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当代工艺美术批评论坛
In the new era, the development of arts and crafts embraces both opportunity and crisis.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new development trends of arts and crafts, the academic intervention and guidance of contemporary arts and crafts are very important. Especially it is a priority to make more efforts for construction of theoretical criticism.
我国近代工艺美术发端于19世纪中期,以在华天主教团体创设的土山湾孤儿工艺院教育工场为其渊源先导。20世纪初开始,在新教育思想理念下,全国各地陆续开设工艺学堂、传习所传承传统手工艺,并进行传统工艺的技术改进。与其同时,晚清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征集手工艺品,参加欧美等国举办的赛珍会。办学与参加世界性博览会客观上促进了传统手工艺向现代工艺美术的转型。一百多年来,我国工艺美术教育、行业的发展,取得了极其丰硕的成果。新世纪以来,我国开始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近年也陆续出台系列政策推进传统工艺的当代振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等相关的计划意见,这些为工艺美术在当代的发展提供了新契机。同时,在工艺美术教育及行业的发展中也出现了一系列具有时代特质的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在新的时代语境下,工艺美术发展是机遇与危机并存。总体看来,工艺美术要适应新发展,当代工艺美术的学术介入与引领至关重要,加强理论批评建设是关键。
数十年来,笔者在工艺美术教育、创作领域工作中,深入国内外实地考察调研当代工艺美术存续现状及其发展,获得丰富的调研资料,做了一些思考,认为国内当代工艺美术发展还存在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当前工艺美术领域中,需要尽快通过学术理论的介入,厘清传承与创新两者关系,也是一个关系到工艺美术能否得到有效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问题。这一点如同中国画在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探讨、争论一样,需要一个工作的过程。
传承即意味着对传统工艺的保存、发掘、整理,需要重视技艺的原生性与完整性;创新需要充分吸收现代设计、研究新材料、向其他艺术语言学习并且富有创新精神与严谨的工作态度,否则可能会出现传承与创新两方面都没做好的情况。很遗憾,我们看到的是目前行业里面的一些乱象在干扰以上的工作。
2017年,我曾应西部某地区文化局邀请赴该地做非遗传承调研工作,在实地考察中,发现该地一个省级手工艺类非遗项目,整个生产条件、环境等十分简陋,与该非遗项目历史上优秀作品相比,不但未有更好发展,其工艺设计理念及技艺手段反而有明显退步的现象,其创作整体上也相对落后,产品本身也不好,技艺的原生性与完整性基本没有得到重视。在走访中,了解到其父辈开始为了销售等其他原因,把一些工艺流程去掉了,现在这家年轻的工艺继承者已经不熟悉以前的相关技艺了,只能够生产粗制滥造的产品。作为一般手工艺产品无可厚非,但作为一个省级非遗项目,令人担忧。
唐廷强、陈岸瑛、尚刚在首届工艺美术批评论坛上主持与演讲
这一现象,也并非个案,它反映出一个亟待关注的问题:现在还有大量工艺美术从业人员,对传统技艺的原生性与完整性重视不够,同时不注重吸收新的艺术理念,未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在封闭的创作状态中,后果将会令人担忧。工艺美术传承对工艺和技艺水平要求很高,艺人把复杂程序去掉了,一段时间之后,其核心技艺就会消亡,其产品水平就会退化乃至最终失去价值并失传。客观来说,这些现象的出现是多方面因素的合力结果,为什么要去掉技艺制作中的复杂程序,是理念没跟上、经济不划算还是相关的管理没跟上?我以为是这几个因素都有。
但也有许多例子来表明传统工艺美术当代转化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如马瑞在其父亲的传承基础上创造玉首饰品牌、苏绣的姚惠芬、上海施森彬与施君父子、玉雕的崔磊、云南鹤庆的银饰产业等等,他们都在不断挖掘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完成与现代设计理念、新材料的结合转化,做出了优秀的成绩。这一前提是从业者要对传承与创作两者有高度敏锐感、责任心,由此也延伸出一个现实问题:考虑到还有许多从业者并不一定具备理论高度的相关认识,那么就需要政府、学术、行业主动作为才行。
