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同念,肖辉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江西南昌市330013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将残疾儿童青少年定义为在心理、生理功能以及人体结构组织上丧失或异常,部分或全部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未满18 岁的儿童[1]。残疾儿童青少年由于身体或器官功能损伤[2]、活动受限[3]、受到他人或社会歧视,以及偏离正常的家庭环境[4],要比普通儿童青少年患病风险更高,身体活动限制更多,健康获益更有限[5]。
体育活动和适应性体育活动是改善儿童动作发展水平和提高个体活动能力的重要途径[6-7]。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在《WHO 关于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的指南》中对残疾儿童青少年的身体活动量提出明确建议[8]。《2018-2030 年促进身体活动全球行动计划:加强身体活动,造就健康世界》中,WHO 强调积极的游戏和娱乐对于残疾儿童早期以及残疾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发展都很重要[9];提高身体活动水平可以改善残疾儿童青少年的健康状况,对预防继发残疾、减少并发症、促进功能恢复、增进社会融入有重要意义[10-11]。残疾儿童青少年参加身体活动后,运动能力、目标控制、社交能力、同伴互动和自信心均有提高[12-13];听力残疾儿童参加3 个月滑冰训练后,自尊心和行为均有所改善[14];肢体残疾儿童青少年可以通过游泳培养社交,增加自信和乐趣[15];脑瘫儿童青少年的身体活动量与其生活质量、幸福感正相关[16-17]。
本研究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健康分类家族(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Family of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s,WHO-FICs)的理论与方法,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ICF)分类体系[11],对残疾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及其健康效果的相关系统综述进行系统综述。
ICF 是功能和残疾知识的表征系统[18]。本研究基于ICF,从身体功能、活动与参与层面,对残疾儿童青少年健康和功能进行分析与编码,并分析身体活动对残疾儿童青少年健康和功能的干预类型、干预处方和健康结局。本综述的PICO见表1。
表1 系统综述PICO相关结构与内容
通过主题词检索方式,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Web of Science、PubMed 数据库,检索时间:建库至2022年10月。
中文检索式:(残疾儿童OR 残疾青少年)AND(身体活动OR 体育活动OR 娱乐活动OR 休闲活动OR 康复活动)AND(心理健康OR 健康)
英文检索式:(disabled children OR youngsters with disability) AND (physical activity OR recre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OR leisure time physical activity OR re‐habilitation training)AND(mental health OR psychologi‐cal health OR health OR well-being)
纳入标准:①研究对象年龄0~18岁;②研究对象为残疾儿童青少年;③干预手段为身体活动或运动锻炼或体育课程;④研究主题符合残疾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对身体健康的影响;⑤语言为英文或中文;⑥范畴综述、系统综述或Meta分析。
排除标准:①重复文献;②未正式出版的论文,如硕博士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广告等;③不能获取论文全文;④干预方案不明确。
由3 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内容包括作者、国家、发表时间、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干预内容、干预策略、研究结果和结论等。文献检索与筛选流程见图1。
图1 文献检索与筛选流程图
1 篇系统综述纳入15 项低质量、7 项中等质量、10 项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19];6 篇系统综述纳入的文献为中等和高质量[20-25];1 篇系统综述和Meta 分析纳入文献质量评分6~9 分[26];1 篇系统综述纳入9 项高质量、11项中等质量、4项低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27]。
最终纳入英文文献9篇[19-27],来自6个国家,包括中国、美国、瑞士、英国、印度和巴西;涉及138 项随机对照试验和4 878 例参与者;主要来源于康复、医学、运动心理学等领域期刊,发表日期主要集中在2015年至2022年。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见表2。
表2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
续表
续表
纳入文献中,残疾儿童青少年的残疾类型主要分为4 类:智力与发展性残疾[22-23]、肢体残疾[24-25]、精神残疾[19-20,27]、听力残疾[21,26]。见表3。
表3 残疾儿童青少年的健康状况
有助于改善残疾儿童青少年健康及健康相关状况的身体活动的干预类型主要涉及体适能类、技能类和运动项目类。见表4。相关运动处方见表5。
表4 残疾儿童青少年参与身体活动类型
表5 残疾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处方
高水平体育活动为残疾儿童和青少年提供心理社会和生理健康诸多益处。运动训练、身体活动、体育课程对残疾儿童青少年的益处主要涉及三个层面:身体和心理健康、活动和行为健康、生活质量与福祉。
2.4.1 身体和心理健康
根据ICF 理论体系,残疾儿童参与身体活动对身体和心理健康的效果主要涉及精神功能(b122 整体心理社会功能、b126气质和人格功能、b130能量和驱力功能、b139其他特指和未特指的整体精神功能、b147心理运动功能、b152 情感功能、b164 高水平认知功能、b180 自身体验和时间体验功能)、肌肉力量(b730肌肉力量功能)、运动能力(b760 随意运动控制功能)、有氧运动能力(b789未特指的运动功能)。
