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超超
2019 年4 月,教育部、财政部两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双高计划》”),提出以“四有”标准打造数量充足、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双师队伍[1],明确了双高院校建设背景下师资队伍建设标准、目标和改革方向。当前大多院校偏重于形态结构化师资队伍建设,主要突出学缘、年龄、职称等外在显性特征,忽视教师教学改革、技能实践、科学研究等能力的综合提升,缺乏科学合理的横向拓展和纵向提升因材培养路径,导致教师职业适应能力不强。针对这种情况,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通过系统分类、精准定位、科学设计,因地制宜构建了适应不同类型教师成长的结构化教师队伍培养路径,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双高计划》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旨在为推动我国产业走向全球中高端序列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增强产业创新能力及服务能力提供支撑[2]。办好职业教育,须聚焦教育教学、技术技能、科技创新三个细分领域,培养各领域的骨干教师,搭建适应职业教育和产业发展的一专多能结构化师资队伍,这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
《双高计划》强调要“搭建综合水平高、师资结构科学合理的创新团队,更好促进专业教学资源整合和结构优化”[3]。文件在师资层面,瞄准世界一流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强调建设能被国际认可的高水平学校;在结构层面,以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为根本,鼓励教师在教学、技能、科研等方面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强调能够有力推动行业、企业、学校不同领域主体之间进行资源跨界整合和优势互补。职业院校须构建结构化教师队伍培养体系,纵向打通教学型、技能型、科研型教师职业成长通道,横向贯通教学、技能、科研三个细分领域的职业能力,打造一专多能、结构合理、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使教师能够胜任“双高计划”专业群九个细分建设任务,促进一体化发展[4]。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以“三教”改革为抓手,围绕提升学生职业适应性为核心,强化课堂教学职业性、针对性及实用性,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5]。教育教学改革能力提升是保障“三教”改革高质量进行的核心任务,是推动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资源建设、教法改革三项任务高效建设的内在动力。增强学生对岗位的职业适应性是“三教”改革的根本,要求教学型教师能够以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落实岗课赛证融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对接企业一线生产,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在教学改革中融入行业新技术、新标准,借助信息化平台创新资源开发模式,建设“线上+线下”课程资源,并合理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教法改革。
《双高计划》提出要着力面向学生培育和传承工匠精神,培养一批“产业急需、技艺高超”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打造能够带动行业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6]。工匠精神是个人职业高质量发展的灵魂,作为职业教育技能型教师,须首先具备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注重劳动教育与课堂教育相结合、技能实践与一线生产相结合,深层次培养学生专业精神和职业素养。其次在专业领域应具备精湛的技术技能,能够进行技能创新和迁移解决企业维修难题,成为行业中的能工巧匠。同时,拥有相应的创新能力,能够依托校企合作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将行业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行业标准转化为课程标准,推广应用行业先进维修工艺和标准,培养带动区域行业发展的技能英才。
《双高计划》提出集技术服务和人才培养为一体,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在服务中小微型企业成长过程中实施技术创新研发和产品迭代升级[7]。可看出,职业教育创新服务需要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双行并轨。科研型教师要一方面着眼于服务区域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突破行业发展技术瓶颈,创新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引领行业发展,精准定位技术创新层面,服务区域创新能力短板突出的中小微企业,稳固产业发展底座;另一方面,结合人才培养需求,围绕产业发展热点需求,以思维创新和技术创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增强学生职业成长可塑性,拓展其职业能力成长空间。
《双高计划》总体目标中提出“围绕技术技能打造人才培养高地和创新服务平台,支撑产业发展”[8]。面对产业跨界融合式发展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能够紧贴行业最新技术技能发展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同时需具备推动行业发展的创新服务能力。而高职结构化师资队伍存在顶层建设机制不健全、多维能力横向融通路径堵塞,以及专项能力纵向提升通道受限,成为当前科学构建结构化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
结构化师资队伍重在能够与产业深度融合,适应产业边界模糊发展,培养技艺高超的高技能型人才。结构合理化能够实现教师教育教学改革能力与技术技能创新能力相并重,具备创新属性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是建设高水平专业群的关键[9]。当前,结构化教师队伍建设制度与真实要求存在错位偏差。一是教师专业发展口径窄,教师职业能力较单一,难以适应产业融合性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多元化发展要求。结构化师资队伍建设表现出多轴极形态结构,缺乏网状结构形态,导致出现教学改革与产业发展不紧密,技术研究引领产业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二是教师发展考核与激励机制不健全,多以被动形式组织教师参加群体性培训,正面促进教师自主提升职业能力的考核激励不够,缺乏鞭策性、规范性和制度性,致使教师内在动力不足,结构化教师队伍建设质量缺乏实质性改观。
