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应用探索

2022-12-18 21:06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22年9期
关键词:行政资产部门

罗 霞

重庆市科协科技服务中心 重庆

一、引言

行政事业单位不以营利为目的,内部控制以提升公共服务效能为主要目的。内部控制是组织机构实现高效管理的必要手段。当前,很多企事业单位都已经开始建立合适的内部控制体系,在不断完善的制度体系指导下,降本增效,规避风险,提升内部管理效率。

行政事业单位由于特殊性质,在内部管理方面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比如,内部管理松弛,经费使用缺乏规范化的制度依据,管理成本过高;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内部运行效率较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存在薄弱环节,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所以,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提升内部控制应用水平。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会计基础工作缺乏规范性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缺乏规范性,主要与会计管理制度的可行性不足,以及监督工作不到位密切相关。

(1)行政事业单位的原始凭证审核把关不严。比如,有的发票没有加盖公章,相关凭证没有经手人签字,会计记账凭证的填制不够规范。

(2)记账凭证缺乏统一标准。比如,摘要内容过于笼统,会计科目名称没有统一或误用,会计账务处理不及时,会计科目随意合并。

(3)账册使用不规范。比如,会计账簿未按规定建册,部分资产未入账,没有单独建立备查账。

(4)会计档案管理不完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归档等方面缺乏有效管理。比如,在相关材料的入库交接中,没有在相关表单中清晰地记录经办人或领用人的姓名、借阅时间、归还时间等。

2.预算管理不完善

预算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控制的有效途径。以内部控制为基准,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流程,能够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水平。近年来,财政部门及主管部门出台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相关管理规定,其中很多制度涉及预算管理。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建立了预算管理体系。但是从整体效果来看,一些单位的预算管理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预算机制不清晰。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很多单位没有经营性收入,预算管理意识较为淡薄。管理人员对于预算目标不明晰,也不太了解预算管理要求,只是根据往年的财务状况进行预算编制。

(2)预算管理不全面。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只是以财务收支为依据实施预算管理,没有考虑资产变动及损耗情况,导致预算管理工作不全面。

(3)预算执行缺乏监督。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真正把预算管理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预算编制完成后,在预算执行阶段缺乏监督,也没有进行有效的绩效评价。

3.风险控制缺失

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既包括经济活动中的风险因素,还包括内部环境及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行政事业单位所面临的风险。行政事业单位风险控制缺失,可以从单位层面及经济业务层面进行分析。

(1)单位层面的风险控制缺失。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缺乏健全的风控组织框架,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未形成联动效应,无法对内部的风险因素进行准确把握。

其次,风控机制不健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建立有效的风险防控制度,虽然部分单位建立了相关制度,但是由于没有采用合理的风险管理方式,导致风险防控制度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不足,给单位运营带来风险。另外,行政事业单位没有明确风控人员的职责,无法进行有效考核,导致风控工作落实不到位。

最后,财务信息的合规性、合理性得不到有效保障,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的风控工作开展。

(2)经济业务层面的风险控制缺失。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对经济项目的管控不足。部分项目的立项,没有严格落实审查审批流程;项目实施往往因预算的可行性不强,导致频繁调整预算方案;项目资金也未严格按照预算方案使用,造成较大的经济风险。

其次,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一些单位由于人手有限等原因,没有设置专门的资产管理岗位,也没有配备资产管理专员,无法及时准确地掌握资产的采购、使用、变动、报废等情况;一些单位没有建立定期盘点制度,致使资产清查时出现账实不符的情况。

4.内部控制监督机制不健全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落实,离不开有效的监督机制。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特殊性,部分单位没有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导致内部控制工作无法顺利开展。一些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刚建立,没有针对内部控制开展监督工作。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甚至由内部控制部门的分管领导,对本部门工作的有效性进行考核。内部控制部门的检查办法、检查周期及检查范围不明确,评价报告编制缺乏具体要求。一些单位即使建立了内部控制监督部门,也未能与审计部门形成联动效应,监督效果不够理想。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监督,除了依靠内部监督,还应该充分发挥外部监督的积极作用。但是目前,上级主管部门、审计部门等没有发挥监督职能,对行政事业单位缺乏有效的约束;在对各单位进行检查的过程中,没有深入内部管理环节,只针对各单位的工作成果、业绩表现进行评价,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只注重结果,而忽视内部控制过程。

另外,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主动接受公众监督。公众缺乏了解行政事业单位业务工作详情的渠道,也难以发现问题和风险点。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优化措施

1.进一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在完善会计基础工作的过程中,不仅要符合相关会计制度,还应根据本单位的职能及行业特点,落实科学合理、可操作的原则;同时,定期对会计基础工作进行梳理,不断优化调整工作流程,适应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不断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健全会计管理体系。首先,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明确财务部门的主要职责及相关要求。其次,合理地设置会计岗位,明确岗位职责,梳理工作流程,规范工作行为,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定期考核。

