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惠州工程职业学院 罗 芊
粤港澳地理位置相邻而各具优势,惠州作为大湾区的一座新兴起的工业城市,数码视听、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等产业发展迅速,在大湾区中承担起了重要作用。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快速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智能化制造正逐步转向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整个电子信息产业的上中下游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子信息产业链需要的更多是创新型、多技能的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从专业群与产业协同的视角打造与惠州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高水平专业群,以培养有适应性、针对性的技能人才。
学院以本地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为导向,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充分发挥专业特点,加强学院系部间的联合办学,以培养具有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为目的,以发展高新技术类专业、应用型专业、跨专业为重点,建立“能多能少、能上能下、能进能退”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灵敏反映人才市场需求变化的专业群。面对挑战,发展好“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应用电子技术高水平专业群,要进一步做好内涵建设,为大湾区培养更多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群精准对接惠州智能终端产业链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惠州现在已经有电子信息企业一千多家,并已经形成以TCL、华阳通用等中国500强企业为龙头,覆盖平板显示、LED产业、移动通信产业、汽车电子产业、新能源电池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包含了上游电子产品的设计与研发、中游电子产品的生产与制造、下游电子产品的工程应用与运营维保六大环节。专业群围绕六大环节形成了岗位需求。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服务电子信息产业链全过程,电气自动化技术为产业的制造过程服务,为智能制造升级转型服务;计算机应用技术为产品设计研发及产品应用端提供服务,为产业制造采集数据服务;物联网应用技术为工程设计及后期运维施工提供服务。各专业协同发展,共同为区域电子信息产业链提供支撑和服务(图1)。
图1
为对应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学校按“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工作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组建原则打造出应用电子技术特色鲜明、区域领先的专业群。示范辐射带动其他专业群整体高水平发展,深化课程改革,通过校企合作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自2017年始,学校坚持每年面向全市大中型企业及社会开展“校企业行”活动,校企共研科学规范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打造“平台+专项+实践”的专业群课程体系结构,与企业共建校外实践基地,大力推进校企“双元培养”机制,促进职业教育与地区经济发展深度融合。
1.专业结构对应区域产业发展
学校主动服务区域支柱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建立了定期行业企业调研和专业动态调整优化机制,不断优化专业群结构和专业群发展定位,在原有的应用电子技术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等专业基础上,新设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并适时根据产业集群发展的特点,组建对接区域电子信息产业全产业链的应用电子专业群。应用电子专业群对接区域产业、核心岗位及人才与技术要求。
2.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强化教产联动
在国家战略及地方政府的产业政策影响下,专业群依托惠州电子信息产业优势,开展校企精准对接、协同育人。专业群建立了TCL、华阳、海尔、锐捷等大型实习基地,开展了现代学徒制、课程共建等多种校企合作模式。学校是海尔集团在广东省内首家设立“海尔智慧家居物联网实训基地”的高校,企业捐赠设备达289万,基地集参观、体验、教学、实训、科研、协同创新于一体,成为省内专业共建的典范;与锐捷网络合作,在校内设立了全国首个“锐捷网络备件中心”;与达内与达内时代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人工智能学院。学生在学校中体验到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推动了群内各专业的实质发展,形成了较强的综合实力,做到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共赢。
推进校企合作共建师资,优势互补协同育人,提升教师队伍双师素质。实施“校企联动”计划,切实推进教师下企业调研、挂职锻炼等实践活动,确保在建设周期内全员在企业或者实训基地轮训一遍,培育引进行业有权威、国际有影响的专业带头人,培养能够改进企业产品品质、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的骨干教师,聘请企业优秀骨干担任兼职教师。校企共建共育1个面向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群的省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专业群教师双师素质比例超过98%。
3.重构专业群课程体系
(1)构建“平台+模块”的专业群课程体系
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坚持学生首岗就业能力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应用DACUM分析法,按照“调研—职业岗位分析—岗位能力分析—典型任务分析—教学转化”的基本流程,采取“群平台课+核心模块+拓展模块”的课程设计思路,系统设计了“平台+模块”的专业群课程体系。一是设置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等6门群平台课程,并按照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优化了课程内容;二是按照不同专业面向的核心岗位群设置相应的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培养学生的首岗职业能力;三是结合学生个体的学习兴趣、就业意向和合作企业要求,分别设置10个兼顾群内共享和群间互通的拓展课程模块,提升学生的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能力。
