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鹏 菏泽市建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引发建筑外墙渗漏的因素较多,墙体一旦发生渗漏,不仅会影响建筑使用的舒适度,还会威胁建筑结构主体的安全。因此,建筑企业应提升外墙防渗漏水平,从而切实保证建筑的施工质量。
如果建筑工程中应用的外墙防漏工程技术达不到相关要求,会对工程质量提升产生制约,必须关注外墙防漏工程技术,将该技术合理应用到实际施工中,不断提升施工技术水平。通过外墙防漏工程技术的应用,能够提升建筑的质量,保证建筑企业的综合性效益。
如果在外墙防渗漏处理过程中存在问题,建筑投入使用后会出现渗漏问题。一旦发生渗漏,则会引发多种病害,其中开裂、表皮脱落是最为常见的现象,如果不能有效处理外墙渗漏问题,将威胁建筑安全性。随着渗漏面积的逐渐延伸,也会影响建筑整体结构,使建筑无法满足性能方面的要求,影响建筑使用寿命。
一般情况下,建筑工程的渗漏问题主要出现在外墙结构中,而外墙渗漏会导致严重的房屋建筑结构损坏,甚至是严重的经济损失,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来看,外墙渗漏的主要原因分成以下几部分。
(1)建筑工程施工结构比较复杂,涉及大量施工建筑材料,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的外墙结构基本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这种结构具有高强度、高耐久度的优势,但同时这种材料本身也存在温度线膨胀系数比较特殊的特点,和其他结构材料不统一,即使是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钢筋混凝土结构也可能发生变形,导致墙体结构连接位置出现缝隙。在大规模降水或其他情况下,这些缝隙就会成为渗漏问题的主要成因,影响外墙结构的稳定性。
(2)建筑工程施工流程不合理,也能导致外墙结构渗漏。从实际工作经验来看,部分施工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无视剪力墙与填充墙中的拉结钢筋,导致后续砌筑施工无法顺利进行,一些外墙结构的底部连接处会出现缝隙,墙体结构的密实度发生变化,在外部降水的情况下就会发生渗漏问题。
(3)建筑工程施工步骤比较复杂,在外墙施工中会存在一些预留口,如果施工人员未能对这些预留口进行妥善处理,会导致外墙结构的紧密度大幅度下降,进而出现严重的外墙渗漏,使建筑工程使用价值大打折扣。
(4)环境气候因素所引发的渗漏问题。环境气候是引发建筑外墙渗漏的主要因素,虽然近年来出现了新的施工材料和技术,但并未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因为不同地区的环境存在较大差异,有些建筑外墙防渗技术只适用于某一地区。特别是对于沿海地区,夏天降水量较多,极易受恶劣天气的影响,在具体的设计工作中必须高度重视外墙防渗施工技术,不断提高施工质量。
(5)基层抹灰质量差引发的外墙渗漏。抹灰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将墙体打扫干净,保证墙体的光滑度,从源头上规避外墙渗漏问题。在夏天温度较高时须加强注意,确保所有操作都符合规范要求。
(6)砌体结构引发的渗漏问题。因为受施工材料因素的影响,无法合理协调构件及砌块之间的变形,最终出现了严重的墙体开裂现象。
(7)墙体出现裂缝。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非常关键,能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效果,目前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在浇筑混凝土时,由于混凝土静止时间较短可能会出现渗漏问题。此外,外墙墙面养护不合理,加之外界气温较高,也会导致外墙出现裂缝,继而发生渗漏。
墙体自身质量不合格或没有及时清理干净外墙的杂物,导致建筑外墙装饰施工存在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从而为水体提供渗漏通道。如果未严格筛选建筑外墙装饰材料,会降低建筑外墙材料和外墙的黏结强度,引发不同程度的渗漏水现象。
