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顺莲
(揭西县图书馆,广东 揭西 515400)
随着信息社会、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在其管理中的应用,有效实现将过去传统图书馆管理中的信息采编、流通以及传递职能向现代化情报系统检索和远程服务职能转变的目标,使得图书馆管理体制发生较大变化[1-2]。图书馆现代化管理模式创新是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深化图书馆改革的必然趋势,是进一步优化提升管理效率、充分发挥效能的关键举措,能够有效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和能力,实现信息时代图书馆的创新发展和服务优化,提升读者的使用满意度。
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文献信息资料,供人们阅读、参考的机构。它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文献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等职能。分析各时期图书馆发展的历史、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探索新时期图书馆的发展,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3]。
图书馆的重要职能之一便是收集及储藏世界上的各种文献信息,通过对文献信息资源进行加工整理、科学分析综合指引,形成有秩序、有规律、源源不断的信息流,进行更加广泛的交流与传递,使读者更好地利用它们。在当今“大数据”时代,信息的收集和流通成为“大数据”决胜的关键,图书馆也因此承担着更大的社会责任。图书馆通过信息的储藏和流通,不仅加速了科技的发展,而且还能将信息转化成直接生产力[4]。
据调查资料显示,一个科学家的知识,只有10%是在学校形成的,而剩下的90%是在社会中形成。北京师范大学在对社会上400名对我国科技做过特殊贡献的人才的调研中也发现,其中有56%未曾上过大学,是通过自学的方式获得知识能力,而自学的方式大多是依靠图书馆这一媒介。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这个知识迭代越来越快的时代,图书馆的作用也将随着越来越重要。同时,图书馆作为高素质人才获得信息及知识的重要媒介,也将会有更多的人才集聚于此,这样不仅仅可以为人才提供人力知识保障,也为人才的交流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平台,为提高社会综合素质创造了有利条件[5]。
一是图书馆作为储藏和流通信息信息的重要媒介,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文化知识保障,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可以担当社会教育职能。二是随着图书馆现代化管理的推进,图书馆呈现出资源越来越丰富、服务越来越灵活的状态,人们可以利用图书馆这一平台,深入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优化自身知识结构,提高知识学识水平,拓宽思维能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地域性图书馆的建设,出现了社区图书馆、地方图书馆等,在社会中营造“全民阅读”氛围,用先进的文化知识作用于人的精神和心理层面,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使得精神得以升华[6]。
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是以纸质文献书籍“借还”为基础的管理模式,属于封闭式管理。书籍的馆藏也是以单一的印刷品为主,服务模式也是被动式服务。这样的模式导致资源利用率低、人们参与感和获得感无法得到满足,从而无法达到“全民阅读”的效果[7]。
图书馆现代化管理模式是相对于传统图书馆而言的新型管理模式。传统图书馆是以纸质文献馆藏,通过实物纸质借阅来实现图书馆传播学识功能。而图书馆现代管理模式,是在世界科技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利用现代化科技及科学管理模式的优化,结合传统经验向图书馆现代化管理模式转变[8-9]。
在本人看来,图书馆现代化管理具备资源丰富及个性服务两大特征,并且具备管理思想现代化、管理制度现代化、管理方法现代化、管理人才现代化四个标志。其中现代化思想是实现图书馆现代化管理的先决因素,现代化制度是图书馆现代化管理的根本保障,现代化方法是实现图书馆现代化管理的必要条件,而人才是其中的重要资源[10]。
3.1 文献资源管理。文献资源管理是指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对文献的收集、组织、贮存和利用,传统图书滚则是把重点放在文献的收集和贮存,缺乏整体利用的思维。现代化图书馆则是通过制定相关的文献资源管理方案,利用大数据及现代化科技方式,对图书馆内的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使用,从而满足用户对知识和信息的需求,达到资源最有配置的效果[11]。
3.2 图书馆管理模式。管理模式可分为管理思维及管理方法。一是在管理思维上,传统图书馆的管理思维是一种物化、过程化的管理思维,缺乏对文献的统一整体思维,只是简单的物质化管理;而现代化管理思维则是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现代化管理方法,包括服务模式、人才管理、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有机的科学的统一。二是在管理方法上,传统图书馆以阶梯式管理为主,划分不同的职能部门,固化管理各职能分工,这样会增加各部门的沟通成本,无法优化内部架构;现代化图书馆管理则是打破固化管理模式,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组织架构,通过现代化ai智能技术,简化甚至剔除部分职能部门,强化图书馆的服务职能,满足阅读者的参与感[12]。
3.3 人才架构。在人才架构方面,传统图书馆把重心放在“图书”,“馆”内的人却被忽略,简单的把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当作“借还”纸质版文献书籍的“媒介”,换句话说,图书馆内工作人员被当成藏书管理员或者图书搬运工。而现代化图书馆管理模式中,因为正处于“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数字图书馆、云阅读等的发展,对图书馆管理人才的要求也随着上升。在如此快节奏的“知识数据大爆炸时代”,图书馆管理人才需要与现代化管理、人工智能、数据库等实现图书馆的数据贮藏,更要求图书馆管理人才优化图书排列和关键词整理,减少数据需求者获得资料文献的时间,以此提高图书馆数据输送的效率[13]。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知识学识的需求越来越大,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大数据+互联网+知识+情报”成为现代化博弈的关键。由此,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与情报职能也愈加重要。但是,近年来,由于图书馆的现代化管理的步伐相对较慢,导致图书馆管内的信息及情报传输速率较低,需求者无奈只能通过其他渠道获得需要的信息与情报。与此同时,读者们对图书馆提出了呈现出多样化、高端化的要求,更加关注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因此,图书馆必须加快图书馆现代化管理的步伐,跟上时代的要求。
