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德育教育中信息技术运用策略探究

2022-12-22 13:08:00吕平阳
中文信息 2022年10期
关键词:德育信息化信息技术

于 昕 都 昊 吕平阳 谭 伟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山东 烟台 264100)

高职院校在培养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高品质人才时,不仅要通过专业课与文化课来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实践能力,还要注重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而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高职德育教育工作的发展需求,目前教师正在着重研究信息技术在高职德育教育中的有效运用策略,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只是从当前的高职信息化德育教育现状来看,教师要提高信息化环境下德育教育的质量,还有一段路要走。教师可把握好德育教育的新需求,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加强高职德育教育的创新变革。

一、高职德育教育中信息技术的运用现状

1.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不够重视

长期以来,教师普遍是通过理论知识传授、语言说教的方式来开展德育教育。这种教育观念对教师的影响比较深刻,在高职教育改革之后,校园内的信息化教学设备越来越完善,教师对信息化教育的重视度却没有随之提升,导致信息技术与高职德育教育的融合程度不够高。目前有些教师虽然建立了信息化教育方式,将其用于德育教育过程中,但是更多的是改变了德育内容的呈现方式,改变了“粉笔+黑板”的教育局面,却没有从深层次上推进德育教育的信息化发展,影响了信息时代下德育教育的成效。

2.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不够充分

有些教师虽然在德育教育中加大了信息技术的运用力度,但是在实际课堂中依旧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比如,教师的解说较多,学生的主体学习空间不大;教育互动形式单一,没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信息技术的运用方式缺乏多样化,没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德育学习兴趣,导致德育课堂中的整体教育氛围还不够浓厚,不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1]。究其原因,是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德育教育融合发展的教育模式缺乏全面、深入的研究,导致自己在推进德育教育创新改革时,没有充分迎合教育改革的实际要求来打造信息化课堂,满足学生新的学习需求。

3.忽略了信息技术带来的负面冲击

信息时代不仅给传统德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还对高职学生的成长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冲击。高职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新鲜事物,他们在辨别能力、自制能力薄弱的情况下,很容易在不良信息的影响下产生各种心理困惑,进而导致学生对某些事物产生认知偏差,甚至彻底走进误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通过正面教育为学生搭建的理想化道德模式很容易倒塌,让学生做出主动逃避现实的举动。这显然会给教师的德育教育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教师若忽视了社会信息化对德育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则难以从根本上提高信息时代下德育教育的整体质量。

二、信息化环境下高职德育教育的新思路

1.在学习导向下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

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德育教育时,应转变自己的教学思维,不再单纯地借助信息技术来为自己的教学过程提供便利,而是要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打造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德育课堂。因此,教师应在“学习导向”的原则上,推进信息技术在高职德育教育活动中的运用,发挥信息技术的各种优势,促使学生展开各种自主性的德育学习活动,让学生真正在德育课堂中掌握学习主动权[2]。一方面,学生可借助信息技术来提高自身的德育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另一方面,学生可在信息化的德育学习过程中,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使其成长为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2.与时俱进丰富德育教育的科技方式

如今信息技术的发展步伐在不断加快,涌现了许多新的信息化科技产品。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时,应根据实际的教育需求,引入更多合适的科技方式,凸显德育课堂的信息化色彩。这就需要教师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进程,探索有哪些新兴的信息技术可以被运用到高职德育中,从而激活高职德育教育的创新发展活力。教师应自觉地树立创新精神,不断地拓展信息技术在德育教育中的创新发展空间,让信息技术始终能够为德育教育提供服务,保障高职德育在信息化环境下获得理想的教育成效。

3.紧抓信息化环境下的德育教育话题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过程中,它既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福祉,又引发了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发展难题。高职学生与信息化社会环境的接触机会很多,他们受到的负面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教师应积极地了解高职生在信息化社会环境下遇到的各种思想道德发展问题,然后提出不同的教育话题,将这些话题引入德育教育中,旨在让高职学生面对自己在信息化社会环境下遇到的问题。教师需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又或者教师可组织一些实践性的德育教育活动,让学生自觉地消除信息化社会环境带来的负面冲击,朝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三、信息技术在高职德育教育中的多元化运用

1.设置德育专题网站,引导学生展开自主研究学习

专题教育是一种以教师为指导,由学生自主设计学习专题、自主深入研究专题内容的新型教育方式。教师可依托信息技术打造德育专题网站,引导学生围绕不同的德育专题展开自主性的研究学习[3]。一方面,德育专题网站中的专题内容非常丰富,学生可从中自主选择某个德育专题来展开自主研究学习活动,满足学生的专题研究学习需求;另一方面,学生可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展开有深度的自主研究学习,比如学生可通过信息技术来搜集各种网络学习资料,为自己的自主研究学习提供重要的参考。

学生在登录德育专题网站之后,可以自主选择个人感兴趣的学习专题。比如,有的学生选择的是“道德讲堂之诚信教育专题”。学生可根据这一专题内容,自主策划研究学习方案:

1.1 明确研究学习目标:在高职学校形成诚信的校园风气,让高职学生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用诚信的言行与他人相处;宣传诚信的重要性,扩大诚信品德的影响,带动身边的人遵守诚实守信的行为准则。

1.2 明确研究学习内容:分析高职学生诚信问题,探讨诚信问题背后的原因,从道德层面、心理层面等角度来分析诚信教育的重要性,提出培养高职学生诚信行为的建议。

1.3 明确研究学习方法:围绕“高职学生诚信现状”展开自主调查,从图书馆中搜索“诚信”相关的文献资料。

学生在这一专题研究学习活动中,能够根据个人的学习需要,选择不同的自主研究学习方式,对自己感兴趣的德育问题、德育现象进行主动的思考。当学生获得了自主研究学习成果,可以端正自己的认知,丰富自己的认知结构,还能净化自己的心灵,让自己朝着正确的道德发展方向健康成长。

