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导入,高效阅读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导入技巧

2022-12-22 15:46福建省南安市柳城小学洪秀霞
学苑教育 2022年32期
关键词:文本情境情感

福建省南安市柳城小学 洪秀霞

随着生本教育的深入发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导入技巧的探究作为教学的基础和首要环节,在教育教学的整个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为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以导入为引,在科学导入中明确阅读目标,在理清阅读思路中助力学生高效阅读。

一、问题导入,明确阅读目标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教学应致力于“导”,在多方设法、反复琢磨和精心设计中建构导学思路,使学生逐渐自求得之。为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导入技巧的探究尤为重要,通过问题导入,在问题的精心设计中以环环相扣的问题引领,帮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理清阅读思路。

1.巧设问题支架,做好问题设计。

叶圣陶先生提出,教学的成功之处在于学生自能读书和自能作文。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巧设问题支架,在做好问题设计中引领学生在导入式阅读中定位阅读方向,在问题支架的引领下去深化阅读,逐步实现自能读书。

例如,在《秋天的雨》的阅读教学中,问题导入从三个维度进行:一是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和思路。在对文本结构和思路问题的分析中,学生从文本初读入手,整体感知文本在结构设计中的简单精炼,从开头总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到结尾秋天的雨带给大地和小朋友一首丰收和欢乐的歌,在总分总的结构安排中思路清晰;二是细读课文,品析文本的写作特点。文本在结构方面的特点尤为明显,中间内容从视觉、味觉和听觉的角度进行描写,每段首句用总领的表达手法将每段的情感和内容进行了精准定位;三是品读课文,在品词析句中体会文本的表达技巧。文本的语言生动活泼,采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秋天的雨写活了。在课后习题里的句子仿写练习,深化了学生对于句子结构特点、修辞手法等方面的针对性品析。

2.明确问题导向,定位阅读目标。

叶圣陶指出在教育教学中,自己摸索得来的知识比向别人学得的更重要。为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导入技巧的运用就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摸索的兴趣,在明确问题导向下定位阅读目标,继而进行个性化学习。

例如,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阅读教学中,从了解自然、走进自然、描写自然和热爱自然四个方面去循序渐进地探究文本的写作技巧。将文本是怎样描写自然和表达情感这两个思维进行问题导向设计,在定位阅读目标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在阅读文本中通过扫读和连读理清文本的主要内容,初步感知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然后,在想读和选读中深入解读文本,去品析文本语言表达的技巧,选取其中的某句话进行深入分析,体会其表达的技巧。

3.强化问题探究,深化阅读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儿童在内心深处渴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为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和阅读的渴望,从问题探究的角度入手,通过问题的设置进行阅读导入,推进学生深化阅读学习。

例如,在《大青树下的小学》一文的阅读教学中,问题探究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读内容、想画面。在阅读中结合文本的描绘在头脑中勾勒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画面,在画面感的深入引领下去品析这个小学的特色;二是读内容,说特色。从文本内容的针对性阅读中去表达这个小学的特色之处,如环境的特点,学生服饰的特点等,将其中的特色以某点为定位进行放大,深化学生的阅读体验;三是练一练,说一说。选取自己的学校进行仿写练写,选择一处场景进行描绘,在描绘中凸显学校的特色之处。

二、情境导入,激发阅读思维

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教学要以大自然为生物园,在大自然和大社会中去开展生活化的教育。为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阅读情境,在情境导入中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引领学生在共情体验中深入阅读和创新阅读。

1.身临其境,于阅读中共情。

陶行知先生指出,好的先生是教学生学会学习。为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在创设情境化体验的环境中,引领学生在身临其境中阅读共情,深化学生的情感认知和体验。

例如,在《花的学校》一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学情境的设置可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以花的世界为主题,将视频和音频在巧妙的融合中设置为背景,在老师的文本诵读中实现学生的共情化体验,在身临其境的感受中深化对于“花的学校”的不同视角的解读,从花儿的视角去感知学校生活的别样精彩,从花儿的情感代入体验中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感受儿童精神世界的纯真与可爱。尤其是在最后扬起双臂奔向妈妈的情境体验中,感受自然与生活的神奇和美好。

