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白泥”合成DOTP的研究★

2022-12-18 00:27刘世鹏黄裕娥岳子豪余佳辰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2年4期
关键词:羧基酯化乙二醇

刘世鹏,黄裕娥,岳子豪,余佳辰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8)

引言

“白泥”是涤纶仿丝绸碱减量工艺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聚酯碱减量工艺是一复杂的反应过程,主要是在聚酯高分子物与氢氧化钠间的多相水解反应。聚酯纤维浸泡于氢氧化钠水溶液中,纤维表面的聚酯分子链的酯键在碱性条件下水解断裂,形成不同聚合度的水解产物,最终生成对苯二甲酸(PTA)和乙二醇(EG)。在pH﹥12的碱性溶液中,PTA羧基所含的酸根离子与NaOH发生反应,最终以PTA的钠盐的形式溶解在废水中,从而形成碱减量废水[1]。由于PTA不溶于水的特性,在碱减量废水中加入酸进行中和,调节废水的pH达到一定值时,PTA将会析出,碱减量废水经酸析沉降而得到“白泥”。

从“白泥”中回收PTA有各种不同方法:可采用超滤→混凝→酸析的工艺从碱减量废水中回收PTA。可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作为溶剂,蒸馏水为析出剂,并以活性炭为除杂脱色剂,通过溶析结晶的方法,从碱减量废渣中回收PTA。可以DMF作为溶剂,经蒸馏提纯,在降温过程中,使溶液中的PTA以加合结晶的形式分离出来,然后对加合结晶产物烘干,使PTA分离出来,实现PTA的回收[2-4]。以上各种方法所回收PTA的质量都不能完全达到正品标准,且回收成本较高。因此目前大多直接以白泥为原料制造树脂、涂料和增塑剂,由于“白泥”中杂质较多,绝大多数“白泥”都用来直接生产增塑剂对苯二甲酸二辛酯(DOTP)。“二次白泥”就是以“白泥”为原料生产DOTP过程中,废水处理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

1 二次白泥的产生

“白泥”中主要成份为PTA,但碱减量过程中的其他杂质也随酸析后的PTA一起沉降下来,因此以“白泥”为原料生产DOTP工艺与正品PTA生产DOTP工艺有所不同。

按一定比例计量的白泥、辛醇及催化剂加入到酯化反应釜中,在加热条件下进行酯化反应,酯化生成水与部分辛醇一起蒸发,进入精馏塔,与塔顶回流辛醇进行传热与传质过程,水与部分醇蒸汽从塔顶流出,经冷凝冷却后进入醇水分离罐,上层的醇流入精馏塔,作为塔顶回流液,下层水排入水收集罐中[5-6]。反应一段时间后,取样分析物料酸值,当酸值<0.5 mgKOH/g,酯化完成,反应合格物料在真空条件下脱除过量醇后,逐步提高真空和温度,蒸馏出DOTP,经中和、真空干燥、过滤得最终产品。中和排出的废水COD值很高(>20 000 mg/L),进入废水处理系统,二次白泥是废水隔油后的酸析产生的固体物料经压滤而得到的,经处理后的废水可达标排放。

二次白泥的产生量大约是白泥用量的2%~3%,一个年产2万t DOTP的生产装置,年产生二次白泥有300多t,这些二次白泥如不能加以利用,就意味着白泥生产DOTP产生了二次污染物,而这些化工固废物的处理,也需要一笔不小的费用,如将二次白泥再次利用,生成DOTP还能带来不小的利润。因此,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来说,二次白泥的再利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二次白泥的主要组成研究

二次白泥是白泥生产DOTP过程中,和废水酸析的产物,是一不溶于水的酸性物质,而中和废水是用NaOH水溶液与蒸馏产物进行中和反应,经沉降分离而形成的,说明该物质原是蒸馏产物中的,在碱作用下成为了钠盐而溶解于废水中。基于以上分析,基本上能判断该物质应是有机酸类物质。而且从二次白泥的外表形状看,与白泥极为相似。为进一步研究二次白泥的成分,采用了红外光谱分析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

2.1 红外光谱测试

分别测试了二次白泥与PTA标准试剂的IR谱图。将1~2 mg样品粉末与200 mg干燥的KBr混合均匀后磨细,放入压片模具内抽真空加压,制成厚为1 mm、直径约10 mm的透明压片,进行测试,并记录IR谱图。

