指挥,认真落实中央疫情防控决策部署,抗疫一线党员医务工作者挺身而出,举国同心,合力取得了抗疫斗争的重大战略成果。可见,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并贯穿整个体系建设的全方位全过程,使这一体系体现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契合中国所需。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顶层设计科学合理、体系建设切实可行。

(二)防疫立法是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法制保障。“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必须以应急法律法规为制度遵循,确保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首先应健全和完善防疫相关立法工作,健全疫情防控相关法治体系,尤其是加强和完善生物安全法、野生动物保护法、传染病防治法等直接关乎公共卫生安全领域的法律制度体系建设,强化疫情防控的“组团式”综合法律体系保障,打好法制“组合拳”,切实通过法律手段和法治思维来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三、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有效路径

内蒙古和全国一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既是公共安全问题,也是社会治理问题;既是医学问题,也是科学技术问题。因此,构建内蒙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是提高预防应急响应能力,做到防范关口迁移;加强应急医疗物资储备,时刻应对应急挑战;加大医学人才培养储备,提高医疗救治能力;加强新兴技术综合利用,提升应急救援能力;主动开展前沿医学研究,解决公共卫生难题。对此,应摒弃传统的“水来土掩”的应急管理模式,转向预防为主、攻防兼备、协同治理、着眼未来的现代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一)实施风险预警迭代工程,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能力。中国传统医学的诊疗理念一向是“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揭示出“预防”在传统疫情防治中的价值指向。当今社会,人类活动的加速演进进一步挤压了自然界的空间外延,生物安全越发成为关系到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环节。为此,必须构筑起强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预警机制,力争将其控制在“未发”“未传”的萌发期。

充分挖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科技潜力,深入推进风险预警机制升级迭代,是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能力的有效路径。内蒙古卫生健康委、内蒙古疾控中心、科技厅、应急管理部门、重点高校等相关部门可以与国内知名科技企业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联盟”,联合研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平台”,实施风险预警迭代工程;深度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精准的算法分析优势,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初现端倪时进行病毒溯源,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精准识别密接人员,并根据相关数据信息汇总,将其纳入熔断响应阀值量表,根据熔断响应阀值的具体分级接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平台”,综合研判疫情发展形势,为内蒙古自治区及相关部门和地区提供决策依据。

(二)布局应急医疗储备基地,提升应急医疗物资供应保障能力。防范、化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尤其是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代表的高传染率病疫的关键在于应急医疗物资的快速持续供应,这直接决定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成效和未来走向。未雨绸缪、防患未然,一直是中国社会治理的重要理念,内蒙古也是如此,为构建现代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必须加快推进应急医疗储备基地建设。具体来说,可以建设应急医疗物资储备基地,利用中心城市优越的交通通达优势,辐射周边地区。应急医疗储备基地可以和国内外主要制药及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采取订单合作模式,定期采购储备重点医疗应急物资,从源头上保证突发状态下应急医疗物资的快速供应。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应急医疗储备基地的医疗物资储备可以定期投放市场,一来可以供应市场需求,稳定医药市场,二来可以加速应急医疗储备基地的医疗物资循环更新,使应急医疗物资储备数量和质量得到双重保障,全方位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应急医疗物资供应能力,将应急医疗储备基地打造成平战结合、进出双循环的医疗物资供应保障平台。

(三)推进医护人才储备工程,深化基础医学人才培养制度改革。医护工作者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高诊疗救治能力的核心力量。内蒙古地区作为欠发达地区,医疗机构或疾控机构体制内人员编制、设施设备配置,经费投入与发达地区或先进地区都有着较大的差距,更急需提高相应的配置。建设地方区域医疗中心,既是打造辐射全区域医疗高地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医疗资源均衡化配置的有效手段。一是通过内蒙古区域医疗中心推广普及先进医疗技术,帮助区域内其他医疗机构提升医护人才专业技能;二是继续推进内蒙古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尤其要大力支持传染病等专科型内蒙古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同时要在呼和浩特市或辐射范围较广的重点地市建设专科型域医疗中心,作为防范、应对、战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支援力量。

猜你喜欢
储备公共卫生管理体系
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释放钾肥储备正当时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疫情防控对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完善的启示
哈医大公共卫生学院供暖系统整改方案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国家储备林:为未来储备绿色宝藏
外汇储备去哪儿了
公共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