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永胜 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教授、少将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并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为做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工作指明了方向。新的发展阶段,我国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需要应对更严峻的风险挑战,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具有更加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另一方面,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世界变局中,维护国家安全面临更艰巨任务。
当前,世界局势的深刻变化不仅体现在国际力量结构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国际关系的性质已经显示出许多新特征,国际体系正在经历深刻变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与此同时,世界正在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动荡变革期,“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
中国的快速发展既是世界变局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世界变局的一个重要结果,亦即中国发展与变革本身就构成世界变局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全面增强,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需要在国际联系中实现的利益日渐增多。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并已进入深度调整的关键阶段。在这期间,虽然国际联系在不断增加,但竞争也在加剧。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也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明确要求“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中国越是日益接近世界舞台中心,同时也就越接近国际竞争中心。这种变化前所未有,迫切要求创新国家安全理念,拓展国家安全战略视野,才能在与世界日益紧密联系中推进中国与世界之间积极的战略互动,实现日益开放条件下的国家安全。
未来一段时期,国内外安全风险相互交织,维护国家安全面临更艰巨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面临对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对内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双重压力,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这种安全态势也充分体现了我国正处于社会变革的攻坚阶段以及我国与外部世界关系深度调整时期的突出特点。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我国发展正处于新的历史方位,国家治理面临更艰巨的任务,从而也对国家安全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未雨绸缪,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着力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才能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安全保障。在世界变局中不能迷失自我。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方向:“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那种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罪恶的老路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苦难。我们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国家安全战略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国家安全理论的最新成果;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和发展,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努力开创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和坚持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就是按照二十大报告的要求,“要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完善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机制,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这一总体要求必须体现在国家安全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第一,以确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为根本使命。国家安全战略工作就是要有效实现国家的生存需求,维护和赢得更长战略机遇期,为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亦即国家安全筹划要为实现国家战略总目标服务,提供可靠保障。
具体到未来五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目标:“平安中国建设扎实推进,全面提升平安中国建设科学化、社会化、法制化、智能化水平,努力建设统筹层次更高、治理效能更强、安全稳定局面更巩固、人民更满意的平安中国。”报告还要求,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统筹国家安全各类要素、各个领域、各方资源、各种手段,加快构建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新安全格局,打好维护国家安全总体战,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第二,以人民安全为根本宗旨。国家安全工作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这一思想充分反映了人民安全在整体国家安全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和主体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他还反复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是唯物史观的具体体现。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就在于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人民生存发展的基本需求。这样才能奠定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实质就是要维护中华民族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也才能让全体人民分享国家发展的成果,也才能使人民的基本权利得到保护。人民安全高于一切,也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精髓所在。