PTA标准试样的IR谱图中:1 679.59 nm处的强峰为羧基中的羰基与苯环发生共轭,C=O伸缩振动产生的。1 423.81 nm处和1 284.58 nm处的两强峰是由于羧酸C-O-H面内弯曲震动与C-OH的伸缩振动发生耦合作用产生的,这些峰的出现表明PTA中的-COOH。3 106.40 nm处和3 064.10 nm处的两个弱吸收峰为苯环上的C-H伸缩振动峰。1 573.90 nm处和1 509.51 nm处为苯环骨架上C=C伸缩振动所产生的峰,指纹区780.96 nm与733.03 nm两处吸收峰为对位取代时,苯环上C-H面外弯曲振动产生的,说明PTA的对位取代苯环。

二次白泥的IR谱图与PTA非常相似,对比两图,可以肯定的是二次白泥具有与PTA相似的结构,应该都有苯环上的对位羧基。但两个谱图也有区别,特别是PTA1 679.59 nm处的强峰与二次白泥1 670.78 nm开始的强峰,其峰形差别很大,PTA是一尖峰,而二次白泥是一宽峰。二次白泥1 281.23 nm处的峰形与PTA1 284.58 nm处也不一样。此外两谱图的指纹区也有明显的差别。

2.2 验证实验

参照PTA合成DOTP的方法,取一定比例的二次白泥、辛醇及催化剂,在四口烧瓶中进行酯化反应,反应完成后进行脱醇、蒸馏、中和、干燥和过滤,得产品DOTP。

实验结果并不理想,一是反应前的加热过程中,物料比较粘稠,搅拌困难,随着温度升高逐步有所好转,但相比于PTA反应,粘度大得多。二是反应所得产物太少,如果二次白泥以PTA计,收率大约只有30%。三是用中和后的废水加酸处理后,析出大量白色固体,说明大部分的二次白泥又回到了中和废水中。

以上实验表明,二次白泥虽有类似PTA结构,具有苯环和对位上的羧基,但并不完全是PTA,或者说PTA含量并不高。其主要组成物质到底是什么呢?考虑到白泥是聚酯碱减量工艺形成的,是聚酯分子链的酯键在碱性条件下水解断裂,形成不同聚合度的水解产物,最终形成PTA,但不可能所有水解产物都能最终形成PTA,应该有部分低聚水解产物。再次分析比较两物质的红外谱图,因酯的羧基伸缩振动峰应该在1 740~1 710 nm,因而二次白泥1 670.78~1 730 nm的宽峰,应该是PTA结构中的苯甲酸的羧基,以及酯的羧基的叠加峰,二次白泥的结构中应含有酯键,有酯键就应该有CH2,但谱图中没有明显的CH2振动峰,并不能排除有CH2,因为该谱图中所有应该有CH2振动峰的位置,均有其它峰存在,这些峰可能都是与CH2的叠加峰。

结合白泥生产DOTP的生产工艺,二次白泥可能是一聚产物,即乙二醇二对羧基苯甲酸酯,因为如果是二聚及以上,则在DOTP生产的蒸馏过程中就不可能随DOTP被蒸出,而应该留在釜中成为蒸馏残渣。这就很好解释了以上验证实验出现的现象,由于是一聚物分子量较大,具有部分聚合物特点,所以酯化反应时,粘度大、难搅拌。反应过程中除PTA反应外,其主要组成物质两端羧基进行酯化反应形成酯,但由于中间的两个酯键在与辛醇进行醇解反应后,因酯化反应实验装置无法将乙二醇从体系排出,醇解反应达到平衡后再无向右进行的推动力了,所以收率较低。蒸馏时该物质的酯化产物可随DOTP蒸出,但蒸馏温度较高,其酯化产物会发生分解反应,而在其后的中和过程中,该物质在碱性条件下又会进行水解反应,以上两反应的产物均会以钠盐形式溶解到水中,经酸析后析出,这就是以上实验中废水酸析出现大量白色固体的缘故,而这些固体物质其实还是二次白泥。

3 二次白泥合成DOTP研究

由于乙二醇二对羧基苯甲酸酯含有两个羧基和两个酯键,分别与辛醇进行酯化和醇解反应,得到对苯二甲酸二辛酯(DOTP)。

酯化反应和醇解反应都是可逆的吸热反应,需要在加热和催化剂作用下进行,钛酸酯对酯化反应和醇解反应都具有很好的催化效果,也是目前DOTP生产中大量使用的催化剂,因此实验选用钛酸四正丁酯作为该反应的催化剂[7]。

