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奶牛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要素探讨

2022-12-18 00:35季海丰苑建军成建忠
养殖与饲料 2022年10期
关键词:生产区奶牛场无害化

季海丰,苑建军,成建忠

上海市崇明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 202150

目前,我国奶牛养殖进入规模化、集约化高速发展时期,奶牛养殖的规模化、集约化一方面带来了生产成本下降,资源利用度提高和养殖效益提升;另一方面也同时面临着更复杂、更严峻的动物疫病流行、畜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等问题,如奶牛口蹄疫、布鲁菌病和结核病等疫病传入的风险不断加大,奶牛乳房炎发病率上升。规模奶牛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是我国动物疫病净化示范场和无疫小区创建的重要内容和关键保障措施,是评估动物疫病净化成效的重要依据。

1 规模奶牛场生物安全的概念

生物安全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生物安全是指防范现代生物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即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可能造成的风险,以及对其所采取的一系列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广义的生物安全还包括重大新突发传染病、动植物疫情、外来生物入侵、生物遗传资源和人类遗传资源的流失、实验室生物安全、微生物耐药性、生物恐怖袭击、生物武器威胁等,是国家安全的组成部分[1]。

规模奶牛场生物安全属于狭义生物安全的范畴,是指为降低病原体传入和散布风险而实施的预防和控制措施[2],分为用来避免(防止)病原体进入奶牛场的外部生物安全,以及当致病微生物已经存在时,防止疫病在奶牛场内向健康动物传播、循环或向其它奶牛场扩散的内部生物安全。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为防止动物疫病病原体进入奶牛场、阻断病原微生物传播扩散、提高奶牛整体健康水平和乳制品质量安全。生物安全的主要措施包括隔离、清洁和消毒[3],生物安全体系建设是涉及养殖场建设、人员、运输工具、器具、投入品、引种、饲养、疫苗免疫、监测、卫生消毒和无害化处理等多个方面内容的一种立体的、全方位的生物防控系统工程[4]。在实际生产中,大多数规模化奶牛场生物安全意识不强,措施不到位,抓不住关键环节,缺乏有效手段防范疫病的发生、发展和蔓延。因此,规模化奶牛场迫切需要一套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生物安全技术规范,用以指导养殖场建立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

2 规模奶牛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的要素

2.1 规模奶牛场建设

1)选址。规模奶牛场场址选择是奶牛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的第一步,影响奶牛场选址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如地形地势、气候、水质土质等)和社会因素(如周边居民、交通、土地性质等)。奶牛场应距离其它动物饲养场、畜产品加工厂和病死畜禽无害化收集点3 km 以上;距离居民区、生活水源地2 km 以上且位于下风向;距离交通主干道1 km 以上,并且位于居民区和公共建筑群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处。土质以沙壤土、沙土较为适宜,避免在黏土地质建场[5]。

2)布局。规模奶牛场与外界建立物理隔离屏障,包括防疫沟、围墙等,各区域设置绿化缓冲带。场内按照常年主导风向由上到下依次为生活区-辅助生产区-生产区-隔离区-粪污处理区,各区域分开独立,中间设围墙隔离,距离50 m 以上,各牛舍间距20 m 以上;有条件的奶牛场可将奶缸移至生产区外;隔离区为病牛的隔离观察区域,设置在奶牛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与生产区保持50 m 以上间距;粪污的无害化处理区和病死牛、流产物等的临时收集点应设置在生产区外,进行物理隔断,与生产区保持100 m 以上的间距。

场区入口设置门岗;场区、生产区入口车辆消毒池与门同宽,长4 m,深0.3 m 以上,并安装消毒全车的喷淋设施;场区、生产区入口人员消毒通道安装喷雾消毒和紫外消毒设施,并设置带有淋浴设施的更衣室;生产区各棚舍门口放置消毒垫或消毒盆[5]。

奶牛场的净道和污道应避免交叉,无法避免交叉的要有有效的物理隔离措施。

2.2 人员管理

规模奶牛场内部职工是生物安全体系顺利运行的重要保障。规模奶牛场应至少配备1 名生物安全负责人,负责制定本场生物安全计划和生物安全制度,落实本场生物安全措施,通过监督、检查等措施保障本场生物安全体系有效运行;内部职工定期进行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等人兽共患病的健康检查,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布鲁氏菌病、病毒性肝炎等人兽共患病者不得从事奶牛饲养、饲料收购、挤奶和疫病防治工作,并定期进行生物安全培训;对外省(市)员工回乡省亲返场时,需经过场外隔离、入场消毒等程序后方可进入生产区;场内兽医和配种员不得对外开展诊疗和配种工作[6]。

