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荣兰
(江西省靖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西 宜春 330699)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生殖道恶性肿瘤之一,具有较高的患病率与病死率,其中82%左右患者是因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而高危型HPV感染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的必要条件[1-2]。普遍认为,HPV疫苗接种是预防HPV感染的最有效方式,可预防或减少宫颈癌发生[3-4]。随着HPV疫苗二价、四价与九价陆续上市、推广使用,HPV疫苗认知与接种情况逐渐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鉴于此,本研究选取2022年1月至6月在靖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行HPV疫苗咨询的110名育龄期妇女为研究对象,分析育龄期妇女对HPV疫苗认知情况及接种情况,为今后宫颈癌防控工作开展提供参考。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用整群抽样方式于2022年1月至6月在靖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行HPV疫苗咨询的110名育龄期妇女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有性生活史;首次接受HPV筛查;年龄>18岁;签署知情同意书;认知功能正常。排除标准:既往有子宫颈手术史者;入组前3个月内接受免疫抑制剂与激素类药物治疗者;合并子宫颈相关疾病;精神疾患;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已确诊为宫颈癌患者。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收集整理入组对象年龄、孕次、性生活频次、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居住地、婚姻状况、职业状态、HPV疫苗认知情况、HPV疫苗接种情况等资料。HPV疫苗认知评估:参考《子宫颈癌综合防治基本实践指南》[5]拟定问卷,共10项,包含HPV病毒传播途径、高危型HPV感染类型、宫颈癌与HPV之间的关系、HPV阳性结果的意义、宫颈癌筛查方法、宫颈癌能否治愈、宫颈癌筛查的作用、宫颈癌筛查应定期进行、HPV疫苗需接种次数、是否了解HPV疫苗等,每个项目按“不知晓”“了解”“完全知晓”分别计0分、1分、2分,总分为0~20分,总分<12分表示认知不良,≥12分表示认知良好。
1.3 观察指标 ①调查育龄期妇女对HPV疫苗认知情况。②调查育龄期妇女HPV疫苗接种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1.0软件分析数据,用()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n(%)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基本资料 110名调查者年龄20~42岁,平均(25.21±2.44)岁;孕次0~3次,平均(1.72±0.19)次:性生活频次0~5次/周,平均(2.88±0.72)次/周;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7名,高中及以上73名;家庭人均月收入:<3 000元34名,≥3 000元76名;居住地:城镇70名,农村40名;婚姻状况:未婚28名,已婚82名;职业状态:无业29名,在职81名。
2.2 育龄期妇女对HPV疫苗认知情况 110名育龄期妇女中HPV疫苗认知良好36名(32.73%),认知不良74名(67.27%)。110名育龄期妇女对宫颈癌与HPV之间的关系、宫颈癌筛查的作用知晓率相对较高,均>25.00%,宫颈癌筛查方法、宫颈癌能否治愈知晓率较低,均<15.00%。对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育龄期妇女对HPV疫苗认知情况分析[n(%)]
2.3 育龄期妇女HPV疫苗接种情况 110名育龄期妇女中未预约或未接种HPV疫苗者94名(85.45%),已预约HPV疫苗接种6名(5.45%),已接种疫苗10名(9.09%),其中已接种疫苗1剂次4名(3.64%),已接种疫苗2剂次4名(3.64%),已接种疫苗3剂次 2名(1.82%)。
2.4 育龄期妇女HPV疫苗接种的相关影响因素
2.4.1 单因素分析 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居住地、对HPV疫苗认知情况与育龄期妇女HPV疫苗接种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孕次、性生活频次、婚姻状况、职业状态与育龄期妇女HPV疫苗接种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育龄期妇女HPV疫苗接种单因素分析