准确称取280 g二次白泥,与一定的摩尔比辛醇(2-EH)及适量钛酸四正丁酯催化剂,加入到2 000 mL的四口烧瓶中,在加热和搅拌状态下进行反应,反应生产水和乙二醇以及部分辛醇,一起被蒸出。经过冷凝、冷却后流入到装有的一定量水的乙二醇吸收器中,乙二醇被水吸收器留在下部,而上部辛醇从溢流口流入四口烧瓶中,继续参加反应,当反应物料酸值<0.5 mgKOH/g时,反应合格。反应合格物料经脱醇、蒸馏、中和水洗、汽提干燥和过滤,得产品DOTP。采用气相色谱分析产品纯度。

实验从醇酸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等方面考察对反应时间及产品收率的影响。

3.1 不同醇酸比的影响

在催化剂加入量为酸(二次白泥)加入量的0.5%,反应终点温度控制在230℃条件下,分别采用醇(辛醇2-EH)酸(乙二醇二对羧基苯甲酸酯即二次白泥)摩尔比为5.4、5.6、5.8、6.0、6.2和6.4进行反应,合成DOTP,考察醇酸摩尔比对反应所需时间及产率的影响。

醇酸摩尔比越大,反应所需时间短,产品收率越高。但超过6.0以后,反应器会起压,同时考虑到醇酸比越大,单位产品的能耗也会越高,因此,醇酸比选择6.0较为合适。

3.2 催化剂加入量的影响

以醇(辛醇2-EH)酸(乙二醇二对羧基苯甲酸酯即二次白泥)摩尔比为6.0投料,反应终点温度控制在230℃条件下,分别加入酸量(二次白泥)的0.4%、0.5%、0.6%和0.7%催化剂进行反应,考察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催化剂用量对收率影响不大,主要是影响反应时间。随着催化剂用量的增加,反应时间越短。但超过0.6%以后,影响不大,综合考虑催化剂用量以0.5%为宜。

3.3 反应终点温度的影响

醇(辛醇2-EH)酸(乙二醇二对羧基苯甲酸酯即二次白泥)以摩尔比6.0投料,催化剂加入量为酸(二次白泥)加入量的0.5%,分别控制反应终点温度为215℃、220℃、225℃、230℃、235℃,考察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反应物料中的组分不断变化,反应温度不断上升,由于该反应为一可逆吸热反应,温度越高反应平衡会向右移动,反应速度加快,反应时间缩短[8]。实验数据表明,反应温度越高,收率越高,反应时间越短。若保持反应终点温度215℃,反应10 h仍不合格,而超过230℃,反应器内易起压,且反应时间也变化不大,综合考虑选择反应温度为225~230℃为宜。

3.4 产品检测

依据DOTP应用于电缆料质量标准,对所得产品进行了分析检测,并利用气相色谱对产品纯度进行了检测。从检测报告可以看出,产品各项指标均满足要求,气相色谱分析显示产品中DOTP纯度达99.07%。

4 结论

1)以碱减量产生的白泥为原料生产DOTP过程中,和废水酸析产生的二次白泥,通过分析DOTP生产过程,结合红外光谱以及合成反应实验的鉴定方法,确定了二次白泥的主要组成为乙二醇二对羧基苯甲酸酯。

2)以二次白泥、辛醇为原料,以钛酸四正丁酯为催化剂,通过酯化、醇解反应合成DOTP,考察了醇酸摩尔比、催化剂加入量以及反应终点温度对反应时间和产品收率的影响,实验表明醇酸摩尔比为6.0、催化剂加入量为酸量的0.5%、反应终点温度为225~230℃,反应7.5 h即可合格,收率达93%,产品纯度达99.07%,各项指标均达到产品标准。

猜你喜欢
羧基酯化乙二醇
煤制乙二醇亚硝酸甲酯再生系统工艺优化小结
不同含羧基有机酸改性尿素在石灰性潮土中的转化特征
影响煤制乙二醇紫外透光率因素实验分析
NaBH4/LaCl3还原体系制备液体端羟基氟橡胶
新型装配式CO2直冷和乙二醇载冷冰场的对比研究
高效液相加氢直接提高煤或合成气制乙二醇产品质量的工艺研发
酒用酯化酶利用酒尾生产酯化液研究
人参三醇酸酐酯化衍生物的制备
甲酸乙酯的银镜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