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思考

2022-12-21 20:43:42张洪伟
现代企业文化 2022年28期
关键词:流程转型数字化

张洪伟

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从“十三五”到“十四五”,我国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经济稳步增长,数字技术对经济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企业数字化普及程度越来越高。数字经济作为当前经济发展的新潮流,也迎来关键的发展机遇期。各级政府陆续出台相关政策,积极鼓励发展数字经济,制定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必要的政策支持[1]。2021年12月12日,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其中明确提出“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其中包括“引导企业强化数字化思维,提升员工数字技能和数据管理能力,全面系统推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业务数字化转型[2]”。企业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企业在未来能够决胜市场的重要保证。

一、企业数字化应用的发展过程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工作是企业数字化应用工作,这个领域在几十年前已经开始。实际上企业数字化方面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初步的数字化,“一般是指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把声、光、电和磁等信号转换成数字信息,或把语音、文字、图像等信息转变为数字编码,用于传输与处理的过程”[3],包括存储和再利用的过程。这个阶段,发生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企业中开始应用小型工作站,随后发展到桌面计算机;软件最初是独立的桌面计算机应用,随着WindowsNT系统的成熟,逐步进展到企业内部组成局域网,实现网络应用,后续Windows服务器操作系统日益强大。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把生产相关的技术资料,管理相关的表格和文件,逐步转入计算机中处理,初期的应用方式,是直接把原有的表格和文件,用办公软件做出来,形成电子版,实现了初步的数字化过程,这意味着从纸介质文件和表格,走向了数字化的文件和表格。通过这样的数字化的过程,改变了文件和资料的留存方式,从纸介质实现了光盘、磁盘留存模式,实现了文件和资料的长期留存,低成本备份,便捷的查找和参考、还能充分地将数字化的文件资料复制出来,再次修改,实现再利用,明显地降低了档案保存成本,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提升了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这个阶段,我们关注的是实体的资料、文件转换为电子化、数字化文件的过程,以及电子文件的保存和管理、再利用。

第二个阶段,是企业实现信息化过程,具体体现在具体业务内容和工作流程的电子化、软件化、网络化处理。在这个阶段,企业已经具备了局域网、无线网、广域网多种网络形式(现在已经发展到移动互联网形式),基于这些网络,把不同职责的员工实现了信息连接。业务内容、工作流程采用专门的基于网络的信息化软件平台进行处理,一方面实现了信息的快速传输,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实现了数据和电子文件留存,同时电子审批过程,大幅度减少了人员走动签字审批所耗费的时间,降低了沟通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在这个阶段,我们关注的是工作流程的电子化,以过程管理信息化为推动目标。

第三个阶段,是现在处于的数字化转型阶段,具体体现在业务内容和业务流程的集成、优化、融合、再造的过程。在这个阶段,企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化能力,拥有了一定数量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对信息化、数字化的概念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急需在已有的基础上实现质的提升。在这个阶段,数据成为关注的核心。数据的合并、提炼、融合、流动成为重要的关注点。

二、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思路和推动方向

众多企业处于数字化转型阶段,都面临着如何实施、如何获得实效的问题。作者在多年工作过程中,参加了专业技术、业务管理、综合管理等领域的建设,对信息化管理平台和数字化设计平台的流程、逻辑和实施有着较深的理解和体会,在此分享出来,以期能够提供适用的思路,供同行探讨。

(一)首先要确立数字化转型时重点关注的价值趋向

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目标是为企业增加持续性价值,是企业高层重点关注的工作。要做转型,首先需确立转型的价值提升方向,作出价值排序,作为整体战略。

因数字化转型会带来不同的价值,例如提升营业收入,或是增加利润,抑或是提高市场占有率;内部价值可能是提升工作效率,或者提高工作质量,或是保证企业合规。不同的价值,有不同的方法;价值点之间,可能存在此高彼低、相互影响的作用。

