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第二中学 徐 进
新高考评价体系的建立,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该评价体系不仅体现在教师教法的创新和学生学法的引导方面,还体现在教师能否针对教材进行深入解读,从中发掘出教材更深层次的目标、内容、重点与难点。在新高考评价体系全面落实的大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全面开展必须将深度解读教材放在首位。本文以此为课题展开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并结合成功案例进行论证,希望广大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师能够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希望能够为今后开展更深层次的研究与探索起到理论支撑作用。
新高考评价体系中,评价指标涉猎范围主要包括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发展,以及思想意识、家国情怀、社会意识、个人行为习惯的正确养成,这些显然直接作用于学生思想、价值、道德、历史观念的养成。高中政治教材的内容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四个模块,既强调学生思想、价值、道德、历史观念的引导,同时还为学生全面形成思想意识、家国情怀、社会意识、个人行为习惯传递最为直接的信息,从而确保学生在思想层面、价值层面、道德层面、历史层面有更深层次的认知,帮助学生建立并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让学生的思想、价值、道德、历史观念得到全面升华,实现教材引领人、教育人、陶冶人的作用。
确保学生思想高度、价值认知高度、文化高度、历史认知高度的全面提升,显然成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根本任务。在这一时代发展背景之下,新高考评价体系的构建也以此为基本侧重点,既强调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发展,又强调学生各方面素养的全面提升,由此成为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以此为依托,无论是在教材的目标上,还是在教材的内容、重点、难点的设置上,都以新高考评价体系为中心,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撑。
在新高考评价体系中,针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历史观念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社会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并且在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上得到全面发展。在新高考评价体系的作用下,高中政治教材中明确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法两部分重要内容,要让学生能够意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所在,树立道路和制度的自信,同时能够依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学生理论和文化自信,达到学生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同步提升的目的,这显然也是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根本目标所在。
在新课程改革大环境和大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目标已经将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培育视为重中之重,这并非单纯体现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层面,其目的是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迈向新的历史阶段,以及新课程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新高考评价体系将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培育作为一项重要指标,教材改革的方向随之同步,需做到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全员化、全程化、全方位。这显然是新高考评价体系下高中政治教材内容的具体呈现,同时也是高中政治教材目标的直观表达,为广大高中生实现全面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在统编版教材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作为教材的主体与核心,与新高考评价体系思想政治学科评价的内容和要求高度匹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内容为例,课堂全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的全面开启来进行,让学生明确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自己提出了哪些要求,要肩负怎样的历史使命才能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才能不负韶华等内容。为此,必须从四个方面将该部分内容进行解读。
第一,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我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所在。就新高考评价体系思想政治学科的评价标准和指标而言,学生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能否保持高度准确显然是重中之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无疑是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和树立价值观念的根本,在教材的教学目标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就本课教学活动而言,要让学生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性所在,进而帮助学生建立制度的认同感,增强制度层面的自信,由此达到有效的正向的学生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养成的目的,这显然与新高考评价体系思想政治学科评价标准和指标高度统一。
第二,教学内容以分析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为主体。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人民当家作主”,人民作为国家的主人,生产资料归人民所有。新中国建立初期,社会生产力比较落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经济体制显然更适合新中国的长远发展,故而这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的主要原因。学生只有深刻意识到这一点,理想信念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坚定,价值观念才能实现进一步的升华,这显然与新高考评价体系中思想政治学科评价的要求与标准高度一致。
第三,教学重点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无到有,再到又好又快发展的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在摸索中前行和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其发展历程经历的艰辛更是让世人难以置信,学生深刻了解并形成高度认知必然会全面增强“四个自信”,自身思想观念与价值观念随之得到提升,这正是新高考评价体系中政治学科评价的主要侧重点。
第四,教学难点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一切成绩的基本原因,以及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毋庸置疑,“奋斗就会有艰辛,艰辛孕育着新的发展”。在改革开放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实现了首次大跨步前进,根本原因在于“改革”与“开放”并行,学生只有深刻感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必须在改革中不断摸索,在开放中寻找新的生机才能确保发展的永续和又好又快,这显然能够更加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推动学生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形成。
