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禹男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214153)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基于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的数字媒体得到迅速发展,影视传播实现跨平台、全方位、立体式的传播格局,影视文化产业随即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数字媒体突破大众传播模式框架,颠覆信息表现形态,将影视传播载体从传统的电影、电视扩大到电脑、手机、互联网以及其他数字化媒体等综合媒介,使受众可以随时随地借助影视作品来满足获取信息、进行娱乐、享受愉悦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媒介的变革也使得影视媒体竞争日趋白热化,影视包装作为影视媒体的整体外在形象,广泛应用于传播领域的各个层面,并已成为影视媒体争取受众、扩大影响、树立品牌的一项利器[1],由此社会迫切需要大量兼具实践能力和审美修养的复合型人才,这对影视包装从业人员以及影视制作类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高职院校教育中,注重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强化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影视制作作为新兴产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首先就是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实战”能力[2]。基于影视行业特色、专业定位及培养方案的具体情况,影视包装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其培养目标旨在通过课程学习,提高学生的项目实践、软件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掌握影视包装的核心理念、设计规范和制作流程,并学会综合运用各类软件为电视频道、影视节目、新媒体栏目或其他影视传播组织提供影视包装方案,让学生具备影视包装设计的专业素质和审美修养,以满足就业需要。因此,如何进一步完善实践性教学方式,探索符合时代需求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发展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当下影视包装的课程教学多以讲授软件基础操作为主,学生不能跳出学习案例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所学的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在课堂、单元以及整个专业课学习中,教师往往忽略对影视包装课程大概念的深入讲授,没有将科目间、课程间、软件工具间的知识进行关联,而仅仅是陷入零碎知识和案例操作的教学中。有的教师甚至仅讲授一些零散的事实和技能,没有强调对软件的深入理解和迁移任务,致使学生只会通过操作命令的死记硬背进行学习,只会软件固定工具的固定用法,所以遇到综合性问题学生不会利用所学知识灵活处理,且很容易忘记那些知识碎片。
目前市面上关于影视包装课程的专业教材多见于以软件操作为主的案例教学,还没有形成从理论素养、专业技能到综合能力培养的循序渐进的系统性教学资料。多数教材存在理论讲授与软件操作两级分化严重、教学案例分散不系统、工作流程展示不充分等缺陷。而完整的影视包装项目包括前期创意策划、中期品牌识别设计、后期在播与离播包装设计等流程,仅通过软件层面展示零散案例的操作演示和制作技巧,或仅从理论层面探讨影视包装的制作思路及设计原则,难以支撑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
多数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与实际工作岗位内容对接不够紧密,这主要体现:1.课堂教学缺乏对完整项目各个环节的充分演示与说明,较少探讨不同软件综合使用对提升工作效率、灵活解决问题的创新方法;2.软件版本迭代频繁,新技术的教学内容更新不能及时体现在课堂教学中[3];3.学生审美能力培养欠缺,导致学生制作出的作品缺乏一定的美感和创新性,与实际工作追求的效果大相径庭。总之,专业课教师应立足专业特点与时俱进,主动探索实践前沿,随时关注行业发展动态,积极了解业内最新技术和职业需求,不断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更新,并创新特色的专业课程设计。
影视包装课程在教学组织上,不仅要结合实际项目案例融入软件基础理论、操作技能和项目制作流程的讲解,还要以职业需求为出发点,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综合实践、审美能力为落脚点,让教学更具理解性、系统性、应用性、实践性。
以深入理解课程的核心概念和关键策略为导向,采用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的一体化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影视包装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实践性课程,主要涉及影视包装的基础理论讲解和软件实操两部分内容,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搭建系统知识架构、熟悉影视包装制作思路和工作流程、掌握软件核心操作技能,使学生具备应用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在课堂上,教师应以影视包装完整项目、关键任务或重点问题为载体,按照实际工作过程和行业制作经验,进行总结并提炼一些核心概念、制作策略、使用技巧进行阐释说明,然后通过案例、类比、分解、示范等方法将抽象理论和实际事物相互关联,以此启发学生突破重点、理解难点,让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获取,在理解中领悟。
影视包装制作的各个环节常涉及很多软件的搭配使用,以实践教学为主的高职院校对软件的教学占据课程的大部分课时。当下多数专业教材或课堂教学仅停留在肤浅的固定操作层面,且以简略孤立的事实、案例和技能进行演示,往往忽略理论层面核心概念的解释说明,学生无法完成深度的理解,甚至连获得持久记忆都很难,最终流于固定参数的死记硬背。因此,在软件操作的教学环节中,要选择核心概念并结合不同案例,开展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的一体化教学,培养学生在理解基础上学会将所学知识迁移到新问题或情境中,以此提高他们的实践应用和迁移的能力。技巧是手段、不是目的;目标是流畅、灵活、有效的表现[4]。学软件亦是如此,目标不是掌握了哪个命令,而是如何通过所学的命令在实际工作中灵活有效地解决问题,这对软件核心概念的深入理解必不可少。另外,软件功能及种类每年都在迭代更新、日趋完善,且学习成本和门槛也在逐渐降低,但核心概念(如为物体添加材质时,材质球的漫反射、半透明、反射率、折射率、菲尼尔等系数是控制材质属性的核心参数)不会改变,理论联系实践深入理解软件的核心概念,即便日后因工作需要学习其他软件,也将事半功倍。
