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红
(山东省寿光市洛城街道畜牧兽医管理站 山东潍坊 262700)
家畜胎衣不下是指分娩后胎衣不能在正常时间排出,又称为胎盘滞留[1]。牛在正常情况下,排出胎儿后3~8h可自行排出胎衣,分娩后24h 内,胎衣未自行排出即为胎衣不下,一般不超过12h[2]。羊在4h 内排出胎衣,山羊胎衣排出较快,而绵羊排出胎衣时间通常比山羊长。家畜中奶牛发生该病的几率最高,健康奶牛胎衣不下发病率可达到5%~15%,而肉牛发病率较低(表1)。单纯性的胎衣不下,一般不直接影响牛的健康,但可能继发感染。胎衣不下将影响家畜的下一次配种和生产,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甚至导致家畜死亡。笔者将牛、羊胎衣不下常见原因进行分析总结,与同行进行交流学习,为基层兽医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表1 不同动物妊娠期及胎衣排出时间
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缺乏会导致家畜生产机能下降,从而导致胎衣不下的发生,机体虚弱往往导致产后无力将胎衣排出,例如低血钙症。但矿物质比例不当也会导致该病发生,有文献表明,母羊产前10~15d,饲喂高钙、低镁以及高盐的日粮,会导致其产后易发生产乳热,从而会导致胎衣不下[3]。
流产、难产、死胎及早产等均是引起胎衣不下的常见原因。沙门氏杆菌、布鲁氏菌或真菌感染引起的流产较常见;难产常见于胎儿过大、多胎、胎儿畸形,骨盆腔、产道、子宫颈狭窄或母畜子宫收缩无力、生产瘫痪等。
引产或助产不当,可能造成子宫、阴道损伤或产生炎症,均可增加胎衣不下的发生率。当发现家畜难产时应及时进行助产,但清洗和消毒不到位可能导致感染,另外,不正确的助产将损伤子宫或阴道。
研究表明,高龄牛患胎盘炎时,胎衣不下的发病率增加。家畜发生子宫内膜炎、胎盘炎时可能引起胎儿胎盘和母体胎盘发生黏连,导致胎衣不易脱离排出,决定胎衣不下的是胎盘能否分离,而不是完全依靠子宫收缩力[4]。另外,多胎、胎儿过大及遗传因素也会造成胎衣不下。
胎衣不下的家畜易患子宫内膜炎,甚至腹膜炎,奶牛易患真胃移位、酮病和乳房炎等,甚至再妊娠时流产;再分娩时,更容易发生胎衣不下。胎衣不下使得母体胎盘组织有中性粒细胞浸润。中性粒细胞浸润可延续到产后期,从而继发并发症。患胎衣不下的牛,妊娠后期可的松含量增加,前列腺素(PG)E2 和PGF2 的比例改变。
胎衣不下通常易于诊断,通过流调及临床症状即可做出诊断。家畜分娩后,超出正常时间胎膜还悬垂于阴门之外,胎膜已经变质、变色并腐败。临床症状还常表现为拱腰努责,精神沉郁,呼吸急促,脉搏加快,体温升高,常处于卧地状态。胎衣不下可分为全部胎衣不下和部分胎衣不下,有的病例胎衣滞留在子宫内,外部看不见,这种情况下,患牛从阴门排出腐败的污红色恶露,散发恶臭味,灰白色污物混杂在其中。多数胎衣不下病例不表现全身症状,若发现全身症状,则表示已经引发毒血症。
家畜产科疾病的治疗通常要综合考虑生产效率增长的需要及饲养管理问题,以提高繁殖力为目的。治疗方案的选择常是针对全群用药物和改善管理问题相结合的方法,如果多次出现胎衣不下,可考虑淘汰,而很少注重个体动物的治疗。但在农村,饲养一头牛的收益往往是一个家庭的重要经济来源,因此,在基层兽医工作中,常常面临单个动物治疗问题。
在基层,胎衣不下病例笔者倾向于用保守疗法,可向子宫内灌注抗菌素,防止继发感染,待胎衣自行脱落。使用催产素应注意为早期使用,胎衣滞留时间过长不建议使用催产素。以400kg 牛、40kg 羊胎衣不下为例,可以早期使用80IU 催产素,1 次肌内注射;用5%~10%氯化钠溶液2,000mL 子宫腔中灌注(羊用300~500mL),为防感染同时投放氨苄西林粉5~10g。
牛胎衣不下也可使用茯茶50~200g,加水约5,000mL,煎10~60min,加食盐20~100g,红糖(或白糖)100~500g,候温1次灌服。一般1 次有效,灌服后30~60min 可见胎衣排出[5]。给牛群添加VE 和硒等营养素对预防胎衣不下有一定效果。
笔者不推荐手术剥离胎衣,因为可损伤子宫内膜,有损伤子宫或使子宫脱出的风险,手术剥离胎衣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但可以轻轻牵拉出已经松动的胎衣,尽量减少应激,切不可用砖头或其他物品悬挂在部分脱出的胎衣上,悬挂有造成子宫脱出的风险。许多案例表明,未经治疗的牛,在2~11d 内可自行排出胎衣。尽管有兽医人员在不同的时间应用催产素、雌二醇、PGF2,以及口服钙制剂,但都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可以加速胎衣排出或者可以防止并发症。因此,针对单纯性的胎衣不下,主要措施是控制继发感染。当出现全身症状时,应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