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的政治忠诚思想的生成逻辑及其多维取径

2022-12-17 20:24刘孝阳梁化奎
学术探索 2022年5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时代政治

刘孝阳,梁化奎

(徐州工程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徐州 221018)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紧紧围绕新时代如何管党治党兴党强党,在继承和发展相张目、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原则和基础上生成了新时代政治忠诚思想。这一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实践中形成且不断发展着的重要政治思想,抓住了新时代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这一主线,创造性回答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需要什么样的忠诚、怎样培育和践行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忠诚”这一时代课题。针对这一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重大课题,中国共产党在强国强党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形成和发展的重大政治思想,高度囊括了政党忠诚文化的要旨和表现形态。目前学术界对于新时代党的政治忠诚思想的研究,研究路径和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这一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实践要求和实践养成进行的研究;二是对这一政治思想的系统结构、价值逻辑进行的研究。本文尝试考察新时代党的政治忠诚思想的生成逻辑及其多维取径,旨在凸显这一政治思想的科学性、系统性与时代特点和民族特色。这对于深刻把握这一重要政治思想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无疑具有现实亟须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引领价值。

一、理论逻辑:本色、特色、视野三个向度贯通融会

新时代党的政治忠诚思想,具有深厚的延展性,兼具阶级本色、民族特色和国际视野。这一重要政治思想既有对马克思主义忠诚观的继承和发展,也有对中国传统忠诚文化中忠德思想的汲取与转化,还有对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中忠诚思想的吸收与创新,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色、中国民族特色和国际视野的贯通融会。

(一)本色维度:对马克思主义忠诚观的继承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共产党全部活动的行动指南。新时代党的政治忠诚思想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把马克思主义忠诚观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生成的最新理论成果,体现出鲜明的阶级本色。首先,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是其最基本的政治本色。马克思认为,共产党人政治上的“坚定和忠诚”是赢得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胜利的重要条件,[1](P464)忠于无产阶级政党、忠于“工人国家”、[2](P55)忠于共产主义事业是共产党人最基本的政治立场。党的十八大以来,虽然社会实践在不断变化发展,但是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政治立场没有改变。习近平指出,党员干部要忠诚于党组织,不断增强“四个意识”,自觉践行“两个维护”,不断淬炼自身党性;忠诚于国家,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忠诚于事业,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忠诚于信仰,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奉者和践行者。其次,始终坚持人民性是其理论本质。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底色。马克思明确指出,共产党人要忠于“劳动群众利益”,要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而非“为少数人谋利益”。[3](P42)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矢志不渝为人民谋幸福。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既“没有任何自己特殊利益”,也不站在任何“利益集团”“权势团体”“特权阶层”一边,而是“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4]党的百年伟大历程有力地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在新征程上,党的根本职责就是造福于民,努力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这些重要论述是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忠诚于人民的深切映照,彰显出了百年大党的历史自觉和政治担当。

新时代党的政治忠诚思想是党的百年政治忠诚思想的延续、总结与进一步发展。中国共产党在百年的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丰富的政治忠诚思想。革命时期,在极度严酷的革命战争环境中,毛泽东反复强调党员干部必须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做一个对党忠诚的“老实人”,但同时他也强调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忠诚,坚决反对“奴隶式”的“盲从”和“愚忠”。[5](P800)改革开放时期,随着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的根本性变化,邓小平将政治忠诚作为选拔和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原则。为此,他提出以“革命化”作为选拔党员干部的首要标准,强调党员干部要忠诚于党组织、忠诚于社会主义事业。但同时他也强调要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忠诚,坚决反对将政治忠诚异化为盲目的“个人崇拜”。世纪之交,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谷时,江泽民将政治忠诚上升为捍卫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反复强调国家政权必须由“忠诚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掌握,决不能落入“红皮白心”和“红皮黑心”[6](P178)的人手里。进入21世纪,胡锦涛提出共产党员要“忠心耿耿,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紧抓新形势下治党管党兴党强党这一关键课题,进一步发展了党的历代领导集体的政治忠诚思想。首先,赋予了忠诚的政治地位。2014年,习近平在视察中共中央办公厅时明确提出政治忠诚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首要政治品质,将政治忠诚提升为党员干部的政治品质的高度,这在党的历史上是首次。2021年6月,习近平在视察青海时进一步指出:“要崇尚对党忠诚的大德,广大党员、干部永远不能忘记入党时所作的对党忠诚、永不叛党的誓言,做到始终忠于党、忠于党的事业,做到铁心跟党走、九死而不悔”。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从而将忠诚列为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多维度阐释政治忠诚的内涵。在主体维度上,强调忠诚的主体是全体党员,尤其是“关键少数”与关键领域的党员;在客体维度上,强调忠诚的对象是党组织、党的事业、人民利益、中华民族和马克思主义信仰;在过程维度上,强调党员干部无论何时都必须始终如一,矢志不渝;在价值维度上,强调在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要坚定不移地服从、维护、执行、捍卫和牺牲,把个人价值融入集体价值中。再次,注重对党员干部政治忠诚的衡量。在具体衡量标准上,以“老实”为前提,强调言行合一;以“干净担当”为关键,用实际行动作为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注脚;以“绝对、纯粹、无条件”为最高境界,强调忠诚不能掺杂任何杂质和水分。从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理论发展脉络和主要内容来看,一方面,党的历代领导集体政治忠诚思想为新时代党的政治忠诚思想奠定了思想基础,他们在基本观点上表现出一脉相承性;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建设环境出现了重大变化,适应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实践需要,中国共产党创新和发展了党的政治忠诚思想,形成了新时代政治忠诚观。

