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温道春(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是一项内容复杂、周期长、涉及多个经济主体的工作,不同经济主体为了保障自身的权益,双方之间会产生冲突。而合同作为链接各个经济主体之间的纽带,是一个重要中介,不仅关系到公司的市场竞争优势,也关系到自身的经济效益。它可以通过严格、详细的内容来规范各经济主体的行为,同时也可以对它们的权益进行科学的计量和保护。因此,建设单位通过对合同的科学管理,加强合同管理的风险防范和控制,规范施工单位和岗位人员的行为,保证施工单位、岗位人员的合法权益,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并对合同管理的风险进行预警和规避,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保障各个经济主体的权益。
合同管理是目前规范市场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合同双方、合同的形式、合同的签订过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约,施工合同的完善可以有效地保护施工项目,维护不同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可以保障社会稳定,保护企业和个人的合法权利不受侵害,从而促使企业投资利益的最大化,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作为工程承包合同的两大主体,双方签订合同、严格地履行合同,有助于加强建筑市场的规范性[1]。
建筑施工项目一般规模较大、建设工期长、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建筑材料种类繁多、机械设备种类繁多,涉及人员众多。在项目工程建设过程中,人员、场地、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都会对工程建设造成影响,因此,合同风险是一种客观的风险。科学地进行项目合同管理,既可以降低项目的投资风险,又可以提高项目的施工质量,提高项目的质量和效益。同时,合同管理和风险控制也将推动建设企业经营模式转变。面对市场环境的影响,施工企业必须根据市场秩序以及相应法律法规,来检查和执行合同管理流程,以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
施工项目合同从签订至终止的整个过程中,都会产生一些管理上的风险,而合同履行期的风险最为严重。工程合同管理的风险主要基本形式为以下几方面:
根据风险控制的程度,可以将合同管理的风险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可控风险。可控风险主要指在建筑工程合同管理过程中由于变故引起的风险,这类风险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进行降低和消除,它可以通过合同管理中对风险进行重新梳理,合理进行风险评估,并对合同纠纷进行调整或者接触,从而达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二是不可控制的风险。主要指由自然环境、国家政策、市场环境、社会环境等各种不可抗拒的因素而造成的风险,具有一定的突发性,且无法进行有效的预测与规避。
根据风险防范的范围,合同管理风险可以划分为企业的内部管理和外部环境。前者是指从合同订立到解除的全过程,会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产生影响,比如决策不具备科学性、监督管理不全面、流程管理不规范、合同管理制度不完善或者合同管理人员专业性不强等因素,导致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制定不具有科学性,导致重大经济损失的风险。而外部风险是指由于合同一方的经济状况不佳、采用的竞争方式不合适或者信誉不佳而造成的恶意欺骗或者违约,还包括企业的非法竞争、企业自身信用度低、企业资金周转欠佳、财务状况差等因素[2]。
根据风险控制的责任,可以将其划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类。直接管理风险是指合同管理中因缺乏规范性、不完善而导致的直接合同管理风险。间接管理风险是指由于合同关联人员、分包商、第三方代理等原因而导致的间接风险,主要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包括建设方与甲方是否能够按照合同履行双方义务,工程款是否能够按期付款等方面,这些也是可以由人为干预进行控制。
建设工程合同内容的合法性、合同双方的义务都对其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施工企业要有较强的风险防范意识,对以往发生的风险进行分析、总结、制订方案、确定风险的易发点、确定风险区域、预测风险发生时所造成的损失、对风险关键点或者环节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评价和预测。在进行合同管理时,可以有章可依。并且把合同管理的重要性渗透到每一个员工的心里,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消除其侥幸心理,降低合同管理的风险。在签订合同时,负责人要对合同条款的各个条款进行细致的分析,并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与对方进行有效的协调与沟通,使合同的内容得到完善。同时合同双方经济主体需要加强自身的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的识别能力,加强风险的控制能力,加强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从而进一步地控制与规避合同管理的风险,增强对合同风险的抵御能力[3]。
为了减少施工合同的风险,施工单位必须梳理和规范合同的各个环节,并对合同内容进行仔细的检查、核对,以防止合同纠纷的发生。首先,从我国的法律、法规和施工合同管理的角度出发,可以建立和健全合同交底制度与责任划分制度,根据合同内容,把合同的责任分解到各个部门和岗位,明确责任的范围,使有关单位和工作人员认识到自身的责任,使合同的执行工作更加细化。其次,在签订合同之前,要仔细审查合同条款,对有模糊或者有缺陷的条款进行修正,以确保合同的规范性和严肃性。再者,在签订合同过程中,项目负责者和管理者都要进行合同的交底,对合同的具体内容进行细致的梳理和讨论,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合同交底体系。最后,要建立和执行审核和审批制度,保证每个月的资金都能按时发放,以方便审核和核查。
风险评估是规避合同风险的一种基本方式,可以及时发现合同中潜在的风险,根据风险类型制定相应的对策,从而可以有效地避免合同风险。具体而言,政府可以建立企业信用评估系统,将其经营信息和信用状况全部公布出来,这种信息比较公正、权威。建设单位可以在系统上查验合作方的信誉状况,进行准确的数据统计与分析,准确获悉另一方企业的资质是否符合要求。建设单位还可以建立一套自身的有效风险评估体系。由专业人士对合作双方的信誉状况进行合理的评估,对其他公司的各种信息进行全面的调查,对公司的信用评级进行评估,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建立相应的资料库,定期更新公司的资格审查,以保证合同的有效执行。为了有效地避免信贷风险,建设工程单位应该选择具有较高信誉度的单位进行合作,严格地规范合同流程,并且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地对合同风险进行优化和完善[4]。
