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地区包虫病综合防治的探讨

2022-12-23 07:55次仁群宗
中兽医学杂志 2022年10期
关键词:病畜包虫病牲畜

次仁群宗

(西藏那曲市双湖县多玛乡农牧综合服务中心,西藏那曲 853300)

包虫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会对人、牲畜等产生不良影响。对于包虫病,必须查找其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预防与治疗。下面结合工作实践,对包虫病的诊断与防治方法做具体分析。

1 包虫病简述

虫卵进入人体需经历3 个过程:六钩蚴从胚膜中孵化、六钩蚴激活、六钩蚴移动到适当组织并定位发育[1]。人体感染六钩蚴30~120 min 后,可见被激活的六钩蚴穿透肠黏膜具有层的小静脉或乳糜管。包虫病最终寄宿于人体中的位置主要由它的移行路径决定。通过血液移行的包虫病最终会进入肝;通过淋巴系统移行的包虫病最终会定位于肺。有少数包虫病会越过肝与肺进入其他器官或组织[2]。

1.1 病理改变

临床病理上将包虫囊分为活动性囊与不活动性囊两种。活动性囊的特征是:免疫源性强,生长速度快,给予相邻组织的压力大,会引起并发症。不活动或低或活动性囊的特征是生长速度慢,引起并发症的概率小,生长过程中会出现自身变性或钙化。机体对未破裂的活动性囊的炎性组织反应较为缓和,只有少量单核细胞浸润。当体内的包虫囊出现变性或破裂时,就会引起较大的反应。如导致多核白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参与的炎性反应并很快转化为有组织细胞、巨噬细胞和纤维组织参与的肉芽肿反应。

1.2 临床表现

囊型包虫病潜伏期较长,病程较为缓慢,且在潜伏期内,患者通常无明显症状。因而难以引起察觉与重视。在囊肿逐渐长大后,寄生部位的占位性压迫症状及全身毒性症状会逐渐明显,病人的反应也变大。临床上根据棘球蚴所寄生的脏器命名为相应的包虫病。

1.2.1 肝包虫病

肝包虫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肝包虫病的临床症状有:肝脏及邻近组织受到包虫囊的牵拉或压迫,患者因此感到肝区疼痛,且伴有上腹饱满、食欲减退及坠胀不适之感。如果包虫囊发展的较大,病人的肝脏及邻近组织受到比较严重的压迫,就会出现呼吸困难,活动受限等严重症状。据研究,包虫囊多位于肝脏右叶,近肝表面。患有肝包虫病的病人在体检时,会显示出右上腹或上腹部有无痛性肿块,这种无痛性肿块相连于肝脏。无痛性肿块质地坚硬、表面光滑。当肝包虫囊继续向下生长时,门静脉及肝门区胆就会受到压迫,进而引起阻塞性黄疸,有时还会引发腹水现象。若位于肝脏顶部的包虫囊继续向上生长,就会引起膈肌升高,向胸腔突起[3]。

1.2.2 肺包虫病

肺包虫病也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类包虫病。肺包虫病在感染早期症状不明显,一般只有通过体检透视才能发现。当包虫囊肿不断生长压迫到肺组织与支气管时,患者就会出现比较明显的症状,包括咳嗽、胸痛、气急等,严重者还会有呼吸困难、血痰等症状。若肺部棘球蚴囊破裂,患者就会咳出大量清水样液或粉皮样内囊碎片和子囊。症状严重的患者或出现休克或咳血。

1.2.3 脑包虫病

脑包虫病的发病率低于肝包虫病与肺包虫病,且脑包虫病多发于儿童。脑包虫病常见额叶、脑顶叶等部位,小脑脑室与颅底部出现囊肿的情况表少见。此外根据临床经验,硬脑膜与颅骨间也有可可能出现囊肿[4]。脑包虫病临床表现与一般占位性病变相似,患者会出现颅内压增高等症状。诊断脑包虫病一般要做脑磁共振、脑CT 等,同时还要详细询问病史,以确保诊断结果准确。

2 青藏高原地区人包虫病防治

2.1 药物治疗

包虫在人体多部位寄生,临床表现较为复杂,但患上包虫病的患者一般都会有以下症状:会有压迫与刺激感,在包虫囊寄生的局部出现轻微的坠胀感与疼痛感。肝包虫病患者通常会感到肝区胀痛;肺包虫病患者通常会感到肺部不适,呼吸异常,呼吸道有刺激感。包虫病患者还会出现一些全身症状,如食欲不佳、体重下降、身形不断消瘦等。包虫病患者身体局部会出现包块,肝与腹腔包虫病常可触及不同大小包块,表面光滑,境界清楚。对于包虫病,常采用药物治疗。所用药物为阿苯达唑、吡喹酮[5]。

