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履祺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经验浅析

2022-12-23 15:50康元亨韩履祺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2年62期
关键词:肾脏病白术气机

康元亨,韩履祺

(1.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4;2.山西省中医院,山西 太原 030012)

0 引言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3个月,包括出现肾脏损伤标志(白蛋白尿、尿沉渣异常、肾小管相关病变、组织学检查异常及影像学检查异常)或有肾移植病史,伴或不伴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或不明原因GFR下降(<60 ml/min)≥3个月[1]。随着糖尿病、高血压和肥胖等病发病率增高,以及人口老龄化等原因,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2]。有调查显示,至2017年,全球CKD患病人数为6.975亿,中国约1.323亿患有CKD[3]。近年来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发现,中医药在保护肾功能,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方面有确切的疗效且优势明显[4]。

韩履祺教授,山西省名中医,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师承著名肾病专家于家菊教授,多年来从事中医药肾脏病方向临床教学工作。韩老擅长用中药治疗常见肾系病证,临证强调整体辨证,注重病机转化,分层次、多途径,综合调理。兹将韩老师治疗慢性肾脏病临床经验介绍如下,与同道共飨。

1 病因病机

慢性肾脏病为现代医学定义的慢性疾病,中医古籍中无CKD 病名,现代中医学家根据CKD 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将其按照“水肿”“腰痛”“癃闭”“关格”“虚劳”等进行论治[5]。本病多因饮食失宜、起居不慎、外感六淫、劳倦过度、先天禀赋不足、药毒伤肾、水肿或淋证等病反复发作等因素致正气渐衰,日久伤及脾肾而成。慢性肾脏病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是指五脏亏虚,病本在肾,脾肾衰败,脾虚不运,气血阴阳失调,虚而生邪,水湿、湿热、瘀血、浊毒互结内阻,壅滞三焦气机。脾肾虚损是CKD的共同病理基础。脾失统摄,肾失封藏,精微不固,水谷精微下泄可见尿蛋白;脾胃受损,运化失司,水湿内停,泛滥肌肤而成水肿;肾脏病后期,脾肾之气衰微、湿浊毒瘀交阻,可见恶心、呕吐、二便不通等。

2 辨证论治

韩履褀教授认为在慢性肾脏病治疗过程中,应遵循“治病求本,兼顾其标”的原则,分清标本之虚实,注意攻补之轻重,才能达到治疗目的。慢性肾脏病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是指五脏亏虚,特别是脾肾两脏气血阴阳的虚损;标实主要是水湿、湿热、瘀血、浊毒之邪。韩老师认为慢性肾脏病病程中,虚实夹杂,如果治疗不当,虚证可能更虚,实证可能更实,因此,在治疗慢性肾脏病过程中,应权衡邪正主次,依据正邪程度不同,调整扶正与祛邪的侧重,分阶段、分层次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补肾固精、培补正气是治疗的根本,调理脾胃、保全胃气是治疗的关键环节,调理气机、活血清热、利湿泻浊需贯穿始终。

2.1 培补肾精固病本

慢性肾脏病病本在肾,属于正虚邪实之证,久虚而生实邪,邪实为标,正虚为本。肾虚是本病主要病机,肾之精气亏虚,气血阴阳失调为本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肾内寓真阴真阳,为先天之本,肾之精气充沛则人体正气旺盛而不易受邪。肾系疾病患者病初多见气虚乏力、肾精亏损之征象,病久可致肾之阴阳气血衰弱。韩师遵《难经》“损其肾者,益其精”之旨,在治疗上强调补益肾之精气,认为调补肾气、滋补肾阴、温补肾阳均宜平补诸虚百损,缓缓收效,不宜妄用峻剂。肾气虚损,表现为倦怠无力、腰膝酸软、气短自汗,常选用党参、黄芪、白术、防风、桂枝、白芍、红景天等;气损及阴,肾之气阴两虚,表现为乏力懒言、咽干口燥、手足心热,常选用熟地、山药、太子参、黄芪、茯苓、麦冬、五味子等;肾气亏虚,日久及阳,表现为精神萎靡、周身怕冷、小便频数,常选用枸杞子、菟丝子、五味子、熟地、肉桂、淫羊藿、巴戟天等。若肾失封藏,精关不固,精微下泄,常选用芡实、莲子心、金樱子、桑螵蛸等;浮肿明显者,常选用茯苓、猪苓、白术、桂枝、生姜等;眩晕目涩耳鸣者,常加用枸杞子、天麻、牛膝、菊花等。

