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钰,葛 畅,柴 甜(湖北经济学院 金融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随着数字化应用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广泛深入,数字中国的建设也已经被纳入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数字经济是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政府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及广泛应用,数字经济以其快捷性、高渗透性、可持续性和直接性等优势满足了我国当前国民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发展需要,与此同时,数字经济的自我膨胀性也可能会导致“弱者更弱,强者更强”的垄断局面。因此,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数字化经济已是大势所趋。金融业作为联系国民经济各方面的纽带,受数字化发展的影响最为强烈,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数字化转型刻不容缓。数字银行是在数字经济和新的金融环境下运营的新型银行。数字银行以大数据、互联网为依托,相对于传统的商业银行而言,数字银行从其经营、管理、服务等多方面深入改造,不断提升工作效率以及服务质量。通过大数据进行分析,采用新技术来改善客户体验,提高客户粘度。加强数字化建设,有利于加强商业银行对信贷风险的抵御能力,从而加强对风险系数的管控,提升商业银行的服务质量,促进经济良性循环发展。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普及,数字化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针对商业银行数字化这一观点,也引发了很多研究与讨论。陆岷峰(2020)等人认为数字风控是银行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只有全面推进全行数字化,数字风控才更有成果。袁秀行(2021)认为面对不断变化的行业竞争格局,商业银行唯有加快数字化转型,在信贷业务支撑、模型设计、分析数据以及开发技术等各个方面提升自身能力,在服务方面,不断优化客户体验,找到适合自身信贷战略定位和数字化转型之路。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数字化这种新思维方式,实现银行战略、业务模式和理念的深层数字化转型,提高主动服务意识,加强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交流和联系。贺燕军等(2021)认为远程银行是数字化时代银行发展的方向,随着客户行为线上化趋势的日益凸显,远程银行凭借其更优质的服务体验、更高效的运营管理,已成为商业银行关注的焦点,提升银行远程经营能力很有必要。郑剑辉等(2021)认为商业银行必须根据实际市场的变化需求,提升数字技术利用能力,促进“科技+金融”模式的实际应用,根据不同市场主体的金融需求,对自身的服务模式以及业态进行重塑,提升经营能力的同时也能实现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聂兴华(2021)认为在商业银行金融市场中信贷业起着重要作用,但在实际运行中,商业银行应当积极利用大数据和科学技术进行分析预测和风险管理,提升银行信誉,促进商业银行的积极转型和进一步发展。
针对商业银行数字化这一必然趋势,各大银行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工商银行吕艾国(2021)认为工商银行远程银行中心将围绕智慧化、价值化、集团化、全球化的发展思路,推进完善智能与人工相结合、以大数据为支撑的远程经营模式,以“建好建稳系统平台、做大做强智能能力、增质增优用户体验”为主线,持续强化“科技创新、渠道协同、规模驱动、知识赋能”核心优势,推动智慧型远程银行建设金融服务体系的智慧化、数字化建设正成为银行业竞争的新焦点,推进完善智能与人工相结合、以大数据为支撑的远程经营模式很有必要。农商行徐东(2021)认为基于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商业银行有必要改变传统银行商业模式、思维方式,并提出了商业银行转型中面临的挑战和不足以及金融科技助力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实践策略。农商行熊莉(2021)、陈善钧(2021)提出加强智能网点建设、做好智能风控、线上线下并举等观点,更提出数字化转型同时又是农商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战略定位和重要抓手,所以更要思路清晰地走好农商银行的数字化转型之路。浙商银行王诗贤(2021)认为在新的发展阶段,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要主动融入服务国家和区域战略,提升有效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必须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创新金融科技应用,注重体制机制革新,加快构建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新格局。中国农业银行吴佳(2021)从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的发展背景着手,对商业银行目前存在的信贷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信贷风险管理的策略。邮储银行张丹桥通过对数字经济和数字银行基本范畴的阐述,以及对数字银行的信贷风险类别进行描述,提出商业银行要实现高效益,必须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控制信贷风险,进一步实现数字化管理。
