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

2022-12-17 21:40俞濛萌
新课程 2022年35期
关键词:音准声部旋律

俞濛萌

(南京市科利华小学,江苏 南京)

小学音乐对学生来说并非单纯只是一门学科,它可以放松学生的身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之外的乐趣。对音乐的学习能很好地发掘学生的潜力——音乐细胞。教师可以通过授课来激发学生的潜能。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两者结合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督,让学生在边教学边监督的同时更好、更快地成长。

一、巧用图谱,激发学习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当学生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或学习到一些新内容时,除了独立思考,还要与周围的学生进行讨论,听取他人的意见和看法,这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讨论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的加入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信息技术的深化,可以让学生拓展思维方式,渐渐地喜欢上音乐的学习。例如,在教师教授学生《看秧歌》时,为了保证学生在音乐学习的高效性,更好地推动学生的学习,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梳理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学得更快。比如,对于要学习的内容,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把这部分内容组织得更加清晰,通过图谱的展现让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乐句分析得更加透彻,同时在哪个部分加入律动也会一目了然,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对音乐作品有更多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育学生的最好方式。学生要想在一门学科上取得成功,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要对该学科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妙用“库乐队”,辅助课堂教学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引导,中年级的学生随着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的进一步扩展,学生的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但不能只是听音乐和唱歌,学生需要分析理解其所表达的内容。中高年级的学生可进行音乐作品的二度创编。信息技术中的音乐软件可以很好地辅助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分析,使学生更快地掌握音乐学习的技巧。在《飞吧 飞吧》音乐课中,教师通过应用“库乐队”软件,让学生对歌曲进行简单的二声部创作。《飞吧 飞吧》歌曲本身是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同时演唱两个声部的作品是有难度的。一方面是学生的音准会存在问题,另一方面是学生还要通过控制自己的音量去聆听另外一个声部的旋律,这对学生的音乐基础是有一定的要求的。而“库乐队”的运用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教师的巧妙设计,学生只需要学唱第一声部的旋律,第二声部可以在“库乐队”中的键盘选项中弹奏出来即可。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选择用“库乐队”软件中的打击乐器进行伴奏。教师对“库乐队”软件的使用,可以让学生在体验信息技术的便利和速度的同时,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音乐作品。教师还可以在教学的同时给予学生小组合作创编的时间,适当地鼓励一些音乐基础较弱的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也会更加喜欢上音乐课,打破常规“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课堂,成为课堂中的“发声者”和“创造者”,也让音乐课堂的教学形式更丰富,教学内容更多样化。

三、善用音效视频,创设教学情境

音乐是一门艺术性很强的教育学科,其教育学科主要关注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地落实音乐核心素养的教学与培养要求,小学音乐教师应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和教学氛围的营造。例如,在教授歌曲《黄河大合唱》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黄河波涛汹涌的壮丽景象,同时配上管弦乐队的演奏,便能让学生身临其境,赞叹黄河的磅礴气势,赞美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带着这样的情感去演唱歌曲,情感便自然地流露在歌声当中。在小学《凤阳花鼓》的微课中,教师通过制作“花鼓戏”的AM动画视频,让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戏曲有所了解,利用动画中的卡通人物和凤阳县的场景对“凤阳花鼓戏”的演奏技法和曲艺特点进行介绍,把枯燥单调的戏曲背景变成学生喜欢的内容和形式,为整节音乐课营造热闹的氛围。在后续的歌曲学唱环节,学生通过视频中的背景音乐,对歌曲的旋律有一定的印象,同时视频中的艺人左手拿着锣,右手敲着鼓,边舞边歌的情景和歌词的描述是一样的。当学生跟着伴奏演唱时,脑海中就会出现这样的画面,唱歌时也会带着这份欢快的情绪。这时学生的演唱就会有真情流露,这是最打动人的地方。

四、活用“电子合成器”,丰富教学手段

(一)音准训练,夯实音乐基础

实际上音乐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引导者。但在大部分的音乐课堂中,教师却成了主体,虽然教师一边弹琴教唱,一边关注学生的状态,但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学生到了高年级音准和节奏依旧是“世纪遗留问题”。把“数码音乐合成器”应用到音乐课堂教学中,便能很好地解决这一现象。合成器具备即时演奏、录音记忆功能,教师只需要提前录制课堂中所需要的练声音乐或者歌曲伴奏等,便能在课堂中完全按照教师的意图去演奏,这样教师在歌曲的教学中或者练声的训练中便能自由地穿梭在学生中间,发现学生的练声方法中的问题或者音调不准的时候可以即时调整,课堂中,学生从低年级就开始养成这样的训练,每节课坚持10~15分钟的时间,一学年下来,学生的音准会有很大提高。

