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双引领三融合”模式提升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探索*

2022-12-18 05:23黄春芳
中国科技纵横 2022年19期
关键词:中职融合信息化

黄春芳

(广西右江民族商业学校,广西百色 533000)

0.引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各行各业都需要掌握的一门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决定着信息化教学的深度、广度。2019年4月2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着力推动全国中小学教师(含幼儿园、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此背景下,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管理经验,通过一些相关的研究和实践,深入探索运用“双引领三融合”模式提升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方法。

1.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提升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意义

1.1 教育信息化2.0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教师作为教育信息化的实践者,对于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教育信息化,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网络通信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从而适应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提出的新要求,对深化教育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

1.2 提升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中职学校的专业课程实操性强,用信息化手段可以更好地促进专业课程学习,这对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可以促进教学模式多元化,使学生学习更多样、生动、简便,并且不受时空限制。在“互联网+教育”环境下,教师不能再仅仅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应该要具备互联网思维,运用相关信息技术,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升课堂信息化教学专业技能。

1.3 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在开放的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环境下,中职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有着比较实际且迫切的需求。具有良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教师,可以使课堂更加有活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拓展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协同互助创新能力,优化课堂教学。

1.4 整校推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整校推进是教育信息化2.0工程的组织形式,以一所学校为单位,校长牵头,制订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教师研修计划,建立适应学校环境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新模式,激发教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的内生动力,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提升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薄弱。在实际教学中,中职教师在“互联网+”环境下还不能熟练地进行课程知识信息提取、教学资源的整合运用。很多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培养中只有单纯的理论,没有实践的讲解,造成信息技术不能很好地服务于教学实践,无法让信息技术知识转变为自己的教学技能,无法让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相结合。(2)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课堂教学实施融合低效。现阶段,很多偏远地区(如百色地区)中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大部分还限于PPT多媒体教学,只有个别教师在个别课程教学中运用了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使用的过程也不熟练,这种现状完全达不到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目标。通过“双引领三融合”模式的研究,让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着陆于信息化课堂教学,达到信息技术与专业课堂教学融合创新发展,中职教师熟练运用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1]。(3)有些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仍然比较落后,对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力积极性不高,不懂得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情境。虽然一再强调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但有些教师还是在信息化培训中不动手、不操作,学习效果不理想,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敷衍了事。(4)有些教师不知道如何从网络中获取各类教学资源,不知道如何处理运用这些资源,更加不知道如何开发优秀的教学资源。这不利于课堂创新改革,不利于中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5)因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的传授方式更加多样化,但有些教师还是采用单向的灌输式,没有做到“学生为中心、教学做知行合一”的多向互动方式。

3.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构成维度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为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教育部研究制定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其中:(1)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为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应具备的能力。(2)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为发展性要求,主要针对教师在学生具备网络学习环境或相应设备的条件下,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该标准根据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与专业发展主线,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区分为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五个维度。

4.提升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途径与策略

4.1 “双引领三融合”模式

双引领是指信息技术培训团队和信息化教学创新团队做为引领,引领整个学校信息化教学不断发展。三融合是指:(1)人员融合。人员研修共同体,即信息技术培训团队、信息化教学创新团队、全体教师协同共进。(2)形式融合。即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线上教师教育课程+线下实践教学应用融合。(3)技术与课程教学融合。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信息化教学。

