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腹泻病的病因与防控

2022-12-18 00:35冯秋莲
养殖与饲料 2022年10期
关键词:犊牛母牛病原

冯秋莲

广西崇左市天等县畜牧站,广西 崇左 532800

犊牛腹泻是养牛生产过程中的常见病,病牛表现粪便不成型,或为水样,或为粥样,或为石灰乳样稀粪,一般发生于未断奶的犊牛和断奶后半个月内的牛,轻者能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重者可引发机体脱水而死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养牛业的发展[1]。

1 发病原因

犊牛腹泻发生的原因有多种,有些还是综合性因素导致,最常见的为病原微生物感染,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球虫、肠道病毒等病原体。如果饲料中霉菌超标,毒素进入体内后能导致免疫力低下,进而使致病菌趁机繁殖而发病。多种应激因素也能刺激该病的发生,如天气突变、饲料变更、长途转群、饲养密度过大、牛群打斗等,应激也能使机体抵抗力出现暂时性下降,从而为病原微生物的侵入提供可乘之机。

1.1 病原微生物感染

病原微生物感染是该病发生的最主要原因[2],常见致病性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三大类。细菌性病原以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为主,感染后能在胃肠道中快速繁殖,由于犊牛瘤胃并未发育成熟,甚至瘤胃液中还未定植优势的益生菌群,这些有害菌感染后能不受抑制而快速繁殖,代谢过程中还能产生多种毒素,对肠道黏膜形成破坏而引发腹泻。如果是未断奶的犊牛,则粪便因含有未消化完全的奶而显灰白色。如果犊牛已经断奶,则显出和饲料颜色类似的粪便。病毒性腹泻以水样便为主,病毒能寄生在肠黏膜细胞中,导致肠黏膜发炎,前期因细胞水肿而增厚,后期可因脱落而变薄。肠黏膜脱落后血管暴露,引发出血而导致粪便中含有血液。寄生虫性腹泻以球虫最为常见,球虫是一种胞内寄生虫,且和病毒不同,球虫能自我代谢产生毒素,并导致肠黏膜直接受损,主要表现粥样粪便和血便。

1.2 应激因素

应激因素包含的种类较多,所有能导致机体短时间内出现体液理化性质发生明显波动,并使得动物行为表现显著改变的因素都可归为应激因素,如天气突变、饲料变更、长途转群、饲养密度过大、牛之间打斗等。天气突变常见的为气温骤降、暴风雨天气、夜间贼风影响等,对于犊牛来讲,体毛未完全发育,对寒冷刺激抵抗力弱,外感风寒后容易导致腹泻。有时下雨过后的青草表面粘附有雨水,如果犊牛采食含有雨水的饲草也容易导致腹泻。饲料变更是胃肠道对新饲料短时间内未完全适应造成的,常发于断奶前后的犊牛,断奶过程是牛的日粮由牛乳转变为饲料的过程,需要胃肠道中的菌群逐步适应,当变更过快或新饲料成分难消化时,就会发生腹泻。

1.3 药物性腹泻

药物性腹泻顾名思义是由滥用药物,或牛对某种药物过敏时而导致。正常的兽用药品只要符合兽药典或农业农村部公告的标准规定,使用后一般不会发生腹泻。但有些养殖场有滥用药物的习惯,常加倍量使用,或随意延长用药时间,导致药物的副作用放大而发生腹泻。如果药物为抗生素,进入瘤胃后会对有益菌也产生杀伤作用,而犊牛期恰恰是瘤胃正处于微生态建立平衡的时期,抗生素对有益菌杀伤后,影响后期定殖,饲料中的粗纤维、蛋白、碳水化合物、脂肪等消化就会受到影响,进而导致消化不良性腹泻。还有些药物本身对肠道黏膜能产生刺激作用,使得黏膜分泌增强,粪便变得不成型。