(二)特色维度: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汲取与转化

新时代党的政治忠诚思想是对中国传统忠诚文化的批判性继承,以及在新时代条件下的创造性转化。首先,中国共产党推动了传统忠诚文化在新时代条件下的创造性转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忠诚文化,是新时代党的政治忠诚思想的文化土壤。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忠”的深厚文化底蕴,是深刻领会新时代党的政治忠诚思想所凸显出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质的关键。春秋战国时期,“忠”被列为“四维八德”之首。此后两千多年来,尽管“忠”的主要内涵和社会地位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有所变化,但其始终被视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道德伦理规范,囊括处己、待人、为政等领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不断加强对中华传统忠诚文化的深入发掘,汲取其蕴含的精神理念和合理成分,并结合时代背景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如将传统文化中公忠体国的社稷观念转换为新时代的忠于国家的观念;将传统忠德文化中的忠勤观念转换为新时代的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和意识;将传统文化中忠于君上皇帝的政治伦理观念转换为新时代忠于党和人民的政治要求。其次,新时代党的政治忠诚思想在批判性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培育“忠”德的路径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创造性地提出了政治忠诚的实践路径和方法。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以个体道德修为达成忠诚品格,其修为路径包括重视道德教化,并为之确立标准、重视榜样力量;强调自律慎独,注重环境营造;注重滋润养育之功,倡导以潜移默化之法进行渗透熏染。中国共产党在批判性承继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政治忠诚教育方法。如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以知促行,以行化知;坚持说服教育与情感教育相结合,以理化情、以情润理;坚持榜样教育与警示教育相结合,以正面为镜、以反面为戒。[7]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忠诚文化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忠诚核心要义具有内在的耦合性和天然的契合点。因此,新时代党的政治忠诚思想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智慧中汲取了精华,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进一步丰富了中华忠诚文化的内涵和实践路径,推动了中华传统忠诚文化的新时代转化和发展。

(三)视野维度:对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吸收与创新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其积极“吸收和改造”人类历史上“一切有价值的东西”。所以,新时代党的政治忠诚思想不是封闭的思想体系,而是不断吸收和借鉴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尤其是西方政治文明中的政治忠诚思想。

西方政治文明中蕴含着丰富的政治忠诚思想。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围绕城邦治理这一主题,相继阐释了政治忠诚理念。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先哲们提出,公民要无条件地忠于城邦、忠于法律和效忠现行政体等,这些政治忠诚理念对规范公民政治行为,维护城邦社会秩序具有重大作用,为西方政治文明发展夯实了历史基础。中世纪时期,包括政治学在内的所有学科皆沦为神学的婢女。以奥古斯丁为代表的教父哲学认为,人类必须忠诚于上帝、忠诚于信仰,神权高于一切。启蒙运动时期,随着近代政治学说的滥觞,政治忠诚思想集中体现在“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等。霍布斯、洛克、卢梭等思想家一方面认为公民既然通过契约将权力交给国家,把大家的意志变成国家的意志,就必须忠于国家,绝对服从国家和法律的权威,另一方面指出,既然政府权力来自于人民的让渡,那么政府就要忠诚于“给予政府权力的人民”,尽心竭力保护人民的生命、自由及财产。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政治危机的出现,政治忠诚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此我们可以看出,西方文明在历经城邦政治、神权政治、君权政治和民权政治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孕育出包括公正、理性、民主、法治和责任等价值理念在内的政治忠诚思想。对于其他民族文明尤其是西方文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开放气度和国际视野,积极借鉴和吸收其积极合理成分。习近平指出,“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积极吸收借鉴西方忠诚思想的合理成分。所以说,重视借鉴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治忠诚思想的外源性思想基础。