革命是社会迎来新发展的开始,社会文化发展离不开革命文化的传承。对此,在新高考评价体系中,思想政治学科关注的重点不仅体现在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方面,同时还体现在学生思想、价值、道德、历史观念的形成过程与结果方面。因此,在解读高中政治教材中,革命文化已经以“春风化雨”的形式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以“综合探究一回看走过的路 比较别人的路 远眺前行的路”教材内容为例,教材目标的设计要体现学生对人类发展的一般过程与规律有深刻的认知,同时能够起到知识结构的承上启下作用,确保学生能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铺设出一条哲学思维和思维模式,让学生在无形中能够体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性和创新性,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树立责任意识、大局观念、奉献意识,这显然与新高考评价体系思想政治学科评价标准与初衷相吻合。教材中将深刻理解“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重中之重,强调社会矛盾是明确社会发展大方向的主要影响因素,引导学生够客观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历史必然性,进而达到增强学生政治认同感的目的,这正与新高考评价体系思想政治学科评价标准和新要求高度一致。教材中将明确人类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作为难点,明确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都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让学生深刻意识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区别与联系所在,辩证统一关系的认识必然会促进人类社会始终处于可持续发展的状态。由此向学生传递客观事物发展有两面性的知识,只有找出事物内在不同与联系才会成就更好的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法治意识作为当今时代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意识之一,是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更是各领域实现并始终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保障。在新高考评价体系中,将学生法治意识的全面培养作为思想政治学科评价标准与要求,高中政治教材也将这一部分内容作为重要补充,以此确保当今时代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全面发展,最终为各个领域实现发展提供有力保证。以“法治社会”教材内容为例,教材目标中明确指出了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个维度,要求学生能够深刻意识到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所在,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够深刻感知自己作为法治建设的基本主体,需强化自身法治意识,进而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合格建设者,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不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教材内容上,以法治社会建设的内涵为根本,以法治社会建设的意义为中心,让学生明确法治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经之路,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根本前提,让学生深刻感知“国泰民安”在民族复兴和始终保持又好又快发展中的意义所在,并能明确意识到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有责任、有义务为之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故而确保学生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得到正确引领。
教材将法律精神、法律原则、法律范围内的行为习惯养成作为重中之重,强调学生道德素养全面提升的同时,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有义务维护良好的社会环境,进而在思想层面和道德层面实现良好的发展,最终上升到精神层面和素质层面的提升与发展。这恰恰是新高考评价体系思想政治学科评价的根本指标所在。教材将法治社会建设的基本内容作为难点,强调依法治国的根本为以德治国,以德治国的根本在于人民思想道德素质、价值观念、历史观念的正确树立,进而明确法治社会建设的基本内容能够帮助自身思想层面和精神层面得到升华,以此达到引领学生实现思想、价值、道德、历史观念正确发展的目的。这显然是新高考评价体系思想政治学科的根本标准和要求所在,也是全面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品质的有力诠释。
从新高考评价体系赋予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新使命出发,确保学生以科学的思维探索世界无疑是新使命之一,其根本在于确保学生能够用科学的思维去认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所在,进而找准自己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中的定位,以及所要肩负的使命和履行的责任,由此方可确保创造出最大的价值,实现自我价值最大化。针对此,“用科学思维探索世界”成了当今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向学生传递的主要信息,也是确保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有力抓手。
以“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教材内容为例,教材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作为主要内容,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理论,强调在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的运用要结合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现实情况,转变思维的同时实现创新,真正让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得到灵活运用,让其理论指导作用能够到充分体现。这显然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学生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更为学生责任意识和价值观念的正确转变提供了有效途径,能够促进学生建立用科学思维探索世界的观念。
在教材重点上,突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特征的重要性,对学生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不同历史时期都能为社会主义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主要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具备极为明显的实践性、革命性、科学性。所谓的实践性,体现在用实践验证理论观点,用革命行动不断完善理论思想,用科学的眼光不断创造新的事物。学生经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必然会深刻意识到以怎样的方式探索新世界、开启新征程,进而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视角去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新征程,明确自身在未来发展道路中应肩负的新责任,从而形成深层次探索促进未来社会发展的新视角。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新高考评价体系思想政治学科考查范围与标准已经有了新的重点,更加强调学生思想、价值、道德、历史观念的培养。在这一背景之下,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核心与侧重方向也更加明确,与新高考评价体系思想政治考核范围和标准高度吻合。对此,教师要确保学生对上述观念实现全面而又长效的培养无疑需要不断深入解读教材,更深层次明确教材目标、教材内容、教材重点与难点,由此方可达到甚至超出预期目标,为全面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培育更多高质量接班人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