在门窗施工中,如果施工人员没有严格按照要求设置门框尺寸或其不能满足规范要求,门窗的高度和宽度没有充分匹配门框的规格,门窗、墙体使用的施工材料不一致,窗口会出现裂缝等现象,从而引发外墙渗漏等不良现象。
(1)施工人员没有严格按照要求安装预埋管件,将导致安装稳定性不足;在预埋过程中,施工人员没有充分实现新旧砂浆的有效结合,也将导致不同程度的裂缝。有的管件在安装后受到外界环境的不良影响,加上工作人员没有及时进行优化处理,导致水体入侵,预埋管件安装部位的孔洞或裂缝容易发生渗漏水现象。
(2)工作人员搭建脚手架、安装水电管线时会对墙体造成一定的损伤,如果在施工后没有及时处理留下的孔洞或处理不合格,也会导致外墙发生渗漏水现象。
混凝土构件和框架是工程施工中的主要部位,也是十分常见的渗漏水部位。导致外墙框架发生渗漏水的因素包括以下几点。(1)没有合理设计混凝土结构和砌体连接部位,在外界温度等因素影响下,混凝土和砌体之间出现裂缝,为水体提供了通道,引发框架渗漏。(2)在具体施工中,施工人员没有按照要求开展施工作业,尤其是在处理梁底时,有的施工人员会预留一定的距离,在工程基本完工时再进行紧急处理,这样会导致此处较为薄弱,容易引发渗漏水问题。(3)在外墙施工中,施工人员没有严格按照标准规定控制所用砂浆质量,或者没有充分考虑施工的实际情况,所用砂浆类型存在不足,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风化、孔隙等病害,从而发生框架部位渗漏水。
为了保证建筑外墙防渗漏施工顺利开展,施工前工作人员要充分做好准备工作,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避免在施工阶段由于准备工作不充分而引发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在准备阶段应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1)施工人员在开展外墙防渗漏施工前,应足够了解建筑外墙的规模形态和混凝土构件质量,合理制订建筑外墙防渗漏施工方案,提高施工方案的可行性,确保后续施工作业能够按照施工方案顺利开展。(2)在正式开展建筑外墙防渗漏施工处理前,施工人员要准备好施工所用的各种材料和设备,严格把控材料质量,保证各类材料都符合质量标准要求。(3)应充分准备好各种仪器设备。合理应用机械仪器,不但可以节省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还有助于提高施工的精确度和效率。施工人员需通过试运转明确机械仪器的运行情况,避免使用过程中的机械仪器运行故障。
在砌筑外墙过程中,需提前做好各项指标的综合性分析以及各项防渗处理措施。工作人员应控制好水平、垂直度,填充密实砌块的水平缝和竖向缝,保证外墙砌块的密实,避免存在过大缝隙而导致渗漏水问题。砌筑前,还要浸泡处理砌块,在砌块含水率达到标准后方可砌筑外墙。同时还要注意砌筑砂浆质量的检查,确定其质量合格后方可使用,以免砂浆不合格而发生外墙开裂、渗漏水情况。
此外,必须按照规定配置砂浆,并全面填充建筑外墙框架和砌体之间的缝隙,以免填充不密实对外墙的正常使用产生不良影响。在砌筑外墙结构的过程中使用全砖,妥善处理溢出墙面的水泥砂浆,利用金属网做好混凝土构件连接。底部墙体砌筑7d后进行质量检验,确认无误方可砌筑顶坡砖,避免出现砖体结构倾斜等问题。外墙结构砌筑结束后,安排工作人员检查墙体质量,在没有质量问题的情况下对外墙进行抹平,确保外墙砌筑砂浆的质量。严格遵守砂浆配置比例进行制作,同时保证其原材料的质量和尺寸等,确保外墙砂浆的黏结性和抗渗能力。
建筑外墙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就是基层,基层的处理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外墙的防水防渗性能。加强基层处理不但能够提高外墙整体的稳定性,还可以有效预防渗漏水问题。在处理外墙基层时应考虑诸多因素,合理采取措施预防裂缝,提高外墙基层的防渗漏能力,有效延长外墙基层的使用寿命。建筑外墙基层有着较多的防渗漏处理方式,工作人员需要深入分析研究各项技术要点。
重点关注内容如下:(1)先清理干净外墙基层的杂物及油污、尘土等,提高外墙基层的清洁度,在外墙基层符合防渗漏施工标准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作业。(2)用适量清水喷洒外墙基层表面,适当润湿外墙基层,保证抹灰施工阶段的抹灰能够牢固地黏结在外墙基层上。(3)加强保养外墙基层,利用界面剂处理基层,然后根据施工工艺流程完成抹灰处理。要保证抹灰处理的平整度,提高外墙的平整性,做好缺陷位置的填充。如果发现基层出现裂缝问题,要及时用抹灰等方法进行处理,以提升外墙基层的防水效果。
