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雪刚
(江苏省苏州昆剧院,江苏 苏州 215000)
昆曲演员的文化修养水平影响着个人文学领悟能力的高低,对昆曲演员理解曲情曲意、曲中人物性格特点等内容的深入性有所影响,关系着昆曲表演期间实际呈现出的效果与质量。可以说,良好的、感染力强的昆曲表演对昆曲演员的文化修养有着相对较高的要求,需要昆曲演员重视文化修养的提升,积极展开自我学习与完善,以此促使昆曲表演质量水平能够达到预期高度,支持昆曲艺术的更好传承。
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前身为成立于1951年的上海民锋苏剧团,为民间职业剧团,并于1953年落户苏州。为了进一步繁荣戏曲事业,更好地发展孕育于苏州的苏剧,昆剧事业,在党的关怀下于1956年10月正式批准为国营性剧团,定名为江苏省苏昆剧团、苏剧昆剧兼演。2001年5月18日,昆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之一”,作为昆剧发源地的苏州市党政领导和广大民众,对昆剧的“保护、继承、创新、发展”寄以更大的关注和支持。由此,经苏州市委、市府批准,于2001年11月改团建院,更名为江苏省苏州昆剧院。
建院(团)五十年来,先后演出了昆剧《牡丹亭》《长生殿》《白兔记》《钗钏记》《荆钗记》等和苏剧《花魁记》《五姑娘》等百台大戏和继承演出了二百余折苏剧、昆剧折子戏。建院(团)五十年来,相继培养了“继”“承”“弘”“扬”四代昆剧演员。其中尤以著名昆剧艺术家“梅花奖”得主张继青、王芳为佼佼者,更为可喜的是王芳出色塑造了《长生殿》的杨贵妃形象,又于2005年获得中国戏曲梅花奖二度梅殊荣。
一个演员的文化素养、精神、气质、品位等,和昆曲本身的“技术”同等重要,这些东西都会影响到演员对角色的塑造以及通过角色所表现出来的艺术魅力。仅凭艺术功底、技巧来演戏,那是表面的功夫,通过增强个人文化修养来演戏,才是高级的,才是艺术的高境界。所以,昆曲演员应当在工作之余苦练“内功”,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用知识充实自己,开阔视野,从而提高文化修养及艺术理论水平。
对于昆曲演员来说,增强其个人文化修养的价值性,有着可以从直接和间接这两方面进行理解。从昆曲演员文化修养增强的直接价值性方面来看,这样可以促使昆曲演员对舞台人物的理解程度进一步加深,保证昆曲演员能够在舞台中更好地演绎某一人物[1]。从昆曲演员文化修养增强的间接价值性方面来看,这样能够达到提高昆曲演员文化气质的效果,促使昆曲演员的艺术格调更好提升,使得昆曲演员的气质更加接近古代的才子佳人。只有昆曲演员文化修养的提升,才能够促使其个人文学领悟能力提高,使得昆曲演员可以更为深入正确地理解曲情曲意、曲中人物性格特点等。昆剧演员在最初进行昆曲学习时,普遍仅仅跟随老师进行学长学身段,在完成一出戏的学习后,就可以在舞台中演绎相应人物,但是这样的学习只能够保证昆曲演员演绎出人物的外形,想要将相应人物演绎得更为生动、传神、细腻,还必须要对相应人物的内心情感有着更为深入且准确地领悟与体会。为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求昆曲演员对相应人物的内心情感以及曲目内容、曲词等方面更为理解,领悟能力更强。
总体而言,对于昆曲演员来说,其自身的文化修养,决定着其艺术成就的高低,昆曲演员最终是否能够在舞台上“站得住”、是否能够成为艺术家,说到底,拼的就是其文化素养[2]。可以说,有无深厚的文化修养决定着昆曲演员的表演能否超越技术,从而真正进入到艺术层面,是昆曲演员仅仅能够成为艺术匠人,或是成为真正艺术大师的最终分界线。从这一角度而言,强化培养昆曲演员的文化修养,有着极高的现实意义与价值,在培养昆曲演员,特别是青年昆曲演员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需要重点关注与实施。
文化修养是昆曲表演的基础,是昆曲演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演员是表演的核心,演员的文化程度、理论知识、艺术修养会直接影响到表演水平,无论是对剧本的理解和分析,对人物历史背景、性格特征的把握,还是表演中情感的处理、潜台词的挖掘,包括语言运用、吐字发音等方面,均需要演员具备一定的文化功底,不然,则可能难以发现问题,无法改进不足,使舞台艺术呈现缺乏吸引力。古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即是说要做好一件事,需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昆曲表演也是如此。昆曲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演员做的是文化工作,做文化的人如果没有文化,或文化水平过低,则难以胜任。只有具备一定的学识与见解,才能有效辅助舞台演出,为剧目、角色、化妆、舞美、演唱等注入文化内涵;还可以把专业知识和实践总结上升为理论,用以提高专业技能,让表演艺术实现新的提升。