第三,以政治安全为根本。政治安全涉及国家主权、政权、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稳固,是我国国家安全的根本,是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政治安全不仅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更与民族复兴和人民福祉休戚相关。政治安全最根本的就是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维护政治安全的关键在于坚守国家政治安全防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不仅要防止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也要防止落入‘西化分化陷阱’”。政治安全对其他领域国家安全起决定性作用,为其他领域国家安全提供政权保证和制度保证,只有从维护政治安全的高度谋划和推进其他领域安全,才能更好地保障国家利益,实现党的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安居乐业。
第四,以维护国家利益为主线。维护国家利益是贯穿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鲜明主线。国家利益是国家安全行为的逻辑起点,是国家安全行为的根本动力。在新形势下维护国家安全,必须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和重大利益,实现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国家利益至上相统一。筹划国家安全,就是要科学界定国家的利益边界。一个国家如果雄心过大,无法以现有能力实现所确立的利益目标,就会带来严重的战略风险。相反,一个国家如果放弃必须坚守的目标,也会从反面带来巨大的风险,战略目标不能低于国家生存的利益底线。
维护国家安全就必须对国家利益可能遇到的严重损害和面临的重大威胁预有警觉与防范,做到防患于未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这也是坚持和平发展与维护国家利益的辩证统一。
为此,尤其要强化安全战略筹划的预见性,采取有力措施避免安全态势恶化,赢得战略主动。有效的战略筹划,就是要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厘清安全问题的基本线索和逻辑,对可能出现的风险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其生聚和扩散,同时还要努力把握国家安全利益实现的过程,对风险和效果严格评估,尽量减少可能付出的代价,积极创造条件应对各种威胁,维护国家安全。控制安全过程,不能简单以降低目标来规避风险,要寻求目标与手段的动态平衡;要注重分散风险,充分考虑可能产生的变数,避免因过度投入而力不从心,顾此失彼;要突出重点,抓住主要矛盾,重点突破,改善安全态势。
第五,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国家发展不可能孤立于世界发展进程之外,国家安全也不可能没有国际安全作为依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国际条件的这一深刻变化,使得国家安全与国际安全之间的联系空前密切,中国的国家安全要在国际安全的大背景下实现,也越来越需要以国际安全作为重要支撑。
牢固树立开放条件下的安全思维,要善于经略更为广泛的安全网络,营造稳定务实的全球和地区安全态势。中国将更积极参与周边区域安全机制建设,力所能及地提供更多安全公共产品,推动构建开放、透明、平等的区域安全架构。坚持“亲、诚、惠、容”的对外战略方针,推动打造利益和命运共同体。中国将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地惠及世界,从打造经济共同体开始,进而形成安全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最终推动建成命运共同体。
如在地区层面,可以作为的空间非常广阔,“一带一路”建设的深远影响将更为广泛。在东北亚方向,应努力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和平解决、确保半岛稳定”的基本方向,创造条件积极推动将原有的会谈机制转变成东北亚地区的安全机制,如此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消解美日同盟的消极影响。在东南亚方向,综合施策,不断强化与东盟国家的联系,点面结合推进中国—东盟关系的机制化建设。在中亚方向,可更充分发挥上海合作组织的作用,与有关国家共同努力稳定中亚局势,并对中国内陆战略腹地形成有力支持。在南亚方向,也应积极参与到南亚区域合作的进程之中,支持南盟在地区安全稳定中发挥更积极更具建设性作用。
第六,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要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和全局性谋划,形成体系性合力。坚持党中央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定不移贯彻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负责制,完善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体系。当前,健全国家安全体系的任务仍然艰巨,为此还应继续完善国家安全战略体系、政策体系、保障体系、法律体系、组织体系、理论体系等一系列工作,并坚持问题导向、重点突破、统合协调,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实践中不断调整完善这一体系,切实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
对于国家安全不同领域,既要维护其各自安全,更要关照彼此关联和相互作用,当前需要做好的工作是,进一步巩固政治安全的统领地位,夯实经济安全基础,强化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的保障作用,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同时重视推进生态、资源与核等领域安全,并创造条件更有效保护海外利益安全和维护新型领域安全。与此同时,不断提升维护国家安全能力。
第七,走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道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不论发展到什么程度,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维护国家安全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和走自己的路。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科学界定国家安全的利益需求,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努力实现可持续安全,积极探索不同于传统大国武力争霸的和平发展之路,打破西方“国强必霸”的逻辑,切实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今世界,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的老路不仅走不通,而且一定会碰得头破血流。所以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多次公开宣示,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干涉别国内政,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由此可以理解,中国坚持和平发展的基本方向永远都不会动摇。现实中,中国积极寻求提高自身实力,也在不断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相互联系和合作,积极推动国家安全与国家发展协调统一,努力实现国家安全与国际安全相互促进。
