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构建与实践

2022-12-21 15:22郭淑颖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育人思政

郭淑颖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吉林 长春 130052)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职责[1]。针对我国职业教育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实现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近几年国务院和相关部门先后印发并实施《国家职业教育实施改革方案》(2019)、《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202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2022)。以上三个关于职业教育的政策文件都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做了明确要求和详细阐述。

一、职业院校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概念界定

职业院校包括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2],因为课程思政改革与实施起于中国高校,教育部于2020年5月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指导纲要》是近年来课程思政建设和研究的理论依据,所以本文中“职业院校”系指高职院校和高等专业学校,即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院校,包括本科办高职院校、专科院校,涵盖职业学院、职业技术学院、专科学校、高等专科学校。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系指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发展导向、以学科建设为重要支撑、以专业建设为主要载体、以课程建设为核心要素,将“课程思政”融入育人全过程的创新模式。

二、职业院校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研究综述

(一)研究现状

中国知网中以“职业院校”为篇名,检索到文献52126篇,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近20年,并呈现显著上升态势。其中外文文献6410篇,占研究成果总量的12.3%,结合国内外期刊文献检索结果的分析可见,国内尤其重视对于职业院校方面的课题研究,并且取得数量可观的研究成果。该领域的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等方面,例如,邹玉香研究了职业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因素与动力机理,并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切入点,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规格与人才培养质量考评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3];朱瑶熠基于ISO9001的视角对高职院校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研究、实践与探索[4]。

“育人模式”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基础和依据,以上针对职业院校的研究成果中,以“育人模式”为主题的研究仅有73篇,主要集中在“三全育人”模式和“协同育人”模式两方面,这与上文所述“产教融合”重点研究领域一致。例如,谷金星、王庆、刘敏基于产教融合方式对职业院校“三全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进行了研究[5];龙晓波、王旭基于实践能力提升对于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研究[6]。

“课程思政”是中国特色理论在教育领域应用的典范,概念被提出后,很受国内教育学者的重视,而国外基本没有“课程思政”这个概念,西方一些国家将一些主流价值观融入到课程内容中,这种方式与国内的课程思政比较类似,但是在内容本质上完全不同。知网中可检索到相关研究成果共8552篇,基本集中在2016年以后,并呈现逐年显著上升态势。从研究主题分布分析,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教学改革、课程思政建设、专业课程等几方面,例如,牟博石等以力学课程为例,对课程思政视域下物理专业课程改革进行了研究[7];李琳对“三全育人”模式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路径进行了研究[8]。

截止到目前,在知网中能检索到的职业院校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方面的文献仅有1篇,对职业院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的逻辑理论进行了探究[9]。

(二)问题提出

通过文献梳理可见,现有以“职业院校”为主题的研究成果中对于育人模式的研究较少;现有以职业院校“育人模式”为主题的研究成果中,以“德育培养”“德技并修”为重点的研究尤显不足;理论教学环节开展课程思政研究的较多,而实践环节与课程思政融合的研究较少。另外,“协同育人”作为职业院校重要的人才培养途径,在“校企合作”“校校联合”“课证融通”“赛训协同”等热点领域开展课程思政研究的成果较少,并且将课程思政目标、内容、策略及资源贯穿育人模式构建全过程的研究尤显不足。

三、职业院校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系统构建

(一)面向德技并修,凝练育人目标

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应依据地方产业需要,着力于区域发展与服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并使其“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或者实现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道德、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等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10]。课程思政作为学校实施人才培养的创新理念,即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角度,二者均以人才需求和培养目标为导向,前者侧重“知识与技能”培养,其方法为“显性”教育,后者侧重“德育与素质”培养,其方法为“隐性”教育。

通过显隐结合的课程思政内涵分析与凝练,确定“德技并修”为职业院校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德技并修不是“德”与“技”简单的对接与拼凑,从整体思维的视角,二者应相融相生,既要求德育元素融于技能教育,也要求技能教育蕴含德育元素[11],因此职业院校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应包含“育德于技”和“修技以德”两层含义。