以职业情境下的实际工作内容为导向,引入完整的综合性项目进行训练,可以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在完整项目工作中,影视包装需要经过调研阶段、定位与策划阶段、形象识别设计阶段、在播与离播包装具体设计阶段等流程,以往零碎案例演示的传统教学方式并不能为学生搭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在教学设计和内容组织上,必须选择在广度和深度上能基本覆盖本课程主要知识点的综合性项目[5],从实际工作出发对项目制作环节化繁为简地进行分解提取,并以阶段性制作任务的形式将项目制作中的理论知识、软件技能、经验技巧融会贯通地向学生展示,让学生以全局思维体验项目制作全过程,加深学生对影视包装制作流程及规范的理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影视包装工作流程拆分成相对独立但又有联系的独立制作任务,让学生通过前期调研阶段的需求分析、定位与策划、撰写创意简报,中期阶段的形象识别系统设计、音频系统化设计、动作系统化设计,以及后期阶段的ID包装、片花标版、形象宣传片、节目菜单、导视宣传片等实际工作全环节的学习与实践,让学生逐步掌握影视包装制作技术。这种以实际工作相关性而不是以教材知识相关性来组织教学内容的方式,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独立完成项目策划、语言表达、报告撰写、作品设计的能力,另一方面还能培养学生项目制作的全局意识,提升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系统性。
学生能否将所学知识直接付诸实践,直接影响教学过程的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成效,尤其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的高职院校最为突出。为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善于将影视包装的课程实践项目有意识地进行成果转化,在社会实践中检验学习成果,让学生在实践中看到成效,有所期望,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以知识应用为导向的教学,可从以下两个方向为学生创设成果转化的实践机会:
1.好奇心强、喜欢探究和挑战、期盼成功是当代高职学生的普遍心理特征[6]。教师可以抓住这一心理特征,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模拟项目主题,引导学生探究和解决,并最终将项目成果上传网络进行发布,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多数学生为了让自己的作品能够得到更多关注、褒奖和商业契机,愿意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参与其中,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通过社会反馈,学生也能及时发现问题自我修正并深入探究。
2.选取实际存在的商业实践项目作为课程项目主题,带领学生共同参与。教师要善于利用学校资源开展校企合作、与校内工作室合作、或向社会征集项目开展社会服务,为学生提供有实践意义的商业项目机会,将职业训练内容融入项目过程,边学边教边实践,及时反馈及时修正及时消化,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提前接触岗位工作内容,熟悉项目工作流程,另一方面,项目结束后还可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劳动报酬或实习就业机会,以此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以审美教育为导向的教学是指将设计思维与审美修养教育元素,包括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审美理念以及艺术追求等融入到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提升学生设计审美能力。传统影视包装制作课程教学内容偏重技术教育,过于强调软件设计方法的讲解,未能突出美感渗透,导致教学质量不高[7],输出的作品毫无设计美感可言,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将设计活动向审美化方向发展,创作兼顾视觉美感与影视包装功能需求的作品,是改进高职影视包装课程的又一重要课题。因此,在影视包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展示各种设计风格、类型题材、表现形式不同的影视包装作品,通过对不同类型的影视包装作品进行赏析、比较,培养学生美学特征分析和审美判断力,并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积累视觉经验,扩宽设计视野。在教学案例示范中,要将设计审美意识贯穿教学过程始终,在利用软件绘制图形图案、设计版面、调试镜头动画时,时刻以创造视觉美感的影视画面为标准,遵循设计中形态的组织规律、视知觉规律及设计原则开展教学实践,既培训软件技巧,又培养设计创造力。要将学生作品的设计美感作为考核标准引入教学评价中。于教师而言,旨在检查学生对设计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综合运用软件技巧设计影视画面的审美创造力,以随时调整改进、完善教学过程;于学生而言,让学生能在每次作品的反馈中,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发现不足,主动学习调整自我,逐渐培养审美素养,最终提升艺术设计能力。
影视包装作为影视媒体品牌个性表现、影视营销宣传的主要方式,决定着受众对相关影视节目的期待,兼具实践能力和审美修养的复合型人才逐渐被社会青睐。通过实践与理论一体化的教学方式,组织综合项目训练的教学内容,创设成果转化的教学实践,并在教学过程中贯彻设计思维与审美修养的教育改进措施,对传统高职教育课程及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升级,能让学生在课程实践中深入理解知识、熟练掌握技能、应对不同挑战,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