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霞
(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第三小学,甘肃 平凉)
在“双减”政策下,学生的一些课外作业及学科类补习班都被做了严格的限制,这意味着学生无法通过作业与补习的方式来加强对所学内容的巩固。在“双减”政策的影响下,教师必须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避免学生心理松懈进而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所有科目中语文课程非常重要,若学生无法充分地掌握所学的基础内容,将会对其接下来的读写结合学习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1]。所以如何在“双减”背景下构建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新模式,是目前教学中语文教师需要注意的首要问题。
“双减”政策下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学生发展特点及学习规律有效减少课程作业量,以保证学生能够拥有更多自我发展的时间和空间,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读写结合能力。从整体上来看,“双减”政策的制定与推行,最根本的目的是能够给予学生更多全面发展的机会,在适当降低学生学习负担和压力的同时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充分实现小学语文教育的返璞归真。
“双减”政策的实行对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工作来说既是教学机遇也是教学挑战。它不但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个性化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在满足“双减”政策的要求下打造更加有意义的读写结合课堂,成为现阶段语文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2]。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充分抓住“双减”政策的优势,打造更加符合现阶段小学生成长需求的读写结合课堂,为小学生提供良好的读写结合环境,鼓励小学生不仅能够会表达,还能够勇敢表达。
“双减”政策背景下,教育教学要求更加严格。要想达到最佳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效果,教师就要从根本上充分明确读写结合教学对小学生的重要意义,认识到读写结合教学对小学生未来成长与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对于刚刚迈入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无论是心理方面还是语言素养方面都不成熟,所以教师利用“双减”政策的优势加强培养学生的读写结合能力是十分关键的,因为读写结合能力是推动小学生学习成长的必不可少的能力,同时也是新时代下素质教育要求小学生必须具备的良好能力[3]。教师要将全方面提升小学生读写结合能力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充分意识到读写结合教学的关键作用,并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提升小学读写结合教学的有效性。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从根本上使小学生认识到读写结合教学的关键性,这样才能使小学生有意识地跟随教师的教育脚步,不断提升自身的读写结合能力和读写结合素养。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开展读写结合主题班会,利用多媒体技术查找有关读写结合的动画片等。
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读写结合的有效作用,困难重重。一方面是因为小学生在心理素养及口语思维方面发展都不健全,部分小学生不敢在读写结合课堂上开口,甚至不愿意开口;另一方面是学生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面对不熟悉的教师和同学不够勇敢和主动。在以往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中,由于部分教师不能正确认识读写结合教学对小学生带来的积极作用,所以并没有将小学生作为读写结合教学的主体,不能从根本上围绕小学生展开有效的读写结合教学,导致最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均不符合小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学习规律。教师说得多、学生说得少的读写结合教学方法使小学生不能从根本上适应读写结合教学。所以,教师要及时避免以上情况,给予小学生更多心理上的安慰和鼓励,改变以往的读写结合教学形式,将小学生作为读写结合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设计主体,加强与小学生的沟通互动,使小学生能够敞开自己的心扉勇敢表达。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效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教学目标定位不够明确。在实际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虽然在读写结合教学中能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并且在教材设计及教学组织过程中也进行了研究思考和教学创新,但是往往忽略了小学语文不同学段有不同的学习内容和训练任务。这就导致许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无法对学习课文所需的材料进行准确的把握和定位,当然也不会在所学知识基础上再进行大量读写理解练习。教师也没有对学生的学习目标进行引导,学生读写理解训练流于形式,从而导致学生的读写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高,浪费了很多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4]。