此时,需要对价值点按重要性进行顺序排位。价值点的选择,影响到后续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方向和取舍。数字化转型会触及部门之间权限、分工、考核等诸多内容,各部门会提出自己的诉求。确定了价值趋向后,高层就能够以价值趋向为准则,做出裁断。

价值趋向,会涉及两个重要元素:流程和数据。

企业管理中,流程的数字化转型首当其冲。

例如大型企业,体量大,过程多且复杂,合规、质量保证会成为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的价值趋向,软件中会安排很多长流程,以保证全程可控,同时,这会带来一些负向效应,例如,流程耗时很长,这是合规和效率之间产生了价值冲突,追求一个价值,可能会同时削弱另一个价值。

如果是创新研究型企业,则要求反应敏捷,允许试错可能要作为首选的价值趋向。如果过多采用长流程,在立项、资源申请过程中耗时过长,会削弱人员的积极性,降低了反应敏捷性,效率低下,更容易错过创新研究的宝贵时机。

如果是市场导向型企业,或市场价格敏感的企业,需要采用敏捷短流程,同时,需要大量的数据采集、联动和分析以辅助决策,以实现预期的经营指标,例如产值、利润或市场占有率等。

数据细度,是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重要维度。例如对于总承包项目,项目规模不同,对数据细度的要求有很大的差异。对大型项目,大宗材料(水泥、钢筋、型钢、管道零部件、保温保护材料等)总量大,通过精细化管理,能够节省可观的资金,大型总承包管理系统中会配置完善的大宗材料管理模块,涵盖材料编码、请购、入库、出库的管理;优秀的企业,甚至采用涵盖多项目的统一管理系统,通过平衡项目间的材料需求、采购和库存获得更高的收益。小型项目,工期短,材料量小,则不宜采用如此细致的系统,同时,材料费用占比减少,施工返工、设计变更等引发的额外费用占比升高,需要更多关注供货周期、施工工期、设计变更、施工返工、施工签证的管理。

(二)考虑从三个领域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

企业数字化转型,可以分为经营管理数字化、业务管理数字化、专业技术数字化三个领域,这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三大基石。

通过三个领域的划分,可以较全面地评估企业当下的数字化水平,确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条件,更易于找到数字化转型的切入点。

1.经营管理数字化。经营管理数字化,是对企业的主要经营指标进行数字化分析和呈现。经营管理,外部面对着资本、市场、客户、集团等要素,内部面对员工、资产、资金、生产等要素。企业信息化过程中,通常会建立市场管理、客户管理,投融资管理、资产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信息化平台,面临从信息化到数字化的转型。

经营管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经营与发展会带来重大推动作用,需要重点关注和推动。

在这个领域,需要重点推动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采用数据集约化、可视化技术。例如,这个领域,人们耳熟能详的是管理驾驶舱,从管理驾驶舱开始,要进一步提升对关键指标的下钻和分析,对每个领域,都应实现可视化数据分析功能,能够凸显出指标异常背后的关键问题所在。例如,现金流的波动曲线,每个月,甚至每周的现金流变化情况,变化中的因素从大到小的排序;现金流的计划曲线,现金流的变化预测;可视化分析资产的分类和价值、每个分类下的资产从大到小的排序等;可视化手段只是工具,管理者通过看到数据表达出的曲线、图形,结合数据分类、下钻,经过分析,能够得出分析结果,为企业决策提供数据依据。

2.业务管理数字化。业务管理数字化,是对企业经营的业务的过程进行数字化管理和分析。例如在工程设计领域,企业经营的业务主要是工程设计工作,业务的执行者是员工,成品是图纸和报告、数据等。工程设计工作有着严谨的流程,设计图纸需要由设计人完成设计,审核人、批准人进行图纸质量的检查,然后送交成品制作部门,或者印刷制作成纸介质图纸,或者制作为电子版图纸,交付给施工单位。整个业务管理的过程,首先要实现网络化、平台化、流程化管理,并支持本地、异地协同管理工作;同时,平台要具备业务管理中的生产计划的编制、跟踪、汇总、预测、分析等工作,对人员的工作状态能够进行跟踪、管理,实现合理的生产调动,实现这些功能,关键点是对流程数据的管理和分析、应用,以数据为抓手,研究数据流动的规律,才能够纵览全局,不迷失在具体的流程里。在流程衔接上,要尽量避免长流程模式,把以数据为串联的长流程,分解为多个短流程,短流程之间可以自动转接,也可以手工介入,以实现灵活、易用、活跃的业务管理数字化应用。