2.2 预防措施

包虫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应当加强防治。在防治包虫病时,应组织专业人员对西藏西区包虫病的流行范围、流行程度、发病率、传染渠道等做详细、全面地摸查,在掌握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方案与措施,以提高包虫病防治成效。

根据西藏地区以往包虫病防治经验及相关的调研结果,建议进一步建立健全包虫病防治体系,从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的角度出发,构建包括党委、政府、医疗机构及社会公众等在内的包虫病防治体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包虫病传染源、传染渠道等的监督管控,将包虫病对西藏地区人民群众的危害降到最低。除了要健全包虫病防治体系,还需加大包虫病筛查范围与力度,做到病人筛查治疗全覆盖,同时通过科学全面的教育提高公众对包虫病的重视度,增强群众防治意识,进而提升包虫病防治成效。加强对包虫病感染源的管控,强化全区犬只管理,在西藏全省推行家犬限养,拴养措施,同时对流浪犬进行集中收容管理,以此降低病菌传染率。组织乡村医生开展基层的宣传与防治工作,使乡村群众正确认识到包虫病的危害,了解包虫病的症状,并能积极主动参与到包虫病的防治工作。

3 青藏高原地区牲畜包虫病防治

3.1 包虫病症状与表现

牛、羊等患上包虫病后,发病速度与病情程度主要与幼寄生虫的位置及主幼虫的生长速度有关。若主幼虫的生长速度较快,那么在临床上就表现为急性寄生虫病。另外经调研发现,急性包虫病多发生于年龄较小的牲畜身上。急性包虫病的临床表现有:脑部组织受刺激后出现脑部发炎,牲畜也出现精神低迷,食欲减退,久卧不立等症状。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牲畜会食量大减甚至停止进食,且体重迅速下降,精神更加萎靡,若救治不及时病牛就会死亡。

牲畜患上慢性包虫病时,临床表现不是十分明显,故而不易发觉,大部分牲畜是在进行病理检查时发现患有慢性包虫病。但当慢性包虫病发展到一定程度,也会对牲畜的身体健康构成巨大威胁。病情严重的牲畜会出现干咳、呼吸急促等症状。另外,因幼虫寄生于牲畜肝脏中,所以牲畜肝脏部位会有肿胀现象,触碰时病畜会有明显的疼痛反应。急性包虫病与慢性包虫病共同的临床症状是病畜身形会逐渐消瘦[6]。

3.2 包虫病危害

西藏地区畜牧业发达,而牛、羊等牲畜是寄生虫的主要宿主,故而西藏地区也是包生虫病的多发区。另经调研发现,包生虫病容易发生在2 岁以下的幼牛身上,牦牛等牲畜患上包虫病后,寄生虫在牲畜身体中发育成熟,发育成熟的孕卵节片随着牲畜的粪便排放到环境中,造成环境污染,也容易使人受到感染。因此包虫病对西藏养殖区的影响与危害是较大的,必须采取各项措施进行防治。

3.3 包虫病防治

3.3.1 病畜治疗

对患上包虫病的病畜,养殖人员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治疗与处理:首先是发现包虫病症状后,及时将病畜隔离饲养,并采用药物进行治疗。所用治疗药物有阿苯达唑、吡喹酮。药物用量根据牲畜年龄、体型等进行调节。对病畜,每天服用一次阿苯达唑,连续服用一周,大部分病畜可痊愈。若是使用吡喹酮治疗,可按照30 mg/kg 的量每天1 次,连续使用4 d,然后根据病畜临床反应在确定是否继续治疗。

对病情严重的病畜,可及时开展手术治疗。在实施手术治疗前,先对病牛进行充分的保定,同时做好全身麻醉工作,做好一些准备后准确确定发病部位,之后使用经过消毒的剪刀剪掉病畜发病部位的毛发,毛发剪除后及时用碘酊消毒,在确保安全无污染的情况下用手术刀呈十字形切开病畜患病部位,使用手术工具将病畜皮肤组织小心拉开,并用止血钳固定,将包囊取出,之后及时进行止血消毒。对病畜进行手术治疗时,必须做好创口缝合工作。手术结束后养殖人员应细心照料,密切观察病畜反映,并适当改善饮食,帮助病畜尽早恢复。

病畜治疗期间,高度重视圈舍卫生清洁工作,养殖人员可做到对圈舍每日消毒,及时收集并处理病畜粪便,以免随粪便排出的寄生虫大范围传播。对病畜所在圈舍,可使用氢氧化钠溶液、甲酚皂溶液兑水进行喷雾消毒,确保养殖环境安全健康。

