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提问 高效课堂
——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

2022-12-19 01:54山东省济南市莱芜陈毅中学陶恒香
天津教育 2022年33期
关键词:勾股定理解题数学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陈毅中学 陶恒香

某种程度上说,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在亲身体会和感悟数学的过程。当学生能够主动地、自愿地、积极地走进数学世界,并且试图感受到数学世界的魅力时,意味着学生已经拥有了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活动教学时,应该做到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且让学生对数学能够持久地保持好奇心和旺盛的探索欲。初中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可以以具体问题作为课程教学内容的媒介,充分把握好提问的重要性,通过教师有效提问、学生高效回答,共同致力于打造精彩且高效率的数学课堂。本文将结合笔者教学经验,对该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一、营造提问氛围

初中数学教师在实际进行提问的时候,需要采取一定的策略。如果教师只是简单且生硬地向学生提出“请同学们回答小明有多大的概率到达车站不迟到”或者是“请同学们主动发表自身关于上述几何图形问题的答案”的问题,那么并不能有效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教师这种提问的方式是错误的,没有效率的。教师不能直接而生硬地在课堂上提问学生,而应在营造课堂提问的氛围和语境的基础上进行。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充满探索欲、好奇心的环境氛围,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数学问题的答案。积极的提问氛围不仅能够有效推动教师的课堂进度,同时能够使学生较容易地投入数学课堂中,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例如,当教师希望学生回答“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求解”这一问题时,应该用较为诙谐幽默的语言进行提问,为学生构造趣味语境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教师可以说:“在我们原来学习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时,就是以长方形进行类比推理,然后根据长方形的特征引申出了平行四边形特有的一些性质,因此我们可以说这两个图形目前是一家人。那么当我们需要求解实际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时候,是否可以再次得到长方形的帮助,让长方形出现在证明推理过程中,从而帮助我们得出正确的面积公式呢?”由此,学生就会主动思考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进而通过对平行四边形的平移和剪切得出底乘高的面积公式。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用一个有趣的故事来营造课堂气氛,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有一天阿凡提在卖毛毯,地主看中了阿凡提的毛毯,阿凡提便拿出两块形状不同的地毯……”此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形状,一个长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学阿凡提的语气说:“地主,你要是能从这两块中选出一块大的我就不收你的钱了,要是选错了就得付两倍的价格,地主选了半天拿了那个长方形的。同学们要是你们的话,你们选哪个呢?”随后便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样在故事问题的引导下学生都会积极地开始思考和回答。

二、明确问题尺度

当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自身教学方法的优化时,一定要确保在提问的过程中,准确把握提问的对象、时机。教师要做到准确、高效、清晰地提问,学生才能够在第一时间明确地接收到教师的问题并进行思考,才能够确保课堂中不会因为提问的模糊和不准确造成教学进度的拖延,才能够保证学生不会因为获取教师的所提问题而浪费时间,由此才能够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教学效果,避免课堂中无效问题的产生和纠结,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

例如,针对“概率分布”的相关知识进行提问时,教师不能一味向学生提问,而应把握好提问的节奏和数量。题目背景是小明有放回和无放回地摸出含有5个小球的箱子中唯一的一个黑色小球的概率,当教师问:“小明有放回和无放回的摸球有什么区别?”之后,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考空间,然后再进一步提问:“小明无放回和有放回地摸球,那么一共可以摸球几次?有几次是有可能摸出黑色小球的?两种不同摸球方式可能会造成什么数据的不同?”当学生在引导之下能够明确小明摸球的过程之后,教师可以选择性地提高难度,提问学生:“如果箱子中黑色小球有两个,那么结果会有什么不同?”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要确保问题的难度,要采用阶梯式提问的方式,由易到难,不能全部是有难度的问题,也不能全部是简单的问题,要体现出难度的提升,这样才能够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

三、抓住提问时机

数学教师在进行提问时,要把握问题提出的时机。当教师在提问的时候能够做到巧妙提问、适时提问、准确提问,就能够确保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够确保学生此时进行数学思考是最高效、注意力是最集中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提问的过程中,要在学生注意力可能转移时进行提问,目的是吸引学生注意力回到数学课堂中;教师也可以在学生疑惑的关键之处进行提问,目的是高效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进而不耽误后续的教学进度;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学生不容易回答的问题,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数学思维的不断深入,以及对问题的深入分析……总而言之,教师通过抓住提问时机可以确保学生学习的高效和准确。

例如,在学生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问题时,针对销售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课堂中学生学习的状态,提问一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请他们谈谈自己对销售问题的分析以及解题思路。教师可以在讲解完重点知识之后提问学生:“请将我刚刚所说的一元二次方程求解应用题的主要解题思路复述一遍。”教师可以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其他实际应用事例,如动态几何、商品定价、旅游攻略等,请学生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并进行求解。或者是让学生分享有关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事例,教师可以给出学生几个方向,随后让学生小组讨论,说出本小组的事例。在学生陈述不当时,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提问法引导学生进行完整和准确的陈述,从而将本小组的概念更好地传达给其他学生。教师就重点不断向学生提问,从而加深学生对某一个知识点的印象,进而帮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提升学习效率。