为此还应注重以共同利益为牵引,以解决共同面对的全球性安全难题为杠杆,发展新型的国家关系特别是大国关系。尤其要以制衡美对我防范围堵为重点,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借重、相互协调、相对稳定、合作共赢的大国关系的基本框架,最大限度地分散和消解由于中国实力迅速上升所带来的外部压力。事实发展将越来越证明习近平总书记的判断:“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
中国正在进行的改革,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国家发展模式和安全模式。中国不仅要在实践方面妥善处理好面临的各种安全挑战,而且要在理论观念方面为世界作出具有引领性的贡献。世界终将更真切地感受到,日益强大且与时俱进的中国是维护国际安全和促进世界繁荣的和平进步力量,而变化的世界也需要世界各国更多的创造和贡献。
维护国家安全,就是要依据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要求,加强战略统筹,不断提升国家安全战略能力,积极塑造有利的战略环境,有效维护国家利益。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这是对当前中国国家安全所处阶段和方位的准确认识。在国家安全工作中要有效防范和应对风险挑战,赢得和拓展战略机遇,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在世界变局中,国际形势不稳定不确定风险很可能进一步上升,并表现出变乱交织的基本特征。虽然国际安全形势仍然可能保持总体稳定态势,但是内在张力增加,国际安全治理赤字增大,国际安全秩序受到考验和冲击。美国强化霸权护持,在努力维系原有同盟体系的同时,努力搭建新的安全架构,导致大国竞争继续升温,也使国际合作空间进一步收紧。地缘博弈在一些地区引发紧张和冲突,存在失去控制的危险,并蕴含新的分化组合。中国持续发展本身就构成世界变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要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传承中寻找基本逻辑和内在动力,更要放在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深度调整的大背景下来认识和思考,探寻国际关系进化的有效途径。
战略机遇从来就不是别人恩赐的,终归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在于在内外局势发展变化之中能够做到因势利导进退有度,争得战略主动。何况世界变局中权力结构及其惯性束缚都会出现松弛,中国可以借助的力量和资源不是减少了,而是明显增多了,发挥作用的空间也有条件得到拓展。与以往相比,战略机遇的内涵和外延已发展变化,在当前表现出更明显的多面性、转换性和可塑性。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进入变革和重塑期,为中国创新驱动谋求生存与发展,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和提升影响力提供了有利条件;当然,如果应对出现严重失误,就可能在变局中错失机遇,发展势头遭受重大挫折。一方面,国际关系复杂化发展在总体上有利于维持世界局势的总体平稳,也有利于牵制大国竞争的极端发展,促进大国关系的进化。另一方面,强权政治和资本扩张具有贪婪本性,越是在遇到困难时其反噬能力越不可低估。对此需要积极应对有效维护自身权益,用好变化之势而不是被变化所困,同时还要防止出现超出国情限制而犯下战略冒进的严重错误。
这就对战略筹划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变化和动荡中不能迷失发展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致力于扩大同各国利益的交汇点。”大国要有大国的责任和担当,为此必须创造条件推进中国与外部世界更为积极的战略互动,推动新型国际关系发展,力所能及提供更多公共产品;同时还要注重创新国家发展模式、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筑牢基础,进而由内及外,为减少全球治理赤字提供新的动力,推进国际合作;此外还必须注重运用利益增量建设性地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并以此对冲和化解来自美国对华强加竞争带来的紧张和压力,牵引大国关系尤其是中美关系的发展方向。
尽管全球化出现反复乃至严重倒退,加强全球治理和区域整合仍将是各国共同面临的迫切而重要的任务。霸权兴替已经成为过时和失效的原则,无论谋求维持原有霸权优势,还是争当新的霸主地位,都已经不合时宜,任何国家试图凌驾于其他国家之上将越来越不受欢迎,更经不起历史的检验。在国际体系深度变迁中风险增多,各种病态和乱象日趋显现。同时也必须看到,世界范围对和平与发展的需求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更加显著而迫切,国际安全在遭遇重大挑战的同时也开启了新的合作空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只有各国行天下之大道,和睦相处、合作共赢,繁荣才能持久,安全才有保障”。
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是整个世界变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对整个国际关系起着某种引导作用。但是,中美关系远不是世界变局的全部内容,中美关系的未来既取决于美国的战略选择,更取决于中国的战略选择,而在根本上则蕴含在世界发展潮流之中。战略筹划就是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中国致力于民族复兴,是要做更好的自己,国家利益的实现依赖于自身进步和合作共赢,在根本上并不是也没有挑战哪一个国家的利益。而在今天国家之间利益关系日益复杂的背景下,非合作即对抗的零和博弈已经左支右绌,过度强调本国优先既贻害世界也会伤及自身。竞争不掩合作、合作中充满竞争,这种复合关系将在世界政治中更多表现出来。不管一个国家实力多么强大,也必须在世界变局中确立自己的定位。中美之间不能一味地强调矛盾和冲突,还必须谋求协调和合作,并以协调合作来有效约束矛盾冲突。这也构成政策选择不可逾越的限制条件。当然,更广泛的大国协调不可能简单到来,甚至过程中还会出现波折乃至冲突,大国关系也并非只有竞争和对抗的独木桥,中美关系未来发展也不可能归于某种宿命。
当今世界,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的老路不仅走不通,而且一定会碰得头破血流。所以,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干涉别国内政,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这种战略上的清醒和自觉,来源于对深刻演变中的全球政治的深刻理解和认识。中国致力于实现开放条件下的国家安全,积极推动国家安全与国际安全的良性互动。新中国70多年的发展和40多年的改革开放,已经使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进入可预期的良性互动进程,更多的国家和人民将会越来越真切地感受到由于中国发展所带来的收益,感受到中国是维护国际安全和全球战略稳定的重要力量,也是促进地区和世界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
世界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中国也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越是在这样一个关键发展阶段,越是要善于在世界变局中因势利导把握机会,积极争取战略主动。维护国家安全也要顺应世界潮流,而“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老框框内”。只有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才能找准国家前进的方向,真正拓展战略机遇,争取国家和人类光明前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创造条件朝和平与发展的目标迈进,更应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大国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