2.个性感悟,于阅读中思考。

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教学要“教人求真”,学生学习要“学做真人”。在求真理念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导入要在情境化设置中深化学生的个性感悟,引领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思考。

例如,在《金色的草地》的阅读教学中,情境导入从文本场景、句子补充、个性体验三个维度入手。首先,在视频影像的欣赏中去融入文本的诵读,在想象和影像资料的融合中去体会文本所描写的场景的特点,感受生活和自然的美好,认识到金色的草地中蕴含的大自然的奥秘;然后,在句子补充中,从情境的图片展示中,引领学生在细致的观察中将早上、中午和傍晚草地的变化和原因表达清楚,在看图写话的运用中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和整合能力;此外,在个性体验中,引领学生去观察周围自然中植物的变化,如向日葵随太阳转动、含羞草被触碰后会合拢叶子等,在观察中将事物的变化写清楚,在和同学交流中推进学生阅读思考的延伸。

3.深入解读,于阅读中创新。

清华大学附中韩军老师在新语文教育理念中指出,语文学习要回归“人文”之本,要在真实、个性、自由的学习中深化对于文字的学习和探究。为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在尊重学生真实、个性和自由的学习中引领学生在情境导入中深入解读文本,在阅读中创新发展。

例如,在《大自然的声音》一文的阅读中,从情境导入中播放关于大自然的背景音乐,在音乐的播放中引领学生去听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动物的声音,这些纯净的声音是大自然最美妙的所在,它们都是大自然的音乐家,演奏着不同的自然乐章。在融入背景音乐去解读文本内容中深化对于自然中声音的理解和体会,并在字词品析中感受呢喃细语、乐曲、音乐会、小曲、大合唱等不同的音乐效果,在融入学生的个性化体验中去真实感知自然中的声音,并在自由的表达中去创新对大自然声音的理解和感悟。如有的学生从翻动叶子的风声中感受大自然不一样的心情,当和风拂面时,大自然是愉快的;当狂风大作时,大自然是激动的、生气的;当微风吹过时,大自然是喜悦的。不一样的风声表达出大自然不一样的心情,引领学生在文本解读中进行个性化创新阅读,深化对于文本的认知和理解。

三、知识导入,夯实阅读内容

清华大学附中韩军老师指出,要回归教育的“积累”之本。为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在知识导入中强化学生的知识累积,在夯实阅读内容中推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梳理和整合。

1.立足文题,在知识导入中定位目标。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要帮助学生体验到亲身参与知识获得的情感,唤起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兴趣。为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立足于文题,从知识导入中推进学生对于阅读目标的精准定位,进而推进阅读的有效开展。

例如,在《赠刘景文》古诗的阅读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导入从古诗的内容赏析中入手,一是赏析文题,从文题中了解到这是诗人苏轼写给朋友的一首诗,在研读此时的写作背景中结合文题进行深入解读,认识到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劝勉友人。二是研读文本,从古诗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中,结合生活经验,在知识导入中解读古诗在对仗手法方面的技巧,以及情感表达的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三是品析内涵,从古诗思想内涵的角度导入知识,引领学生在感受秋天橙黄橘绿的美丽中去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始终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去面对生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不如意。

2.立足关键词句,在知识导入中解读内容。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在思考中获取知识。为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知识导入要在生本学习的基础上,在充分了解和尊重学生的认识水平中去确定文本的关键词句,在知识导入中解读内容。

