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匠之美
——论中华古代造物的审美精神

2022-12-20 14:23徐学凡
上海工艺美术 2022年4期
关键词:考工天工人伦

图1 古典园林

The ancient Creation of China is a kind of concentrated appearance of chinese aesthetic spirit, the pursuit of the beauty of natural work, the beauty of political man, the beauty of spiritual work, the beauty of spiritual work in three main aspects of aesthetic taste. It shows the wholeness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the one-man thinking mode,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reat beauty of China.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美学精神体现在方方面面,中国古代工匠造物艺术即是中华美学精神的一种集中体现。理清中国古代造物工匠艺术的审美精神对我们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一、自然天工之美

古代造物艺术追求自然天工之美其实是庄子对天地大美推崇的一种体现。《庄子·知北游》有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老子》第四十五章曰:“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庄子把“大巧若拙”解释为:“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攦工之指,而天下始人含其巧矣。故曰:‘大巧若拙。’”(《庄子·胠箧》)庄子认为“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庄子·天道》)、“既雕既琢,复归于朴”(《庄子·山木》)。造物自然天工的审美追求来源于中华民族对天地自然的崇拜。《老子》第二十五章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明代计成在《园冶》中谈古代造园艺术时也曾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造物艺术追求自然天工之美是和中华民族长期的农耕文明生存实践密切相关联的,农耕文明决定了人对自然的依赖甚至崇拜。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指出人的劳动与动物的劳动区别时说:“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对自然天工的推崇正是马克思所述的劳动生产对两个尺度的外在尺度重视的表现。而对人的内在尺度的重视则表现在下面将要论述的中国古代造物对心灵工巧的审美追求。《考工记》总叙曰:“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烁金以为刃, 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 作舟以行水,此皆圣人之所作也。天有时, 地有气, 材有美, 工有巧。合此四者, 然后可以为良。材美工巧,然而不良, 则不时,不得地气也。橘逾淮而北为枳,鸐鹆不逾济, 貉逾汶则死, 此地气然也。郑之刀, 宋之斤,鲁之削, 吴粤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 地气然也。燕之角, 荆之干,妢胡之苛,吴粤之金锡, 此材之美者也。天有时以生,有时以杀;草木有时以生,有时以死;石有时以泐;水有时以凝, 有时以泽; 此天时也。”“天有时, 地有气, 材有美, 工有巧。合此四者, 然后可以为良”体现了中华民族造物对宇宙自然万物整体性的把握和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其实从大的方面来说,人本来就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造物顺应和遵循自然规律是一件自然的事。人只不过是自然万物的一种,人的造物也是宇宙自然中道创生万物的一种。《老子》二十五章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古代造物对自然天工的审美追求在古代造物典籍中还有许多表现,如:

《考工记》中论舆人造车:“轸之方也,以象地也;盖之圜也,以象天也;轮辐三十,以象日月也;盖弓二十有八,以象星也;龙九斿,以象大火也;鸟七斿 , 以象鹑火也;熊旗六,以象伐也;龟蛇四,以象营室也;弧旌枉矢以象弧也。”

《天工开物序》:“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

综上所述可见,中国古代造物重视对自然天工、自然规律即真的审美追求,而这种真是一种大真,是一种整体性地对宇宙自然万物的一种把握。这种造物天人合一式的审美追求另一方面则表现在对社会政治人伦之美的追求。

二、政治人伦之美

中国古代造物所体现出来的政治人伦思想是中国传统天人合一思维模式的一种体现。天人合一的思维决定人文和天文的合一,而中国人对天地自然的遵从又决定了人文是源自天文。《尚书·皋陶谟》云:“天工,人其代之。天叙有典,敕我五典五哉! 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同寅协恭,和衷哉! 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 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 政事懋哉懋哉! 天聪明,自我民聪明; 天明畏,自我民明威。”可见天工是人其代之,也就是天人合一,人和自然的统一。这就决定了社会的政治道德人伦思想在古代造物中将得到充分的显现。《考工记》总叙曰:“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烁金以为刃, 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 作舟以行水,此皆圣人之所作也。”把百工之事看作圣人之作充分体现古代造物与政治人伦之美的密切关联。何为圣人?《孟子·尽心下》曰:“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孟子·离娄上》云:“人,人伦之至也。”《荀子·解蔽》云:“聖也者,尽伦者也。”