要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风险防范预警机制,要建立一个专业化的监督机构,完善的评价制度,以便对合同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和科学的预防。具体来说,建筑施工企业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成立监督机构,指定专业人士对合同管理的风险进行预测,并根据工程特点制定合同条款并进行审核,客观划分建筑工程各方主体在各个环节中的施工管理责任,当出现矛盾以及经济纠纷时按照合同进行判定。二是要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价系统,对签约方的信息级别进行分析,对签约过程中存在的潜在危险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一旦出现危险,就会立刻预警,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进行消除。细化合同管理的风险,对不同级别的风险进行相应的防范,特别是影响较大、造成损失较大的,要及早进行预警,防止风险的产生和发展,减少企业损失。除此之外,在合同执行的过程中,应对涉及各方利益的具体内容进行细致的分析,对投标人进行严格的审查,找出报价原因,并将其书面报告上报给上级。在合同管理全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其动态跟踪功能,对合同管理中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预防和控制。
选择适当的转移风险的方式。为了减少在工程项目中出现的合同风险,建筑施工单位可以通过购买商业保险、落实索赔和反索赔体系、项目的担保形式来转移风险。第一,在工程承包双方进行施工的时候,如果由于合同的履行导致的违约风险,或由于施工技术上的原因导致的风险,将导致工程的暂停,可以让建筑施工企业提前投保,可以将其部分损失转移到承保人身上,从而减少其所承受的损失和风险,补偿公司的一些损失,从而保证公司的正常运营,保证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第二,切实落实索赔和反索赔体系。施工单位要对合同风险作出合理的预测,由于施工项目的客观风险具有不可预测性,施工单位可以利用有效的索赔和反索赔机制,达到合理的合同风险转移。全面理解索赔方法,对索赔的内容进行细致的检查、分析,保证索赔措施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严格遵守合同文件内容与要求。根据协议内容进行索赔,使索赔工作得以高效地进行,从而使施工项目合同的风险得以有效转移。第三,还可以采用项目的担保形式来进行风险的传递。这种方式是指保证人根据工程合同当事人的请求,以书面形式对对方作出保证。在这些担保体系中有担保机构、担保公司、保险公司、企业集团、个人等,在合同订立时,一方为申请人,一方为债权人。工程担保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将其具体条款列入合同。这种方法可以使工程风险得到合理的转移,从而保证施工项目的可持续发展[5]。
为了强化合同管控能力,防范合同管理的风险,必须设立一个专业的合同管理组织,对合同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的监控,同时兼具管理和服务的双重作用。首先,合同管理组织机构由项目管理人员、项目技术人员、施工人员和法律人员构成。在项目合同谈判正式启动之前,合同管理组织机构应当对合同的起草进行严格的审查,并对其进行监督,并在合同签署后对其进行保管和管理。其次,在签署合同之前,一定要对所合作的企业的具体情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起草合同时,应确保各项条款的内容合理,并以书面形式签字。在保证合同管理流程中,尽量避免合同管理中的风险。严格控制合同文本编制的各个环节。合同文本编制过程中容易产生差错,从而产生经济纠纷,影响项目的顺利实施。施工企业要加强合同起草的控制,通过对合同文本的详细调查和分析,制定出真实、准确的合同条款。最后,从合同签订之日起,对施工合同的变更进行详细的记录,并根据所掌握的资料,确保项目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筑施工企业要注意项目停工问题,尽可能地减少停工,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有效地控制施工现场的签证问题,保证工程建设的科学性、时效性。
为及时发现和处理施工项目合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需要不断优化现行的合同管理流程,并对各阶段的风险进行实时监测和预防,预防合同管理过程中的风险,预防某个环节突发风险,保证合同风险得到有效的管控。
一般说来,施工合同的管理工作包括市场调研、合同策划、合同条款协商、合同文本编制、合同条款审查、合同签订、合同执行、变更、转让、解除和归档。在合同管理的各个环节中,设置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运用现代化、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把合同管理的风险控制在人头上,对目前的问题,在下一步执行前要做好准备。
在施工项目中,如何有效地减少施工项目的合同风险,关键在于员工自身的能力,项目负责人的职业素养是影响合同管理和风险控制的关键。因此,施工企业应加强相关人才的培养,积极地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第一,合理地提升项目经理的入职门槛,科学地制定招聘标准,从知识、能力、价值观等方面对其进行全面评价,并将其纳入企业,并按照项目的特点和员工的能力,将其分配到一个公平、公正的岗位上。第二,企业可以在内部进行定期的培训,将相关的专业知识、法律法规、信息技术等知识教授给合同负责人,从而提高合同负责人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以确保其能够正确、有效地处理突发事件,以激励他们的创新意识,促进他们的成长。第三,健全绩效考评制度,采用定期、不定期的方式,对合同负责人在工作中的表现进行评估,着重对其在合同风险控制、专业知识掌握、职业素养、道德责任意识等方面进行评价,提高合同负责人的工作积极性以及自我优化意识,使其能够承担合同管理的风险,解决合同管理的风险[6]。
信息化建设是现如今建筑项目管理的必然趋势,将信息化技术引入到合同管理中,通过建立信息化的管理体系,实现对合同信息的动态采集、整理、分析,从而实现对合同的有效管理和质量的统一。
采用信息化的方式,将合同相关的资料储存在企业系统当中,并且随着新项目的进度以及所发生的情况,进行不断的更新。将信息技术引入到了项目的各个环节,使各主体单位都可以通过该平台进行沟通交流,减少各部门的矛盾。
综上所述,施工工程合同管理的风险防范与控制是保证建筑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其重要性也愈加凸显,可以增强建筑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在施工项目的运营和管理中,建设施工项目应采取合同管理风险控制、风险防范意识的增强、合同管理体系的优化与完善、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实施信息化管理等措施,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