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南关小学 孙秋红■河北省保定市前卫路小学 孙雪英
小学科学课是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启蒙课程,也是他们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载体。我们今天开展小学科学项目化教学,可以让小学生在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适当拓展思维,按照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完善自己的学习成果。在教学小学科学学科的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无意识地会给学生带来“师源性思维受扰”,这不利于小学生思维持续参与项目化学习。为了保证项目学习过程中各环节都可以保持学生的思维参与,教师必须在项目教学过程中采取一些激发学生思维活动、促进学生思维参与的教学策略,进而帮助小学生把主动观察、研究、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上来。本文首先阐述了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的内涵和优势,然后指出了指向学生思维持续参与的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教学必须坚持的原则,最后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希望对提升小学生科学素养,促进他们终身发展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对小学生来说,早期的科学教育将会对他们科学素养的养成起到重要的作用。一节效果明显的科学课既能让小学生获得新知识,又能锤炼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品质。无论是在理论学习还是在实践操作中,小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能否主动参与项目学习的全过程,对学科的知识与技能掌握都起到非常关键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让学生的思维贯穿于项目化学习始终,这样才能让小学生的思维在科学课堂中萌发并茁壮成长,才有利于培养出能运用所学科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人才。
项目化学习也就是在项目的基础上展开的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地位,项目为学习的载体,最终要求得到学习成果,这是一种把学习置于具体问题中解决的教学模式。项目化学习要求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对学科有关的驱动性问题进行主动、持续的探究,运用自己的知识、能力、品质等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并形成自己的研究学习成果,深刻理解项目中蕴涵的核心知识和机能,而且可以在新情境中进行知识迁移,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具体来看,项目在学习中充当了主线作用,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项目化学习教学主要经历项目背景、项目设计、项目探究、形成成果和项目评价等诸多环节。项目化学习在组织形式、实施流程等方面有自己突出的特色,在学习过程小学生会拥有更多获取和应用知识的机会,并从中体会参与的乐趣,这有利于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学生思维参与能否保持稳定和持续是非常关键的,这决定项目化教学结果的成败。本文提到的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是在小学科学单科知识背景和一定的学科主题的驱动下,以项目化方式运用各种工具和资源开展探究性的学习活动,聚焦小学生思维有效参与项目活动的各个环节,使小学生的思维呈现持续性参与的状态,把学习活动聚焦在科学学科核心素养上。
科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操作性较强,学生往往会通过动手操作、实验等实践探究性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规律,它的学科价值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科学素养,能让他们的思维全方位、可持续地参与项目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参与学习的表现形式上可分为显性参与和隐性参与两个类型。学生外在感官参与的行为属于显性参与,而隐性参与就是思维参与。要在项目学习中把学科知识、方法、经验内化为学生的认知,学生的显性参与固然重要,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参与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项目化学习强调学生的行为参与和思维参与并重,而思维的参与是主体参与的核心与主线,要在思维持续参与的条件下首先做好核心知识的再建构;其次是在驱动性问题的驱使下主动学习、探究并形成成果;再次,发挥创造性的思维,用高阶带动低阶学习;最后,把学习素养向持续的学习实践转化。项目化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出驱动问题,对项目进行规划,管理项目实施过程,最后把项目结果展示出来。在项目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接受,而是发散思维主动探究,思维活动始终参与实践研究过程,这与小学科学新课标提出来的倡导探究式学习的基本理念是符合的。因此,注重学生思维参与是项目化学习的重要特点,相关教学设计的改革和创新都必须在这一特点的基础上展开。
项目化学习完全是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进行的,教师起到指导作用,学生处于主体地位,项目化学习任务是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这就使“教学相长”的目标更好地得以实现。在当今社会,教学模式和手段也在不断地创新,教师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不仅能使小学科学教学的效果得到显著的提高,也能开拓小学生的眼界,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洞察力。因此在项目化教学中鼓励学生的思维参与是非常关键的,其优势和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小学生通常好奇心较强,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模式不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项目化教学通过设置驱动性问题,鼓励小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的学科学习产生动力,并维持思维深入、不断探究的状态。在整个由问题驱动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动会参与项目问题的分析、探究和解决的过程中,因为思维具备了较强的参与性,最终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会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项目学习中,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会产生深远的正面影响。