适度和剧烈的体育活动对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有较大影响,包括改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工作记忆和计划技能,提高自我能力,提升自尊心和自我价值,提高自我认知功能(准确性、认知灵活性、执行功能、抑制控制、反应时间、工作记忆)[19,23]。Behrendt 等[24]的研究显示,健康和残疾儿童青少年参与增强运动和一般运动学习,有很大的健康效益。Kara 等[25]的研究显示,力量锻炼对脑瘫儿童提高步行速度、日常生活活动、肌肉力量和总体功能有益。Ash 等[27]的研究显示,短期和长期中等强度至剧烈的有氧运动对精神残疾儿童青少年执行功能和客观神经系统结局均产生积极影响。Melo等[21]的研究显示,以替代策略为重点的运动干预会阻止运动发育延迟的进展,并增强感音神经性听力障碍和前庭功能障碍儿童的姿势控制能力,通过特定训练计划可以改善听力残疾儿童的身体平衡和协调性[21,26]。
2.4.2 活动和行为健康
根据ICF 分类体系,残疾儿童青少年参与身体活动在活动和行为健康方面的健康效果主要涉及基本运动技能姿势控制(d410 改变身体的基本姿势)、手的灵活性(d445 手和手臂的使用)、步行能力(d450 步行)、学习能力(d155掌握技能)。
参加各种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残疾儿童青少年课堂上的典型行为和社交能力,改善功能性活动能力[25],减少久坐行为,提升体育活动参与度,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增加更多乐趣[22-23],使其具有更高的专注力和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显著提高[19,24]。Borland 等[19]的研究显示,智力残疾和孤独症并存的儿童和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可以减少刻板行为和自我刺激行为。Behrendt 等[24]的研究显示,运动表象训练与身体活动相结合改善肢体残疾儿童的运动学习能力,促进上下肢协调。中等强度运动1~10周,可以减轻儿童青少年注意力多动缺陷的特征性症状,提高儿童肌肉耐力[20]。
2.4.3 生活质量与福祉
根据ICF 分类体系,身体活动为残疾儿童青少年带来的生活质量与福祉主要涉及d350 交谈、d355 讨论、d910社区生活、d920娱乐和休闲。
唐氏综合征儿童参加特奥会游泳比赛后,社交技能提高,行为问题改善,能更好地维持积极的同伴友谊[19]。身体活动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自我调节能力,增加运动自信,改善生活质量和福祉[27]。针对前庭的特定肌肉训练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听障儿童幸福感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21]。
本研究综合针对不同残疾类型儿童青少年的身体活动相关干预措施的现有研究,讨论不同身体活动干预处方的结果,表明残疾儿童青少年参加适当的身体活动可以减少焦虑感、自卑感,改善抑郁、认知功能。不同身体活动方式对健康产生不同的效益,身体活动对心理具有双向调节功能,不仅能够产生良好的心理效益,还能改善不良心理,增进整体心理健康效益。
适当的运动干预对身体无副作用,这是运动干预相对于药物治疗的效益。定期、适度身体活动对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身体活动干预的健康结局体现在身体和心理健康、活动和行为健康、生活质量和福祉三个方面。主要表现在肌力、平衡、协调、步态、姿势控制、手指灵活,焦虑、抑郁、认知功能、心理社会功能、选择性注意力等方面。纳入研究对身体功能、活动和行为健康研究较多,对心理健康、生活质量和福祉方面研究较少,包括自尊、自我概念、自我效能感、积极情感、乐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等。未来研究应关注运动干预对残疾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作用。
身体活动能够调节情绪,增强健康体魄,预防疾病。运动干预应明确干预目的,采用适当干预方案。干预场所以学校居多,在学校环境下,学生态度更积极;学校是儿童青少年系统化学习知识和身体活动的重要场所,对于儿童青少年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残疾类型集中于智力残疾和精神残疾,对肢体残疾、听力残疾和视力残疾研究较少;普遍采用身体活动、运动训练干预进行康复,较少采用体育课程进行干预;普遍采用单一运动训练、身体活动干预,较少采用多种结合的运动干预。有必要针对残疾儿童青少年年龄、残疾类型、体能、相关政策等因素,学校、家庭干预相结合,以特定人群的理论和基于证据的干预措施,更有效增加身体活动并减少残疾儿童青少年所经历的健康不平等。
本研究基于ICF 构建残疾儿童青少年参与身体活动的干预方案和健康效果的理论架构。残疾儿童青少年的残疾类型主要分为4 类:智力残疾(唐氏综合征、脑瘫、脆性X 染色体、胎儿酒精综合征)、肢体残疾(运动协调障碍、四肢瘫痪、小头畸形、脑瘫)、精神残疾(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焦虑症、抑郁症、情绪障碍、行为或品行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听力残疾(前庭受损、感音神经性听力受损)。
有益于残疾儿童青少年健康的身体活动干预方式可分为体适能类、技能类和运动项目类,体适能类主要有有氧运动、核心训练(腹肌练习)、主动柔韧性训练、渐进式抗阻运动、高强度间歇训练;技能类主要有运动技能训练、注意运动训练、技能型发展培训、基础的步态训练、目标导向的运动任务、眼手协调、一般协调活动、视觉运动训练、强调视觉和体感意识的平衡训练、静态平衡锻炼计划和前庭特异性神经肌肉训练、知觉运动训练;运动项目类有篮球、游泳、足球、网球、体操、舞蹈、田径、瑜伽和普拉提、柔道、跳绳、自行车等。针对不同残疾类型的干预方案各有侧重,总体上活动频率每次5~120 min,每周1~80 次,活动强度为中高强度,持续1~139 周。活动场所主要是社区和特殊教育学校。
残疾儿童青少年参与身体活动的健康和功能结局主要表现在身体和心理健康、活动和行为健康、生活质量和福祉三个方面。在身体和心理健康层面,包括改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工作记忆和计划技能,提高自我能力,提升自尊心和自我价值;提高自我认知功能(准确性、认知灵活性、执行功能、抑制控制、反应时间、工作记忆);增强姿势控制能力,改善身体平衡和协调性。在活动和行为健康层面,包括减少刻板行为和自我刺激行为,减少久坐行为,改善运动学习能力,提升体育活动参与度;使其具有更高的专注力和学习能力,显著提高学习成绩;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在生活质量和福祉层面,残疾儿童青少年参加身体活动后,行为问题得到明显改善,社交能力有所提高;能更好地维持积极的同伴友谊;自我调节能力有效提高,运动自信心显著增加,提高了社会幸福感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利益冲突声明:所有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