综上所述,在数字化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商业银行数字化是必然的。做好数字化转型对于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表1数据可以看出近三年武汉农商行的贷款规模不断扩大,贷款总额不断增加,存贷款总额都呈正增长。
表1 2018—2020年财务数据(单位:千元)
通过表2可以看出武汉市农商行的资本充足率、存贷比、拆借资金比例、单一最大客户贷款比例以及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例均符合监管标准值。且2020年,在疫情背景下,武汉农商行贯彻落实各项降息减费让利和延期还本付息政策,进一步加大减费让利力度,以优惠利率发布了央行防疫专项贷款。同时经营层牢固树立“存款立行”的理念,及时抓住互联网金融清理整顿机遇,持续加大存款营销力度,不断完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以及微信银行功能,存款净增创历史新高,存款付息成本也有所上升。
表2 2018—2020年财务指标(单位:%)
从整体上来看,武汉农商行的信贷业务发展在湖北省处于中上游,其三农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情况在全省居于前列,所以武汉农商行在信贷业务这一方面还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应当紧跟时事创设更多特色信贷产品和信贷业务来促进其信贷业务的发展。
如表3所示,近三年武汉农商行贷款投放行业主要是房地产业、建筑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这五个行业,贷款的主要担保方式为信用、保证、抵押、质押这四种。贷款五级分类中除了关注类贷款和可疑类贷款数量呈负增长外,其他三类都呈正增长。
表3 2020年武汉农商行信贷资产五级分类状况(单位:人民币/千元,%)
2020年以来武汉农商行坚持支农支小的本源定位,全力助推三农业务高效发展。截至2020年末,全行涉农贷款越831.6亿元,较年初增加77.40亿元,其中发放春耕贷款32.13亿元,投放规模位列全省金融机构第二名;全行普惠金融型涉农贷款余额33.55亿元,较年初增加11.90亿元,增幅达54.95%,位列全省金融机构之首位。针对春耕不仅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方案还与武汉政府沟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创新“抗疫春耕贷”等。全行更是紧跟市场热点,扩大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覆盖面,落实扶贫专项政策,是湖北省承担小额扶贫贷款主办银行中唯一一家扶贫小额信贷不良率为0的银行机构,产业扶贫贷款在武汉市金融机构中排名第一。针对小微企业方面,截至2020年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全行贷款余额的49.36%,较年初净增108.17亿元,增幅约为14.69%,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5.51%,较上年度下降了11.8%。据显示,武汉农商行重点保障类企业和普惠保障类企业新发放贷款户数,在全市24家金融机构中分别排名第一和第五,免征普惠小微型企业贷款利息收入增值税5360.84万元,免征金额占全省4.5%,在全省27家金融机构中排第五位。主要工作措施分别有:落实金融和货币政策,助力小微企业“增量、扩面、降费”。其中包括落实专项再贷款政策,支持参与抗疫的小微企业;落实支小再贷款政策,为小微实体提供低成本资金;运用“直达工具”,精准滴灌普惠小微企业;践行社会责任,切实落实减费让利政策。多项专项运动,帮扶企业纾困和疫后重振。包括客户大拜访活动,提供有效务实金融服务;行长包户行动,“三进”工作机制主动上门服务;金融特别行活动,加大重点行业纾困力度。加快业务创新,提升小微金融服务能力。包括拓宽资金渠道,增加普惠领域信贷投放;丰富业务模式,为复工复产提供金融保障;优化服务模式,提升普惠金融工作质效。
通过近几年年报来看,武汉市农商行在武汉市内贷款市场份额在5.2%上下,同业排名在7到8位徘徊,截至2020年末,各项贷款余额(人口行径)为1869.2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了282.57亿元,增幅为17.07%,不良贷款(后三类)余额为59.86亿元,不良贷款率3.31%,其中次级贷款45.58亿元,可疑类贷款13.63亿元,损失类贷款0.65亿元。近几年武汉农商行的不良贷款率都在5%以下,2018年不良贷款率为3.62%,2019年有所下降,为2.85%,2020年上升为3.44%。(见表4)表明近三年来,除2019年受疫情影响较严重,不良贷款率有所降低以外,其他时间段不良贷款率都相对来说比较稳定,武汉农商行的信贷资产较为安全。