昆曲表演在注重形似的同时,又要展现与刻画人物的神韵和灵魂,把精神气质、内心情感呈现出来,努力做到神似,所谓“形似非神似,神似才为真。形神合一体,方是剧中人。”故而,除了锤炼出各种细腻优美的表演程式之外,还需对剧本有更全面深入的剖析,研究剧中角色的身份地位与时代背景,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和情绪变化,想角色所想、说角色所说,使得所塑造出来的人物血肉丰满,神形兼备,不然,表演艺术将缺乏深度,缺乏内涵,只停留在表演技巧的层面。演员还是戏剧的二度创作者,知识越渊博,昆曲理论越丰富,越能充分发挥舞台演出中的主体意识,形成独特见解和建设性观点,不断充实剧作者和导演的构思,提出修正意见,完善情节内容,更加有的放矢地创造人物形象,把角色被赋予的深层寓意演绎出来。
昆曲表演中发音、唱词和语言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是个人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有限,暂无法理解;却也有可能确为表演者出现的失误。无论如何,都值得存疑,可以拿出来探讨[3]。
这种异常现象的原因,除有些戏迷只是欣赏演员的表演,未对唱词、字音等多加关注并深入进行文学性的思考以外,便是潜意识中强烈的“崇圣”情节或“为尊者讳”观念,因对名家大师的喜爱和崇拜而变得过于盲从。以名家的表演为唯一标准,并牵强附会地进行“解说”的做法,实不可取,亦反映出有些戏迷的问题意识、敏锐程度或文化水平同样有待提高。
如果演员具备一定的文化功底,则很多类似情况本可以有效避免。人们常说“演员拼到最后,拼的是文化和修养”,对昆曲演员而言同样如此。对于昆剧院而言,应当十分重视演职人员的文化素养,在演员的培养上专门增设文化课内容,并邀请当地的文化名人为学生上课。就当前的情况来看,多数知名艺术家对文化水平亦十分注重,并通过各种方式提升自我。昆曲演员如文学水平不高,就很难在艺术上有较高建树,因此要着重引导昆曲演员特别是青年昆曲演员提高文学修养,多读优秀的散文、小说、诗词歌赋、昆曲名著等,同时建议有关部门根据新情况,出版演员通俗文学读本。另外,还要重点培养昆曲演员文化素养提升的主动意识,不断自我完善。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观众的文化水平在不断提升,人们对戏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昆曲等地方戏要不断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并为不同层次的人所接受,戏文就应该精益求精,力求雅俗共赏,或俗不伤雅,这都对昆曲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新时代演员,有必要在继承前人表演艺术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多阅读各类文史经典,深入对昆曲剧本和表演的理解,发现自身的优缺点,努力扬长补短,实现以学养艺[4]。还要注重昆曲理论的学习。理论为表演艺术的总结提炼,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可有效反哺舞台演出,更好地理解、传承、发展表演艺术。另外,艺术门类之间具有相通性,昆曲又是融合了音乐、舞蹈、美术、杂技等在内的综合艺术形式,故而宜对相近文艺门类广泛博取,从中吸取养分,触引灵感,以丰富演出技巧,更好地化为我用,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独特艺术个性,完善昆曲表演方法,推动昆曲艺术不断实现良性发展。对于昆剧院来说,应当着力强化昆剧演员的艺术修养,例如,可以定期邀请专业舞蹈教师,依照专业舞蹈演员的要求,为昆曲演员展开舞蹈训练,以此促使昆剧演员的肢体柔和程度以及协调程度均呈现出逐步提升的发展趋势;可以与区域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定期安排昆剧演员进入学校进行古代文学、中文、诗词等内容的学习与深造,以此达到强化昆曲演员文化素养以及文化气质的效果,让昆曲演员可以在实际的舞台表演中更深刻真实地体会与传达人物角色的文雅、娴静特质。