1.4 营养性腹泻

营养性腹泻包括2 种,一种是饲料中长期营养缺乏,或日采食量不足引发机体消瘦,造成机体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免疫力低下,无法经受较为强烈的刺激,这种情况下机体会一直处于亚健康状态,部分牛表现出腹泻为主的消化道症状。由于抗体的本质是球蛋白,合成过程需要氨基酸作为原料,而机体内氨基酸来自于饲料中的饼粕类原料,日粮中蛋白含量过少时,就能影响抗体的生成,免疫力不足以抵抗外来病原入侵,继而出现感染性腹泻。另外一种是饲料原料中含有致泻成分或难以消化的成分导致,如新玉米如果未经过较长时间的放置熟化,其中含有的抗性淀粉就能导致犊牛出现消化不良。长期放置的玉米抗性淀粉含量较低或已经发生变性,不容易导致腹泻。

1.5 霉菌性腹泻

霉菌属于真菌,具有繁殖快、产生的毒素种类多、毒素毒力强等特点。霉菌毒素种类包括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呕吐毒素、T2 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霉菌毒素对肝脏、肾脏、胸腺、脾脏、淋巴、肠道等功能都能造成影响,引发免疫力下降,肠道感染率增加。霉菌性腹泻典型特点是腹泻严重,粪便中带有脱落的肠黏膜,久治不愈,腹泻同时还伴发机体消瘦、生长发育速度减慢等。

2 腹泻病的危害

犊牛发生腹泻后,一方面能导致饲料消化吸收不良,蛋白质无法充分降解为多肽和氨基酸,淀粉不能百分百转变为葡萄糖,脂类得不到乳化变为甘油、脂肪酸等被吸收。饲料转化率下降能引发机体生长受阻,同日龄的犊牛发生腹泻病的和健康的体重能相差20%~50%,有些甚至发生僵化。如果腹泻长期得不到控制,身体会处于虚脱状态,放牧牛跟不上牛群行走,舍饲牛则离群独卧于一角,久之容易死亡。另一方面,发生腹泻的牛会出现脱水和电解质丢失的病症,腹泻是肠道内容物中的毒素刺激黏膜的结果,水分中含有大量电解质,电解质的丢失导致机体出现脱水,病牛体表皮肤松弛干燥,眼睛凹陷,少尿,血液中毒素排出困难,未得到及时治疗情况下多因脱水而死亡。如果是病原微生物感染导致,则粪便中还会携带有病原,健康牛接触后便可感染,使得该病由单发转变为群发,给牛场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3 治 疗

治疗必须准确寻找病因,通过对因用药杀灭病原体,再经对症治疗快速改善症状,以提高疾病治愈率[3]。病毒性腹泻可使用中药抗病毒治疗,肌注黄芪多糖,同时灌服白头翁口服液或杨树花口服液。若是细菌性病原微生物感染,则应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常用的有硫酸庆大霉素、利高霉素、安普霉素等。球虫感染者可使用妥曲珠利、癸氧喹酯、氨丙啉或磺胺氯吡嗪钠等抗球虫药物进行治疗。除了对因治疗外,体温升高者需要用氨基比林、柴胡注射液等进行退烧,同时补饲鱼肝油进行肠道黏膜修复,以缩短疗程。

4 防控措施

预防该病需注重母牛的科学管理,做好养殖场环境卫生管控,加强对犊牛的健康管理,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进行预防。病牛需通过对因和对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

4.1 注重母牛的科学管理

犊牛的健康和母牛关系很大,如果母牛患有乳房炎,则乳汁中必然微生物超标,通过吮乳过程进入犊牛消化道,引发病原微生物感染而发生腹泻,乳房炎是引发刚出生犊牛腹泻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有些母牛因日粮营养配比不合理,或者因疾病影响而营养不良,这种情况下机体也不会分泌足够的乳汁,犊牛在母乳摄入不足的情况下,机体不断消瘦会出现营养性腹泻。另外,母牛所处的环境卫生状况差时,环境中的有害微生物必然超标,犊牛接触后就会发生感染,故必须加强母牛舍的环境消毒,必要时可对乳房的乳区用0.1%高锰酸钾水清洗消毒,以防犊牛感染。