目前,我们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已经踏进了现代化管理模式的门槛,我们在对文献的加工和信息化资源的管理还存在着方法不新、内容不全、方法不合理、人员不充足等问题,这极大阻碍了图书馆现代化管理的效能的发挥。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时间,世界经济也越来越全球化和多极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世界先进的信息技术也随着进入了我们的信息市场,并且,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数据库”,在如此竞争的背景下,如果我们仍然止步不前,不革新我们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必将在信息情报竞争中失去我们的优势。
图书馆现代化管理模式必须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朝着人们的需求进行模式的创新,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职能效能。因此,图书馆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创新需要通过转变管理思维、推进制度改革、现代化系统建设、人才培养四个方面,推进图书馆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创新。
图书馆现代化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既包含了管理观念的转换,也包括职能作用的发挥及现代化技术的应用,这就要求图书馆管理者要有整体科学配置的思维。一是要加强图书馆建设的整体研究,从图书馆的文献流、信息流、情报流、数据流和数据需求者的需求变化、读者的服务体验、获得数据的效率等方面进行整体优化。并且以提高文献资源利用率和提供优质服务为目的,吸取国内外成功的优秀管理经验,充分分析图书馆现有的资源及环境条件,量力而行、逐步进行、分步论证图书馆现代化管理模式。二是要有“特色建设”的思维。图书馆的建设谋划过程中,切切不可复制其他图书馆的功能,要充分研究本单位建设需求和国情、省情、市、县的需要,走特色建设道路。
图书馆的管理制度是推进图书馆现代化管理模式的依据,一套先进的管理制度可以激发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图书馆的职能效能。因此,图书馆在推进现代化管理过程中要根据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打好制度管理的基础,切实做到有制必依,加强图书馆的管理。此外,还要从人、科技的角度出发,综合“人力+科技”,从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文化素质水平出发,科学合理进行分工,使管理人员的劳动效率与创造性得到提高,也可以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减少管理费用成本。
现代化系统建设就是加强图书馆现代化硬件设施的配置。其中包括图书馆硬件设施建设、管理系统建设、文献资料情报库建设和环境条件建设。一是硬件设施建设。图书馆的硬件设施包括图书馆的选址、场馆设计,在选址的过程中要重视人流的密集性、便利性和安全性;在场馆设计过程中要突出地方特色的同时,兼顾建造成本和未来运营维护成本。二是管理系统的建设。图书馆现代化管理模式的最直接体现就是管理系统的现代化,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和科学优化后的管理系统,可以最大限度提升图书馆管理水平,也可以提高阅读者和数据需求者获得文献资料的效率,因此,引进或开发先进的管理系统非常必要。在建设现代化管理系统的过程中,要及时组织技术骨干进行系统软件设备的开发和利用,对现有的科技方法进行创新,优化和规范系统软件的操作。三是文献资料情报库的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图书馆,文献资料情报库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没有这方面的资料库的配备,也就无法实现图书馆传播知识的职能。因此,要加大对文献资料情报库的搜集工作,并且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对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辨别和分类,期间要注意数据贮藏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四是环境条件建设。环境条件建设换句话说就是图书馆现代化管理运行过程中的环境建设,或者说是运行的保障性建设。要对图书馆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传授现代化管理技能。还要加强组织领导,由组织领导亲自抓、亲自管,保障图书馆现代化管理得以有效实施。
长期以来,人们对图书馆的印象是“图书>馆”,其实这是错误的思维。一个优秀的图书馆管理人才,往往能让图书馆更好地发挥其职能。因此,一是要培养和引进图书馆专业高层次人才,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从业门槛,提高从业待遇,并且图书馆的负责人要重视人才工作,亲自到高校走访获得相关技术人才。二是要加强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培训。多与优秀的国内外图书馆进行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模式。同时也要拓宽培训内容,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学习,尤其是现在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和网络知识,主动适应时代要求。三是要完善图书馆管理人才的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图书馆管理管理员的职称评聘制度,建立系统科学并且行之有效的奖惩机制,激发管理人才的工作潜力,进一步提升图书馆管理人才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综上所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运用,图书馆管理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围绕转变管理思维、推进制度改革、现代化系统建设、人才培养四个方面进行优化创新,不断完善图书馆管理体系,推动管理更加人性化、规范化、科学化,着力构建一个服务高效、环境一流的现代化图书馆,更好发挥职能效能,更好满足读者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