需注意的是,教师在建构德育专题网站时,应根据高职学生的思想特点及德育教育需求,精心设计德育专题网站的内容,吸引高职学生的关注,让学生主动选择相关的德育专题展开研究学习,更好地实现以生为本理念下德育教育的育人目标。

2.开发网络信息资源,开展多样化的网络德育活动

教师在辅助信息技术开展德育教育时,应注重发挥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不断增加德育知识信息的输出量,提高学生对德育知识的接受程度。在这方面,教师可考虑开展不同形式的网络德育活动,在校园内形成浓郁的网络德育教育氛围和文化氛围,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4]。

教师可在网络文化节的大环境下,引导学生参与到“制作优秀网络文化作品”的教育活动中来。学生可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搜集各种蕴含正能量的材料,制作个性化的网络文化作品。有的学生围绕“中国梦”这个主题,制作了一个宣传中国梦的网页,旨在倡导广大人民群众为建设美好、和谐社会而奋斗;有的学生制作了一份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宣传视频,体现了正确的文化导向,也体现了学生自身的人文观和价值观,充分体现了学生主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有的学生搜集了各种社会公益事件,写了一篇弘扬正能量的文章。

不同的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创作了网络小说体裁、诗歌体裁、散文体裁等更多类型的优秀网络文化作品。在这个教育活动中,教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还让学生学会通过个性化的方式传播正向的信息,这有利于增强网络环境的正能量,彰显网民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而高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与各种正能量进行“零距离接触”,在潜移默化中可以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

此外,教师也可鼓励学生参与“德育主题下的微电影、微视频比赛”的评比活动,自主拍摄德育主题的微电影或者微视频,将其上传到微博、微信的公众平台上,承担起弘扬各种正能量的责任,净化校园网络风气,提高学生对复杂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

3.利用各种网络工具,打造不同德育互动交流平台

教师在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时,应辅助信息技术优化互动教学方式,丰富互动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各种互动交流活动中学好德育知识,综合性地提升个人的德育素养。在这方面,教师可尝试利用各种网络工具来打造互动交流平台,让教师随时随地可以向学生发起互动,或者随时随地让学生展开生生互动、人机互动。同时,教师也可从这一互动交流平台上获取反馈信息,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德育教育现况,便于教师及时调整德育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保障信息化环境下高职德育教育的有效性[5]。

比如,教师可利用E-mail这个网络工具打造互动交流平台。教师可鼓励学生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写成电子邮件,通过E-mail这个渠道发送给教师,避免了面对面谈心的互动模式给学生带来的困扰,让学生更容易敞开心扉,诉说自己遇到的问题,也让教师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教师也可通过Blog这个共享空间,搭建互动交流平台。学生一般会通过写日记的方式,在Blog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记录自己经历的事情。教师应根据这些信息,剖析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然后设计互动问题,向学生发起互动,引导学生与教师展开平等的对话,或者让学生与其他同学相互协商,然后在互动平台上发表各自的看法。

有的学生在Blog上发表了自己“玩心不死”的心情,不仅学无进展,还喜欢用一些不当的行为来表现自己的个性,如:穿奇装异服、谈网恋、参加各种不良的群体聚会等等。教师可围绕学生的这一问题,设计互动话题——我的独特个人价值。学生可在互动平台上各抒己见,谈谈自己身上有哪些独特的个性,自己平时是通过哪些方式来表现自身独特价值的,然后引出“什么才是独特的个人价值”“如何发挥独特的个人价值”等问题,促使学生克服现有的心理障碍,正确地认识自我,理解家长、朋友与教师的苦心,懂得抓住自己在高职院校的学习机会,刻苦学习,让自我价值“增值”。

4.建立网络管理机制,规范高职生的各种德育行为

高职院校应积极建立校园网的网络管理机制,规范学生的各种上网行为。在德育视域下,教师应根据网络管理机制的各个要求,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与自我控制能力,约束学生各种不良的德育行为,并促使学生转变不良的德育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高职院校可通过科技方法,过滤不良的信息,加强对互联网的控制力,屏蔽有害信息,设置保护校园网络安全的防火墙。同时,高职院校可对学生的上网行为进行针对性的管理,搭建相应的信息反馈渠道,及时发现学生违反网络道德与法规的上网行为,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严肃的处理,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网络道德教育、法规教育。比如,当校园网络管理者发现有的学生在网络上发布歪曲事实的信息,则可根据网络管理机制的具体规定,对学生进行批评、警告、教育。

教师要承担起德育教育的责任,预防学生产生违反网络道德与法规的上网行为。为此,教师要将网络道德与法规教育作为核心的教育内容,开设网络课堂,让学生不断地学习丰富的网络道德与法规制度的知识,学会辨别哪些行为属于违反网络道德与法规的上网行为,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意识,让学生成为具有文明素养的网络公民。

结语

总而言之,信息时代的到来,促进了教育改革的深化发展。高职院校可紧跟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步伐,将信息技术与德育教育相融合,丰富德育教育资源,并增强德育教育内容的动态性、具体性与形象性,加深学生对德育知识的认知、感悟与理解。教师也可依托信息技术,改进德育知识的传播方式,加强德育教育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让高职生切实提升个人的综合性德育素养。实践证明,高职院校将信息技术贯穿运用到德育教育过程中,改变了学生对德育课程的学习态度,也让学生在德育学习中获得了健康的成长。

猜你喜欢
德育信息化信息技术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月“睹”教育信息化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02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44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