3.专业技术数字化。专业技术数字化,是对企业中的专业技术手段进行数字化改造和提升。从数据流动上分析,专业技术数字化产生的数据,只有很少的部分会接入业务管理数据化和经营管理数字化领域。专业技术数字化的目标主要是为专业生产服务。以工程设计企业为例,每个专业都有相对独立的数字化需求,配置了专业的设计软件和计算软件,通过本专业的计算软件和设计软件的引进和应用,提升了本专业的设计水平、设计质量或设计效率。同时,专业间也存在跨专业的协同设计软件,例如三维工厂设计系统等,二三维设计集成系统等。

专业技术数字化领域最大的挑战,是建立设计协同系统的多专业协作模式。我们有时候面对的是起源于几十年前的专业设计软件,架构固化,开发技术陈旧,二次开发能够实现的功能受限,数据难以顺畅流动。

针对专业技术数字化领域的挑战,可以考虑如下思路:

①以构建协同设计生态系统为目标,具体方法是以协同设计平台为核心,建设与各专业的各类软件的接口,在接口种类上强调实用性,避免大而全,避免过度追求先进性。无法实现自动数据接口时,就采用半自动、手动数据接口,通过开发辅助工具,实现传送数据的可追溯性。通过合理的开发投入带来实际应用效果。

②优化专业技术设计标准。设计标准中,关于设计方法、设计过程和设计成果的规定往往源于传统的设计工具和设计手段,采用了先进的数字化设计平台后,此时不能“削足适履”,需要以满足工程质量和保证使用效率为目标,及时修改原有的规定。

(三)数字化转型要以数据为关注点做工作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企业的信息化有显著的不同。信息化以流程为关注点做工作,而数字化转型以数据为核心做工作,更关注数据的流动。数据在流动过程中,会有数据生产者、数据使用者和数据处置者的角色出现。这是在“数据操作者”和“数据使用者”[4]角色的基础上做了更细致的划分,是规划数据中台时的关注要点。

数据生产者,是创建数据或修改数据的人或设备;数据使用者,是把数据作为原始资料用于生产的人或设备,数据可能作为完成工作的参照数值,也可能成为创建新数据的基础,所以一个数据的使用者可能是另一个数据的生产者;数据处置者,则是对数据进行归档、存储、甚至销毁的人或设备。

平台设计时,从流程节点观察,会发现有些人或设备,既是数据生产者、也是数据使用者,甚至也是数据处置者,难以处理。从数据的角度来观察,每个数据在整个流程中会经历数据生产者、数据使用者和数据处置者,权限清晰,豁然开朗。

三、结语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也是一项个性化工作,无法直接完全复制成功企业的数字化模式和系统。数字化转型工作采用“结果导向,讲究成效”,同时采用“低摩擦”的推动方式[5],则更容易转型成功。所以,既需要建立正确的战略,同时也要采用有效的战术使之能够让战略落地;既需要广泛学习、借鉴成功企业的先进经验,同时也要因地制宜,结合本企业的现状,选择合适的改进聚焦点,实现数字化转型和企业文化的完美融合,锻造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猜你喜欢
流程转型数字化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今日农业(2021年10期)2021-07-28 06:28:12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劳动保护(2018年5期)2018-06-05 02:12:10
转型
童话世界(2018年13期)2018-05-10 10:29:31
数字化制胜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30
本刊审稿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