项目化学习的驱动性在于让学生在观察、思考、讨论探究中得出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科学知识,也使他们的思维方法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有利于形成科学思维,具备学科的核心素养。而在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对项目进行观察、设计、讨论、研究、结论和评价。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学生用实践操作获得直接经验,并培养出了他们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同时学生的观察、设计、研究、沟通与交流能力都会得到提高。
对科学学科的项目化学习来说,学生思维参与的重要性是非常关键的。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支持学生“做”,更要鼓励他们去“思”,对学生思维的参与程度引起应有的重视。然而,目前的小学科学学科的项目化学习中,让学生养成思维参与的习惯并不容易。部分教师目前对学生思维持续参与的重要性缺乏清晰的认识,旧教学理念对学生的思维参与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从而阻碍学生在科学学习中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对教学组织形式过于重视,学生被迫接受,这种只关注组织形式的做法,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逐渐习惯于被动接受教师的安排;2.教师按照教学环节流于形式的展架教学,学生只能被动地配合,教师认为完成所有的教学环节就是完整的教学活动,这种按部就班的“套路”式教学模式,会逐渐削弱学生主动探究和创新的意识;3.教师对问题思维高度要求过高,学生没有发言权,教师对表面的课堂效果刻意追求,拔高小学生的思维高度,造成只有少数优等生的思维才能跟上教学步伐,多数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探究。长此以往,多数学生的思维活动就无法有效地参与项目化学习的过程。
在实施项目化学习过程中,教师必须关注项目中学生的思维参与。因此,下面在实施流程等组织形式上提出一些可让学生思维参与的教学建议,目的在于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并提升他们的学科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活是科学知识的源泉,小学生在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各种各样的科学知识,学生也可以结合自己学习的内容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但小学生往往不能确定自己思考方向的正确性,所以针对小学科学的理论知识,他们并没有形成明确的认知。小学生在自己生活中对事物已形成的感性认识,是他们开展思维活动并使思维活动持续下去的前提和基础。随着小学生学习程度的不断加深,他们的思维形式也开始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但是对小学生来说,形象思维依旧处于主导地位。所以,在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教学中,选择合适的生活内容作为项目背景切入点,是小学生思维能否融入项目化教学学习的关键。比如,在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这一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项目命名为“有生命物体的特征”,然后鼓励学生说出校园内有生命的物体,带领学生进入与小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中,寻找和探究校园内常见的大树、小鸟、蚂蚁、鲜花、篮球架、国旗杆等,让学生辨别哪些物体是有生命的。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课本理论可以指出,大树、小鸟、蚂蚁、鲜花是有生命的,而篮球架、国旗杆是没有生命的。然后教师再鼓励学生指出生命物体的特征,学生通过现场观察,充分运用自己的基础思维能力,再结合课文所讲的知识,纷纷指出了生命需要摄入养分才可以延续下去,而且具备繁殖、生长、呼吸等生存能力。那么教师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更高层次发展,让他们指出大树与鲜花是如何呼吸的,学生就会在探究中理解和认知光合作用的效能。通过创设这样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把项目实施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结合,就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举一反三,在贴近生活问题驱动下,才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全程参与学习项目的实施,进而在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过程中,探究环节主要是通过实验操作、建立学习平台、构建学习共同体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学生自行制作图文、影音、模型等作品培养学生的具体操作能力。在项目的成果讨论和交流环节,通过演示、解惑、答辩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上述表达形式使小学生的思维发散开来,同时再“飞扬”上去。例如,在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水到哪里去了”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让小学生认知和表达水的存在状态的学习项目,把让学生掌握水的形态变化作为教学重点,并让小学生掌握水的状态的变化条件。以此为前提,为了加深小学生对项目主题的认知程度,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思维,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洗手后手上面的水不擦也会干,那水到哪里去了呢?水的形态到底有几个类型啊?”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思维就开始发散开,并且能主动地思考和探究,把水的不同形态更好地表达出来。然后,教师可以鼓励每个学生制作表格,并预留学生填写水的形态变化和条件的空间,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水蒸发的现象,并且让学生操作这些实验操作步骤,让每一名学生集中自己的思维,观察“冷水沸腾”“水蒸气的产生”等内容。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在表格中记录水加热后发生的变化。因此,通过鼓励小学生发散思维、主动探究,不仅能让学生巩固书本理论知识,还能在实践的过程中,就“水到哪里去了”这一主题进行更深刻理解和体验,让小学生在项目研究中的思维充分活跃起来,让项目化学习研究取得了预期效果,
教师可以教材内容基础上,通过建立学习项目,对课本知识进行延伸,搭建相应的学习框架,让学生通过拓展自己的思维加深对教材主题的理解,同时把自己的综合素养提升上来。项目学习的魅力之处在于学生的思维可以持续性地参与其中,而这一个过程是可再生而且是无止境的。
综上所述,真正的教学不仅要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而且要把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品质培养出来。在小学科学项目化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针对教材内容建立相关的学习项目,让学生在教材内容基础上,把自己的想象力充分发挥出来,让他们的思维自始至终参与到项目学习全过程中,使项目化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