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涛
山东省平邑县畜牧兽医局白彦畜牧兽医站,山东 平邑 273313
中小型猪场的收益主要来源于母猪,母猪繁殖力是衡量养猪业生产水平的重要指标,与猪场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因此,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提高猪场母猪的生产性能。
母猪繁殖力是指母猪在一定时间内所能产出的健康仔猪数量,是衡量规模化猪场经济效益和母猪繁殖能力的重要指标[1]。从种猪的选择到母猪繁殖的各个阶段,存在着很多影响因素,比如种猪的选择、饲养管理方式及各种疾病等。
选育公猪体格较弱、先天睾丸发育不健全、性欲不强,不能进行正常的交配,精液检测不合格、质量较差。母猪先天发育不好,子宫发育不良、内部空间较小,会严重影响胚胎的发育,导致胎儿死亡率增高。而且母猪外在生殖器官有缺陷、乳头发育不好,以及内分泌失调、卵巢机能障碍等因素均会影响母猪繁殖力[1]。
日粮营养不均衡、微量元素含量不充足,会影响备孕母猪生殖机能的发育。妊娠母猪饲养管理的关键是保证和促进胎儿的生长,防止流产和胎儿的不良发育。若对妊娠母猪饲喂腐烂变质、发霉有毒的饲料,或者遭到外部刺激均会导致母猪流产和胎儿死亡。若是饲粮营养含量不足,还会导致发情期紊乱,受精停止或受精卵死亡。同时在母猪妊娠期用药不合理,也会导致流产或产死胎。畜舍内杀菌消毒不充分、卫生环境较差、温度通风不好等因素,均会严重影响母猪的繁殖能力。
母猪患病不仅会影响自身的身体健康,还会严重影响母猪繁殖力。在母猪配种时消毒不彻底、操作不当,以及分娩时助产工作和产后护理不到位,均易引起母猪出现繁殖障碍性疾病。此外,普通疾病或者重大传染性疾病如猪蓝耳病、猪瘟、猪乙型脑炎等都会严重影响母猪的繁殖力。
在选择种公猪时,要选择生长速度快、体格健壮、膘情良好、臀腿发达、性欲较旺盛且生殖器官发育良好的公猪。在公猪成年后,检测其性欲,确保公猪性欲旺盛,并定期检测精液质量。对于精子活力差、精液稀薄的公猪,要加强护理、使用药物治疗,精液质量达标才可继续使用。猪场在挑选母猪时,要选择体格强健、体躯较深、外在生殖器官长势良好,如乳头发育较好、长相整齐等特点的种母猪。
公猪的生产性能、生殖器官发育情况、精子质量均会影响母猪的繁殖情况,因此必须加强选育公猪的饲养管理,保证种公猪体格健壮结实和旺盛的性欲。根据公猪实际体重调整喂食次数和用量,合理安排粗精饲粮的搭配。猪场工作人员要定期检测成年公猪的精液品质,合理增加日常运动量,增强公猪体格、保持性欲旺盛。在配种期间,种公猪要进行单独饲养,供给公猪专门的饲料喂养,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实际配种次数,保证公猪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和精力。
采取科学的饲养管理方式促进后备母猪的健康生长,改善母猪品质,极大程度地提高母猪的繁殖能力。
1)强化后备母猪的引进管理。加强后备母猪的引进管理,首先对新引进的母猪实施及时的隔离管理,隔离期为8 周,每天监测是否有疾病感染情况。加强日常饲养管理,保证新引进母猪及时从运输和新环境的刺激下恢复,机体免疫力回到正常水平。其次要加强免疫,对新引进母猪进行接种疫苗。猪场内的新老猪群都应该采取科学的免疫方案,进行合理的杀菌、驱虫、药物保健等。
2)后备母猪的营养管理。根据母猪生长特点和生理特性合理安排饲料配制,保证饲料的各种营养成分充足且均衡,并适时补充充足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促进母猪的良好发育,保证母猪能够正常发情和配种。在备孕母猪的饲养前期采取自由采食方式促进其快速发育,当体重达到90 kg 可以进行配种时,采取自由采食与限饲结合方式降低营养水平,减缓母猪发育,防止因母猪过肥而导致空怀。同时要合理安排后备母猪的饲养密度,给母猪提供适当的走动空间,提高活动量。在饲喂母猪后,应将其驱至运动场进行运动,促进其四肢发育,增强其体质和抗病力,并刺激母猪发情。
首先应该加强妊娠母猪的营养管理,供给母猪充足且均衡的营养。在妊娠前期一般采用湿拌饲料和限饲方式,根据母猪实际情况,每天饲喂适量的精饲料,在保证母猪体重正常的同时,避免浪费饲料。而且妊娠母猪体质过胖还会引起繁殖障碍,尤其是妊娠前20 d,若是饲喂过多或者过少,均会增加胎儿的死亡率。在妊娠后期,胎儿需要大量的营养来加快生长发育,所以此时要适当增加饲喂量,适当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促进胎儿发育、提高其成活率。在整个妊娠期应保持母猪体重适宜,过瘦过胖均不利于母猪的正常妊娠和分娩。同时要保证妊娠期母猪的生活环境安静,避免因应激而发生流产。在母猪完成配种后,要按时进行妊娠诊断,检测母猪受孕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帮助未受孕母猪尽快受孕,减少猪场的生产损失、提高母猪繁殖力[2]。