综上所述,新时代党的政治忠诚思想生成的理论逻辑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并结合新时代背景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批判性传承和光大中华传统忠诚文化,不断推动其与马克思主义相融合、与新时代相结合,从而实现其创造性发展和创新性转化;充分借鉴和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为党的政治伦理规范凝聚共识。这既体现出了理论生成的延续性,又为这一重要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石、文化土壤和价值支撑。

二、时间逻辑:历史、现实和未来三个时间节点无缝对接

新时代党的政治忠诚思想是在汲取了国内外政党自身变革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坚持现实问题导向与实现未来目标导向的有机统一,呈现出了清晰的时间维度。

(一)历史维度:深刻总结国内外政党自身变革的经验教训

新时代党的政治忠诚思想汲取和借鉴了国外政党自身变革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新时代党的政治忠诚思想的生成得益于国外政党自身变革的历史教训。早在1919年,列宁就指出俄共(布)存在着新党员发展工作不规范,党员缺乏政治忠诚的问题。部分党员视入党为谋取个人私利的手段,“把党看成带馅的大包子”。[8](P267)对此,列宁指出:“徒有其名的党员,就是白给,我们也不要。”[9](P215)为保证无产阶级政党的纯洁性,俄共(布)大力清洗党内不合格党员。然而列宁去世后,苏共的政治忠诚问题并没有随着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得以进一步解决。反而随着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固化而更加严重,浪费公款、贪污受贿、盗用公款、公车腐败、医疗腐败等违背政治忠诚原则的问题愈演愈烈,最终造成苏联解体的历史性灾难。

政治忠诚作为一种政治品格,不仅超越了时间限制,而且跨越了空间界限,影响世界范围内的政党发展。冷战时期,西方国家大多数政党能够对本党党员和支持者保持较强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但随着社会生活的多元化,党员和支持者对政党的离心倾向加大,对政党的忠诚度不同程度地降低,党员和支持者在选举中“跳槽”和“反水”比例高达50%。[10]为了赢得选举和巩固执政,西方政党通过加强党员的忠诚思想教育,维持了党员和支持者的忠诚度,这在客观上为新时代党的政治忠诚思想的生成发展提供了历史启迪。

新时代党的政治忠诚思想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发展历程中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政治忠诚是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各时期对党员一以贯之的要求,是我们党在百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革命年代,如何保证在异常残酷的斗争环境中对党忠诚,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重大政治课题。中共一大规定吸收新党员必须以“忠实”为重要标准。党成立初期,为克服党员成分主要是农民、党内存在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严峻问题,中国共产党提出着重加强思想建党,从思想基础上保持党员干部政治忠诚的自觉性的主张。其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实践创新是古田会议时期探索建立的民主生活会制度、党课制度、党员汇报制度等。抗战时期,为保证全党的团结统一,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党员干部的政治忠诚教育。延安整风运动、审干运动、锄奸运动等一系列措施,及时清除了混入党内的不忠实分子。解放战争时期,为解决党员干部扩大带来的各种问题,中国共产党开展了全党全军范围内的新式整军运动,着力解决党和军队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和作风不纯等问题,从而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国大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为防止党员干部变成特权阶层,以无限的政治忠诚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全党开展了一系列忠诚教育实践活动。1951年,全国开展整顿党的基层组织实践活动,在全党开展“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的主题教育,明确把政治忠诚作为新形势下党员的标准之一。1954年底,中央实施干部轮训教育,为党员干部忠于信仰和理想夯实了坚实的思想基础。1956年,党的八大明确提出“忠诚老实”是党员的义务。庐山会议后,鉴于党内生活不正常,多数党员不敢讲真话的现象,党中央提出党员干部要“对党忠诚老实,如实反映情况”。“文革”时期,林彪反党集团以“三忠于”“四无限”使政治忠诚在信仰上极端化、行为上狂热化。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央通过开展常态化的整党、整风活动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学习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党员干部的政治忠诚度,为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供了保障。历史深刻表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忠诚从未由于自身所处环境的变化而消退,反而在历史的谛视下愈发昭显。新时代,习近平立足于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深刻总结党百年来政治忠诚建设的成功经验,就党的建设中出现的一系列新问题作出了重大思考,坚持把唯物辩证法融入政治忠诚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实践遵循。如理论学习与勇于担当相结合,凸显知行统一;榜样示范和反腐倡廉相结合,凸显以正为镜、以反为戒;理性自觉和朴素感情相结合,凸显以理化情、以情润理。