(二)面向工学结合,探索育人内容

任何一种教育范式都由教育主体、客体和介体三种基本要素构成[12],在课程思政育人模式中育人内容所充当的角色正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介体。职业教育所要求的“工学结合”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强调“在学中做”和“在做中学”[13],因此课程思政育人内容应遵循“课岗兼顾”“学做结合”的原则。

(三)面向显隐相通,创新育人策略

在校企协同育人中,合作企业参与课程教学,其先进的技术装备与生产工艺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提升,企业导师的技艺传承强化了学生职业精神、工匠精神的培养。在校校协同育人中,通过职业院校横向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扩展了学生的专业视野,强化了服务意识的培养。在课证协同育人中,课程教学内容与“1+X”证书考核对接,通过“职业技能证书”考评,加强学生诚实守信、创新意识的培养。在赛训协同育人中,鼓励学生通过参加专业学科竞赛训练实践技能、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

(四)面向融合共生,开发育人资源

资源是课程思政的核心要素[14],课程资源与思政资源应融合共生,资源体系的建设能有效弥补职业院校教师及企业导师课程思政理论水平低下及教学能力不足,为教师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和依据。育人资源的构建是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功能实现的重要保证。现有课程思政资源的建设主要是针对某一具体课程知识点进行要素的挖掘,形式较为单一,推广和示范作用不够突出。

课程思政资源建设可以遵循以下3个步骤,一是针对具体课程的相应知识点进行资源挖掘,主要渠道可以是哲学理论、时事政治、产业发展、传统文化等;二是探索资源融入知识点的方法,具体操作可以是问题导向、课程实例、讨论分析、批判反思等;三是进行不同形式的资源系统建设,职业院校可以联合企业与其他同类院校,创新传统资源整合的方法,开发课程思政系列教材、在线开放课程、课程思政案例库等资源体系,为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的融合、交互、对话与活动提供平台。

(五)面向协同育人,构建模型框架

育人目标、育人内容、育人策略、育人资源构成了职业院校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4个组成部分,其中目标体系的构建解决了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与社会人才需求不统一的问题;内容体系和策略体系的构建解决了职业教育德育培养和技能培养不同步的问题;资源体系的构建解决了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意识和能力偏低的问题。

四、职业院校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实践路径

为实现育人目标,职业院校应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渠道、协同育人为扩展渠道探索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应用与实践的路径。

(一)通过“课堂教学”实施课程思政育人模式

本着围绕课堂教学“主渠道”,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15]的原则,将课堂教学确定为实施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的主要渠道。依据“三全育人”的要求,职业院校所有教师应了解、熟知、认同本校相关专业的育人模式,并能在人才培养全过程、尤其课程教学全过程实施该模式,在课堂教学中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等为主线,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为重点,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15],实现职业技术人才的全方位培养。

(二)通过“校企合作”实施课程思政育人模式

职业院校的成功经验证明,“校企合作”是一种优势互补的育人创新机制,将其作为课程思政改革的发力点,为职业院校技术技能人才的德育培养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16]。育人模式由职业院校与合作企业共同实施,以基础知识应用、专业技能训练、岗位工作适应为主,加强对于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培养。

(三)通过“校校联合”实施课程思政育人模式

由职业院校与其他同类学校、应用型高校、普通高校的相关专业合作,将思政教育植入到课程共建、资源共享、学习交流、教学研究等教学与教研活动中,通过校际间的协同与合作,弥补学校教学资源和教师教学能力的短板,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深入,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职业院校育人成效。

(四)通过“课证融通”实施课程思政育人模式

2019年4月,教育部与相关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对职业院校“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进行了部署,并明确提出要将证书考核内容列入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培养方案。该要求与“课程融通”教育理念一致,将课程思政教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接,丰富了职业教育“课证融通”的内涵,推动了职业院校学历教育、职业培训与德育培养的进一步融合。

(五)通过“赛训协同”实施课程思政育人模式

本文所构建的职业院校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兼具多元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基本特征,其创新之处在于重视在实践教学环节融入课程思政。实验、实训是职业教育关键的教育环节,而职业院校的学生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主动性差,参加学科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的重要手段,将实习实训与学科竞赛相结合,能够在项目训练中树立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思维。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育人思政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