“双引领三融合”模式即校本信息化培训团队和信息化教学创新团队的创立与培养,利用校本信息化培训团队引领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利用信息化教学创新团队引领信息化教学实践。通过研修共同体、线上线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3种融合,提升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4.2 运用“双引领三融合”模式提升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1)建构培训氛围,发挥信息化培训团队的引领作用,形成研修共同体。学校积极构建一个利用教师提高信息技术能力的氛围,信息化培训团队做好信息化培训规划,分层次分专业进行信息技术培训,不同年龄、不同专业、不同级别、不同形式的信息化培训是必要的。根据教师信息化水平分成不同的信息化研修小组,定期为不同研修小组安排不同的研修培训会,有针对性地提升教师信息化的微能力点。人员研修共同体由培训团队引领,信息化教学创新团队主导,带领教师学习信息技术,并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我们的课程教学。(2)线上线下深度融合,落地于实践教学。在大数据的信息化时代,移动学习成为最受欢迎也最常见的学习模式,线上学习也可以成为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的方式之一。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中的教学资源对信息技术知识进行学习,获得丰富的学习资源。线上学习后,再通过线下的教学实践来内化成教师自己的技术技能,让教师在学习实践的循环中总结经验,巩固旧知识,温故而知新,从面优化学习过程,提升教师的学习效率,让信息技术内化成教师自己本身的技术技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服务于教学,提升教学质量[2]。(3)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通过信息化教学创新团队的主导,深入研究信息技术如何服务于课程教学。加强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让教师多学、多练,促进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更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师的教学专业性,形成运用信息化开展课程教学的良好氛围。

4.3 分阶段、分层次、分专业开展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

教师信息化理论和技术水平的提高都有一个过程,应按照中职学校实际情况,根据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构成维度,遵循从易到难、从浅到深、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构成维度”各方面制订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研修计划。分阶段、分层次、分专业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从基础理论学习、基础技能学习、专家讲座、案例学习、实际操作等各阶段开展分阶段培训。因专业、年龄的不同,教师个体信息化水平存在着较大差异。摸清教师的实际信息技术水平,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层次培训,更利于培训的实施和效果。专业不同、学科不同的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要运用不同的信息技术手段,如数学的几何画板、英语的视听录播、专业课程的虚拟仿真等,各专业教学硬软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3]。基于此,针对中职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也要注重专业特点,个别课程分专业进行培训。

4.4 培养中职教师的信息技术微能力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30项微能力包括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30项微能力,分别适用于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整校推进信息技术提升,即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根据微能力模块来对教师进行分组和选择其对应的微能力。由微能力与整校推进建设专业(或课程)教研协同机制,开展学校信息化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由微能力培养丰富教师实践应用能力,关注问题解决的深度应用。由微能力培养,促进教师信息化意识行为改变,服务于教学,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的素养提升。

4.5 将信息化教学理论和技术内化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众所周知,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都是厌学的,尤其厌倦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而学生协作交流、师生有效互动的课堂广泛受学生欢迎。在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下,信息技术为加强师生互动、学生自主互助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教师要将信息化教学理论和技术内化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使用共享资源、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问题导向教学方法等,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组织者、指导者、监督者,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完成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塑造。

4.6 培养骨干教师团队,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在培训的过程中组建信息化教学创新团队,鼓励团队组织教师参加校级、市级、省级的教学能力大赛,通过参加课堂教学赛项、混合式教学赛项、微课赛项的比赛,在团队参赛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让参赛的教师展示自己如何在教学中灵活地运用信息化手段,让观摩的教师激发学习和运用的热情。通过比赛和赛前训练使教师们更好地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更快地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学校还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学创新团队参赛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开展信息化教学培训,推动骨干教师团队建设。主要方式有参赛经验介绍、参赛成果展示、示范课等。采取师徒结对、名师带教等形式,以点带面,大范围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教学能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4.7 建立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评价机制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并非易事,需要教师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进行信息技术学习,进行信息化教学的教学设计,准备教学资源。而并非所有教师都具备遍难而上的勇气和动力,因此通过建立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评价机制,考核信息技术学习效果,考核信息化课堂教学,以鼓励教师积极主动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积极进行信息化教学活动,并深入研究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根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30项微能力,制定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考核方案,侧重考核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能力,考核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创新教研、教学方式的能力,侧重于评估教师在真实教学情境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核教师是否真学、真用、会用[4]。

5.结语

本文以“互联网+教育”为时代背景研究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途径和方法,以国家相关政策为导向,探索构建“双引领三融合”的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模式,在信息化教学中做到“学生为中心、教学做知行合一”。总而言之,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需要提升中职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让教师在学习与教学中实现信息技术的灵活运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

猜你喜欢
中职融合信息化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信息化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