(2)完善模块化课程体系
将专业群内课程按照学生就业方向以及岗位需求划分成两大模块:专业群核心课程模块以及专业拓展模块,按照市场人才需求,有效整合现有群内课程资源,以模块教学的形式定向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创新融入群外资源辅助共享课程资源,以个性化课程定制模式打破学生单一专业能力壁垒,并且依照学生兴趣,有效拓宽学生整体知识面和技能水平,为社会输送全能型人才。群内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与群外专业课程相结合,实现课程体系“群内共享、群外互通”,充实课程资源。
(3)联合企业,优化专业群岗位课程体系
联合TCL、华阳、海尔、锐捷等紧密合作的企业,优化专业群岗位课程体系,重构专业群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岗位课程的教学内容,制定专业群及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将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引入教学内容,建设开放共享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并依托智慧校园、超星等平台,打造一批省级、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4.创新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
(1)制定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方案
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各项原则及要求,由高职院校主导及校企合作企业共同制定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广泛实施三二贯通、五年一贯制、现代学徒制、退役军人及高技能人才学历提升等多元化的人才培养途径,实现专业群“宽入口”。通过政校企三方共同参与的专业群指导委员会,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针对多元化的生源情况,分别制定符合各类生源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
(2)分层教学,复合培养
树立以人为本、个性化发展的人才观念,按照学生基础、个人爱好实施分层教学,培养复合型人才。首先根据生源情况,按社会、中职、高中不同生源分别制定与其相对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在入学时对学生分别建班;学生专业拓展课程既可以选修群内专业相近的课程模块,也可以选修群间互通的与专业群无关的课程模块;课证融通方面对接国家证书标准,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率先开展“1+X”证书试点,联合TCL、海尔、锐捷等企业开发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开展技能培训,拓宽受训者就业创业能力。将X证书的相关知识点融入专业群课程模块,与教学结合,做到“课证融合,书证融通”。
(3)以赛促教,赛教相长
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行业赛等赛项所涉及的技能点、新技术等融入课程标准,以赛促教;学生社团依托大赛开展活动,通过指导教师讲授、师兄师姐传帮带,同学间互相讨论学习,达到提升专业技能的目的。定期开展 “专业技能竞赛” 活动,对于在省内获得二等奖以上的学生,直接选入博士工作站或名师工作室成员,作为研发辅助人才,重点培养技术创新、产品研发能力。
5.开展社会服务,助力区域发展
遵循校企合作共赢的基本理念,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真实需求出发,注重发挥职业技术院校在人才培养、教育培训和应用技术研发等方面的优势,注重将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短期获利和长期获益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以服务企业真实需求为落脚点的平台,主动服务、积极实施企业定制化培训服务。
针对企业技术研发人才相对不足,产品推广设施不够、成本较高等问题,积极搭建服务平台。一是搭建企业博士工作站、惠州市名师工作室、协同创新中心等技术研发与服务平台,协助企业开展行业标准制定、应用技术研发和技术咨询,解决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中的技术问题。二是以校企共建的海尔智慧家居物联网实训基地、TCL王牌机芯教学工厂等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企业提供产品展示、员工培训、技术研发等服务。三是针对合作企业培训力量不足,系统化、针对性培训需求旺盛的现状,学校主动服务,其一,派遣专业群骨干教师上门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服务;其二,提供定制化培训服务,例如开发“TCL实业雏鹰动力营”培训项目,为TCL开展定制化新入职员工培训;其三,开发“低压电工上岗操作培训项目”,培训低压电工和农民工等。社会服务初显成效,近三年发挥博士工作站、名师工作室效能,校企协同研发专利项目共有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软件著作权25项。
6.服务“一带一路、大湾区”,加强国际化合作
专业群立足于国际企业岗位要求,建设国际化人才教学体系;专业群立足于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技能型人才;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服务“一带一路”和“大湾区”。专业群发挥惠州电子信息产业优势,依托学校国际化建设规划,大力推进与国际优质职业院校的实质性交流与合作;拟开展境外人员培训项目,与境外企业合作,有序推进专业国际认证及课程建设,推进学分互认,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与亚龙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设立亚龙丝路学院;将派学校骨干教师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选派优秀学生出国游学,与境外学校、企业开展交流。
专业群把握“双高计划”的历史机遇,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围绕“三全育人”,探索“人工智能+”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携手TCL、海尔、华为等行业领先企业,校企深度合作实践“三教”改革、共建共享专业群优质教学资源、联合打造专业群相关教材;打造名师引领、专兼结合的创新型双师教学团队;校企共建“五位一体”的高水平实践教学基地;打造应用电子专业群协同创新服务平台;强化专业群在电子信息领域的社会服务水平,拓宽专业群国际交流与合作渠道;建立多方协同的专业群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等措施,建成与惠州地方产业精准对接、深度融合的国内一流专业群;形成具有惠州特色的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群打造成聚焦重点产业和产业高端的高水平专业群、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