在此可以看出,新时代党的政治忠诚思想的生成,既在时间长河中进行纵向考量,又在空间维度上充分汲取国内外政党实践发展经验教训,充分实现了国内外历史经验教训在时间和空间维度的高度融合。

(二)现实维度:坚持问题导向,深刻剖析时代问题

现实问题是认识的主要来源,也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重要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必须毫不放松地“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跟上时代要求、实践需要和人民期待。新时代党的政治忠诚思想的生成,既根植于现实问题的解决,又根植于未来目标的实现。

新时代党的政治忠诚思想体现出了鲜明的问题导向。新时代党的政治忠诚思想生成于防范化解各种政治风险挑战、科学应答时代问题的实践需要,具有明确的现实针对性。首先,政治忠诚是解决党的建设中出现的各种现实问题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11](P497)因此,要坚持问题导向加强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政治建设成效卓著,但仍然存在着政治忠诚异化的突出问题。集中表现为:第一,政治忠诚私人化。少数干部对领导个人忠诚,把为人民服务异化为为领导干部服务。第二,政治忠诚圈子化。少数干部对“小圈子”“小团伙”“小山头”忠诚,在干部选拔任命上罔顾党的用人原则,表现出典型的宗派主义特征。第三,政治忠诚私利化。少数干部虽然在组织上入了党,但只是把入党作为谋取个人私利的手段。第四,政治忠诚媚外化。少数党员干部对“四个自信”严重缺乏信心,盲目崇拜西方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甚至为了个人私利不惜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第五,政治忠诚虚假化。少数党员干部或是信仰缺失,或是宗旨意识淡化,或是责任担当缺失。这些问题在党内虽然不是普遍现象,却会蛀蚀党的形象和向心力。解决这些问题的迫切性在客观上催生了新时代党的政治忠诚思想,进而达到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目的。其次,政治忠诚是解决国家前进道路上各种问题的根本政治要求。新时代党肩负着把我国全面建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使命,但完成这一使命注定会遇到各种艰难险阻。国外,西方价值观渗透、意识形态斗争形势日趋加紧。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民生建设存在薄弱环节、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严峻。应对这些风险和挑战,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以党员干部严守忠诚大德为根本保障。

(三)未来维度:着眼于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实现

总结历史,观照现实,目的是更好地照亮未来。新时代党的政治忠诚思想在充分汲取历史经验教训,充分回应时代关切的基础上,着眼于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实现,体现出了鲜明的目标导向,彰显出战略性、前瞻性。首先,实现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目标是新时代党的政治忠诚思想生成的重要动力来源。“四个伟大”是一个紧密相连的有机整体,但它们之间并非平行并联的关系,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在新时代能够管党治党兴党强党的“伟大工程”。只有解决好新形势下管党治党兴党强党这一重大课题,才能开展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为此,党的十九大提出“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12]这一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这其中的“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要求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诚于共产主义这一远大理想;“人民衷心拥护”强调党员干部要牢牢坚定人民立场,忠诚于人民群众利益;“勇于自我革命”,需要党员干部自我锤炼,以自我党性的不断提高防范“伪忠诚”;“经得起风浪考验”,要求党员干部适应时代变化和实践需要,以绝对的政治忠诚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挑战。所以说,政治忠诚既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回应了实践需要,表现出了一种工具理性;又是推进党的建设的重要导向,是实现宏伟目标的方法诉求,体现出了一种价值理性。正是在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双重推动下,新时代党的政治忠诚思想的生成才显得越发重要。其次,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党的政治忠诚思想生成的重要动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全体中华儿女的伟大梦想,而要实现这一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把党建设得更加强大,才能够担负起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神圣使命。即强国以强党为基础和保障,强党以强国为目标和动力,二者是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正是在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孜孜追求中,中国共产党把政治忠诚作为党的建设的核心内容,坚定不移地推动党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强大,使党始终引领时代潮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发展历程中,政治忠诚是中国共产党不断走向强大的重要政治经验,也是党继续走向强大的必须坚守的首要政治品质。同样,新时代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也离不开政治忠诚这一政治品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提出,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成就的直接表现,还为新时代党的政治忠诚建设提出了要求。因此,新时代党的政治忠诚思想是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提出战略目标、在目标导向中反作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而生成的政治思想。