原则上应禁止一切外来人员进入奶牛场生产区,特别是经纪人、场外饲养人员和兽医等高风险人群,必须进入时,需经门岗身份确认和个人信息登记,通过淋浴、消毒、更衣和换鞋后方可进入生活区。必须进入生产区时,经过再次淋浴、消毒、更衣和换鞋后方可进入。

2.3 运输工具、器具管理

外来车辆入场前未经过严格消毒,禁止进入生产区;收奶车进入生产区必须经过2 次消毒,实施“点到点”运输;奶牛场自有车辆驶出再返场时,必须彻底清洗和消毒;员工私家车辆停放场外固定区域;场内外运输车辆和用具需要严格分开,避免交叉污染;所有生产设备、器具做到专舍专用,禁止外借,禁止交叉使用。

2.4 投入品管理

规模奶牛场的投入品主要包括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兽药和疫苗、饮水等,病原体存在通过投入品机械传播的风险,所有投入品必须来自非疫区,进场后应进行严格消毒。做好饲料、兽药等投入品采购记录;存放饲料等的仓库有防鼠类害虫的物理或化学的措施,做好防霉防潮处理;疫苗应按照疫苗贮存温度要求进行运输和保存,并做好温度记录,疫苗使用时应配备带有冰袋的冷藏箱(包);使用自来水饲喂牛群,定期对饮水设备进行清洗消毒,并进行微生物检测。

2.5 引种管理

引种可能导致各种传染病病原随着奶牛或遗传物质传入奶牛场,是规模奶牛场发生新发疫病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从而给奶牛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7]。建议奶牛场应尽量做到自繁自养,若确需引种,应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引种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登记备案、检测、隔离、消毒等程序,国内引种应来源于布鲁氏菌病、结核病以及自身关注疫病的净化示范场,国外引种则应来源于特定疫病的无疫国家,入场(境)后隔离观察30~45 d,对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等国家规定疫病进行检测,病原学检测结果为阴性方可混群饲养和繁殖生产。

2.6 饲养管理

良好的饲养管理有助于提高牛群的抵抗力,促进奶牛健康发育和成长,保障乳制品质量安全,从而更加符合绿色无公害产品的要求。规模奶牛场应建立奶牛标识和追溯管理,实施一畜一标,建立养殖档案(包括生产档案、健康巡查记录、发病诊疗记录、淘汰记录、消毒记录、无害化处理记录),配备档案室,专人负责管理;采取自繁自养生产模式,实施分阶段分区饲养方式;禁止饲养其它动物,保证牛群稳定和相对封闭,定期对场区的流浪犬猫和啮齿动物进行抓捕;场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和氨气浓度等应满足奶牛不同饲养阶段的生理需求,从而降低牛群发病的几率。

对牛群进行每日健康巡查,对有临床症状或异常行为的牛进行跟踪观察,及时诊治;保持奶牛乳房清洁,注意消除损伤乳房的隐患;每年春秋两季全群驱虫,夏冬两季做好防暑降(或保)温措施,避免应激;每年至少进行1 次肢蹄病普查,对蹄部进行修整,防治肢蹄病。

2.7 疫苗免疫

通过疫苗接种保护易感动物是当前规模奶牛场防控传染性最经济、最有效的生物安全措施之一,坚固的免疫屏障可以有效预防奶牛场疫病暴发。规模奶牛场应根据本场疫病实际情况,制定口蹄疫、炭疽、结节性皮肤病、布鲁氏菌病和乳房炎等疫病免疫程序,并建立免疫档案,根据周边及本场疫病流行情况、疫病净化效果和实验室检测结果,适时调整免疫程序。

