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昌琪
(吉林省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吉林 四平 136001)
高中语文是高中的重要的课程,从某种程度来讲,语文教育的结果会影响高中生的一生。而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成长的关键阶段,他们都有很多自主想法。相较于初中生,高中生的思考更加有深度,他们正处在三观形成关键期,而在语文教育中融入生涯规划教育能让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加深对世界的理解,从而明确学习方向。因此,语文教师对学生加强生涯规划教育和引导十分有必要。
生涯规划有别于学习规划,其指向的是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生涯规划越来越受重视,国家也对此有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1]。让高中生接受生涯规划教育,对其未来发展十分有利,在接受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中,学生能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兴趣爱好,并能在老师的引导下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进而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有针对性地发展自己的个性。并且在受到生涯规划教育以后,中学生能进一步明确自己的人生理想,这样就能带着清晰的目标进行学习。因此,对中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能让他们将学习的潜能激发出来,对其以后的综合能力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表示,让学习者进行独立学习十分有必要,在其进行独立学习时,其能直接接触知识,相较于接收“二手知识”,这种方式更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自主性,能让其产生更多的自主思考,并且在没有其他观点的左右下,学习者能进入更深的思考状态,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2-3]。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实际的教学时,要能做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将课堂的主导权还给学生。这样才能让学习者产生更多的自主思考,他们的学习行为才变得更加积极。为此,语文教育者要提前设计好教学方案,而在实际的授课环节,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他们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新内容的发现者。而且要加强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让学生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并鼓励他们进行独自解决问题,使得他们不断提高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
高中阶段的学生由于要面临高考,因此将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了提高学习成绩上。由于学生将关注点对焦在了短期目标上,对长期目标的关注就相应的减少。因此,大部分高中生对自己的未来规划都是不够明确的。而且部分学生根本不了解自身的优势,对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也没有充分地了解[4-5]。而由于他们不能科学地鉴定自我,也就无法全面地了解自我。深入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我们发现,应试教育的影响最大。考虑到学生的升学率,高中教师只能将大部分的关注点放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教师的教学活动也只跟授课内容相关,而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及具体的规划却提及的很少。另外,不单单是老师,家长也有同样的观念,因此,在这种社会性的普遍观念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观念也被影响,从而将关注点放在了提高学习成绩上。而结果就是,高中生的自我鉴定十分模糊,对自己的未来发展十分茫然。
前文我们提到,高中教师很少会跟学生提及生涯规划方面的话题,即便是有教师偶然提到,也只是一带而过,而且灌输的观念也是有待考究的。部分高中老师在提及学生的未来发展的话题时,会暗示学生在高薪工作岗位发展,并强调工作的稳定性。另外加上家长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导致部分同学潜移默化地接受了这种观点。但是这种价值取向是有一定问题的,高中生虽然已经具备较强的鼓励意识,而且对很多事物也有了自己的思考,但是在社会环境的暗示下,他们很难持续坚守自己最初的理想,甚至逐渐被同化,对自己的未来越发茫然。
经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高中生对自己的生涯规划是没有概念的,而导致的直接的后果就是他们无法高效执行这些生涯规划,还有一种原因是学生并没有对自己的未来规划有太多的认同,而且家长也对此没有过多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高中生很难高效执行自己的生涯规划,甚至有的同学直接放弃未来规划。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必须给予充分的关注,而且要跟家长做好沟通,在教学中也要对学生进行充分教育,要让他们对自己的生涯规划产生高度的认同,进而积极执行自己的生涯规划。
语文教师在对高中生进行生涯教育时,要做到能跟教授的内容有充分的联系,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掌握基础语文知识时提高生涯规划意识,从而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自我规划。为此,教师在设计授课方案时,要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要将其中的内容进行有机整理,并提炼出跟学生生涯规划相关的内容,这样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才能将两者进行充分融合,从而达到让提高中学生生涯规划意识的目的。而且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能明确生涯规划教育的基本元素,同时要增加一些趣味性内容,这样才能让高中生接触更加完善、系统的语文知识,并了解到更系统的生涯规划内容。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高一语文中《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这一课时,本文主要介绍的是一位劳动模范张秉贵的事迹。在张秉贵身上,我们能看到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张秉贵的事迹十分典型,是我们的道德标杆。因此,在教授本课之前,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要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并明确教学目标。而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积累人物通讯的写作方法,从而提高语言建构素养;能通过对课文的进一步研读理清文章的基本脉络,能研究作者的基本写作方法,了解运用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能在这个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要能从中挖掘人物亮点,能做到一材多用,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写作素材,进而提高审美鉴赏能力。而教师在整理教学目标时,要根据本篇文章的内容提炼出跟学生生涯规划有关的内容,并对其进行有机整理。这样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进行引导。如在课堂之初,可以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道德模范的宣传短片,让同学们进行观看。这样能让同学们将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对本课知识的学习上来,能快速集中他们的课堂注意力。当他们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时以后,就能对接下来的课堂内容充满期待。并且通过观看这些短片,大家能被道德模范行出的美好事迹所感染。这时,教师可以向大家讲解发扬我国优良传统美德的必要性。接下来,教师可以介绍本文的作者林为民,在这个环节,同学们能了解到林为民的基本资料,介绍完作者后,教师结合本课的重点进行详细讲解,尤其要让学生了解“一团火”的精神内涵,另外还要展示提前准备的相关课外资料,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道德模范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后,教师总结张秉贵的美好价值观,以此启发学生,让他们了解张秉贵这种先锋人物的或一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让学生向他学习。这样,正处在对人生迷茫的中学生就能在此受到启发,在自己的生涯规划中加入一条“为他人服务”,并努力学习,积极践行在现实生活中。另外,教师还要进一步总结作者林为民及其父亲,让学生感受父子俩崇高的奉献精神。
