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妮 西安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
审计文化是对审计制度、审计实践进行生动表达的重要体现,通过深刻理解审计文学表达赋予审计文化的多元价值,合理创作审计文学作品,推动审计文化与审计文学进入“互促式”发展新格局,在有效弥补传统审计文化传播所缺乏的精神指引、行为感召等不足基础上,为审计文化传播创造良好条件,使大众在无形之中增进对审计文化的认同,实现审计文化的具象表达。
审计文化是历经长期审计实践,逐渐形成的被社会所认可、遵循的审计精神、道德规范等文化理念的集合。审计文化蕴含的制度规范、职业道德、精神理念等各个维度都具有指向性,通过将其与审计实践有机融合,为促进审计活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独立开展审计活动是审计文化形成及不断延续的核心,也是审计文化精神传承的客观前提。一方面,审计文化在形成与传播进程中,始终坚持依法审计的客观前提。通过以法理精神为基础,以依法审计为重点,充分发挥审计在推进民主、法治进程中的独特优势,获取大众、社会舆论的关注与支持,实现审计文化与审计实践的有机融合。另一方面,审计文化随审计法治发展而不断完善,通过紧密贴近立法实践,创新立法体系,有力促进审计法治建设。通过密切融合社会需求变化,遵循与时俱进原则,不断完善审计领域的法律法规建设,促进审计实践依法、独立开展,真正发挥审计法治效用[1]。
审计文化既是审计制度、审计规范的文化象征与凝聚,也是审计信念、审计价值观念的生动总结。一方面,专业、严谨的审计实践是推动审计文化不断发展的关键基础。审计文化持续发展得益于专业度不断提升的审计实践,通过遵循审计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理念,全面提升审计职业技能与审计素养,真正适应审计实践的多元诉求。另一方面,服务国家发展、履行审计监督职能是丰富审计文化内涵的核心要素。通过以强化审计专业水准为基础,制定科学、完善的审计质量评价体系,进一步明确审计业务流程,构建审计实践与审计文化有机融合机制,妥善处理审计实践问题,充分发挥审计活动的审计监督、治未病等职能优势[2-6]。
审计既是制度规范的实践应用,也是最新智慧技术应用的重要体现。在开展审计实践时,不仅需要不断完善审计制度,也需要根据审计工作需求,引入新的审计手段与技术,全面提升审计效能。一方面,创新精神是推动审计文化发展的关键因素。审计文化处于审计实践顶层,并随着审计实践不断创新、发展。通过赋予其更为丰富的时代内涵与创新力量,始终保持了审计文化的先进内核。另一方面,进取意识是更好履行审计职能的关键因素。在审计全覆盖理念指引下,审计逐渐从传统审计监督向审计服务升级,通过围绕审计环境的新变化,引入新的审计理念、审计方法,为审计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时代活力。
审计文化既是审计管理经验的有序总结,也是审计制度、审计规范和审计精神的合理总结。以审计文化为基础,创作审计文学,不仅更好反映了创作者对审计实践的深刻思考与独特见解,也为传播审计经验、展示审计文化以及传播审计信息创造了新的表达空间。
文学是弘扬、展示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大众生动、直观了解相关文化理念的关键媒介。一方面,生动弘扬审计文化,重构审计文学形态。在对审计文化进行文学表达时,通过以审计人物、审计故事为切入点,重点描绘审计精神,生动勾勒奋斗在审计一线的人物群像,展示了真实、可信的审计场景,使读者切实体验审计文化蕴含的深厚魅力,构建了充满生动气息的精神活体,促进审计精神深入人心,实现了审计文化弘扬、传播的理想成效。另一方面,基于审计现实的情感凝聚。通过将审计文化作为书写对象,坚持从大众的审美认知、文化体验和心理诉求出发,深刻挖掘审计文化蕴含的精神意蕴、审美追求,使读者对审计文化形成更为深刻、个性化的理解与认识[7-12]。
文学是以现实场景为基础,以文化理念、思想共识为内核,通过采取合理的艺术语言进行创作、表达的生动实践。其一,在以审计文化为基础,进行文学表达时,通过以生动、真实的审计案例为创作基础,客观讲述审计理论、审计规范及方法,用文学笔触全景式的展现和反映审计人员勇于担当、积极履责的忠诚形象,使读者通过审计文学作品充分了解审计文化、生动体验审计精神,具体了解审计活动,实现审计文化与审计实践、大众理解的有机融合、一体发展。其二,审计文化源自审计实践的客观性、规范性,其中生动展现了国家意志与职业信念。积极探寻审计文化的文学表达路径,有助于大众社会进一步、深层次了解审计实践,改善大众对审计活动的理解与认识,为全面、生动展现审计文化创造良好指引。