(2)建立完善的账务处理制度。在财务处理制度中,需要明确会计科目的设置及处置标准,以及会计凭证的填制要求、审核标准、递送程序。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规范原始记录的填制工作,明确财务管理要求,细化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建立财产清查制度,对国有资产进行定期清查,建立台账,按要求对清查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并跟踪追责。建立财务会计分析机制,采取合适的分析方法,详细编写分析报告。

(3)加强会计档案管理,为后续会计核查提供完善的资料。档案是一个单位的重要文件,行政事业单位要对会计档案的归档、借阅、登记等环节,进行严格规范;应该在相关表单中对档案进行编号,详细登记归档人员、经手人员,并清晰记录档案的借调及转移情况。

2.健全预算管理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不仅能够有效地管控资金和资产,还能提升内部控制水平,促进各项业务工作顺利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要想健全预算管理机制,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建立单独的预算管理部门,结合本单位的组织结构、职能职责、业务范围,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避免只关注财务预算的情况,而是将所有资金、资产及其他形式的有价标的物,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体系。在预算管理制度中,需要明确预算目标、预算管理内容、具体要求和标准。

(2)完善预算编制。预算管理部门需要与业务部门、人事部门等,加强沟通协调。预算编制人员需要与业务部门加强联系,深入了解业务流程和工作开展情况,编制精细化的预算方案,确保预算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减少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调整情况。

(3)加强预算执行。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方案批复下达后,需要加强预算执行。对此,预算管理部门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需要加强管控;对于偏离预算方案的项目活动,需要及时提醒;对于已经发现的严重问题,应该及时上报给管理人员,制订整改方案并督促落实。

3.强化风险识别及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加强对各部门、各项目的监督,及时发现风险点,通过风险评估、及时预警、积极应对,降低风险。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风险防控,可以从单位层面及经济业务层面进行。

(1)单位层面的风控管理。首先,完善组织结构。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建立风控部门或岗位,明确工作职责。同时,加大宣传力度,使全体员工认识到风控工作的重要性,增强风控意识;加强部门沟通,建立多部门的联动机制,共同应对风险问题。

其次,建立完善的风控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要以制度的形式,对内部控制部门的岗位人员配置及岗位职责进行规定,建立岗位责任制。同时,明确内部控制工作的执行部门和监督部门,清晰划分权责关系,避免各部门之间的职能交叉重叠。另外,建立重大事项决策机制,提升各项经济业务和管理决策的有效性,主动规避风险问题。

最后,加强财务信息的风险控制。行政事业单位需要组织专业的财务人员,对会计制度进行梳理,对财务信息编报流程进行规范,确保各项会计制度及报告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2)经济业务的风控管理。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涉及资产采购预算、资产归口核算等。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资产管理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政府采购的相关要求,进行可行性论证,并编制资产采购预算;在资产管理过程中,需要定期清查盘点,评估资产价值,确保账实相符。

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在项目管理时,需要对项目的立项、审批、执行、验收等环节进行严格控制;对于涉及财政资金的项目,应该落实预算管理要求,杜绝资金截流、挪用、套取、流失等违规行为,保障项目资金的规范使用。

4.加强内部控制监督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各项内部控制措施落实到位。同时,通过加强监督,不断完善内部控制流程和措施,保障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监督,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建立系统完善的内部控制监督体系。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确保内部控制监督工作的独立性与有效性。内部控制监督部门应该独立于其他部门,特别是要与内部控制执行部门分离。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不断完善内部控制监督制度,明确各岗位的工作职责,避免出现问题时互相推诿。内部控制监督制度还应该明确规定监督检查的具体方法、检查周期、检查范围;要求内部控制监督部门定期编制详细的报告。

(2)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监督工作,应该与内部审计工作形成协同联动效应。加强内部控制与财务部门、审计部门、资产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收集和分析数据信息,提升内部控制监督的有效性。

(3)上级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等,应该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通过定期检查,及时排查问题缺陷,提出意见及整改方案,敦促相关部门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整改。

同时,加强绩效评价,运用绩效指标对内部控制工作进行考核。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定期公布内部控制工作报告,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四、结语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因而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工作。在具体工作中,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内部控制工作成效不佳。因此,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增强内部控制意识,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及时梳理和排查风险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加强内外部监督,提升内部控制工作水平,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健康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行政资产部门
关注《行政与法》方式
米其林行政主厨的GENTLEL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守住硬核资产是“硬道理”
102个中央部门公开预算过“紧日子”成关键词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
资产评估法:能否终结“多龙治水”
我国多部门联合行动打击网上造谣传谣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