在此可以看出,新时代党的政治忠诚思想的生成,坚持以解决现实问题为指引和以实现未来目标为方向有机互动,最终在党的建设和治国理政的协同发展中催生出了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政治忠诚思想。

综上所述,新时代党的政治忠诚思想生成的时间逻辑在于:它打通了历史、现实和未来三个时间节点,实现了尊重历史、直面现实和着眼未来的有机统一。

三、主体逻辑:核心、组织和党员智慧三个维度有机融合

政治思想的形成是政治主体在政治实践基础上发挥主体能动作用的结果。在新时代党的政治忠诚思想的生成过程中,党的领导核心、党组织和党员,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一)核心维度:习近平的独特贡献

马克思主义在肯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同时,也特别强调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大人物”不仅能够准确地把握时代脉搏,提出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和纲领,而且具有丰富的斗争经验和组织才干,能够引导人民群众在伟大斗争取得决定性胜利。[3](P137)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作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在新时代党的政治忠诚思想的生成过程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从个人成长角度来讲,促成习近平提出新时代政治忠诚观的主要因素有四点。其一,优良的家庭教育。习近平出身于革命家庭,这种“先天基因”造就了他“与生俱来的信念本源和信仰根基”,[14](P330)塑造出了他对党、国家和人民无限忠诚的优秀政治品质。在优良的家庭教育下,习近平继承了革命家庭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情怀。其二,独特的成长经历。新时代党的政治忠诚思想是习近平在数十年艰苦磨炼和基层实践岗位中的摸索中总结出来的。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夯实了他为民做事的初心,在解决现实问题中,他深刻地领会到了什么是人民群众,夯实了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根基。十次入党申请奠定了他“以身许党”的基石。此后三十多年的从基层到中央的工作经历,不断滋养着他以身许党、以心许民的忠诚信念。其三,高超的理论素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常态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集体学习造就了习近平高超的理论素养,从而为其提出新时代党的政治忠诚思想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其四,坚定的政治气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以坚定的政治气魄大力推进理论创新。面对国内外复杂局势,习近平在实践创新的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如,他提出了“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绝对忠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等重大思想。综上所述,习近平作为党的领导核心在党的政治忠诚思想生成过程中起着独特的作用,做出了独特的个人贡献。

(二)组织维度:生成于党在新时代对自身建设的顶层设计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作为使命型政党,中国共产党自觉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伟大且艰巨的历史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为达成这一历史使命,对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作出了持续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及时将实践经验总结提炼形成理性认识,并用于下一阶段的新实践。在这种“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新时代大背景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需要什么样的政治忠诚、怎样培育和践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忠诚”这一政治课题,高度囊括了政党忠诚文化的要旨及其在中国共产党党内的表现形态。这一生成过程既确保了新时代党的政治忠诚思想不脱节于实践、不落后于时代,又保证了新时代党的政治忠诚思想的实践性、科学性、时代性。为化解国内外重大风险和挑战,中国共产党紧紧围绕新形势下治党管党兴党强党这一关键课题,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不断加强顶层设计,持续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加强党的建设,推动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先后开展了群众路线实践教育、“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实践,并聚焦体制改革,在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上把中国共产党崇高的政治使命、全面从严治党进行了结构化、精细化、操作化的顶层设计。正是在这一顶层设计中,新时代党的政治忠诚思想才得以不断完善和发展。

(三)党员维度:生成于广大党员的实践创造

广大党员在党内生活和党的实践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是“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的有机统一。党的十八大党章修正案明确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写入党章,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每一位党员主体地位的认同和尊重。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发挥党员队伍的整体力量。新时代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就,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从广大党员的实践中总结经验。正是由于根植于广大党员鲜活生动的实践探索,牢牢坚守和尊重广大党员主体地位、及时总结广大党员的实践经验,新时代党的政治忠诚思想才得以不断完善和发展,才有了最深厚的生发土壤。诚如习近平指出的:“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来体现,党的执政使命要靠千千万万党员卓有成效的工作来完成。”[11](P369)离开了广大党员的积极参与、不断探索和大力支持,任何事业都将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更不可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就不可能取得最终的决定性胜利。因此,新时代党的政治忠诚思想凝聚了全体党员的智慧结晶,是全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综上所述,新时代党的政治忠诚思想生成的主体逻辑在于:习近平以领导核心的关键作用,把全党的智慧集中起来,使其朝着一个共同的明确方向前进,使全党的政治智慧能够共同形成一个历史的合力。三者的交相作用,共同为这一思想的生成构建了创新主体群。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时代政治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