2.8 疫病监测

规模奶牛场应根据本地区和本场疫病流行的实际状况,制定必要的疫病监测方案,主要包括以下3 个方面。1)上、下半年定期开展奶牛结核病、布鲁氏菌病的监测,对于监测发现的阳性牛只一律按照规定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并及时开展溯源调查;2)制定针对乳房炎、酮病、肢蹄病等常见疾病的定期监测计划,以便采用有效的药物进行及时治疗;同时,进行粪便中寄生虫虫卵的筛查,根据筛查结果进行驱虫保健;3)针对免疫抗体的监测,按照“以测定免、以测督免”的原则,对口蹄疫、炭疽以及奶牛结节性皮肤病的免疫抗体水平进行监测,科学评估免疫计划的有效性和疫病风险,及时进行补免或加强免疫。通过开展病原学和血清学监测,及时掌握奶牛场疫病流行动态、免疫抗体水平,根据检测结果分析主要风险因素,适时调整疫病防控策略。

2.9 卫生消毒

卫生消毒是消灭病原体的重要环节,是规模奶牛场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保持场区良好的环境卫生状况,每天对牛舍内粪污、垃圾等进行及时清理收集,并转运至粪污处理区,从而有效保障药物消毒效果;运输及贮存措施要得当,禁止渗漏、溢出;处理区有防雨、防渗漏、防溢流措施;夏季蚊蝇滋生季节,喷洒灭蚊蝇药物或者使用灭蚊蝇灯(笼具)等方法灭蚊蝇。

为了有效减少通过人员、车辆和物品等传入的病原体,在场区大门口、生产区入口应设置消毒池和覆盖全车的环形消毒设施,消毒池配置有效浓度的消毒药物,并定期更换消毒药;消毒通道一般采用紫外线消毒或安装喷雾消毒装置。生产区的门口应安装有紫外线灯、洗手池、消毒池等设备的消毒间,配备工作人员淋浴间,人员经过淋浴、消毒、更衣、换鞋和帽等程序后方可进入生产区。

对牛舍、运动场、道路及环境等每周定期进行喷洒消毒,消毒药物可以选择3%的火碱、生石灰或10%来苏儿溶液;牛场用具、饲槽、饮水槽每周定期采用0.1%新洁尔灭或0.2%~0.5%过氧乙酸消毒;同时,定期做好产房、产床、奶缸的清洁与消毒;牛场周围、场内污水池、下水道等至少每月消毒1 次。一旦发现有牛只发病或突然死亡的,应进行即时强化消毒,发生一、二类动物疫病的,应进行全场清洗和紧急消毒。

2.10 无害化处理

1)粪污处理。粪便及污水处是规模奶牛场藏污纳垢的高风险区,是致病微生物滋生繁殖的养床,因此,粪污处理池是奶牛场卫生防疫的重点防范区。粪污应进行干湿分离后进行堆肥发酵,经过腐熟后制成有机肥料;污水经过沉淀、厌氧处理或好氧处理或两者相结合以及消毒措施后进行还田或排放。奶牛场粪污处理应遵循“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原则,防止污水粪尿污染环境。

2)病死(患病)牛处理。对病死牛只,必须按照“五不一处理”原则,即不准宰杀、不准贩运、不准买卖、不准丢弃、不准食用。对病死(患病)牛、流产胎儿和胎衣等采取防渗漏措施及时转运至病死动物无害化收集中心集中处理,或采用销毁、化制以及深埋的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

3)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规模奶牛场生活垃圾、医疗废弃物等分类存放,并交有资质的医疗废弃物公司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

3 结 语

规模奶牛场建立生物安全体系是最经济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流行的手段和方法,科学的管理能有效将病原体拒之门外,再结合用药、疫苗防治,可以很大程度上杜绝动物疫情的发生。除此之外,奶牛养殖企业建立生物安全体系的最大优势是可以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兽药残留,生产出优质无污染的绿色产品[7]。建立起符合我国现阶段行业发展现状的奶牛场生物安全体系,将是我国奶牛行业下一阶段能够迅速发展的必由之路,对我国奶牛行业走向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生产区奶牛场无害化
做好牛场规划和布局
两种高温法无害化处理病死动物灭菌效果比较
奶牛场卫生防疫工作要点
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具体对策
生产区黄磷储罐火灾的扑救对策探讨
Floating dairy farm 漂浮奶牛场
沧州市各县区增粮潜力分析
真绅士
蔬菜制种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措施
河南孟津: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实现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