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敏
(上海市浦东新区小浪花幼儿园 上海 200000)
礼仪指向的不仅是表示尊敬的言行模式,而且是维系社会生活有序开展的规范准则,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前期是幼儿形成礼仪意识、养成礼仪行为、涵养礼仪素养的关键时期,因此,《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明确提出:“要注重对幼儿一生能产生积极影响的礼仪行为表现的培养,为幼儿今后的发展夯实基础。”我园长期以来致力于幼儿礼仪教育,在深入贯彻《指南》价值导向的同时,更进一步推动礼仪教育的生活化实践。
所谓礼仪教育的生活化,指的是礼仪教育应当融入幼儿的生活中,回归幼儿的自主体验,在切实的社会交往和人际互动中完成礼仪教育。这是由学前教育的特点决定的,学前教育应当充分基于儿童视角,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的发展规律,这也是由礼仪教育的规律决定的。礼仪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应当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倡导幼儿在真实的社会互动和人际交往中促进礼仪意识、礼仪行为的养成。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即对人的发展施以主观倾向性的影响。因此,从实践角度看,礼仪教育的核心问题不外乎两个:一是“学什么”,二是“怎么学”。前者关涉教育的价值取向,是教育内容层面的考量;后者关涉教育的实施路径,是教育方法层面的考量。
解决“学什么”的问题是解决“怎么学”的问题的逻辑基础和实践前提。因此,我们首先厘定了大班幼儿礼仪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我们首先基于礼仪的内涵,构建了大班幼儿礼仪教育的目标。如前所述,礼仪指向的不仅是表示尊敬的言行模式,而且是维系社会生活有序开展的规范准则,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三个层面的内涵:指向自我关系的自我礼仪、指向人际关系的交往礼仪、指向家国归属的文化礼仪。我们将礼仪应有的内涵有机整合进幼儿礼仪的礼仪意识、礼貌用语、仪表仪容、形体姿态、道德行为规范五个方面。
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是我们建构礼仪教育内容的主要依据。《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明确了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自我评价能力逐步发展;情感的稳定性和有意性增长;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明显提高;合作意识逐渐增强;规则意识逐步形成;动作灵活、控制能力明显增强;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欲望;初步理解周围世界中比较隐蔽的因果关系;能根据周围事物的属性进行概括和分类;能生动、有表情地描述事物;阅读兴趣显著提高;创造欲望比较强烈;象征性游戏趋于成熟;表象与表达方式多样化;等等。
我们遵循《指南》中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和儿童为本的观念立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适宜的活动材料选择适宜的礼仪活动内容,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形式,满足幼儿礼仪素养的养成。
为了更好地与小学生活衔接,我们在中班礼仪内容的基础上为大班幼儿礼仪教育设置了学习礼仪、欣赏与阅读礼仪、分享礼仪(精神分享)、在外用餐礼仪、购物礼仪、交通乘地铁礼仪、参观礼仪等内容。
1.礼仪意识
礼仪意识包括礼貌待人的认知与行为,即幼儿与人和善、相互尊重、谦虚有礼、合作沟通等优秀品德。具体表现为:未经大人允许不许给陌生人开门,不到危险场所及做危险的动作;较快适应新环境,保持愉快的心情,会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不乱发脾气;在活动中对自己有信心,有自己的主见,愿意在集体中大胆表现自己;愿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尝试不依赖他人独立完成任务;等等。
2.礼貌用语
礼貌用语包括生活中常用的问候、致谢等基础礼貌用语,以及课堂礼貌用语的使用。具体表现为:别人说话时,能积极主动地回应;懂得按次序轮流讲话,不随意打断别人等。
3.仪表仪容
仪表仪容包括外出时需要掌握的着装礼节,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具体表现为:注意自己的仪表整洁,勤洗澡、勤剪指甲、勤换衣服;知道微笑是最有礼貌的表现,能微笑地和他人说话等。
4.形体姿态
形体姿态包括生活中如何正确地站、坐、行,在读书写字时应保持何种姿势。具体表现为:有良好的站、立、行、言的姿势并形成一种好姿态,写字画画时姿势正确等。
5.道德行为规范