建筑外墙不但具有承担重量、保护的作用,还具有一定的美化作用,所以,外墙基层应根据具体要求做好外墙饰面的施工处理,提高建筑的美观性。在进行外立面处理时,工作人员同样要注意做好防水防渗措施。(1)相关工作人员按照标准流程有效处理外墙基层,避免基层吸收抹灰层水分而导致抹灰层开裂、空鼓等质量问题;做好润湿工作,为抹灰层施工作业创造良好的条件。(2)在处理完外墙抹灰层后,技术人员和检测人员要共同检查建筑外墙抹灰层的施工质量,明确是否存在裂缝等问题,提高建筑外墙的整体施工质量和防渗效果。(3)在粘贴面砖等装饰物前要清理干净装饰面层材料,避免杂质对装饰面贴合度产生不良影响。同时,要填充处理外墙装饰面层缝隙,合理控制外墙装饰面砂浆饱和度,提高建筑外墙装饰面的防渗效果和施工质量安全水平。
阳台也是容易出现渗漏水的部位,为了避免阳台部分外墙发生渗漏水现象,工作人员要合理设计并处理阳台结构。当前,悬挑阳台是常用的高层建筑施工方式,这种施工方式常常会出现阳台墙体变形的问题,这和阳台承载的负荷较大有很大的关系。为了避免阳台墙体变形,施工人员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处理,以提高阳台的防水防渗效果。(1)在处理靠近墙体方向的阳台楼板时,工作人员应在距离楼板约20cm的下部做好灌缝的合理安置,然后用混凝土浇筑,在混凝土凝固后用防水密封胶密封其缝隙,以免缝隙发生渗漏水,减少阳台墙面的渗漏问题。(2)在找平层施工前,工作人员要提前测量并划定落水面的标高,做好坡度线划层的设置,按照质量标准控制板面的清洁度,以确保后续水泥砂浆涂抹工作的顺利开展。(3)在完成阳台防渗漏处理后,施工人员还要注意维护、养护墙面,认真排查阳台是否存在积水,及时清理阳台的积水、杂物,尽可能避免阳台渗漏水问题。
在建筑外墙防水施工中,工作人员要提高施工技术水平,确保外墙施工质量,从外墙砌筑、抹灰、涂料等多个环节开展质量控制。(1)严格制定质量检查制度。随着工程的推进,工作人员应加强检查各个部位和环节的施工质量情况,如果发现不合格之处应及时处理,以免对后续施工作业造成不良影响。(2)严格控制施工材料质量,确保所用的防水材料、面层装饰物等符合质量标准。(3)加强技术管理。在建筑外墙防渗漏施工中,技术人员要根据不同情况合理选择防水施工工艺,应编制细致的施工方案,合理选择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此外,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要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贯彻落实检测安全管理制度。(4)加强新材料、新工艺的控制。工作人员要严格检查建筑外墙的防水防渗性能,细致检查施工质量。特别是对于新材料和新工艺,施工单位要做好技术培训,让工作人员明确新工艺、新材料的施工要点,从而提高施工质量控制效率。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要想有效提高墙体的防水防渗性能,要做好施工工艺的合理选择和施工方案的规划设计。在规划设计阶段,设计人员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内容,深入分析设计方案是否与建筑需求相吻合。在技术管理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要尽可能提高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保证选用的施工工艺科学合理。技术人员可以积极利用BIM等信息技术开展技术方案的交底工作,向施工人员直观地展示施工过程,详细阐述施工中的重难点,从而确保每位员工都能清晰地掌握自身的工作内容。
在建筑物外墙的搭建中,防漏工程技术对于整个建筑外墙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提高技术水平,在对建筑外墙防漏工程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后,还需全面了解该技术的应用对象,从而对症下药,对于不够全面的地方加以完善,不断增强整个建筑外墙的应用效果,促进建筑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