现在有一种现象,认为工艺美术的创新就是通过工艺美术的材料创作当代艺术品,这是不准确的,工艺美术的当代性并不等同于当代艺术材料的拓展。
工艺美术需要吸收所有艺术新的观念、语言、材质等,这是不容置疑的,但不是用工艺美术相关材料创作的作品就是工艺美术作品,如用大漆材料创作的当代艺术作品,你说它就是工艺美术作品,这是不妥的,作为工艺美术作品,其作品应是工艺美术应有“技艺”、包含有优秀文化精神、审美思想等所最终呈现出的艺术语言的结果。这样的“创作”,它首先是工艺,技艺是其核心元素,并不能认为将漆材料当代化就可以称之为漆工艺作品。
工艺美术的博物馆化和精品高端化,是目前工艺美术创作领域的一个趋势。院校专业教师、行业从业人员希望其作品成为高端艺术品,能够被博物馆收藏、进入画廊、拍卖、私人定制等的高端藏品,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成为博物馆、美术馆等高端收藏品,使得工艺美术品的观赏价值、逐渐经典化以及在成为社会大众普及教育的代表性载体等赋值增加,这个应该说也是工艺美术品诸多形态中的一种必要和必需的形态。但不应该是一个主要形态,这一点从英国、日本、韩国等现代手工艺术,从云南鹤庆银壶产业的发展都得到了很好的印证。只有工艺美术创作、生产承载了更多的社会属性功能,从小众走向大众,行业才会得到更大更好的发展。
从工艺美术产品的历史发展来看,它的核心属性应是通过产品形态表现其社会性,也就是说工艺美术的本原价值是其在人类社会生活生产中发挥其使用功能,兼具审美传播,而进入各类博物馆美术馆以及高端精品化的工艺美术品,远离了历史上工艺美术品在实用为主、美化生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传统思想精神。工艺美术品不应轻视实用、剥离实用,它可以某种程度上走向艺术品,走向精品化,但绝不能将艺术品与小众化当成普遍的发展目标。只有这样,当代工艺美术发展才可以不偏离其传统本原属性。
工艺美术产品的社会属性如何实现?我们先来看下国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两部纲领性法规文件,前者第三十七条内容为:“国家鼓励和支持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特殊优势,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开发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和市场潜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后者在总体要求(一)总体目标中表明:传统工艺可“发掘和运用传统工艺所包含的文化元素和工艺理念,丰富传统工艺的题材和产品品种,提升设计与制作水平,提高产品品质,培育中国工匠和知名品牌,使传统工艺在现代生活中得到新的广泛应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升级的需要。”综合两个文件中有关对非遗资源、传统工艺合理利用、开发的尺度和目标,其中,满足现代生活广泛应用、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升级的需要,无疑是为非遗资源与传统手工艺的现代转化指出了明晰的方向。近几年,手工艺、工艺美术领域里文创产品的大众接受相当广泛,大众接受是工艺美术品生命力持续发展的源头保障。这一点,我们以日本漆器为例,漆器以其传统工艺与现代美学设计被日本社会广泛接受,在有了稳定的接受面后,日本漆器行业才开始进行系列的技能技艺的开发,在日本采用相同策略开发的产品中也包括中国陶瓷。
基于上述资料,工艺美术与传统手工艺的社会属性问题,应当引起教育、行业及政府管理者的重视,引导鼓励从业人员在产品开发创作中将大众需求、提高日常生活美学作为时代课题。同时也需要理论工作者、研究者关注当代工艺美术形态发展的平衡和生活化的系统和深入研究,只有这样在实践与现象中发现问题,深入思考,寻求对策,才能推动当代工艺品创作形态上的健康发展。
第二届当代工艺美术批评论坛圆桌论坛研讨
在研讨和考察中,时常会遇到一部分从业人员希望他们自身的工艺美术创作从语言、材料、观念到技术本身能够改变,也希望当代工艺美术理论能够给他们的创作支持与引导。这些年来,在工艺美术理论指导下产生了许多优秀的案例,也值得我们关注和总结。比如云南鹤庆新华村,以前有许多人从事传统银壶的生产,当时他们主要走村串户给藏族人打银壶。随着产业需求变化等原因,从业人员减少,壶的技艺多年来没有发展与提高,导致技艺无法很好传承。近十年来,由于社会经济、行业与旅游业的发展,地方政府、有识之士、从业者重新组织银壶的生产,开发新的技艺,同时邀请相关行业人士、专家学者、设计师前去进行理念的引导与产品的开发,从观念到设计、工艺都有较好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还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业发展。目前全村都在从事银壶的生产、销售,其产品销售海外多个地区。2019年夏天,我陪同日本金泽美术工艺大学金工负责人原智教授去鹤庆新华村参观考察,鹤庆壶艺令他惊叹。在现实语境中,行业本身求变求新,就会主动寻求理论批评的及时更新,事实证明理论引导实践的发展在工艺美术传承与创作的现代转化中是切实可行的。
