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源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北京 100089)
管理会计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相较财务会计更注重内部管理,即运用一系列专门的工具方法,通过计量、分析、编制、传递等工作,对企业内部现在和未来的经济活动进行规划、控制与评价,使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能够以此规划与控制日常开展的各项经济活动。实践证明,管理会计是实现企业战略、业务、财务一体化最有效的工具,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战略管理会计具有长期性、应变性、全局性等特点,协助公司领导制定发展战略、竞争战略,立足于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是运用好战略管理会计工具的重要体现。在实践中与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目标相结合,使企业可以按照既定的战略目标,并结合市场的变化情况与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战略管理目标,科学开展各项工作,从而有效提高企业管理 水平。
企业应组建专门的战略管理会计机构,或在相关部门下成立专门的战略管理会计小组,抽调素质全面的财务人员和相关人员,关注宏观环境、产业环境、竞争环境等外部环境因素对企业的影响,运用态势分析法等战略分析方法,开展战略目标的实施、调整和考核工作,确保企业长期目标的实现。
战略管理发展目标分为最终目标与具体目标两个层次,其基本目的是使企业获得持续、长期、稳定的整体经济效益,取得源源不断的现金流,拓展企业利润增长点,使企业在市场中始终保持健康发展,立于不败之地。最终目标确定后,要制定具体目标来推动最终目标的实现,综合收集和全面分析各种相关信息,运用多种信息分析方法,提供尽可能多的有效的内外部信息,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管理发展目标。
全面预算管理模式是一种基于战略管理会计的预算模式,是企业战略的具体化,是连接管理会计体系各个板块的桥梁,能够有效配置和使用企业内部资源,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并以此安排企业整体经营活动,能够有效组织和协调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实现企业战略目标[1]。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具有计划、协调、控制、激励、评价生产经营等功能的综合执行企业战略目标的经营机制,属于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系统的核心。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能够有效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及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内部控制,确保集团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
全面预算的内容包括业务预算、资金预算、资本预算、财务预算等模块,主要通过对各模块的预算分析,调配企业资源并作出规划。业务预算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预算,包括生产预算、销售预算、营业成本预算、期间费用预算等;资金预算是企业在预算期内有关现金流量的预算[2],主要包括与业务预算和资本预算相关联的日常资金收支预算和筹资预算;资本预算又称投资预算,是企业在预算期内进行资本性支出的计划,主要包括权益性资本投资预算、固定资产投资预算和债务资本投资预算等;财务预算是企业在预算期内汇总反映有关预计现金收支、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预算,主要形式有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
为了更好地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企业应组建专门的全面预算办公室,以年、季度、月、周为周期进行预算编制分析,每年末对各个部门进行实地分析论证,结合公司的利润指标,按照经济活动的责任权限将每个部门划分成若干预算单位,将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采用增量预算与零基预算、固定预算与弹性预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预算编制。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经常出现少数单位执行力度不够、随意性较强等问题,对此,要加强预算考核,将预算执行与考核联系起来,使预算成为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工具,而不是好看的摆设。具体可以将预算完成情况与各部门的绩效挂钩,实行奖惩分明的分配政策,保证预算的有效执行。
资金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资金管理的核心,实施资金全面预算管理,要层层细化各项收支预算,可以根据公司的长期发展战略目标编制资金预算,如资金紧张型企业可以遵循“以收定支”原则,本着“量入为出、综合平衡、效益优先、保证重点”的原则,预测资金的需求量,控制现金流量,合理安排资金的使用,统筹安排资金收支,严格控制大额资金流向,做到事前规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保证有计划、高效率地使用资金,并在实施过程中加强对现金流的动态监控,确保资金链的正常运转,保证企业的正常经营。此外,可以通过资金预算,做好筹融资规划,根据企业经营状况确定合理的融资额度,有效盘活资金,节约财务费用,减少资金风险。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企业各单位每一个层面、每一个环节的经济活动都要以预算为执行标准,将预算指标与责任中心、责任人完全落实到位,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形成全方位的预算执行网络体系。大力推进实施精细化管理,细化各项成本费用开支预算控制目标,加强对成本费用预算执行的刚性约束,特别是可控成本的控制,从而优化流程,合理配置资源,完善计划、预算、考核体系建设,强化内部控制,防范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实现公司的战略规划及经营 目标。