2.2 调理脾胃建中焦

肾主藏精,肾中精气充足依赖脾胃后天生化之水谷精微充养培育;脾胃健运、化生水谷精微,亦须依赖肾阳之气温煦推动。刘河间的《素问玄机原病式· 火类》记载:“土为万物之母,水为万物之元,故水土同在于下,而为万物之根本也。地干而无水湿之性,则万物根本不润,而枝叶衰矣。”[6]脾肾二脏相互资生,互根互用。在慢性肾脏病发展过程中,或因病久气血亏虚脾胃受损,或因湿浊瘀毒蕴久损伤脾胃,或因过用苦寒之剂败胃等,均可导致脾肾两虚,出现腹痛、腹泻、腹胀、便秘、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慢性肾脏病出现消化道症状,既是肾病的一部分,也是整体状况的反映[7]。因此,治疗慢性肾脏病应重视顾护脾胃、调理脾胃,建运中焦,强后天以补先天。韩师常以四君子汤为基础方加减化裁,以调理脾胃。脾虚泄泻者,加霍香、木香、葛根、砂仁;恶心呕吐者,可加用半夏、生姜、黄芩、代赭石、旋覆花;痰壅气逆者,加用白芥子、紫苏子、莱菔子;寒滞胃肠,可加用乌药、干姜、香附;疼痛明显,可选用川楝子、木香、延胡索郁金;嘈杂反酸明显者,加海螵蛸、牡蛎、煅瓦楞子;寒热错杂者,可加用半夏、黄芩、黄芩、干姜、党参;大便秘结者,可选用大剂量白术、熟大黄、麻子仁;脘腹胀满,可加枳实、厚朴、大腹皮、槟榔;纳呆食少,可选用炒谷芽、炒麦芽、山楂、神曲。

2.3 清化湿热调气机

慢性肾脏病的病机总以本虚标实为主,本虚与标实证之间相互影响,共同促进肾脏病的进展。肾脏虚损,气化无权,病久水液代谢失常,导致湿邪内生,肾脏病普遍存在水湿之邪为患。湿邪蕴留体内,日久化热,易致湿热合而为患。六淫入里化火、过食辛辣炙煿之品、过用辛温大热之药等均可致热邪滋生,与湿相合形成湿热病邪。湿热致病具有双重性,既有湿性黏滞重浊趋下、易阻气机的特点,又有火热之邪伤津耗气、燔灼炎上、扰乱心神的特征。湿热相合,难分难解,湿热之邪深蕴胶固于肾脏,病邪难于消散清除,从而导致慢性肾脏病病情迁延难愈。湿热证属于实证,宜以清化分消之法清利湿热,分清湿热二邪孰轻孰重。热为无形阳邪,湿为有形阴邪,湿去则热无所附,湿热证如热势不盛,选方用药当以祛湿为先,若热重湿轻者,应配伍足量的清热药物。湿遏热伏,气机不畅,治宜疏通、调畅气机,使之通而不滞、开而不郁,从而既可行氤蕴之湿,又可发郁遏之热[8]。湿热偏于上焦,热邪较重,常选用金银花、连翘、淡竹叶、栀子、杏仁、桔梗等;湿热偏于中焦,湿邪较重,常选用霍香、白蔻仁、茯苓、半夏、枳壳、陈皮、黄连等;湿热偏于下焦,常选用车前草、滑石、石韦、通草、芦根、白花蛇舌草等。若肝胆湿热明显,常选用黄芩、柴胡、龙胆、茵陈、栀子;若肠道湿热明显,常选用黄芩、葛根、黄连、秦皮、槐花;若湿热阻络、关节痹痛,常选用黄柏、薏苡仁、苍术、牛膝;若湿热久羁、耗伤气阴,常选用生黄芪、生地、沙参、麦冬。湿热之证不宜用大量阴腻柔补之药,临床用药可选用兼有湿热、祛湿双重作用的药物。