(二)形式多样,高效备课

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最主要的教学工具就是钢琴,但是钢琴的音色比较单一,只有课堂歌唱教学时用得比较多,剩余的时间就很少用到。而“电子合成器”是比较强大的电子音乐编辑软件,它可以替代乐队进行智能的编曲和创作,可以录制成各种音色和音效。课堂中,学生可以更直观地听到不同乐器的音色,同时也让乐曲的二度创作更有趣味性。在《踩花山》的教学中,学生录制自己演唱的飞歌,并在飞歌的主题旋律上进行二次创作。一些学生进行音色的调整,一些学生进行乐器的编配,让作品音响效果变得更丰富、更有层次。同时,也让教师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上有所突破,不再是单一的欣赏课型。可以根据学生的音乐创作基础进行歌唱与律动型课堂的设计。例如,在《回声》一课中,原先的教材设计是一首二声部的歌曲,但在短短的一节课的时间里,让学生完整唱出两个声部的旋律是有难度的。所以,教师在设计本节课时,可以从“信息化”出手,利用软件中的人声录制,提前让学生录制歌曲中的二声部,之后教师再录入到电子合成音乐中。同时,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在公园或者湖边录制一些大自然的声音。如将“风声”“鸟叫声”“树叶声”“流水声”等各种声音录入电子合成器中,这样学生在学唱歌曲时不仅仅是单纯的歌唱,同时将音乐与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这样的音乐课因为有了电子合成器的加入,让学生的演唱更加自然、有情感,同时也能丰富创编音乐作品,真正地将音乐浸透到学生的生活。

五、精用“信息化技术”提升师生音乐素养

(一)信息化教学转变学习方式

通过“K歌”“库乐队”等软件,学生可以进行一些碎片化的学习,根据软件中的节拍器和音准线来判断自己的演唱是否准确,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小伙伴之间合作表演,学过乐器的学生可以使用“库乐队”中的吉他、钢琴、架子鼓等乐器来伴奏。对于一些高年级的学生,有一定乐理基础的可以使用软件中的和声色块来表演,自弹自唱,无形中学生形成了合作意识,学会聆听音乐,观摩同伴之间的表演,从而取长补短。

(二)信息化教学能深入了解音乐作品

大部分歌曲都是由旋律和歌词组成的,在歌唱课中,学生能够正确并且有情感地演唱这首歌曲是最终目标。但在大部分音乐课中,学生的演唱结果都不尽人意,最大的原因在于学生根本没有深入了解作品,只知道跟着老师唱,老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学生的演唱没有任何色彩,情绪上也没有起伏,导致教师教的过程很累。信息化的教学能够让歌唱教学不再这么枯燥无味。例如,在《阿西里西》的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PPT中的动画特效,学生在欣赏歌曲的同时出现相对应的色块和旋律线,根据旋律线的高低起伏变化,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歌曲的旋律,分辨旋律的音高和相同的旋律,接下来教师在旋律线中标记出字母谱,学生再次跟着钢琴演唱时音准就会好很多,避免教师为音准问题反复强调,同时学生演唱作品时才不会觉得枯燥,唱出的声音才更加打动人。

六、结语

将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教学进行融合是一次大胆的教学尝试,同样也是创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形式的重要路径。音乐课信息技术能力是新课改对小学音乐教师的新要求。音乐课堂中融入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眼球。生动有趣的音乐内容、五颜六色的旋律线和动态的音乐图谱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音乐课堂更感兴趣。教学质量提升的根本在于学生,学生对音乐课堂感兴趣,愿意主动参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才有意义。

猜你喜欢
音准声部旋律
唐代口哨旋律拟解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业余合唱团的分声部训练
多声部视唱训练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二声部合唱教学之初探
合唱中的音准问题和训练方法解析
小提琴演奏音准的方法探析
论影响合唱作品音准的因素
7月,盛夏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