四、提供思考空间

事实上,在教师进行课堂提问的时候往往会产生自问自答的现象,也就是教师会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自我解答。那么会导致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完全跟着教师的节奏和进度进行学习,不会促使自己广泛思考。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重点注意回答的方式,要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我思考。只有学生主动思考,才能够体现提问的教学价值,才能够避免学生对教师产生过多依赖和盲目信任。教师提问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思考,因此要予以有效引导和指引,不能过快地给出问题答案。

例如,在学生计算整式的加减时,教师给出一个关于x的二次多项式,让学生求解其中未知参数k的值。对于这种题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明确二次多项式的概念定义,让学生动手进行计算,通过合并同类项的方式合并整式,将整式化成为x的降幂次方排列的形式,然后比对二次多项式的概念,令x的三次幂对应的系数为0,再利用x的二次幂系数不为0进行结果的检验和取舍,最终得出正确的答案。在整个求解过程中,教师要给出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对这个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这样学生在听教师讲解时也会更加注意自己不会的地方。所以,不能让学生一看到题目之后教师就开始讲解。同理,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计算,然后和正确答案进行比对并且分析错误原因,从而让学生对这类题型的印象更加深刻。教师如果直接进行讲解,会让学生意识不到自己可能出错的地方,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五、结合错题资源

教师在数学课堂中提出的问题并不一定局限于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日常学习中常犯的错误进行提问,这是一种正确高效利用一切可利用课堂资源的行为。在课堂中,通过教师对错题的讲解和再次提问,有效加深学生对于该知识点的印象,进而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最终起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作用。针对学生错题的提问,教师也可以在学生产生错误之后进行追问和询问一些细节,通过更加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回答其中的问题,并且主动思考修改方式。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问一答,由此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积累学生的经验,进而发展学生创新严谨的逻辑思维,从而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几何图形初步认识”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在黑板中绘出三线,即直线、线段以及射线,分别标为1、2、3。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标号为2的是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是直线”。当学生给出错误答案之后,教师不应该有任何明显的情绪波动和言语批评,而应继续提问:“那你可以说说它为什么是直线吗?”学生回答:“因为它和1号线一样,都是一条长长的线。”听到这个答案之后,教师可以在直线的特点、定义,以及1号线和2号线之间的区别反问学生,让学生思考这两条线之间的关系,进而可以得出线段和直线之间的区别就是线段是有尽头的、可以进行测量的,而直线没有尽头、不可以测量。同理,教师也可以采取相同的方式提问3号线,最后进行总结概括,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在回答问题时犯过的错误进行总结,其实就是三种几何图形之间的差异。由此,通过教师的提问,引导学生忽视结果,注重思考过程,不断深入挖掘图形之间的关联和差异,提高学习效率。

六、通过提问启发

数学课堂中的提问,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准备并且反复斟酌。如果教师想要打造一节高效的数学课堂,那么在课堂上教师说的任何一句话都应该能够启发学生思考。课堂提问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中可以作为一种评价体系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通过提问一些重点知识点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帮助教师适时地调整教学进度;课堂提问同时也可以作为一种媒介,通过较为深度和广度的拓展性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拓展学生思维,从而帮助学生高效学习。

例如,在教师讲解“勾股定理”的应用时,可以在课堂中提问学生:“什么是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是怎样进行推导的?”“请同学们通过所学知识进行猜测和推断,勾股定理应该适用于哪些场景,又在相关场景中如何进行使用?”通过上述问题进行课堂引入,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对于勾股定理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从而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复习和回顾。在勾股定理的应用讲解完之后,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思考作业:“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使用过勾股定理,为什么会选择使用勾股定理?你在使用勾股定理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通过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自身的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数学,从而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七、鼓励引导思考

由于数学是一个需要严谨逻辑思维的科目,因此数学题目的解答往往是一环套一环,每一个解题步骤都是相互关联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往往不愿意主动回答教师的提问,一个原因就是学生对于自身答案的不确信以及不肯定。学生时常担心自己在前面的解题过程中没有正确进行计算,从而导致教师所提问的部分没有准确回答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更加愿意根据教师提供的正确答案去进行检验和思路的纠正。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中不断地鼓励学生主动回答问题,教师可以明确告诉学生,回答问题不一定是要给出一个具体的答案,也可以是自身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师不应执着于正确答案,要着重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放在具体的思考过程中,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生学习“投影与视图”时,由于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尽相同,因此每个学生在根据三视图推断实际物体摆放情况时候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教师如果在课堂上进行提问:“请同学们分析判断该三视图是由怎样的实际物体进行摆放的?”那么教师可以明确指出这是一个有正确答案,但是没有正确解题方法的题目,随后教师可以说:“因此,请同学们畅所欲言,向大家分享自己面对三视图时候的一些解题方法,给空间想象能力较弱的同学提供更多可以参考的解题思路。”教师通过将提问变成没有正确答案限制的分享,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思考问题,而不是想方设法凑出正确答案。

八、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学习是一个教师和学生彼此共同努力的过程,因此,教师要进行高效提问,促使学生积极踊跃地回答,以此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感,使他们感受到不一样的数学课堂,激发出学习兴趣,逐渐提升数学思维,培养数学能力。

猜你喜欢
勾股定理解题数学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勾股定理紧握折叠的手
用勾股定理解一类题
应用勾股定理的几个层次
用“同样多”解题
《勾股定理》拓展精练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