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拉提别克·托列盖太
(新疆阿勒泰地区动物疾病控制与诊断中心,新疆 阿勒泰 836500)
当下我国的畜牧业向规模化与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在畜牧养殖业中养牛业属于重要的主体结构,其对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在牛的实际养殖过程中,常会出现繁殖障碍性疾病,延长了母牛的生产周期,降低其利用价值,降低养殖人员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阻碍了畜牧业的发展与进步。养殖相关人员应该明确导致牛繁殖障碍性疾病发生的原因、诊断及防治措施,以使该行业能够健康发展。
选取某养牛殖场2021年5—10月明确诊断为子宫内膜炎的72头病牛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将研究样本分为2组,西药组与联合组各36头。2组研究样本日龄、体质量、症状及病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对比。
1.2.1 传染性因素
①布鲁氏菌病:布鲁氏菌病流行性较强,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在牛感染该病毒后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只有一小部分牛会出现影响其繁殖性能的表现,此病潜伏期为15~120 d,多为隐性感染,若怀孕母牛发生感染,则在其怀孕约7个月时可能出现流产现象,精神状态不佳,并且同时可能伴有胎衣不下等症状,此外,部分病牛还会表现出滑液囊炎及关节炎等。②牛衣原体病:子宫炎、睾丸炎、心包炎及关节炎等均为该病的表现,若怀孕母牛感染,则在其孕后期会出现死胎、早产及无征兆流产等情况,若为弱胎则在生产几天后就会死亡;若公牛感染牛衣原体病,则其在交配过程中所产生的分泌物会伴有血液,降低其精液质量。③牛细小病毒病:此病症流行范围较广,多发于春季与夏季,具有十分明显的季节性,感染途径有胎盘传染及交配传染等。怀孕母牛感染该病后多出现死胎及流产情况,同时伴随着腹泻或者呕吐等消化系统疾病,致死率较高。④钩端螺旋体病:在健康牛感染钩端螺旋体病之后临床症状表现也不十分明显,属于一种隐性感染,部分发病的妊娠母牛会表现出流产、皮肤黏膜坏死及黄疸等症状。⑤牛生殖道弯曲杆菌病:此病症感染初期无明显症状表现,潜伏期较长,只有急性发病时才会表现出相应的临床症状,若怀孕母牛感染此病,则在孕期为6个月左右时会出现流产情况,并且之后再无生育能力,对牛只健康的危害程度较大。⑥牛流行性乙型脑炎:夏季的蚊虫等属于该病症的主要传播媒介,属于一种具有较强传染性的疾病,可导致公牛出现睾丸炎,妊娠母牛出现流产及死胎等情况,部分牛感染之后还会并发神经症状。⑦牛结核病:健康牛感染牛结核病后,会对其生殖系统、消化道及肺脏等造成损伤,使其性机能发生紊乱,进而表现出久配不孕或者频繁发情的情况,妊娠母牛会出现流产,公牛会出现附睾肿大的情况[1]。
1.2.2 非传染性因素
①牛机体自身因素:部分牛存在先天生殖器官发育不佳的情况,如输卵管先天阻塞等,进而对配种及受孕产生影响,使其发生繁殖障碍。此外,母牛还可能出现一些机能性的繁殖障碍,如卵巢囊肿等,此种情况会导致卵母细胞死亡,降低母牛的繁殖性能,进而出现不孕或者产仔数较低的现象。②饲养管理因素:在牛养殖过程中,母牛的健康状况对其发情与受胎有着直接影响,若饲养环境空气质量差、温度不适宜等均会导致母牛出现应激反应,对其健康状况产生影响,使其发情推迟甚至停止[2]。③子宫内膜炎引发:若在助产或者人工授精过程中所使用的器械未经过全面彻底的消毒,则会使母牛子宫出现感染情况,引发子宫内膜炎,降低了母牛子宫的张力增加流产及难产几率,使母牛生殖功能遭受损伤。④营养因素:在牛养殖过程中,若日常的饲养管理不当,未对饲料进行科学的配比,使饲料中的营养不全面,则对母牛的受孕率也有明显影响,甚至增加流产发生的概率,如饲料中缺乏优质蛋白、矿物元素或微量元素均会对牛的繁殖性能产生影响;此外,若日粮中的营养过于丰富,且牛的运动量较少,也会使母牛出现肥胖症的情况,增加其卵巢与输卵管中的脂肪,使其出现繁殖障碍[3]。
1.3.1 胎衣不下
针对于部分胎衣不下情况而言,多为胎衣悬垂于母牛的阴门外部,并伴有小部分粘连,其多发生于生产后的几个小时,母牛会同时伴有心率加快、发热、难以站立及腹泻等症状;若为全部胎衣不下,则为整个胎衣均留在母牛的阴道或者子宫中,不可于阴门处看到胎衣或者仅可见部分胎膜,初期病牛的症状并不明显,在约1 d后,子宫或者阴道内的胎衣出现腐败分解情况,此时胎衣碎片于阴道内排出并伴有明显的恶臭味,病牛产奶量降低、体温升高、食欲下降[4]。
1.3.2 持久黄体
疾病及营养因素会影响母牛的吸收情况,进一步形成持久黄体,以直肠检查的方式可见母牛卵巢肿大,表面有质地偏硬的黄体凸出,若黄体长时间存在则对母牛的发情产生影响,此时则需再进行直肠检测做出诊断[5]。
1.3.3 病原菌感染
直肠检查、阴道检查与临床表现相结合能够对此类疾病进行初步的判断,但针对于牛生殖道弯曲杆菌病、布鲁氏病菌等引发的具有传染性的繁殖障碍性疾病需以实验室诊断为准。
1.3.4 卵巢囊肿