4.2 做好环境卫生管控

大多数腹泻因环境诱发,如长期寒冷高湿的环境容易引发寒性腹泻,天气突变时容易导致应激性腹泻等。犊牛无论在断奶前还是断奶后,环境务必保持干燥,由于绝大部分牛场都是开放或半开放式牛舍,可通过在地面铺垫草或加强舍内通风的方法保持干燥。牛舍建造时一定要选择地势高的地方,防止雨季地面存水。如果遇到暴雨天气,建议将牛群暂时转移。保持环境卫生,每周不低于2 次的环境消毒,可在地面撒生石灰粉,或喷洒2%火碱溶液。每天至少进行1 次带牛消毒,消毒剂可使用0.1%戊二醛癸甲溴铵溶液。外来车辆和人员需进行全车体和全身消毒,消毒药使用0.2%过硫酸氢钾即可。牛场发现地面有稀粪时第一时间清理,并在污染区域撒石灰粉消毒。

4.3 加强犊牛的管理

犊牛出生后第一时间必须吃上足够初乳,初乳中含有大量的多效价的母源抗体,能中和环境中感染的野毒。如果犊牛出生时环境温度较低,可及时帮助擦干体表羊水,同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取暖,防止犊牛着凉。出生1 周内的牛要勤观察尾部,发现有粘粪,同时地面也有不成型粪便时,务必及时寻找病因尽快治疗。若病牛体温升高,表明病原和毒素已吸收入血,需肌注氨基比林和头孢噻呋钠进行全身配合治疗。散养牛场的犊牛多在出生后的半个月内随母牛尝试采食一些草料和精料,管理人员可准备些青嫩、叶表面无雨水粘附,同时适口性强的草进行教槽,不要饲喂干秸秆类粗料。加强牛场舍内通风,保持地面干燥,必要时用药物定期预防。

4.4 使用微生态制剂预防

微生态制剂是一类含有益生菌的饲料添加剂,常见的益生菌种类有植物乳杆菌、乳酸乳球菌、酿酒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粪肠球菌、凝结芽孢杆菌、丁酸梭菌等。益生菌通过拌料或饮水的方式进入消化道后,能和有害菌竞争空间和营养,使后者无法繁殖和代谢,有益菌长久保持优势状态,进而减少腹泻发病率。但要注意益生菌在使用时不能和抗生素同时口服,尤其是广谱类抗生素,如恩诺沙星、庆大霉素、复方阿莫西林、替米考星、利高霉素等。对于含有芽孢类的益生菌产品建议每天都使用,因这类菌为过路菌,口服后很快随粪便外排,无法定植在消化道黏膜,每天使用才能起到较好效果。如果为乳酸菌类益生菌,如植物乳杆菌、乳酸乳球菌、粪肠球菌等,则建议1 周使用1~2 次即可,乳酸菌类大部分具有定植功能,无需每日使用即可起效。一般添加剂量为日粮的0.1%,使用时一定要确保拌匀。

5 结 语

犊牛腹泻是养牛生产中的常见病,根据病因和牛场管理水平的不同,病牛临床表现也有差别。有些腹泻症状较轻,病原对肠黏膜破坏力小,不经治疗可自然康复,但有些则最终以死亡而告终。临床防控时应以预防为主,遵循“养大于防、防大于治”的原则,加强断奶前后的保健,减小环境应激对机体的影响,通过综合防控来降低腹泻发病率。

猜你喜欢
犊牛母牛病原
犊牛腹泻病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红尾皇冠鱼头洞病的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性分析
犊牛肺炎巧防治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4~2018年门急诊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变化
鱼类烂身病病原研究综述
母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犊牛疾病的预防保健措施
初产母牛的饲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