1)产前准备。根据母猪配种和妊娠时间估算母猪的大概分娩时间,做好分娩前的接生准备。将产房、产床以及接产用具剪刀、手术刀、纱布、绷带、消毒液等提前准备和消毒,确保接生过程无细菌和病毒污染。并准备好产仔箱、产仔舍、取暖炉、保温灯等,给初生仔猪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促进仔猪的良好生长和发育。在临产前将母猪转入产仔舍,精心护理,每日清洗和消毒处理母猪身体,特别是阴道外部和乳房部位,降低仔猪感染疾病的风险。同时在母猪分娩前期应改善饲料营养含量,降低饲料喂养量、提供充足的饮水量,防止母猪发生消化不良、便秘等情况。
2)完善生产环境。对猪场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造,保证圈舍卫生、清洁、光照充足、空气流通等,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首先,要改善圈舍内的空气质量。良好的空气质量会提高猪只的抗病能力,若圈舍内的空气质量较差或存在有害气体,导致猪只出现呼吸不畅、咳嗽及流泪等现象,会严重影响母猪的繁殖和初生仔猪的健康。在寒冷的冬季,必须在保持舍内温度的同时加强通风,保持舍内干燥和空气流通,减少有害气体的累积。
其次,要控制舍内环境温度。猪只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2 ℃,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均容易影响母猪的繁殖能力。当温度高于30 ℃时会严重破坏母猪的生殖机能,甚至导致妊娠母猪流产。因此当舍内温度高于30 ℃时,不仅要及时散温通风,还要给母猪补充足够的营养,并饲喂新鲜的绿色饲草。
最后,要控制光照。在母猪生产前后要保持充足的光照时间,并适时增加光照强度,提高母猪泌乳量及产后发情率。在缺乏光照的秋冬季节,需人工补充充足的光照,进一步增强母猪繁殖力。
3)接产要点。实时监测母猪情况,当母猪表现为食欲减退、起卧不安、频繁排尿、阴部有黏液流出、手压乳头有乳液流出时,表明母猪即将分娩。在仔猪出生后要马上清理其口腔和鼻腔里的黏液,同时用抹布擦干仔猪体表液体,保证其呼吸顺畅和体表温度。若是脐带没有脱落,可在保证不污染的同时用剪刀在离仔猪腹部4 cm 处剪断。将仔猪放于保温灯下或者保温箱内,给其提供一个温暖舒适的环境。帮助仔猪在出生后能及时吸取足够的母乳,促使仔猪获得充足的营养和母源抗体,促进仔猪健康生长、提高成活率。同时饲喂母猪含有麸皮的淡盐水,有利于母猪体力的恢复和增加乳汁分泌量。若是母猪出现难产情况,应及时采取注射缩宫素和人工助产的方式,帮助母猪分娩。在助产后为防止母猪产道感染和发炎,应注射抗生素等抗炎杀菌药物。
母猪在分娩后体质一般较弱,不能马上恢复正常活力,所以要加强此时的饲养管理,保持母猪机体健康、提高其产乳量。
1)营养管理,保证泌乳母猪营养。应该从母乳泌乳、仔猪补料、母猪失重方面考虑泌乳母猪的营养问题。母猪产仔越多,每天的饲喂次数和饲料用量就应相对增多。一般妊娠母猪失重在15 kg 以内算是正常情况,若是失重过多则会影响下次繁殖情况。若是仔猪提前断奶、补料早,哺乳母猪就可少量饲喂。随着母猪哺乳时间的增加,应逐渐增加饲料用量。因此母猪的具体营养需求,应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母猪对热环境很敏感,应保持适宜温度、充足饮用水、补加绿色饲草,在夏天应提高饲粮的氨基酸水平,增加母猪泌乳量[3]。
2)合理饲养,提高仔猪存活率。 哺乳期母猪身体尚未恢复,所以要完善此时的饲养方式。尤其注重饲料的选择,选择品质较好、营养含量较高、日期新鲜的猪饲料,防止饲料发霉变质影响母猪和仔猪健康。当母猪产仔较多时,由于母猪体质问题和乳头数量有限,不能够全部喂乳,此时应该采取寄养的方式,使每头仔猪都能获取母乳。当产仔较少时,为了保证经济效益,充分利用每头母猪,可采用数头仔猪并窝的方式。在母猪产后较弱、死亡或者不产奶的情况下,为更好地护理仔猪,也要采取寄养或者并窝的方式,提高仔猪存活率。规模化养猪场仔猪一般在1 月龄即可断奶,若是环境条件差或小型猪场可不实施早期断奶,避免仔猪因环境产生应激致使体质变弱,危害仔猪健康[3]。同时要保持母猪仔猪的饲养环境卫生,定时对圈舍进行消毒,杀灭细菌、去除寄生虫,避免感染疾病。并及时对仔猪进行疫苗接种,做好疫病防控。
3)产房管理,提高母猪繁殖力。产房的管理工作是提高母猪繁殖力、保证仔猪存活率的关键环节。首先在保证每天饮水和饲料供给充足的情况下,实时观察母猪和仔猪的精神状态、活动和采食情况,是否出现精神不佳、食欲减弱、卧地不起等情况,并及时找出原因、实施治疗。每天早晚巡视,注意不要让母猪压死仔猪,注意仔猪保暖,给体弱的仔猪提供哺乳优待。观察仔猪分泌物,防止出现拉稀。对于母猪无奶或者少奶情况,应及时进行改善。做好产房管理工作是提高猪场母猪年繁殖力的重点。
加强对养猪场母猪的饲养管理,促进母猪的产仔量、提高仔猪品质,不仅有利于提高猪场的经济收益,更有利于推动我国规模化养猪场的可持续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