对于昆曲演员而言,需要从知识、人格、艺德上不断铸造每一个角色,这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要继续不断地追求、探索、创新、超越,努力攀登艺术高峰,要塑造更新、更美的艺术形象,奉献给广大观众。需要不断地观察和体验生活,揣摩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积累各种生活素材,来充实完善自我。还要对其他门类艺术有所研习和借鉴[5]。另外,昆曲演员还应该加深对人文风情的研究、历史知识的研习、中国的戏曲表演的学习等。
思想品格是道德情操与高尚情怀的培养。对于艺术而言,其属于美的事业,能够为人们提供真、善、美的精神食粮。昆曲表演需要团队合作,只有昆曲演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够在实际的昆曲表演及集体创作中与他人愉快密切合作,促使昆曲艺术的价值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昆曲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在长时间的发展中,一些昆曲演员并没有切实认识到“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一理念,认为创作是作家、编剧的任务,也存在着部分昆曲演员形成“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是对话剧和电影演员的要求,昆曲演员不必深入生活”的错误认知。事实上,昆曲与生活之间的关联性极为紧密,依托生活进行人物塑造是昆曲的传统,在当前需要重点继承与发扬。
这就要求着昆曲演员深入生活、了解生活、熟悉生活,获取真实的生活感受。昆曲是我国传统艺术,在我国长久的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与生活之间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因此,对于昆曲演员来说,为确保昆曲表演其本身的艺术价值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与显现,除了要在表演中融入适当的昆曲表演技巧之外,还要着力避免其与生活之间的脱节,应当能够做到始终真挚的表演唤起受众的丰富性情感,让受众能够与昆曲剧目内容、昆曲表演者之间形成情感共鸣,促使昆曲剧目表演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而为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昆曲演员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深入感悟各种情感,或是积极观察不同性格人员的动作、表情、遇到各种事件后的下意识反应,等等,并将这些内容适当且深入地融入昆曲表演之中,以此使得昆曲表演内容丰富、情感充沛、人物形象塑造完整且全面,以此带给受众良好的鉴赏体验。昆曲演员应当认真观察生活事物、认真感知生活;在旅行中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在阅读中应当深入体会、感悟故事情节、人物情感;应当深入生活并体验生活,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大量经验,促使个人记忆表象力表现出持续增高的发展趋势;应当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深入观察与思考,实现生活经验与生活素材的大量积累;在进行剧本阅读与分析过程中,昆曲演员应当主动将自己投入设定情境中,以此唤起个人记忆中对某种生活的类似联想,从而调动真实情感与真挚体验,实现对剧本内容的更深入体会与展现,准确把握人物性格,在人物角色性格与心理行程中贯穿自己的感觉、想象、思想等一切创造的资料,并利用更为准确的行动来表现人物。依托这样的方式,在实际的昆曲表演中演员能够切实展现出更为真实的情感,并将受众迅速带入相应场景与情节中,引出受众的情感共鸣,为受众展现出更为真实的、形象的人物,配合优美的昆曲形式创造出更为理想的艺术境界,赋予昆曲表演以更强大的生命力。另外,昆曲演员在面对观众、同行的批评与建议时,要虚心接受中国古语有云“闻过则喜”,只有虚心接受批评与指正,才能不断进步。
综上所述,昆曲演员自身的文化修养,决定着其艺术成就的高低,强化培养昆曲演员的文化修养,有着极高的现实意义与价值,在培养昆曲演员,特别是青年昆曲演员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需要重点关注与实施。应当持续强化、培养昆曲演员的文学素养、艺术素养、思想品格和生活修养,助推昆曲演员的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