例如,在《灰雀》一文的知识导入中,从立足文本的关键词句入手,在结尾处“男孩是诚实的”的解读中,引领学生联系文本、联系生活、整合知识进行深入解读:一是联系文本,在文本阅读中学生分析出小男孩的诚实是因为他用放手印证了“一定会飞回来的”;二是联系生活,从“诚实”的角度去深入解读小男孩的内心和情感,除了诚实,还看到了小男孩的善良和知错就改,他和列宁一样都喜爱灰雀,只是喜爱的方式和方法不同,列宁希望灰雀在大自然中自由生活,小男孩希望灰雀能生活在自己身边;三是整合知识,对于什么才是灰雀最好的生活的解读中,结合学生的知识,梳理出“锁向金笼听”不如“林间自在啼”的关于自由的深刻认知。

3.立足思想情感,在知识导入中深化认知。

陶行知先生指出,真教育是从学生心里发出来的、打到内心深处的教育,是师生心心相印的活动。为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知识导入要从心开始,在立足于思想情感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在知识导入中深化认知,在求真教育中获得真正的知识。

例如,在《父亲、树林和鸟》的阅读教学中,知识导入从思想情感的感悟开始,在立足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从文本开头和结尾处的认知入手,开头处“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为文本对自然和鸟的情感表达奠定基础;结尾处“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因为父亲拥有着猎人的敏锐观察力和对自然的熟悉,因为父亲不是猎人而倍感高兴,因为这和作者的情感一致,在知识导入中从文字中品析情感,深化对于文本思想情感的认知和感悟。

四、生活导入,延伸阅读领域

叶圣陶先生指出,要想让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就需要保障泉源丰盈而不枯竭。为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生活导入让阅读和学习注入丰盈的源泉,在文本学习和生活融入的整合中延伸阅读领域,拓展阅读视野。

1.扎根生活,深化阅读理解。

陈鹤琴先生在活教育理念中的“课程论”指出,要把握大自然和社会的活教材资源,引领学生向大自然和大社会去学习。为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生活导入要引领学生在扎根生活的基础上去深化对文本内容、思想和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例如,在《父亲、树林和鸟》的阅读教学中,生活导入让学生对文本中父亲、树林和鸟的关系的理解更加深入。首先,在扎根生活中认识到父亲对树林和鸟的“最喜欢”表现在父亲的认真观察、深入了解,继而将情感从喜欢升华到热爱。然后,在阅读理解中将生活中个性化体验进行深入结合,从因为父亲不是猎人而高兴,这个高兴是“真”的,因为自己爱父亲,同时也爱树林和鸟,因为父亲不是猎人所以自己和父亲的情感是相通的,是一致的,因而感到高兴。此外,从文本前后的照应来看,开头写父亲“一生最喜欢”标明了感情基调,这种喜欢也影响了“我”,所以才有文本中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地对树林和鸟的深入解读。

2.融合生活,强化阅读感悟。

清华大学附中韩军老师提出要回归语文教育“生活”之本,在化意为字中融入生活,整合生活。为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生活导入要从文本的意念入手,在化意为字中推进学生对于文字的深入解读和个性化感悟。

例如,在《夜书所见》中,从古诗后两句中的“挑促织”“一灯明”中感受秋夜另一番浓郁的生活气息。在融合生活中,引领学生体验其中的情感表达的技巧:一是环境的渲染,从“寒声”和“客情”中奠定了孤独郁闷的情感基调,二是情境的描述,从生活的一个剪影入手,让诗人在挑促织和一灯明中感受到生活的亲切和自然,在学生个体生活体验的融入中感受其中的乡情。

3.思考生活,延伸阅读领域。

叶圣陶先生指出,要在读书中让书为自己所用,去做书的主人。为此,小学语文阅读中生活导入要引领学生在思考生活、阅读文本中延伸阅读领域。

例如,在《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的阅读中从文本感受老屋的坚强、善良,在生活导入中去深入思考生活,在阅读相关作品中延伸阅读领域,去进一步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问题导入、情境导入、知识导入和生活导入引领学生去高效阅读文本,让学生在明确“读什么”的基础上知道“怎么读”,在“好读书”的基础上实现“读好书”。

猜你喜欢
文本情境情感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情感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