读与写相结合的模式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核心与教学目的。这种模式就是让所有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对文章进行理解并进行二次加工,通过自己的语言在他们头脑中迅速形成一种完整的、可视化的文字语言表述,在此过程中教师有效的科学指导显得尤为重要。这一目标的真正达成离不开所有一线教师正确及时的教育引导作用和广大学生对自身所学知识的深入领悟[5]。一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读写结合这种相对灵活高效的教学方法并没有做到真正熟练地运用,只是单纯机械、简单地将课本知识讲解停留在一种比较浅显的文本阅读或表层知识基础上,偏重于直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对一些具体的文本内容结构进行理解,忽视了对学生思考方法的指导。这导致小学不同学段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始终不能真正灵活、有效、及时、科学地学习,真正做到将课本上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阅读迁移,导致小学语文读写分离。这不利于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与写作能力,甚至会导致学习成绩的进一步下滑。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进行读写一体化教学工作时,没有对现有课本内容进行有效学法迁移,对旧课本材料的再利用还停留在教学表层,对旧教材知识也没有充分加工整理,也没有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创造性。另外,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各类课外辅助教学资源的正确选择、利用、整合等方面也略显不足。在学校形成一套较为固定的课程教学机制后,本身就很少再进行新课程资源的开发,使得整体教学组织效率不能快速有效地提高,长此以往,会对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全面提升产生一定的阻碍。
按照教育部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学生依然是受教育的主体,教师应当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切实以学生成长为主体任务。按照此次新课改的基本要求,小学语文教师更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学会提炼和总结。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尽量把写作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样学生的自主阅读成果就可以体现出来。比如,在对一节新课内容进行深度阅读分析时,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安排深度阅读和分析的时间,在比较宽松灵活的时间范围里教师可以针对某个问题让学生主动深入并且进行自主思考,加深学生对这些文章内容的深层次认识和理解,让学生对文章中内在的思想情感、主题内容等有所感悟,体会文章作者独特的写作语言,让学生独特的思维情感意识得到充分丰富、深度延伸。
小学语文教师要打破以往传统语文教学中的思维模式,将以学生为主体作为语文读与写教学模式的基本出发点。如在实施传统的语文写作阅读指导教学方案时,面对一篇新课文,老师往往自己去编写教学目标计划、教案、重点问题和知识难点,然后老师罗列出几个阅读与写作教学环节中常见的重难点问题让学生在上课时进行回答,这种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让学生显得很是被动。因此在本次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中,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首先全面考虑每个学生写作的个性化发展因素。比如,可以直接让学生先自己阅读,再来描述他们自己对本篇课文概念的认识理解,教师对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过程了解之后,可根据学生对此的变化描述再进行有关知识点的理解和再补充,并进一步修正完善,充分引导学生在把握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对课外语文知识阅读与写作技巧进行扩展学习。
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要想让学生顺利写好文章,就要让学生学会体验生活、学会生活,尽可能用贴近自己生活实际的语言,使学生充分理解平凡之中见伟大,这样所写的文章才更有活性。通常学生的一篇好文章,灵感大部分是源于实际生活。如在描写和自己家人关系方面的文章时,教师就可以建议学生先分析一下家庭生活环境,以及自己家人与亲戚朋友之间发生的那些微小但是有趣的生活琐事;或者是那些对学生和家人而言都很有意义的事;对家庭生活中的各种生活细节,包括自己家人的各种习惯特点等都可一一加以描绘并表达出来。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更真实、更接地气、更有真情实感。
阅读过程是文章写作活动的基础环节和前提,在小学语文新课程读写结合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每位学生在课文阅读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感受文章中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技巧,并逐渐熟练地掌握一些写作的技巧,为学好语文和写作能力的提升打好基础。如果说阅读材料是学生写作材料的基础,那么阅读仿写其实就是学习写作基础知识的最开始。对于进入小学的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也是初步接触语文写作,在写作技巧、写作能力等方面还有待学习提高。在读写结合作文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重点引导这部分学生首先从基础阅读训练和阅读仿写技巧开始,再逐步深入引导学生掌握阅读写作技巧。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的方法分析了解课文中出现的几种写作方式,让学生进一步领会和深入感受作者常用的一些写作方式,在充分理解、领会作者写作思维方式的基础上逐渐展开仿写训练,使学生通过一系列仿写或练习去逐渐掌握这些写作方式的特点和技巧,将读写真正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阅读写作实际能力的提高。
总而言之,在“双减”背景下构建小学语文读写教学模式,是当前小学教师重要的任务,但更重要的是让小学生对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产生兴趣,只有让学生感兴趣、感到舒适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教学。教师不仅需要对学生进行“双减”,对自己也要“双减”。减的是繁杂,不减的是素质。所以,只有让小学生对语文感兴趣,才能构建出良好的读写结合教学,才能够让对语文知识的热爱充满小学生的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