文学是凝聚思想共识、传递观念差异的重要途径,也是回应大众审美与心理认同的重要素材。一是从文学表达视角,帮助大众了解审计文化。通过深刻挖掘、提炼驱动审计实践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文化因素,将在丰富审计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凝聚社会大众共识,助力审计实践全面发展。二是从实践体验角度践行审计文化。审计文化是审计精神的生动体现,在推动审计全覆盖共识背景下,通过以审计文化背后蕴含的文化基因与精髓理念为主线,充分发挥文学载体优势,选择合理的审计素材进行创作表达,生动展现审计活动蕴含的管理规范、审计职业道德,深刻再现审计文化的精神基因,使大众能更加深度、有效地认识审计实践[13]。
审计文化是审计实践、审计活动的生动总结与深刻反思,也是传递审计诉求、展示审计制度优势的重要素材。在推动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通过积极探寻符合审计文化发展规律与内在逻辑的文学表达路径,生动讲述审计实践故事、积极弘扬审计文化理念,进而实现审计文化的理想表达成效。
审计文化是能够产生巨大效应的时代精神与文化理念,也是审计精神客观真实、严谨负责态度的生动呈现。因此,在对审计文化进行文学表达时,需要站在审计文化的本质基础上,通过严格遵循审计工作流程,讲清、讲透审计故事,确保审计文学符合审计文化的正确、规范导向。第一,要对审计文化所蕴含的深层内涵、法制规范以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创造性地转化、表达,通过塑造具有实践特色的审计文学表达形式,实现审计文化的合理表达与生动解构。第二,要对审计故事进行完整讲述,通过对审计规范、审计流程以合理的方式融入文学创作全过程,在充分规避大众对审计实践“断章取义”的基础上,帮助大众对审计文化形成全面认识。第三,要正确把握审计文学创作与审计文化本质之间的逻辑关联与现实差异,通过以艺术化的语言生动讲述审计文化,使大众借助相关文学作品对审计文化形成有机认识[14-18]。
审计文化的文学表达是指在充分遵循审计文化内在逻辑与精神实质基础上,以合理的文化向度与文化范式、文学文本来生动展现审计文化的价值观念。首先,在审计文学创作与表达过程中,要坚持以多维、开阔的视野为基础,将审计文化的传承、变迁置于时代氛围,赋予相关文学作品更加深刻的精神意义,使读者通过阅读审计文学作品,有效适应审计文化的变化进程。其次,通过对审计文化蕴含的时代特色、精神理念进行规律凝练、内容总结,以文学作品的方式来展现审计文化,形成了基于文化认同的社会氛围与价值逻辑,也为审计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指引与价值支持。最后,要以时代化的创作思维、创新性叙事语言对审计文化进行表达,通过向大众展示审计实践的最新动态,全面提升审计文学作品的实际影响力[19-21]。
审计文学作品既是弘扬、宣传审计文化的载体,也是记录审计文化发展动态的样本。对审计文化进行书写表达,既是充分彰显审计实践优势的生动体现,也反映出社会大众充分关注审计工作的发展动态。其一,依托审计文学作品,对审计文化、审计精神,包括审计实践中大众的广泛呼应进行生动抒写时,要聚焦宏大叙事主题,通过凸显审计文化的精神意蕴与审计实践场景,创设积极、生动的审计文化氛围,使大众充分关注审计、理解审计,实现审计精神、审计思想的艺术传递[22-23]。其二,从文学表达的内在视角看,其中使用独特的叙事手法与审美观念,既表达了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及精神思维,也实现了表达技巧与文化精神的生动融合。通过创作负载审计文化的文学作品,全面覆盖审计实践空间,使大众找到了思想共鸣与精神认同的现实可能。其三,要从大众阅读能力出发,融合新的审计语境,通过将审计文化融贯于审计文学表述之中,营造合理的审计“意境”,凸显审计价值意蕴,为读者创设生动、鲜活的阅读感知。
审计文化以一种软性因素、潜在力量的方式,对大众认识和理解审计规则、审计规范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推广、普及审计文化进程中,通过科学把握审计文化的文学表达诉求,合理挖掘创作素材,实现了审计文化的理想表达成效。基于此,在审计文学作品创作表达过程中,应充分关注大众个性化的阅读需求,找准文学创作定位,汲取良好的精神反思与理解认知,借助文学创作技巧、经验,合理增加故事想象与大众审美,生动呈现审计文化的多元内涵与精神气息,实现审计文化传播与推广的理想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