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勇
西西第一次进入我的视线,是在一次课程分享结束后,从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开始的。“喂,您好,是学勇老师吗?我是今天听您课的学员介绍的,想请教您关于如何与孩子相处的事宜,不知您是否有时间?”
西西的妈妈在电话中介绍了她的家庭当下的状态。西西原本在一所乡镇中学学习,因与同学相处不和谐,被同学孤立。为了让孩子安心学习,全家转到苏州市的另一个区入学,入学不到三个月,西西又因早恋而与同学发生矛盾。后来,西西选择不去上学,她说在家里学习。爸爸妈妈很着急,这样下去孩子可是要废了,西西的妈妈在电话一头焦虑地表达。
西西一家刚落座,妈妈便开口述说她的困惑,“我们的孩子思维太简单,太容易相信人,很容易受到同学和老师的影响,这一次我们希望她能在‘情绪管理’上有一个提升,这样她就不会因为情绪问题在班里被同学排挤、孤立了。”妈妈急速地述说着。
爸爸中等个子,戴着一副眼镜,微低着头,偶尔会插上几句对妻子表达的解释,但也会被妻子打断,有明显的压抑与隐忍,给人感觉气场向内收缩。西西坐在妈妈的边上,安静得像是一个局外人,在听妈妈述说别人家的孩子。
整体画面是一个强势的妈妈,一个沉默偏固执的爸爸,外加一个超然的女儿。
“刚才,我和你爸妈做了一个交流,在这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可以说说吗?”当咨询室只有西西一个人时,西西的身体微微往后仰,后背倚靠在沙发上,身体明显感觉放松了下来。
“我妈是一个极易焦虑的人,家里的气氛很容易因为她而变得特别紧张。我爸不擅言辞,开口便是抱怨,有很强的不安感,甚至还有点抑郁。”西西像是换了一个人,侃侃而谈。
“嗯,听起来你在这样一个环境下成长,很不容易的,那你会如何看待自己呢?”我好奇,因为她的表达不像是一个初二心智的女生。
“是啊,很不容易,我喜欢看心理学方面的书。老师您知道吗?去年暑假,他们俩还对我进行过双打训练,那一刻,我真的万念俱灰。我在班级里遭到班长的妒忌,同学之间有‘潜规则’,比如有关系的同学可以作弊,反正我是看不惯,所以遭到了排挤。我爸妈一点儿都不理解我,还整天骂我、贬低我。”打开话匣子后,西西难受地表达着委屈,同时我也能感觉到她表达能力很强。
“万念俱灰?你有过极端的想法吗?比如,自杀的想法或动作?”这是在咨询中一定需要澄清的部分,一旦孩子有过自杀的行为,一定要启动危机干预。
“我只是说说啦,我才不会那么做呢!老师,您知道吗?长大了我要像您一样做一个心理咨询师或者作家。”西西的眼睛一亮。
“哦,那太好了,欢迎西西成为我的同行。那你得做好心理准备哦,这条路需要不断地学习与成长。”我用欣赏的口吻嘉许道。
在后面的咨询中,西西告诉我为了提升学习成绩,她每天要求自己完成两张试卷,背诵一篇古文。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她把手机交给父亲,有近两个月没碰手机。为了保持身材,每天做250个仰卧起坐,还会大量阅读名著,妥妥地呈现出一个天使般的少女。
一天中午,我突然接到西西妈妈的电话,说西西和爸爸发生了严重的肢体冲突。西西把自己关在房间一整天了,不吃不喝,希望我能和她沟通一下。
当西西再次来到咨询室时,一改以往给人积极、阳光的形象。她恨恨地说:“他又打我了,除了脾气急躁打我,还会做什么?我对他们很失望,不,无所谓啦!一个只会凶、唠叨,让我想起来就会瑟瑟发抖;一个只会说我差劲、没用,贬低我。”此时的西西脸上露出挣扎与绝望后的颓废。
“我很高兴你能够把愤怒说出来,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正负两种情绪,如同天使与魔鬼一样。我原本纳闷,坐在我对面的西西怎么一直是一个天使,积极向上的天使。她魔鬼的一面去哪儿了呢,今天可让我看到了!”我微笑着,鼓励她继续述说。
“老师,我其实是一个爱炫耀、喜欢出风头、喜欢做主角而不喜欢做配角的人。所以,我特别讨厌那些出尔反尔的人,我有时真想把他们给杀了。”听到西西一反常态又如此可怕的表述,我平静地倾听,似乎等待这个时刻好久了。因为我知道,天使般的西西背后一定隐藏着难以承受的痛,只要给她一个安全的空间呈现,她的自我暴露恰好可以松动卡住她已久的梗。她终于可以不用超我武装自己维持一个天使形象,开始敢于表达她的愤怒了。
“嗯,这一刻,你真的是魔鬼了,这个魔鬼很有魔力,她最想要的是什么?”我用了一种俏皮的语言回应。
“老师,她最想要的是钱、‘长命百岁’和‘死鱼色的皮肤’。”西西不假思索。
三个看似完全不相干的东西,在心理动力学解释的框架下,有着某种蛛丝马迹将它们相连。或许可以这样解释,渴望拥有钱是内在匮乏的表现,因为匮乏需要用死鱼色的皮肤伪装,貌似以白为美,实际传递出一种透不过气的压抑与无助,透过死鱼来压抑内在的冲突与挣扎。死鱼给人一种假象是告诉父母我已经死了,我再也无可失去了,也因此我可以获得永生了,你们是打不死我的,其核心是对父母攻击的防御。
我们就这话题进行讨论,当我们能够允许孩子表达攻击时,攻击就得到了足够的释放,爱自然开始流动。
小暑当天,收到西西妈妈的一段微信。
“老师,您好。上周六做好咨询离开您那以后,她就不停地追问我们有没有跟您说过她没去上学的事情,我们回答说没有。并问她怎么了,她居然对我说她其实有些方面太过于在意别人的想法和看法,会有一些夸大或者名不副实的做法和说辞,之前很喜欢撒谎,很不好。只是想掩盖内心的虚弱,她说她知道自己底气不足,外在表象却很强大。我感觉她意识到自己的某些问题了,之前她是一直不承认自己撒谎的,并且有各种理由、托词,甚至是强词夺理。”
当我看着这段文字后,内心五味杂陈,一方面我知道那天的干预扰动了孩子固有的情结,另一方面为孩子未来而担忧。父母的焦点如果只是想要改变孩子,对孩子而言,成长注定是一段艰难的自我救赎的历程。
想起一篇给孩子讲的情绪心理学小故事:
小天使和小魔鬼有时一个睡着一个醒着,有时两个都醒着,有时两个都半梦半醒,有时两个都沉沉入睡,有时一个刚醒,一个又睡。
宝宝问:“那我们是不是小天使和小魔鬼的主人呢?”
妈妈说:“宝贝,你说得实在太好了,你怎么这么聪明!我们确实是小天使和小魔鬼的主人,这些小天使和小魔鬼就是我们的情绪,只要我们有很好的管理能力,我们就可以每天管理好它们,我们就可以每天开心地生活,每天感受生命的美好。”
想对西西说,你不用那么努力地扮演天使,你也不用刻意回避心中的魔鬼。当你坦然地接受自己时,感恩、善良、诚实和宽容会常驻心中,闪耀出人性的光辉。当光辉闪烁,天使将永驻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