图2 古典建筑

图3 皇帝龙袍

图4 后母戊鼎

可见圣人是大人,是知通乎大道,应变而不穷,能测万物之性情之人,是通达天地自然、社会人伦并化而为用之人。既然百工之事皆是圣人之作,而圣人又是打通天地自然、社会政治人伦之人,那么中华造物必然会体现社会政治人伦的审美精神。《考工记》作为官书《周礼》的补遗即是一个有力的表现,先秦的礼器即是造物中蕴含社会政治人伦思想的一个充分证明。《礼记·礼器第十》云:“礼器,是故大备。大备,盛德也。礼,释回,增美质,措则正,施则行。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故君子有礼,则外谐而内无怨。故物无不怀仁,鬼神飨德。”“宗庙之祭,仁之至也。……故君子欲观仁义之道,礼其本也。……备服器,仁之至也。”造物体现社会政治人伦在《考工记》有非常鲜明的表现,如“玉人”的创造:“镇圭尺有二寸,天子守之。命圭九寸,谓之桓圭,公守之。命圭七寸,谓之信圭,侯守之。命圭七寸,谓之躬圭,伯守之”;对匠人、造物等级的划分:“王宫门阿之制五雉,宫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门阿之制,以为都城之制。宫隅之制,以为诸侯之城制。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为天子之弓,合九而成规;为诸侯之弓,合七而成规;大夫之弓,合五而成规;士之弓,合三而成规。”

图5 长信宫灯

图6 古代水车

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同样体现了造物中这种社会政治人伦思想的等级观。如《乃服》篇云:

“盖人物相丽,贵贱有章,天实为之矣”;“贵者垂衣裳,煌煌山龙,以治天下。贱者短褐、裳,冬以御寒,夏以蔽体,以自别于禽兽”;“虎豹至文,将军用以彰身。犬豕至贱,役夫用以适足”;“赭黄亦先染丝,工器原无殊异,但人工慎重与资本皆数十倍,以效忠敬之谊”。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陶埏》篇中也指出,皇家宫殿所用的琉璃瓦与民用瓦大不相同,其材料、工艺皆不同,而“民居则有禁也”。这种古代社会政治人伦的等级观体现中华民族天人合一、万物一体、天地自然与政治人伦相通的造物审美思想,因为在古代中华民族的思维意识中,天就是自然,而人是自然之一部分,并且和自然是一体的。

造物体现社会政治人伦思想和中国古代审美的比德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易传》曰:“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论语·雍也》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礼记·聘义》曰:“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古代造物审美显现政治人伦道德精神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中华民族对善的审美追求,这种善是一种天人合一式的善,即大善。

三、心灵工巧之美

那么怎么样才能做到天人合一呢?中华古代造物将之归于心灵工巧。《考工记》总论有云: “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此皆圣人之所作也。”知者创物,表明了造物对真、对天地自然规律的遵循,而巧者述之,则表明了对这种造物思想的展现和运用,正如《考工记》所言百工的职责是“审曲、面,以饬五材,以辨民器”。此皆圣人之作,而圣人正是打通天地自然与社会人伦之人,这种打通正是一种心灵工巧。宋应星在《天工开物 · 彰施》中曰:“霄汉之间云霞异色,阎浮之内花叶殊形。天垂象而圣人则之,以五彩彰施于五色,有虞氏岂无所用其心哉。”“有虞氏岂无所用其心哉”一方面表明了对天地自然之大美的感知和则之,另一方面也表明了造物过程对心灵工巧的推崇,是人的内在尺度、人的审美情感具体呈现的过程。这和《考工记》“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可谓是一脉相承。同时,“工有巧”正是古代造物标准的之一,“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考工记》对百工称之谓“巧者”:如“轮人为轮,斩三材,必以其时。三材既具,巧者和之”;“弓人为弓,取六材必以其时,六材既聚,巧者和之”。而造物就是一种工巧,如“画缋之事”“杂四时五色之位以章之,谓之巧。”在《天工开物》中,宋应星也非常重视造物中的“工有巧”,如《膏液》篇中的“此人巧聪明,不知于何禀度也”;《五金》篇中的“盖人巧造成异物也”;信郡水碓、花机、铜镜工艺更是被作者认为是一种工之巧,如江南信郡水碓的“巧绝”,工匠结花本的“精巧”心计,铜镜之巧则能“夺上清之魄”。

中华古代造物对心灵工巧的推崇体现了造物思想中对主体人的看重,按照马克思的人是按美的规律生产的理论来说,就是主体人把自身内在的尺度灌注到造物中。

四、余论

中华民族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已逾百年,发掘中国古代造物的审美精神对我们当今时代正在进行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特别是文化自信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对大美中国的建设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

猜你喜欢
考工天工人伦
“墙-壁”小考——《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考工典》墙壁部的评述与考证
天工云锦继梦涟漪佳地
尊王抑或尊天:基于人伦与性命的晚明治道重建
“强国工匠”朱小坤 率队成就大“天工”
考工动态人脸识别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2016 年广西工艺美术作品“八桂天工奖” 部分获奖作品选登②
自然选择与社会需求
——论先秦儒家人伦观的产生
新书介绍:《考工司南:中国古代科技名物论集》
天伦和人伦共生伦理永恒——秦汉传统中基于发生角度的伦理分类
巧用俏色做文章 浑然成趣巧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