全面风险管理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关系到资产的保值增值和企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运用全面风险管理工具,对企业经营全过程进行排查,从外部环境、内部控制、组织架构、物资采购、商品销售、应收账款清理等方面着手,降低企业成本,有效回笼资金,减少企业风险。
企业可以建立管理会计与法律顾问制度相结合的风险管理制度,配备法律顾问,全面负责公司法治建设,研究公司发展中的重大法律问题。企业各部门应按照制度规定,定期逐项排查梳理风险,召开月度风险排查专项会议,逐项分析、解决风险,按照“横向联合、纵向联动、全员参与、全面覆盖”的原则开展风险排查,在严格控制增量风险的前提下,逐渐化解存量风险[3]。
想要有效规避风险,就必须科学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这就要求企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公司小环境与国内国际大环境相结合,将行业目前走势与未来趋势相结合,确保所运用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首先要合理评估风险的性质、影响程度,结合企业综合实力,制订风险管理方案和措施。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对比控制风险的成本与产生的经济效益,如果风险管理成本小于其承受的风险损失,则可以展开深入全面的研讨,一是研讨方案的可行性,二是研讨其性价比,也就是其预期带来的效益与支付成本的差额,确定方案后予以 实施。
为及时、有效地规避、控制企业风险,提升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在风险管理实施过程中,要注重事前、事中、事后管理,以事前防范为基础,以过程控制为关键,以事后救济为补充。首先是全面风险管理与企业战略目标相结合,其次是全面风险管理与日常管理工作相结合,最后是职能管控与全员参与相结合。
1.加强财务风险管控
财务风险贯穿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可以说财务风险是企业各类风险的集中体现和导火索,企业的生产经营风险最终都体现在财务风险上。财务风险的成因是复杂的、不确定的,绝对的零风险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公司在确定财务风险目标时,不能一味追求零风险,而是应该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尽量将财务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通过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全面、全过程分析财务活动的效益与风险,尤其是重大财务活动与新生业务的财务风险,建立健全风险识别预警系统,及时甄别和判断风险性质、可控程度、企业可承受的最大风险,保证企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财务风险管控中最重要的是资金风险管控。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最终都反映在资金的动态变化上,其能否正常循环流通,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企业所有环节的情况都通过资金表现出来,资金贯穿采购、生产、投融资、销售等各个环节,如果一个环节把握不好,就会导致企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轰然倒塌。
首先,要加强银行账户管控,加强出纳人员的内控管理,加强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完善对账管理制度,保证资金安全,确保资金的有序收付,杜绝坐支资金、账户混乱等 情况。
其次,加强税务风险管控。税务风险是企业因涉税问题可能出现的各种现实或潜在的风险,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自身存在业务素质风险,纳税意识薄弱,主观上逃避纳税、少纳税,客观上核算错误应纳税而未纳税,面临补税罚款、影响企业声誉等风险;另一方面是应享受税收政策而未享受到,没有吃透各项优惠政策,多缴纳税款,给企业带来了额外的税收负担。
对此,一是要及时跟进税收政策,多缴税款会使企业遭受损失,而少缴税款则会使国家遭受损失,同时使企业产生偷税漏税风险。因此要从合同签订、发票开具、账务处理、纳税申报、税款缴纳等各方面逐项跟进,做到正确计算、准时缴纳税款,做到业务与政策有序对接,这是做好税收工作的重中之重。二是要严控税收政策执行风险,在日常税收业务处理中,人为因素是关键,对政策的了解不透彻,就会导致税务法规滥用、错用,少计或多计税款,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因此,在执行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人为因素影响,充分运用政策法规,使企业达到合理节税的目的。
2.加强经营风险管控
经营风险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危险。以有效防控风险、依法合规经营为目标,通过健全体系、强化内控、排查评估、严格考核、融合经营管理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防范经营风险。加强经营风险管控要坚持全面覆盖、分层、分部门、分类管理原则,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的风险谁承担”的刚性考核原则,统筹兼顾,将风险管理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深度融合。
加强经营风险管控,首先要做到知己知彼,掌握信息,做好战略风险信息的收集工作,如国家产业政策、同行业竞争情况、国内外各项宏观政治经济政策以及整体经济运行情况;公司主要供应商、客户、上下游及竞争对手的有关情况;与竞争对手及同行业相比,公司实力差距;关键原材料、配件、设备等物资供应的价格变化趋势及其充足性、可靠性;潜在竞争者和替代品情况;新市场开发、市场营销策略、市场营销环境状况;质量、安全、环保信息安全等管理中曾发生或易发生风险的环节等。
3.建立风险防控排查报告制度
企业应当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按照公司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对已经存在的风险进行论证、分析和评估,形成风险信息基础资料库,从风险发生的概率、造成的后果、对企业的影响等方面评估;运用风险承担、规避、转移、转换、对冲、补偿和控制等风险管理策略工具,解决企业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出现的风险做到随时预警。