黄体囊肿与卵泡囊肿均属于卵巢囊肿,未排卵的卵泡壁出现黄体变化及排卵之后黄体化不充分都可导致黄体囊肿,使黄体出现空腔导致液体蓄积,病牛会表现出长期不发情及缺乏性欲等情况;未排卵的卵泡上皮出现变形卵死亡,使卵泡持续存在则诱发卵泡囊肿,主要症状表现为长期处于发情期及焦躁不安等[6]。
1.3.5 子宫内膜炎
急性型子宫内膜炎多发生于流产后或者生产后,病牛会出现体温升高、产奶量降低及絮状分泌物流出的情况,若病情持续发展还会导致反刍下降情况,对其进行直肠检查可见子宫角较为肿大并伴随波动感;进行阴道检查可见其子宫颈张开且肿大充血,有炎性分泌物流出。若为慢性型子宫内膜炎,则性周期异常、屡配不孕、流出炎性分泌物为其主要表现,子宫颈外口松弛且肿胀,病牛日渐消瘦并精神沉郁。
1.4.1 饲养管理科学化
在牛养殖过程中若以科学的方式进行饲养管理,则可有效提升牛机体的免疫力,进而降低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率。具体可依据牛的日龄、机体健康状况及品种等对饲料营养成分的配比进行科学搭配,避免将变质的饲料饲喂给牛,还应该为牛群提供充足的场地以保证其运动量,避免因肥胖因素所导致的繁殖障碍性疾病。对于先天发育不足及体质较差的牛应该及时淘汰。保证牛舍的温度、湿度,依据季节变化做好防寒保暖工作。此外,母牛在生产过后易受到病菌及病毒的侵袭,因此养殖人员应该重视消毒工作,保证牛舍良好的环境卫生,避免病原菌滋生。
1.4.2 规范繁殖操作技术
对繁殖操作技术予以规范,也可明显减少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几率,应保证产房的卫生情况,对于即将生产的母牛应该对其后驱进行消毒与清洗,针对于胎衣不下、流产及难产情况均应该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避免发生感染,并使子宫内的炎性产物能够顺利排出。在开展人工授精工作时,需保证用具处于洁净无菌状态,并要求技术员能够熟练的进行技术操作。此外,还应该对先进的科学技术合理的进行运用,如采用生物传感器预测母牛的排卵时间及胚胎移植等,进而提升牛的繁殖能力,降低繁殖障碍性疾病发生率。
1.4.3 加大传染性疾病防控力度
养殖人员应该基于养殖地区疫病流行种类及流行情况制定相应的免疫程序,对布氏杆菌病等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应该加强检疫,对血清阳性个体应予以淘汰,避免从疫区引进种牛。
(1)西药组。若母牛宫颈口处于闭合状态,则可采用雌激素制剂进行肌注,张开之后再使用催产素,促进子宫收缩排除炎性产物;之后再采用新洁尔灭液(浓度为0.02%)冲洗子宫,约25 min后,于子宫腔内灌注链霉素及青霉素,1次/d,连续用药4 d。
(2)联合组。在西药组用药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组方:益母草、丹参、当归各90 g,延胡索60 g,鱼腥草及连翘50 g,三棱40 g,红花及川穹各30 g,甘草20 g,将上述中药研磨成粉末之后以200 mL黄酒为引,隔日1次,连续用药3次。
对比2组病牛的治疗总有效率。
2组病牛临床疗效对比。联合组病牛治疗有效率为97.22%,西药组病牛治疗有效率为83.33%,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牛繁殖障碍性疾病常流行于牛养殖场中,影响母牛的正常繁殖与生产,使养殖人员遭受经济损失。有相关研究表明,导致该病症发生的因素主要分为传染性因素与非传染性因素,在牛感染该病症后,通常会出现一系列妊娠障碍。在此背景下,选取72头感染子宫内膜炎的母牛展开研究,对其病因及预防策略进行分析,并采用中西药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
联合组与西药组病牛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针对于牛繁殖障碍性疾病中的子宫内膜炎病症而言,采用中西药联合的方式展开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究其原因,西药的合理运用能够促使母牛子宫中炎性物质的排出,降低炎性水平,而中药组方中的益母草可加快母牛子宫运动频度,促进子宫收缩,同时具有较好的消炎作用;丹参具有凉血消痈之功效;当归具有补血活血之功效;延胡索可止痛活血;鱼腥草具有清热解毒与消炎的功效,同时药理学表明其还具备抗病毒作用;连翘具有清热散结之功效;三棱可改善瘀血闭经之症;红花具有活血通经之功效;川穹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甘草可对诸药进行调和,将上述中药合用于牛子宫内膜炎的治疗中,可起到清热消炎、抗菌止痛之功效,从根本上对病牛进行治疗,促进其康愈。
牛繁殖障碍性疾病是牛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病症,其对牛的机体健康及繁殖能力均产生不利影响,养殖人员应该在日常养殖中做好该病症的预防工作,明确此病症的诊疗措施,以保证疗效提升治愈率,进一步提升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