当代工艺美术发展体系需要加强工艺美术的预警建设,而对行业发展现状的理论反思与学术介入是至关重要的。我在数年的工作实践中敏锐感觉到:工艺美术批评的学术建构、学术环境与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相比较于文学、当代艺术、中国画、电影艺术等批评都显得弱化。整体而言,目前工艺美术行业、市场内部诸多混乱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缺乏学术介入与引领,表现在:其一,工艺美术批评的学术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其二,工艺美术批评人才队伍包括工艺美术策展人才队伍建设还极其缺乏。1940年代,柳宗悦说:“如果工艺文化不繁荣,所有的文化便失去了基础文化,因为文化首先必须是生活文化。”此说法现在看来,对我们还是有很好的借鉴与启发作用,作为生活文化的工艺文化是时代文化存在的基石。工艺美术是艺术的一种,也是与社会生活生产相关的物质文化之一,具有社会生产与精神生产的双重性。其三,当前的工艺美术批评存在着从观念到手法都滞后的问题,例如批评理论建设中缺少行业调查研究,当行业有需求时就拿不出,或者无法提炼出具有客观说服力的结论。批评家与工艺师、艺术家之间联系不常态化,甚至各群体间的联系纽带有断裂的危险。也有很多时候,创作与批评并无太大关系,工艺美术批评与工艺美术创作两者之间,没有实现同步长进,当代工艺美术批评尚未形成良性的学术生态。在这种境况下,工艺美术批评将会越来越平庸空洞,平庸的工艺美术批评不可能指导与引领行业走向良性有益的发展,也无益于学术建构与话语权的形成。在当下,批评如果实现与创作实践的共同发展,一取决于工艺美术批评知识谱系是否更新,二取决于批评的独立性是否生成。只有通过当代工艺美术批评的深度建设,才能洞见行业发展的规律、问题及其解决的可能性途径策略。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则是当代批评家的失职、批评的缺席。
也是基于上述思考,有了这样的想法后,从2018年上半年开始着手进行当代工艺美术批评论坛的一些准备工作。2018年年底,由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手工艺术学院、工艺美术研究中心牵头组织,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史论系、工艺美术系、陶瓷艺术设计系共同主办了首届论坛,启动了“当代工艺美术批评论坛”建设计划,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得到了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清华美院领导的支持。第二届开始由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共同主办,旨在建设工艺美术批评学科,促进工艺美术创作与理论的互动,为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在新时代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培养富于创新意识的创作、评论和策展人才。论坛特邀清华美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史论家尚刚教授担任学术主持。论坛得到了全国各地专家学者的积极响应,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北京服装学院、北京印刷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苏州大学、四川大学、四川美术学院、湖南大学、黑龙江大学、福州大学、广州大学、汕头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博物馆、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上海工艺美术学会、上海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260余位专家学者参与了研讨。
应该清醒地看到,长期以来在行业发展、学科建设以及理论批评存在的问题与取得的成绩,工艺美术批评体系建设与批评人才队伍的培养,以及当代工艺美术理论批评如何进一步发挥对行业、对创作的指导作用,当代工艺美术思潮如何发挥对学科和专业建设的作用等等系列问题,都表明当代工艺美术批评还需要系统梳理,还有很多事情需要踏踏实实地去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