3.3.2 包虫病防疫

对于包虫病多发区,要提前采取一些预防性措施,如打预防针,借助药物提高牲畜对包虫病的免疫水平,有效降低包虫病发生概率。养殖过程中,可对牲畜定期使用硫酸铜溶液进行杀虫消菌,降低包虫病发生概率;也可给牲畜定期服用食量的吡喹酮等药物进行驱虫,确保牲畜身体健康。在包虫病高发区域,应适当增加消毒杀虫的频率[7]。

3.3.3 包虫病检疫

要想减少包虫病的爆发,动物检疫站、养殖人员及其他主体应共同完善检疫制度,提高地藏地区动物检疫水平,通过全面、严格且及时的检疫措施独断病菌传播与潜伏,有效减少包虫病病例。在制定疾病检疫制度时,主要根据西藏地区的养殖条件、养殖规模、养殖习惯及包虫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危害等,对现有检疫制度做进一步完善,对牲畜包虫病检疫措施、检疫程序、检疫队伍等进行完善,从而提高动物检疫水平,实现对包虫病的有效防治。

相关部门要将包虫病检疫、防范责任细化与落实,将相关责落实到具体的人身上,以此提高动物检疫制度执行成效。基层动物疫病检疫部门要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强的包虫病检疫与防治方案,以提高疾病防治成效。检疫人员要深入基层开展相关的检疫工作。如定期到养殖户家中对圈舍进行检查,对饲料与水源进行相关检验,对动物饲养情况进行详细记录等。通过及时、详细的检验及时发现病菌并进行防治,防止出现大规模感染情况,全面保障西藏地区养殖安全。

3.3.4 病畜与死畜规范化处理

调研发现,当前有部分养殖人员疾病防控意识薄弱,疾病处理知识匮乏,对病死的牲畜不能及时上报并配合专业人员做无害化、科学化处理,而是采用直接抛弃等方式处理死畜,让死畜尸体在外暴露。死畜身上有大量寄生虫,直接抛弃会对当地的养殖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可能导致大规模疫病的发生,甚至还会使当地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相关部门与工作人员要加强对养殖人员的宣传教育,转变养殖人员落后的养殖挂念,让养殖人员认识到疾病预防的重要性及具体措施,使养殖人员树立起死畜、病畜规范化处理意识,平时养殖过程中若发现病畜、死畜,能及时上报并配合专业人员进行无害化处理,有效阻断包虫病的传播,将包虫病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

3.3.5 牲畜科学化养殖

调研发现,当前有部分养殖人员的养殖观念比较落后,养殖行为不够规范。具体表现为:不注重养殖环境的清理优化,牲畜圈内潮湿封闭,空气流通不畅,粪便大量堆积,且长时间未经过消毒杀菌。这些不好的养殖行为会导致牲畜免疫力下降,患上包虫病的概率更大。因此,相关部门要对养殖人员进行宣传教育,或是深入基层进行养殖技术指导,或多利用微信公众号、快手等媒体平台向养殖人员宣传普及先进的养殖知识与科学的养殖技术,转变养殖人员传统落后的养殖观念与习惯,并引导养殖人员逐步规范养殖行为,优化养殖措施,提高疾病防控能力。

规范合理的养殖方式,如及时清理圈舍,清除动物粪便、尿液、残余草料,为牲提供干净安全的生存环境;注重圈舍通风,定期给圈舍消毒杀菌,对养殖所用各类工具、牲畜所用料槽、水槽等都需定期消毒,以此降低疾病暴发的可能性;养殖期间加强对牲畜的观察,及时发现牲畜精神萎靡、食欲减退、体形消瘦等异常症状并及时检查治疗,以免贻误病情造成牲畜死亡;养殖过程中注重调理牲畜饮食,增加营养供给,增强牲畜自身免疫力,降低包虫病发生率;养殖期间一旦发现患上包虫病的病畜,应及时向检疫部门报告,病畜死亡后也需及时上报并配合工作人员将死畜做无害化处理[8]。

4 结语

包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对人与牲畜都具有威胁。西藏地区以畜牧业为主,包虫病要更为多发,包虫病引起的损失也会更大。因此必须根据重视病做好西藏地区包虫病防治工作。有关部门与人员要根据包虫病的传播特点、传播途径等构建完善的疾病防治体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疾病传感源、传感途径等的管控,加大力度做好全区包虫病筛查工作,同时积极利用网络、媒体等开展包虫病防治工作的宣传工作,全面提高包虫病防治成效。

猜你喜欢
病畜包虫病牲畜
苏丹致力于扩大牲畜与肉类出口
家畜疾病可用蒸气疗法
家畜疾病的合理辅助疗法分析
通过对病畜运动机能的检查进行临床诊断
病畜的食饵疗法
失去自由的地方—牢
包虫病科普课堂:认识它 预防它 根除它
健康中国,哪儿都不能落
冬季牲畜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
为什么给牲畜喂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