前文我们提到,当代中学生生涯规划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不能科学地进行自我鉴定,即对自己的优缺点没有客观且全面的认知,这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还会影响以后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设计语文授课方案时,要加入一些能帮助中学生进行自我发现的元素,并结合课程内容展开具体引导。为此,要加入一些能激发学生自我反思的内容。这样才能让中学生更加客观地了解自己,从而明确生涯规划内容。另外,教师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更新学习观念,让他们改变为应试而努力的学习观念,转而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高一语文中“探界者——钟扬”一课时,首先,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本课要求学生能学会分析人物形象,能对这些典型事例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在了解人物形象的过程中被其崇高的精神所感染;要能了解人物精神风貌的具体写法,了解相关内容写作的表达技巧。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同学们从整体上把握教课文,并为大家布置一些问题,如本文主要从哪些方面展现钟扬的形象的?其时代意义是什么?在布置这一问题时,教师还可以提醒同学们留意文中的小标题,这样同学们在进行自主阅读时,就能通过观看文章小标题而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并能在深入阅读的过程中了解文章的层次和结构。在同学们完成自主阅读以后,教师再引导大家了解本文体现的核心价值观。而通过学习本篇课文,中学生能体会到钟扬在科学上的探索精神,同时能被其在工作上的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所感染。而教师还要让大家了解到钟扬工作上的认真态度,促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另外,要让学生明白努力学习的最终目的并非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对于哪些成绩努力学习却仍无法取得好成绩的同学,教师要借本课的教学让他们明白即便不能考上好的大学,但要做到足够尽力,没有遗憾,进入社会以后,不管身在何职,都要做到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努力做好自己该负责的部分,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同样能为社会做贡献。而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发现,让他们勇于尝试新事物,这样才能了解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这样的引导能让学生为考试而学习的观念发生一定的转变,从而转向为实现人生理想而努力学习。
在应试教育影响下,教师往往更侧重于用灌输式的授课方法进行授课。但这种形式的教学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这样的课堂模式下,学生很难产生自己的思考,尤其在语文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很容易禁锢学生的想象力,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的发展也会受到影响。因此,要想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就必须对以往的授课模式做出改变,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感受,要引导他们进行自主思考,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时,本单元主要学习的是写景散文,这几篇文章都是名家的名篇,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物的热爱,并且他们在文章中表达了自己的深刻思考。学习本单元的几篇文章,需要学生能产生更多的想象,从而产生自己的思考,并能在充分感受作者的心境的同时发散自己思维,从而产生更多的创新阅读感受。如在学习《荷塘月色》时,教师可以侧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优美的语言,从而发散想象,进一步体会作者营造的优美的意境。而在教授《故都的秋》时,则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同学们根据本单元中学习到的写景的方法写一篇写景文,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强化他们的阅读感受力。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能产生更多的自主思考,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也能得到充分锻炼。而进行这样的教育有利于增强中学生的创造力,这对他们进行生涯规划制定是十分有利的。
在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下,人们的学习和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而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他们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并热衷于深度思考。但当代中学生生活在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他们的思想很容易受到不良内容的影响。尤其在自媒体高速发展的当下,很多信息内容很容易误导中学生。而且很多学生热衷于看网络小说,但网络小说的内容质量良莠不齐,其中有很多内容是不宜于中学生观看的。因此,语文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行为,要跟学生有足够的交流,并对其给予充分的引导。要让学生认识到阅读优秀内容的重要性,并为其提供经典读物,逐渐加大这些内容篇幅。而学生接触了经典的读物,就能自然而然地提高辨别读物内容质量的能力,从而提高阅读品质。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种类文章间的差异性,并设置一定的阅读目标,让中学生在经典阅读中被高尚且深刻的灵魂所吸引,进而明确价值观。有着这样的文学基础,学生做出的生涯规划会有更强的可行性,也更接近崇高的理想。
总而言之,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接近成年,他们要对自己的未来做更多的思考,因此,要提高对生涯规划的重视度。教师也要加强这方面的引导,而不能单纯地将目光定睛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生涯规划教育十分有必要。语文这门学科有较强的人文性特点,学生在学习这门学科的知识的过程中,能被很多优秀的人物所吸引,并被他们做出的崇高的事迹所折服。而语文教师要做的就是精心设计授课方案,并积极引导学生,让他们转变错误的学习观念,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从而按照自己的生涯规划而努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