表4 武汉农商行近三年不良贷款比例(单位:%)
且针对不良资产武汉农商行也采取了相应措施,通过制定预案、严格贷前审批程序,做到应核尽核,贷中加强科技支持,充分发挥团体优势,合理分配任务,有序进行工作,贷后深化管理,科学进行风险防范并保障清收工作的有效开展。
1.创新风险
数字化时代是一次新的变革,应运而生的数字经济也与传统经济有着很大的不同,要想谋求发展就必须进行创新,必须由传统经济向数字经济变革。但是在数字经济发展初期,任何发展模式都还不够完善,面对原有经济模式的打乱和重组,想要向数字经济变革就必然要承受一定的风险。商业银行作为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在享受数字化时代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承担了创新风险。因此,商业银行在向数字银行转变的过程中应当注意推进的进度及各银行进行转变的实力和时机,否则面临的创新风险可能是巨大的。
2.快速风险
数字化时代任何东西都是瞬息万变的。首先,数字化经济突破了时空限制,在数字信贷的管理方面可以说是完全异于传统信贷的管理模式,数字信贷实时跟进反馈,速度极快,传统信贷管理模式的应对速度相对较慢,一时可能难以协调,相应的风险可能就更加难以控制。其次,在信贷过程中,每一个企业的信息都在实时变化,变化太快就可能导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倘若银行一时难以觉察问题,这就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最后,在数字化经济时代,一条产业链上关联着很多企业,倘若一家企业受到冲击,其他上游或者是下游的企业也可能受到其影响,很容易形成一条产业链或者是一个行业的大面积经济问题。
3.政策风险
数字化本身就是一个新概念,在数字化经济发展之初,不管是国家还是企业都还没有相关的发展经验,每走一步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同时,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而商业银行又受到政府和各个部门的监管,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抑制商业银行的发展积极性,阻碍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因此,商业银行在向数字银行转型的过程中必然会承受一些政策带来的风险。
在数字化背景下,商业银行的信贷风控模式纷纷由传统风控模式转向智能风控模式。传统的信贷风控模式以人为主导,在风险评分方面采用评分卡模型和规则引擎等“强特征”进行风险评分,除此之外,在收集数据方面,传统的信贷风控模式的数据收集面更窄,因此在风险评估方面就会出现一些无法避免的偏差。而智能风控模式是互联网科技与金融高度融合的新型风控模式,其更加侧重于大数据与算法的特点使其除了对传统金融数据的收集与分析之外还能够挖掘出更多潜在数据,通过海量数据对信贷对象进行更加准确的风险分析,使信贷风险得到更好的防控。在数字化迅速发展的同时,金融机构面临的道德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越来越突出,传统风控模式向智能风控模式转型刻不容缓。
1.加快科技数字化转型
制定信息科技“十四五”规划加快推动数据治理平台建设,切实提升线上控险能力。在大数据时代,银行自身的数据系统完善程度将对银行的信贷风控系统产生直接影响,因此,银行必须建立、完善自身的数据库。此外,推进共建金融数据共享机制也十分必要。如今,数据、信息就意味着变现,推进数据共享机制的建设有利于信息流通和完整,降低信息获取的难度,节省时间、人力、物力、财力。有利于提高银行工作效率,拥有了庞大的数据库之后,商业银行可以引进各种模型算法,将数据进行智能化、批量化处理,有利于巩固银行的信贷风控机制。同时,在银行内部也要打破壁垒,各部门之间实现信息流通、信息共享,促进银行内部交流的便利,也使银行能够更加积极地应对信贷风险。
建立不良贷款预警机制也十分重要,不良贷款率作为商业银行风险控制能力的重要监管指标,商业银行要建立良好的风险管理系统,必须建立不良贷款预警机制。不良贷款对经济生态也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不良贷款的存在,除了影响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之外还对社会的信用环境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破坏。
武汉市农商行已运用数字化手段进行了多个系统更新。在风险防控方面,武汉市农商行通过对风险偏好系统的建设有力促进了其在信贷风险方面的管理和防控,除此之外,数据治理平台的建设也切实提高了其线上控险能力。在不良贷款方面,武汉市农商行制定预案,精细管理,分类用足政策,有序推进核销进度,做到应核尽核,加强依法清收力度,有序推进依法清收进程,落实分解任务,加大科技支持,持续提升团队工作效能,强化沟通指导,推进批量转让工作,深化管理,防范风险,保证工作有序开展。在舆情控制方面,武汉农商行也全面上线了智能化舆情监测处理系统,保证了银行的形象。
2.加快网点智能化转型
在支付宝、微信等各类线上支付平台的冲击之下,银行加快网点智能化转型势在必行。必须明确各类网点定位标准,迅速撤销一批、迁址一批、转型一批,提高网点创效能力,持续优化柜面服务。武汉市农商行根据不同地区对网点的需求进行了网点智能化转型。为了加快网点智能化进程,武汉市农商行首先就上线了智慧柜员机一期,为客户进行业务办理提供了更多便利。其次,在员工方面采用突出集约化管理,强化科技系统赋能提速功效,加强两级辅导管理,提高制度执行力水平等措施对网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网点员工主动服务意识,通过员工主动引导来帮助客户完成业务办理,提高工作效率,提升银行形象。另外利用微信朋友圈、微信公众号、短视频H5等新媒体资源来进行金融知识的普及,并与今日头条、中国网等媒体平台进行合作,增强了宣发力度。