与人交往时,做到尊重老师、孝敬父母等;在日常交往中谦逊有礼,与小朋友和睦共处,彼此之间相互关心、帮助;培养幼儿的沟通能力、协调组织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具体表现为:能和同伴友好相处,发生冲突时能自己协商解决;乐意接受他人的建议,能与同伴商量着合作完成一件事情;学习一些简单的居住礼仪,做文明的小客人、热情的小主人;了解社区及城市设施、景观,参与民间节日活动,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我们尊重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和学习方式特点,基于一日生活皆课程的基本理念,构建和探索多样化的实施形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潜移默化地渗透进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因此,大班幼儿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的礼仪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必须保持整体性和连贯性,绝不可盲目地将入园离园、生活活动、游戏活动、运动和学习活动这五大环节进行任意分割。幼儿教师应将礼仪教育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如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站、坐、行姿势以及卫生习惯;运动中,帮助幼儿创设适宜的运动环境;游戏中,引导幼儿友好沟通解决游戏中的冲突;学习活动中,鼓励幼儿在集体活动中大胆地表现自己,培养幼儿的自信心。除此之外,幼儿教师还可以抓住一日生活中的“意外情况”生成礼仪教育。
1.榜样示范法
由于大班幼儿身心发展还不够完善,他们的礼仪行为还具有一定的向师性、依赖性和他律性。因此,幼儿教师要注重“身教”,还要重视幼儿同伴的激励作用,可以创设“星星榜”、每月设置当月礼仪目标,并细化可操作、可执行的礼仪行为,对每日达到要求的幼儿奖励星星,月末根据星星的数量评选当月的“礼仪之星”,并号召全体幼儿向“礼仪之星”学习。
2.情境陶冶法
第一,创设良好的礼仪教育情境。在大班幼儿一日生活中实施礼仪教育,应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创设良好的礼仪教育情境,如设计与布置礼仪教育主题墙板,完善幼儿园楼道、走廊甚至室外的礼仪行为卡通标识,让幼儿随时随地在环境熏陶中规范自己的礼仪行为。甚至可以鼓励幼儿自主讨论在教室、厕所、餐厅、午睡室中需要遵守的规则,由幼儿自行绘画标识并贴于醒目位置,进一步培养幼儿的礼仪意识。
第二,直观启发和说服教育相结合。大班幼儿主要还是通过直观形象获得认知,单纯的说教无法让他们真正理解某个礼仪行为的正确与否。因此,在大班幼儿一日生活中实施礼仪教育时,教师应秉持直观启发为主、说服教育为辅的原则,如可以通过分享绘本故事《嘘!小声点儿!》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到餐桌礼仪的重要性。此外,教师要多注意正面积极引导,多使用正强化。
第三,重视幼儿的情感体验。知、情、意、行的统一是对幼儿实施教育时的基本原则,但幼儿的情感体验往往被教师忽视,从而无法达到理想或预设的教育效果。因此,在大班幼儿一日生活中渗透礼仪教育对幼儿的情感体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丰富幼儿情感体验时,一方面可以寓情于景,另一方面可以寓景于情,通过在一日生活的大环境中给予幼儿美好的礼仪情感体验,让幼儿了解自己的礼仪水平并进行自我判断的同时,初步对同伴的礼仪行为做出评价。
3.实际锻炼法
在对大班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时,要给予幼儿通过自身的体验和实践获得锻炼礼仪行为的机会,可以通过练习、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等多种途径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要定期观察幼儿礼仪行为情况,督促幼儿形成持之以恒的品质。
1.教师主动和家长沟通
幼儿园作为幼儿生活、学习和活动的场所,要想在其中充分体现幼儿的礼仪行为习惯,就需要幼儿教师认真观察与记录,及时将幼儿的行为表现反馈给家长,让家长了解到幼儿的礼仪水平,并通过家长委员会协助幼儿园实现和家长的有效沟通。
2.建立多种形式的家园沟通渠道
家园合作要遵循家长与教师双向交流、直接和间接相结合的原则。幼儿教师主动反馈幼儿一日生活中的礼仪行为是一种间接方式,幼儿园还可以通过不同的家园沟通形式提供直接了解幼儿礼仪行为表现的机会,如邀请家长进课堂做一回老师,以老师的角度观察幼儿在学习礼仪行为的过程等。
3.为家长提供专业指导,科学共育
为更好地实现幼儿园与家庭礼仪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幼儿园可为家长开设关于礼仪教育的知识讲座和交流会。每个家庭由于家庭结构、家庭氛围和家庭文化背景不同,有着各自的教育理念、方式和方法,需要家长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首先,家庭内部成员要坚持教育的一致性,统一教育的进度和步伐。其次,家长要和幼儿园达成教育共识,无论在园还是在家,都要严格规范幼儿的礼仪行为。
在儿童视角的理念指导下,我们深入把握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切实践行融入一日生活的礼仪教育理念,通过生活化的实践活动,推动大班礼仪教育的有效开展,助推幼儿自身礼仪习惯的养成,为幼儿健康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