产业跨界融合是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新特征,师资队伍跨边界横向交互发展教学、实践、科研能力是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和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结构化受招聘来源和培养平台影响,导致职业能力横向拓展不畅[10]。一是教师来源不同,多为高校毕业生为教学科研型教师和拥有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学实践型教师,前者缺失企业工作经验,技术技能薄弱,后者缺乏学科系统理论知识,创新发展动力欠缺,难以实现跨界多元提升;二是适用于教师职业能力横向拓展的平台欠缺,教师职业能力提升以瞄准国际化为发展方向,职业院校中拥有行业领先的校企合作项目、创新平台以及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等仍为少数,专业群自我构建完善师资队伍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存在难度。
《双高计划》提出培育一批行业有权威的专业群带头人、能够解决一线生产难题的骨干教师、具有绝技绝艺的技能大师[11]。可看出,职教改革对师资建设结构提出了明确要求,不仅需要有专业教学领域领航的专业带头人,更要求专业教师瞄准行业难题拥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以及精益求精的技术技能。当前,教师职业能力纵向提升主要受能力梯级提升体系约束。由于教师职业能力梯级提升体系统性不强,教师各阶段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缺乏强有力的依托载体,难以动态同步实现行业技术发展,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空间受限,严重制约向高水平层面发展步伐。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以师德师风建设为首要前提,通过优化健全结构化师资队伍顶层设计,深化产教融合搭建适配教师各细分领域职业发展的资源平台,构建适应教师在教育教学、技术技能、科研创新等细分领域职业能力提升的培养体系,着力实现教师职业能力纵向提升和横向拓展。
师德师风建设是牢固建设结构化师资队伍的基础,依据教师职业成长规律,遵循“分类施策”培养原则,科学设计师资职业能力成长体系,以畅通专业教师在教育教学、技术技能和科学研究等不同细分领域职业能力提升路径。
一是建章立制,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成立专业群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出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施细则》,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严把师德师风底线。二是因材施策建立教师分类培养机制。依据汽车专业群教师来源维度不同,结合各类教师职业能力特长和专业群建设对职业能力需求,制定《汽车专业群教师职业能力分类培养发展机制》,确定教学型、技能型和科研型三种类型教师职业能力纵向垂直提升、横向拓展差异化发展路径,科学制定结构化师资队伍培养框架。三是完善教师职业能力交互提升机制。按照不同权重制定各类教师在教学、技能和科研三维度的年度考核方案,综合提升教师在各细分领域的职业能力。
围绕职业教育职业技能培养目标和职教改革创新发展的需要以及产业跨界融合对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多重要求,职业教育教师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以定性培养为基础,专项职业能力由底层培养打通上升成长路径,横向跨界培养提升教师综合能力。
一是创新构建“一主两翼”职业能力培养模式,提升教师适应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环境能力。教学型教师以教育教学改革为主线,兼顾提升实践技能与科研创新能力,实现精教育、通技能、会科研;技能型教师以实践技能创新为主,兼顾提升教学改革与科研创新能力,实现精技能、懂教育、能创新;科研型教师以技术研发为主兼顾提升教育教学改革与技能创新能力,实现精科研、懂教学、晓技能。二是实施“二阶提升”职业成长路径,打通教师职业能力上升通道。教学型教师以教法改革为核心提升教学能力成长为教学能手,以教学改革项目为载体提升教学改革能力成为教学名师;技能型教师以校企合作项目为载体深入学习企业先进技术,指导以及参加技能大赛检验提升历练为技术能手,以解决企业一线生产技术难题为突破口创新技术工艺,师徒结对深度开展技艺传承造就成技能大师;科研型教师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夯实科研基础能力以成长为科研能手,通过攻关行业技术难题,历练成行业有影响力的科研专家。
遵循教师职业能力成长规律,搭建提升教师职业能力的技术技能应用平台和技术技能创新平台,实现教师职业能力梯级提升;纵向贯通和横向融通教学、技能、科研三维平台资源,实现一体化建设,提升资源建设效率。具体措施为:一是建立高质量“教学-技能-科研”实践平台,通过建立“院级-省级-国家级”教学能力大赛体系,着力提升教书育人能力;建设10 余个校企合作项目,搭建对接行业标准的实践技能提升平台,扎实提升教师职业技能;基于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为培养载体,深入参与全省职教改革研究,积极开展自然科学课题研究,夯实科研应用能力。二是搭建高水平“教学-技能-科研”创新平台,强化专业教师职业创新能力。依托国家级教学名师工作室,创新探索汽车专业群教学改革共性难题,强化教师教育教学改革能力;以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为载体,瞄准企业生产技术难题,着力开展维修工艺优化研究,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基于高校校企联合应用技术创新基地,强化科技创新能力。三是载体平台横向融通强化教师职业综合能力。柔性联通专业教学改革、技能提升、技术创新平台,合力提升发展能级,实现一体化高质量建设。
以牵引专业教师主动作为为重心,结合专业教师职业规划共性问题和争先评优要求,建立健全专业教师职业能力考核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勇于突破自身现状,聚力推动专业群高质量建设。具体措施为:一是深入落实学院职称评定要求。全面解读学院职称评定关于教师在教学能力、实践技能和科学研究三领域需具备的相应能力,激励教师争获国家级奖项,获得职称评定优先权。二是制定专业教师获奖奖励政策。依据学院关于教师获奖奖励办法,系部按照1:1 比例进行配套,并计算相应工作课时,大力支持教师自主提升个人职业能力。三是建立健全评先评优机制。按照所设定考核分值计算方式开展年终考核,作为参评优秀党员、优秀教师等的参考依据;优化考核激励机制,从内在增强教师提升自身能力的主动性,有条不紊地建设“教学-技能-科研”结构化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