2.4 活血化瘀通肾络

慢性肾脏病患者病久多见血瘀之征象,其病机虚实夹杂,正虚导致血瘀,实邪加重血瘀。正虚以肾虚为主,包括气虚、阴虚、阳虚。肾病日久,肾气虚损,无力推动血行而至瘀;肾阴耗伤,阴虚火旺,血行黏滞而致瘀;肾阳不足,不能温养血脉,寒凝血脉而致瘀。邪实多由水湿、湿热、浊毒等壅滞三焦,导致气机阻滞、血行不畅。现代研究表明,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纤维化等肾脏病理表现与血瘀证具有关联性。临证根据血瘀的程度不同,可酌情选用不同药物,血瘀证轻者常选用当归、赤芍、丹参、桃仁、红花、牡丹皮、鸡血藤、三七粉等以活血化瘀;病程相对较长,血瘀程度较重者常选用益母草、泽兰、川芎、牛膝、鬼箭羽、王不留行、三棱、莪术等以散瘀通络;对久病难愈、瘀血明显者,常选用水蛭、地龙、僵蚕、蝉蜕等疏通肾络。韩老师指出,活血化瘀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基本法则,应根据标本虚实,轻重缓急而予扶正活血或活血祛邪之法[9]。气虚明显者,常配伍生黄芪、党参、炒白术;阳虚明显者,常配伍巴戟天、仙茅、仙灵脾、菟丝子、杜仲、肉桂、干姜;阴虚明显者,常配伍知母、黄柏、生地、熟地、山萸肉;兼有气滞者,常配伍柴胡、桔梗、枳壳、牛膝、佛手、郁金;兼有湿热者,常配伍蛇舌草、六月雪、土茯苓、积雪草等;兼有出血者,常配伍紫草、茜草、仙鹤草、蛇莓等。

2.5 肝肾同调解郁结

《素问·五运行大论》云:“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肝肾同源。肝与肾同居下焦,精血互生,藏泄互用。慢性肾脏病病程长,易反复发作,迁延难遇。疾病治疗后期,患者常因服药日久、经济负担重、检查指标波动、治疗信心不足而产生情绪波动,出现情绪低落、乏力倦怠、不欲饮食、失眠头晕等肾郁表现。调理患者情绪状态,对于延缓慢性肾脏病病程进展,缓解症状,改善预后尤为重要。韩师临床重视疏解郁结、从肝治肾,善用逍遥散为基础方加减化裁。逍遥散以柴胡为君药调达肝气,配伍当归、白芍和血柔肝,补肝体而助肝用。有研究证实,逍遥散能够多靶点、安全有效的发挥抗抑郁作用[10]。

2.6 泻浊通腑祛留毒

慢性肾脏病发展到中后期,肾脏功能不可逆受损,日久脾肾衰败,肾脏代偿能力下降,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内分泌失调,各种代谢产物和毒物潴留,壅塞三焦。及时祛除体内潴留邪毒、调理脏腑气机,有助于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临证用药宜导引浊毒从二便而去,并时刻注意顾护正气。若湿浊内盛、水肿明显者,韩老师常用利尿泻浊之法使浊毒从小便排出,常选用土茯苓60g、猪苓30g、车前草50g等。若邪毒蓄积于肠道、腑气不通,常选用熟大黄6-10g通腑泻浊。研究显示大黄具有调节机体氮质代谢、抑制肾间质纤维化与肾小管萎缩、缓解残余肾高代谢状态等作用[11]。

3 典型病例

李某,男,39岁,2020年6月8日初诊。主因“发现血肌酐升高6个月”来诊。患者2020年初于当地医院体检,发现尿蛋白(2+),同时发现血肌酐升高,当时血肌酐波动在470umol/L左右,诊断为“慢性肾脏病4期”,间断服中成药百令胶囊、尿毒清颗粒治疗,效不佳。现症:乏力,倦怠,双下肢轻度浮肿,纳可,眠可,尿液有泡沫,大便干,2-3日/次,舌淡红略暗,苔薄黄,脉沉。既往1型糖尿病史20年,高血压病史半年。查尿常规:尿蛋白(+);血肌酐462.9umol/L,尿素氮15.39mmol/L;腹部彩超:右肾小结节,双肾实质回声增强。西医诊断:慢性肾脏病4期;中医诊断:虚劳。中医辨证为脾肾两虚,湿浊瘀阻。治宜健脾益肾,活血利湿泻浊。处方:黄芪40g,生白术40g,当归10g,赤芍15g,枳壳20g,杏仁10g,生地20g,土茯苓60g,六月雪30g,太子参15g,麦冬15g,丹参30g,地龙15g,鬼箭羽30g,肉苁蓉30g,三七粉6g,红景天30g。每日1剂,共14剂,水煎早晚空腹温服。嘱患者行低盐、优质低蛋白饮食,避免劳累、感冒、感染。