3.加快产品线上化转型
在数字金融的浪潮之下,大多数人已经习惯将信贷、存款等业务转移到线上。要加快数字银行建设,要以客户体验为中心,建立健全产品创新标准、机制、流程,建立产品及系统常态化评估机制和督导机制。全新的受客户青睐的信贷产品才能使商业银行更有竞争力,才能进一步拓宽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促进商业银行的收入和发展。武汉市农商行已推出“汉卡e支付”收单业务、美团联名卡、手机银行、个人网银等线上业务,产品线上化转型仍在继续。
武汉农商行于2018年起就将数字化技术用于其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在服务功能方面,将微信、支付宝等支付方式聚合,推出“汉卡e支付”收单业务,新增手机银行理财购买功能,接入云闪付等支付渠道,上线新一代客服平台,电子渠道替代率达88%。优化零售信贷系统、内评系统,有效满足业务发展需要。在科技支撑方面,“两地三中心”项目全面建成,实现了“快同城、全异地、互联互通”的目标。开展信息科技安全检查,提高了信息安全管理水平。全年上线系统项目43个,优化系统197个。2019年制定《网点布局三年规划方案》,上线智慧柜员机一期、CRM二期项目,加快智慧网点转型升级。研发宜昌“利享贷”,实现了网贷产品零突破。推动首个互联网资产对接产品“美团生活费”联合贷项目落地,累放5.09亿元,服务9.6万名客户,资金平均年化收益率11.5%。成功投产新一代互联网银行平台和新一代客服系统集中外呼平台,创新微信发卡功能,进一步增强线上线下渠道协同。全行电子渠道交易1.06亿笔,同比增长28%,电子业务替代率91%。强化科技管理。建立科技系统常态化评估机制,强化数据演练与分析,完成“两地三中心”一体化运维体系建设,顺利通过ISO20000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实现运维工作智能化、自动化发展。全面提升数据治理能力、科技运维能力和网络安全管理能力。2020年,武汉农商行制定为推动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上线“众安保险助贷”“税e贷”、美团联名卡等产品。积极探索智慧金融“301”贷款模式,成功上线小微民生贷。创新贷款风险分担模式,新一代互联网银行平台投产,推出全新手机银行、个人网银,平台用户突破28万户,日均交易量1.24万笔。在风险防控方面,严格抓好存量风险化解和增量风险防范。推进风险偏好及限额管理系统建设,全面风险管理取得阶段性成果。全面完善资金业务系统、财务系统改造,新会计准则项目上线运行。从严网络安全管理,加大对关键领域、关键岗位、关键节点的安全检查。在档案管理方面也利用数字化手段建立档案管理系统,提高了银行管理效率。
针对武汉农商行的信贷现状以及当下各个金融机构面临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武汉农商行非常有必要构建完整的数字化信贷风控模式。
数据来源基础、体量及准确度是银行运用大数据进行数字化信贷风控的重要条件,商业银行只有建立自身的大数据库才能更好地进行贷前信息审核,避免造成银行的损失。在建立数据库的过程中,不仅要搜集传统金融信息也要搜集非传统信息,保证信息的全面性、完整性和准确性。通过数字化的优势对信息进行整合、审核,提升信息的准确度、覆盖度及实时性,保证信息对称。贷前审核包括身份核实和信用评估两大部分。通过对贷款人身份的识别和核实来确认贷款人身份的真实性,通过对贷款人征信信息的搜集与分析来对其信用进行评估以确认其是否具有申请贷款的资格。这些由数字化模型来进行分析能摒除传统人工的主观性等带来的误判,提高信息和判定结果的精准度,节约人力资源,提高银行办事效率。
贷款审批是贷款中间的重要一环,因此这一环节的信贷风控也十分重要。贷中监测主要包括资金管理和存量客户管理两个方面,资金管理包括指定账户资金划拨与定向支付,存量客户管理需要获得账户交易流水并对其进行实时大数据监控,通过对用户的跟踪及时进行风险预警。在这一环节,数字化系统的重要作用就体现了出来。传统的贷款审批由于受到信息的不对称、数据时效性以及人工主观判断的影响导致在贷款审批环节出现问题从而导致商业银行的利益受到损害,但是数字化系统可以和大数据库相结合,利用模型发挥其优势对申请人的信息进行实时追踪,避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银行信息盲区,保证信用评估的准确性,从而使商业银行能尽量规避信贷风险,对信贷风险进行更加准确的控制。
贷后管理是信贷管理的最终环节,对于确保银行贷款安全和案件防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行贷后管理数字化有利于控制风险、防止不良贷款发生。数据化系统的构建有利于及时获取客户经济情况、个人信用以及异常行为等信息,并对其进行全面分析,有利于及时发现客户贷款出现的问题,对贷款后的风险规避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使银行能够快速反应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将银行的损失降到最低。建立贷后数据化系统,不仅有利于对信贷风险进行及时的管控,而且有利于提高银行的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