风险预警分为低风险预警、一般风险预警、重大风险预警,对重大风险预警要引起高度重视。针对预警情况,应定期和不定期对风险管理工作进行自查和检验,重点检查战略决策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各风险职能部门对风险的收集能力、判断标准,风险信息报告是否真实合理,日常监控研判是否合理并及时更新改进,以及风险管理策略和解决方案是否与时俱进等。要不断优化风险管理流程,加强自查工作,完善风险管理策略和风险信息库,增强风险指标的合理性,加强监控和预警,每月进行自检,对风险排除情况加以落实,排查新增风险,形成月风险排查报告制度。
企业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报告制度,风险管理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内控制度建立和完善情况,风险管理信息数据库建立和完善情况,风险管理信息收集情况,重大风险、重要风险确定情况,风险评估基本情况,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度的确定,风险预警和监控情况,风险管理策略、解决方案的制定和修订情况,风险管理方案的监督改进情况及方案完善整改情况等。各风险职能部门应认真梳理与总结本部门风险管理情况,重点核实与攻关长期无法解决的风险点,降低再次发生类似风险的概率,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推进战略目标的实现。
总之,通过运用全面风险管理工具,可以有效防范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合同风险、用工风险等,保证企业运转有序规范、经营合法合规、资金有效回笼、战略目标顺利实现。
虽然管理会计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有不少企业没有认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对管理会计不够重视,过分依赖财务会计,忽略了管理会计。
目前,大多数企业没有设置管理会计机构,大多数财务人员只负责记账、报表编制,将财务核算分析数据简单地上报公司管理层,没有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更没有真正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中。其主要问题在于三方面:一是全体员工对管理会计的认识不够,简单地停留在财务会计阶段或管理会计的初级阶段;二是财务人员结构比较单一,高端财务人员比较少,眼界不足,只满足于日常的记账、算账;三是财务人员后续教育匮乏,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低,且很少有机会走出去,这也是财务人员故步自封、管理会计无法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
要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重要作用,一是管理层要给予充分重视,注重管理会计机构的构建;二是建立管理会计制度,设置管理会计机构;三是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使其扭转观念、与时俱进;四是引进高层次的财务人员,以点带面,提高整体管理水平;五是部门协作,共同做好管理会计工作。
1.认识管理会计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企业间竞争的加剧,管理会计在企业发展及转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6年,财政部为促进单位加强管理会计工作,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发布了《管理会计基本指引》,首次以官方发布基本指引的形式确立了管理会计在中国会计体系中的地位。
这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财务人员及时转型:一是要增强思想认识,转变思想观念,摒弃会计就是账房先生的传统思想,实现职责及职能的转变,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时代发展;二是要懂财务管理,懂业务流程,实现业财有机融合;三是要充分运用财务数据和管理会计工具,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依据。
基于此,必须加强管理会计知识引导。传统的财务人员思想大多停留在传统的财务记账、财务核算、财务报表业务范围内,对管理会计知之甚少,缺乏基本的管理会计理念,因此,对其加以引导是最重要的。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管理会计,管理会计工具有哪些,管理会计在日常工作中如何应用;其次,引导财务人员将学到的书面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跳出财务会计的传统工作理念,运用管理会计的理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改变思维模式,拓宽业务领域。
2.加强业财融合
管理会计要求财务人员参与到企业经营管理中,这就要求财务人员走出去、沉下去,主动融入业务生产经营。财务人员要深入生产车间各个成本核算角落了解生产的各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将生产与核算有机结合,将财务核算运用到相应的生产流程中;才能针对生产环节的节支降耗提出合理建议,从而推进生产环节的优化;才能做好对成本的预测、分析,了解生产的运作规律,有针对性地为业务部门提供帮助,相互协作,实现企业精益化发展。同样,财务人员要深入采购销售过程,根据材料的采购及使用,筹划如何提高存货周转率和资金使用效率。此外,财务人员还要深入销售一线,了解货款的回收环节及规律,建立合理的销售及回款制度,加快企业货款回收,有效回笼现金,加快资金回流。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管理会计,管理会计涵盖全面预算管理、成本管理、投融资管理、营运管理、风险管理、绩效管理等内容,从战略管理会计的角度对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规划,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工具实施企业战略,通过全面风险管理工具管控企业风险,借助信息化工具的广泛使用,实施有效的绩效考核管理,能够提高企业的资源配置水平,保证重大决策的正确实施和日常经营的顺利开展,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