二诊:2020年6月24日。患者精神好转,双下肢水肿减轻,倦怠乏力好转,自述服上药后腹泻,5-6次/日,纳眠可,舌淡红边有齿痕,苔薄,脉沉。辅助检查:尿蛋白(+),血肌酐362.6umol/L,尿素氮11.9mmol/L。辨证同前。在初诊方基础上去枳壳、鬼箭羽、杏仁、麦冬,加巴戟天10g,五味子10g,干姜6g,肉桂6g,乌药10g。14剂,煎服法同前。

三诊:2020年7月8日。患者疲乏无力,双下肢稍肿,大便3次/日,无腹痛,便质稀,纳差,恶心,眠多,尿液泡沫多,舌质淡暗,苔白腻,脉沉。辅助检查:尿蛋白(2+),血肌酐324.2umol/L,尿素氮13.25mmol/L。在上方基础上去太子参、生白术、肉苁蓉,加党参20g,炒白术15g,砂仁6g,鸡内金15g。14剂,煎服法同前。

四诊:2020年7月29日。患者精神可,双下肢无明显浮肿,大便2次/日,纳眠可,舌质淡暗,苔薄,脉沉弦。辅助检查:尿蛋白(+),血肌酐311.2umol/L,尿素氮12.36mmol/L。

在上方基础上乌药、干姜,加僵蚕20g,蝉蜕10g,烫水蛭6g。14剂,煎服法同前。

后患者症状逐步缓解,中医辨证加减治疗一年余,血肌酐稳定在280umol/L左右,病情平稳。

按:本案患者初诊时属于慢性肾脏病4期,辨其病机为本虚标实,以脾肾虚损为本,水停瘀阻、湿热浊毒潴留为标。治疗当扶正与驱邪相兼顾。方中黄芪、当归、白术补益气血,太子参、麦冬、生地、肉苁蓉燮理阴阳,合用以固肾本。土茯苓、六月雪泻浊毒、利湿热,丹参、赤芍、地龙、鬼箭羽活血化瘀通络,合用以祛实邪。另以枳壳、杏仁调理气机,三七粉、红景天培补正气。二诊时患者脾虚腹泻,去鬼箭羽、枳壳、杏仁等苦寒泻降之品,加巴戟天、五味子、干姜、肉桂温肾固涩。三诊时患者气虚明显,故改太子参为党参、生白术为炒白术,加用砂仁、鸡内金调理脾胃。四诊时患者脾虚症状关节,去干姜、乌药,以防温燥太过。加用僵蚕、蝉蜕、水蛭疏通肾络。后随证加减治疗一年余,患者症状减轻,病情稳定。

4 小结

慢性肾脏病是内科常见病、病因病机复杂,病情缠绵难愈。慢性肾脏病防治的重点在于控制和稳定原发病,积极治疗加重慢性肾脏病的诱发因素。慢性肾脏病基本病机为脾肾衰败为本,湿热、浊毒、瘀血壅滞三焦。其治疗时需突出整体观念,辨证施治,以顾护脾肾为中心,以肾为主,调理脾胃,培补正气,以固病本。同时,需要注意驱邪以扶正,适时清化湿热、调理气机、化瘀通络、泻浊通腑。临床遣方用药,需要分清疾病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虚实主次,以缓解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为治疗目标,合理补虚泻实,改善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肾脏病白术气机
白术质量评价的研究进展
甲状旁腺素在急性肾损伤和慢性肾脏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临床肾脏病杂志》稿约
便携电子打气机
白术治小儿磨牙
浅析LNG加气机工作原理及现场检定方法
寓意于气 意与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