2.4.2 多因素分析 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家庭人均月收入<3 000元、居住地农村、对HPV疫苗认知不良是影响育龄期妇女HPV疫苗接种的高危因素(P<0.05)。见表3、表4。
表3 育龄期妇女HPV疫苗接种的影响因素变量赋值情况
表4 育龄期妇女HPV疫苗接种的多因素分析
宫颈癌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仅次于乳腺癌,我国每年新发宫颈癌病例约13万例,死于宫颈癌患者约3万例,宫颈癌危害性极大[6-7]。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关系密切,机体感染HPV后,能够促进黏膜鳞状上皮增殖,随着病情进展可引起宫颈癌前病变,甚至诱发宫颈癌[8-9]。而HPV感染发展至宫颈癌的时间较长,中间存在较长的可逆转癌前病变期,若能早期控制HPV感染发生是预防癌前病变、减少宫颈癌发生的重要方法。HPV疫苗接种是预防HPV感染的重要方法,其能够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在反应过中会有中和性的抗体出现,在机体感染HPV前便能结合病毒抗原,进而预防HPV感染发生[10-11]。本研究中,110名育龄期妇女中HPV疫苗认知良好36名(32.73%),认知不良74名(67.27%),提示育龄期妇女中HPV疫苗认知水平偏低。这可能与部分育龄期妇女对宫颈癌危险性认识不足以及HPV疫苗上市前后相关知识宣传不到位或宣传教育不够有关。建议相关部门通过微公众号推广HPV相关知识,并经妇女节或母亲节系列活动、电视、广播以及专家讲座等方式加强HPV疫苗相关知识宣教,提高育龄期妇女的认知程度。
本研究中,110名育龄期妇女中未预约或未接种HPV疫苗者94名(85.45%),已预约HPV疫苗接种 6名(5.45%),已接种疫苗10名(9.09%),由此可见,育龄期妇女HPV疫苗接种率较低。可能与以下几点因素有关:①HPV疫苗接种追求高“价数”,群众普遍认为九价HPV疫苗的预防效果优于四价、二价,进口疫苗效果优于国产疫苗。而九价与四价疫苗紧缺,需提前预约才能接种,有人不愿意接种供货充足的国产二价HPV疫苗,宁愿久等,进而延迟接种或错过最佳接种年龄[12-13]。②随着女性健康意识提高与HPV疫苗的推广使用,育龄期妇女接种HPV疫苗意愿虽明显增强,但存在疫苗供货量不足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群接种及时性,会降低接种率[14-15]。③HPV疫苗价格高昂,且无法纳入居民医保,部分适龄人群无法承担相应的费用,也会降低HPV接种率[16]。建议,加强HPV疫苗相关知识宣教,纠正育龄期妇女错误认知,详细讲解HPV感染与宫颈癌之间的关系,并防止其纠结HPV疫苗的“价数”,尽早接种疫苗,尽可能使HPV发挥最佳的预防效果。本研究中,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家庭人均月收入<3 000元、居住地农村、对HPV疫苗认知不良是影响育龄期妇女HPV疫苗接种的高危因素。分析原因在于:①文化程度高者具备较强的健康意识且对自身健康关注度较高,可主动学习、了解宫颈癌相关知识,且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与了解HPV疫苗,对HPV感染预防趋向相对强烈,故HPV疫苗接种率相对较高。另外,文化程度高者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与收入,交际广泛、生活相对富足且获取信息工具先进,知识更新及时,加上各种疾病患病率呈年轻化趋势的报道,促使其更早关注自身健康,一定程度上可提高HPV疫苗接种率[17-18]。②HPV疫苗接种费用较高,以九价疫苗为例,须注射3针,每针价格为1 298元,仅接种费用近4 000元,对于家庭人均月收入低的育龄期妇女而言承受压力较大,无疑会影响其接种意愿,降低接种率[19-20]。③与居住城镇者相比,居住地在农村的育龄期妇女接触宫颈癌渠道较少,且了解HPV疫苗相关知识途径有限,加上此类人群文化程度与经济收入相对偏低,对疫苗接种认识不充分,会主动屏蔽疫苗接种相关知识,故HPV疫苗接种率较低。④对HPV疫苗认知不良者不能充分了解宫颈癌与HPV感染危害性、HPV疫苗接种作用等,同时担心疫苗的效果与安全性,导致其接种HPV疫苗意愿不高,降低疫苗接种比例。
综上所述,育龄期妇女对HPV疫苗认知水平偏低,HPV疫苗接种率较低,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家庭人均月收入<3 000元、居住地农村、对HPV疫苗认知不良是影响育龄期妇女HPV疫苗接种的高危因素,针对上述因素实施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育龄期妇女HPV疫苗接种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